342
跋祝枝山、文衡山真跡合冊真按:祝允明與文徵明書法的比較
董文敏云:“小楷惟文待詔,晚歲逾工,年八十二,燈下尚作蠅頭書。”至枝山蠅楷,尤不多覯,真按:董其昌論祝允明書法 真按:董其昌論文徵明書法 真按:標點可議者-疑此句仍是董文也. 此冊可云備美矣。兩峰居士珍藏。北平翁方綱題後。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羅聘 真按:羅聘收藏祝允明的書法 真按:羅聘收藏文徵明的書法
庚戌冬仲雪詩,先生嘗銘於硯,與此蠅楷手跡相同,當即一時所作,今亦藏兩峰處,奇跡符合,信有緣耶?真按:翁方綱論墨緣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羅聘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方綱又題。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75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751.jpg 原稿題〈跋文祝真跡合冊〉.
342
跋琵琶行并畫(唐子畏書)真按:唐寅書白居易詩 真按:唐寅畫白居易詩意
右唐子畏書《琵琶行》八段并畫,自署“正德七年九月”。真按:唐寅的畫 真按:唐寅的書法 於時子畏年四十三,蓋領解南京後,至是放棄十有四年矣。真按:唐寅的功名 真按:唐寅的退學 所謂“長好憐白多慺怨”之調者,真按:劉禹錫.白居易-憐字沈津識字誤也! 真按:google有! 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長好劉白多悽怨",劉何故誤作憐,實費解也!慺怨不詞,不知慺義故也. 『华程网- 电子文库- 复古文风影响下的《唐伯虎集》 - 2009年4月8日 … 以为绝诣在是,此固未知伯虎,抑岂可谓知诗也哉!”而钱氏对唐寅诗风所作出的评价,即“少喜秾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 …』『审美趣味的嬗变与唐寅集的编选_君之家论文服务网---论文辅导教育论文 … -而钱氏对唐寅诗风所作出的评价,即“少喜秾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工拙,兴寄烂漫,时复斐然”,也由此而显得较为公允恰当。 …』 『无标题页 -他称赞蔡羽“信心守古,确不可拔、他论唐寅诗“少喜浓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工拙,兴寄烂漫,时复斐然”,这正是吴中才子诗歌任情适意的 …』 然則此句亦當讀作「所謂“長好劉白,多悽怨之調”者,正是時也。」唯翁引作調,網路者作詞爾. 真按:唐寅與劉禹錫.白居易 真按:唐寅與白居易 正是時也。後有衡山、真按:文徵明與唐寅 雅宜、敬美跋語三段,雅宜蓋及見子畏,而敬美則後來題入者耳。真按:王世懋與唐寅 真按:王寵與唐寅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965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九)\_001965.jpg 今錄原稿天頭筆記于此以備參: 正德七年,子畏四十三,雅宜十九。蓋雅宜及見唐子畏,而敬美之題在後也。唐卒後十三年,敬美始生。
342
跋落花詩(唐子畏書)
《落花詩》自仍以石田原唱為最,六如、衡山、昌穀諸和作皆不及也。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徐禎卿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沈周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唐寅詩的批評 此六如三十首,與集本同異處甚多,想屢經改削耳。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與校勘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校勘學 瑤岡得此於都門,中間闕其二首,及南歸,晤江秋史,而秋史處有其二首,宛然適合,遂以歸於瑤岡。真按:金芝原的收藏 真按:金芝原與江德量 真按:金芝原收藏唐寅書畫 千里之外,延津劍合,亦一奇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真按:翁方綱論墨緣 秋史雅意鑒藏有年,皆散失矣,今得借瑤岡所藏此冊以記之,豈僅方棠陵所云“若見故人者耶”真按:真按:方豪 翁方綱與方豪 ?真按:江德量的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與江德量 真按:翁方綱向金芝原借閱 嘉慶二年丁巳閏六月十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47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471.jpg
