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June 5, 2009

10.關切,繫念。《孔叢子‧抗志》:“雖以天下易其脛毛,無所概於志矣。”《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 司馬貞 索隱:“《戰國策》‘概’作‘關’,謂關涉於王心也。”《後漢書‧馮衍傳下》:“三公之貴,千金之富,不得其願,不概於懷。” 王安石 《答李資深書》:“若是者,豈以夫世之毀譽者概其心哉?” 歸有光 《山舍示學者》:“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陳說於吾前,獨能頑然無概於中乎?”11.節操。《漢書‧楊惲傳》:“夫 西河 土, 文侯 所興,有 段干木 田子方 之遺風,漂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於鑠我弟,有操有概。孝發幼齡,友自天愛。”《文選‧范曄〈逸民傳論〉》:“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李善 注:“概,猶操也。”《新唐書‧高智周傳》:“ 高宗 美其概,授右散騎常侍。”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五:“﹝ 趙蔭 ﹞戰於 雞飛灘 ,勢窮身陷,怒賊自亡,居然壯夫之概也。”12.謂風度,氣度。《晉書‧桓溫傳》:“ 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玄德 孔明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13.梗概;大略。《莊子‧天下》:“ 彭蒙 田駢 慎到 不知道,雖然,概乎皆嘗有聞者也。” 成玄英 疏:“略有梗概,更相師祖,皆有稟承,非獨臆斷,故嘗有聞之也。” 南朝 蕭統 《〈文選〉序》:“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 張銑 注:“概,謂梗概,謂大略也。” 韓愈 《袁氏先廟碑》:“高曾祖考,所以劬躬燾後,委祉於公,公之所以逢將承應者,有概有詳,而綴以詩。” 方孝孺 《〈張彥輝文集〉序》:“昔稱文章與政相通,舉其概而言耳,要而求之,實與其人類。” 姜秉初 《〈小螺庵病榻憶語〉書後》:“他如 張氏 病,事如其母,則其平日事父母,概可見矣。”14.景象;狀況。 三國 何晏 《景福殿賦》:“其奧秘,則蘙蔽曖昧,髣彿退概,若幽星之纚連也。” 杜甫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故山多藥物,勝概憶 桃源 。” 朱熹 《奉陪彥集充父同游瑞岩謹次莆田使君留題之韻》:“一壑祇今藏勝概,三生疇昔記曾來。” 魯迅 《偽自由書‧保留》:“上月 杭州 曾將 西湖 搶犯當眾斬決,據說奔往賞鑒者有‘萬人空巷’之概。”15.漆酒樽。《周禮‧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概。”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脩、蜃、概、散皆漆尊也。”16.全;一律。《西游記》第三五回:“概洞小妖,被 老孫 分身法打死一半。”《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這地方雖是夷人難治,人最老實一性的,小人們歸順,概縣人誰敢梗化?” 魏源 《聖武記》卷一:“故 吉林 黑龍江 各部世皆概呼為 索倫 ,以別於 滿洲 。”17.通“ ”。感慨。《後漢書‧王龔傳》:“纖微感概,輒引分決,是以舊曲不有大罪,不至重問。” 韓愈 《送陸暢歸江南》詩:“悲啼上車女,骨肉不可分。感概都門別,丈夫酒方醺。”參見“ 概然 ”。18.通“ ”。摩擦。《文選‧曹植〈又贈丁儀王粲〉詩》:“員闕出浮雲,承露概泰清。” 李善 注:“《廣雅》曰:‘扢,摩也。’概與扢同,古字通。”19.通“ ”。洗滌。《文選‧枚乘〈七發〉》:“於是澡概胸中,灑練五藏。” 李善 注:“ 毛萇 《〈詩〉傳》曰:‘溉,滌也。’概與溉同。” . 真按:原稿作槩. 然壇長又以潁上本為晉跡,且以神龍本與定武并稱,則吾未知當日葦間之意云何也?真按:徐用錫的蘭亭學 真按:姜宸英的蘭亭學

263

  此本末一“攬”字,與諸本皆不同。予藏有吳門繆氏神龍舊本,與此正同,真按:翁方綱收藏蘭亭集序的版本 然神龍本予別有考辨,終未可以語定武也。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與定武本蘭亭的版本評鑑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著作 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版本的考訂

  是日午真按:原稿作窻. 以門人江秋史編修所刻神龍本相對,真按:江德量與神龍本蘭亭集序 真按:翁方綱與江德量 適天都吳柏泉上舍自漢陽寄來蟫藻閣潁上舊拓摹本,為出自米老無疑。真按:原稿作歎. 真按:米芾臨蘭亭集序 附記於此。

  天都吳柏泉以所摹刻巴氏藏潁井真本見寄,始知是刻不可以藏筆臨摹也,真按:疑有誤!-愚讀作莊筆.蓋右邊三橫筆為藏,二橫筆乃莊耶?-始知是刻不可以莊筆臨摹也。俟考。 愈信其為米老所作無疑矣。尚不可以語褚也,況右軍乎?徐壇長乃以為右軍原跡,誣矣。真按:翁方綱對徐用錫書學的批評 真按:徐用錫對王羲之書法的鑑定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74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八)\_001746.jpg 今錄愚所讀稿文如下: 右葦間臨蘭亭,自題云定武本,然其中羣、崇、興、盛、亦、攬諸字皆與定武不同,想是背寫,非臨摹耳。 葦間先生家藏蘭亭二本,其石後歸武林周氏,予有其拓本,大約出自懷仁聖教,亦與定武本不盡同。此葦間臨本所云定武者,不知是何本也。 徐壇長為葦間門人,其論蘭亭雖不盡出自師授,而頗以曾字為然,則葦間所謂唐刻者槩可知已。然壇長又以潁上本為晉蹟,且以神龍本與定武並稱,則吾未知當日果?葦間之意云何也。 此本末一「攬」字與諸本皆不同,予藏有吳門繆氏神龍舊本,與此正同。然神龍本予別有考辨,終未可以語定武也。 是日午窻,以門人江秋史編修所刻神龍本相對,適天都吳柏泉上舍自漢陽寄來蟫藻閣潁上舊拓摹本,歎為出自米老無疑。附記于此。 真按:出處註明不清-末段實出自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八)\_001748.jpg 今錄愚所讀者如下: 入潁上考 天都吳柏泉以所摹刻巴氏藏潁井真本見寄,始知是刻不可以莊筆臨摹也。愈信其為米老所作無疑矣。尚不可以語褚也,況右軍乎?徐壇長乃以為右軍原蹟,誣矣。 又一跋在潁上褚本內。(翁方綱:《復初齋文稿(八)》(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638月,初版),卷,頁1748。)

263

跋蘭亭四