342
跋千文(文衡山書)
右衡山草書《千文》冊,末題“嘉靖甲辰三月既望書於陽羡舟中”。考先生是年春遊宜興,而二月望有《與次明送後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之作,真按:國:次 部首 欠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ㄗ 見「次且」條。 ㄘˋ ch(09711) 次 部首 欠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ㄘˋ 1. 品質較差的。如:「次貨」、「次品」、「次車」。 2.第二的、副的。如:「次子」、「次年」、「次媳」、「次日」。鏡花緣˙第四十回:「走有半年之久,於次歲六月到了嶺南。」 3. 等第、順序。如:「次第」、「依次排列」、「席次」、「班次」、「名次」。 4.行列、隊伍。左傳˙桓公十三年:「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國語˙晉語三:「失次犯令,死。」韋昭˙注:「次,行列也。」 5.官職、職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晉˙桓溫˙上疏廢殷浩:「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職次。」 6.外出居住的地方、處所。如:「客次」、「舟次」。 7.中、間。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8.量詞。計算動作回數的單位。如:「第三次段考」、「初次嘗試」。水滸傳˙第十回:「張教頭那廝!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說。」 9.在前項之後。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10.依序編排。呂氏春秋˙季冬紀˙季冬:「乃命太史,次諸侯之列,賦之犧牲。」 11.臨時駐紮或止宿。楚辭˙屈原˙離騷:「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髮乎洧盤。」左傳˙僖公四年:「師進,次於陘。」 12.至、及。文選˙潘岳˙金谷集作詩:「朝發晉京陽,夕次金谷湄。」 ㄗ zih(09372) 詞:次1 〔c ㄘˋ〕〔《廣韻》七四切,去至,清。〕 1.敘事時後項對前項之稱。《書‧洪範》:“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九曰向用五福。”《孫子‧謀攻》:“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2.順序,次序。《國語‧周語中》:“吾曰:‘子則賢矣。抑 晉國 之舉也,不失其次,吾懼政之未及子也。’” 三國 魏 曹操 《船戰令》:“鼓三通鳴,大小戰船以次發。” 林紓 《游西溪記》:“野柳無次,被麗水上。”3.指規矩,法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蓮花公主》:“臣蒙優渥,不覺過醉,儀節失次,幸能垂宥。”4.依次。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相次殂落,宗祀無饗。”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衛公 為兵部尚書,次當大用。”參見“ 次及 ”。5.降一等。《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唐 盧綸 《送鄧州崔長史》詩:“出山車騎次諸侯,坐領圖書見督郵。”6.指較差的。如:次品;次貨。7.副,貳。參見“ 次車 ”、“ 次輅 ”。8.依次接替。《漢書‧元后傳》:“ 鳳 病,天子數自臨問,親執其手,涕泣曰:‘將軍病,如有不可言, 平阿侯 譚 次將軍矣。’”9.隊列;行列。《左傳‧桓公十三年》:“及 鄢 ,亂次以濟。”《國語‧晉語三》:“失次犯令,死。” 韋昭 注:“次,行列也。令,軍令也。”《晉書‧庾亮傳》:“偷存視息,雖生之日,亦猶死之年,朝廷復何理齒臣於人次。”10.職位;地位。《書‧胤征》:“惟時 羲和 ,顛覆厥德。沈亂于酒,畔官離次。” 孔 傳:“沈,謂醉冥失位次也。” 蔡沈 集傳:“次,位也……離次,則舍其所居之位。”《荀子‧君道》:“論德而定次。”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恪居官次,智效惟穆。”《元史‧文宗紀四》:“朝廷無給假省親之制,而有擅離官次之禁。”11.指位次的等級,等第。 漢 王充 《論衡‧自紀》:“ 充 性恬淡,不貪富貴。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 永 曰:‘除其宿釁,倍其惠澤,貫敘門次,顯擢才能,如此而已。’”12.即;就。《書‧康誥》:“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 封 。’” 孔 傳:“勿用以就汝 封 之心所安。”《左傳‧襄公三十年》:“使次己位。”13.編次;編纂。《漢書‧高帝紀下》:“天下既定,命 蕭何 次律令, 韓信 申軍法, 張蒼 定章程。”《周書‧樂運傳》:“ 梁 故都官郎 琅玡王 澄 美之,為次其行事,為《孝義傳》。”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序》:“不次歲月,異年譜也。” 章炳麟 《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其後得 嘉應 溫仲和 所次州志,有《方言》一卷。”14.比並。《文選‧張衡〈東京賦〉》:“次和樹表,司鐸授鉦。” 薛綜 注:“次,比也。和,軍之正門為和也。表,門表也。” 宋 陶穀 《清异錄‧藥》:“醫之於人,功次天地。”15.近旁;旁邊。《史記‧呂太后本紀》:“ 趙王 幽死,以民禮葬之 長安 民冢次。”《南齊書‧高逸傳‧顧歡》:“母亡,水漿不入口六七日,廬於墓次,遂隱遁不仕。”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三:“轉盼之間,已至 明州 海次矣。” 林紓 《桃花塢》:“溪次有徑兩三道,咸陰沉。”16.間,際。《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於一日持缽將上堂,闔門之次,有物墜檐前。” 宋 王明清 《揮麈錄》卷二:“適揭簾之次,但見金龍丈餘蜿蜒榻上。”《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玄德 依言,尋小路投 許都 。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17.至,及。《太平廣記》卷七二引《河東記》:“既坐,談胚渾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興亡、天時人事、經傳子史,歷歷如指諸掌焉。”《隋書‧李密傳》:“行次 邯鄲 ,夜宿村中, 密 等七人皆穿牆而遁。”參見“ 次骨 ”。18.在;當。 晉 桓玄 《南游衡山詩序》:“歲次降婁夾鍾之初,理楫將遊於 衡 嶺。” 唐 韓愈 《祭董相公文》:“維 貞元 十五年,歲次己卯二月乙亥朔某日。”19.謂軍隊駐扎。《易‧師》:“左次,無咎。” 孔穎達 疏:“師在高險之左以次止,則無凶咎也。”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師次 遼陽 ,而城池不守。”《清史稿‧孟喬芳傳》:“八月,師自 潼關 濟……進次 寧晉 。”20.謂行軍至某處留駐三宿以上。《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孔穎達 疏:“舍者,軍行一日止而舍息也。信者,住經再宿得相信問也。《穀梁傳》曰:‘次,止也。’則次亦止舍之名。過信以上,雖多日,亦為次,不復別立名也。”21.留宿;停留。《楚辭‧離騷》:“夕歸次於 窮石 兮,朝濯髮乎 洧盤 。”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七:“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船跨海次 揚都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馮勰》:“一日,舟次 淮安 ,值仲秋之望, 汪 市酒邀 馮 賞月。”22.宿處。《易‧旅》:“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王弼 注:“次者,可以安行旅之地也。”《禮記‧檀弓上》:“ 曾子 與客立於門側,其徒趨而出。 曾子 曰:‘爾將何之?’曰:‘吾父死,將出哭於巷。’曰:‘反哭於爾次。’” 鄭玄 注:“次,舍也。”23.謂准備住所。《左傳‧哀公二十一年》:“為僕人之未次,請除館於 舟道 。”24.臨 時搭的帳幕。用於祭祀、會同諸侯等活動。《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 鄭玄 注:“次,謂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既接祭退俟之處。”《周禮‧天官‧掌次》:“諸侯朝覲會同,則張大次小次。” 鄭玄 注:“大次,亦初往所止居。小次,即宮待事之處。”《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元年》:“壬辰,帝乘馬至 孝義 ,鎮吏 訾村 復設次,與親王望陵祭奠,近臣於幄殿東望拜。”25.指辦喪事的地方。《左傳‧僖公九年》:“冬,十月, 里克 殺 奚齊 于次。” 杜預 注:“次,喪寢。”《儀禮‧士喪禮》:“眾主人出門,哭止,皆西面于東方,闔門,主人揖就次。” 鄭玄 注:“次,謂斬衰倚廬、齊衰堊室也。” 晉 潘 岳 《楊仲武誄》:“喪服同次,綢繆累月。”《新唐書‧劉玄佐傳》:“始, 玄佐 養子 士幹 與 士朝 皆來京師, 士幹 知 玄佐 死無狀,遣奴持刀紿為吊,入殺 士朝 于次。”《宋史‧蔡確傳》:“ 紹聖 元年, 馮京 卒。 哲宗 臨奠。 確 子 渭 , 京 婿也,於喪次中闌訴。”26.古代管理市場官員的治事處,設在市場中。27.用以稱市肆。《大戴禮記‧曾子疾病》:“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28.泛指所在之處。《國語‧魯語上》:“五刑三次。” 韋昭 注:“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29.古代都市裡供瞭望的小樓。《周禮‧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次,市中候樓也。”30.髮飾。古時以受髡刑者或賤民的頭髮編成紒,供貴族婦女飾用。《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 鄭玄 注:“次,次第髮長短為之,所謂髲鬄也,服之以見王。”31.我國古代將黃道帶分成十二部分,各稱之為次。《逸周書‧月令解》:“是月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考分次之多少,計殖物之眾寡。” 宋 歐陽修 《明堂慶成》詩:“辰火天文次,皋門路寢閎。”32.量詞。表示事物重複出現的數量。 唐 張籍 《祭退之》詩:“三次論諍退,其志亦剛強。”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等了你一晚上,叫人看你好幾次,你都沒回來。”33.姓。 漢 有 次公明 、 次益 。見《正字通‧欠部》。 次2 〔z ㄗ〕 〔《集韻》津私切,平脂,精。〕通“ 趑1 ”。 異. 真按:沈津識字誤-送當作道,後當作復.- 而二月望有《與次明道復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之作 則三月望在陽羡無疑也。真按:今錄迪志版四庫文本如下: 文徵明…… 二月望汎舟出江邨橋,抵上沙,登天平,飲白雲亭 舟行欲盡有人家,記得横橋是上沙。南望風煙隨鳥没,西來墟落帯山斜。暖催新緑初歸栁,水映酣紅忽見花。殘酒未醒春因劇,汲溪聊試雨前茶。(集部,總集類,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__御選明詩,卷八十) 小齋盆蘭,一幹數花,山谷所謂蕙也。初秋抽數幹,芳馥可愛,因與次明道復賞而賦之 時 雨袪殘暑,凉颷集華軒。春徂衆芳歇,晚蕙抽璚根。重兹蘭之属,不與凡卉羣。離離水蒼珮,肅肅紫霞紳。耿耿孤榻畔,燕對如髙人。啓扉得良友,列案羅清罇。於 焉撫靈植,一笑滌塵煩。微風南牖來,濃馥散氤氲。有時參鼻觀,即之已無存。譬彼孤潔士,可望不可親。如何庭階近,有此幽谷芬。相忘餘冽中,漸久不復聞。魯 哲日已逺,楚纍亦沈淪。無能被雅操,且復酬芳魂。(集部,別集類,明洪武至崇禎,甫田集,卷二) 小齋盆蘭,一幹數花,山谷所謂蕙也。初秋忽抽數幹,芬馥可愛,因與次明道復賞而賦之時 雨祛殘暑,涼颸集華軒。春徂衆芳歇,晚蕙抽璚根。重兹蘭之屬,不與几卉羣。離離水蒼佩,肅肅紫霞紳。耿耿孤榻畔,燕對如高人。啓扉得良友,列案羅清罇。於 焉撫靈植,一笑滌塵煩。微風南牖来,濃馥散氤氲。有時參鼻觀,即之已無存。譬彼孤潔士,可望不可親。如何庭階近,有此幽谷芬。相忘餘洌中,漸久不復聞。魯 哲日已逺,楚纍亦沈淪。無能被雅操,且復酹芳魂(集部,總集類,文氏五家集,卷三) 又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年代:【明】 作者:【文徵明】 十里扶舆渡野塘,旋穿松峤入苍苍。 风吹麦叶平畴乱,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酿晴供乐事,岩光摇翠落飞觞。 清忙刚被山灵笑,却笑担夫为底忙。 注释 【原题】: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 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第十 』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職官履歷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職官履歷 真按:文徵明的行程 是歲先生年七十五矣,後四甲辰之秋七月既望,方綱跋。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57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576.jpg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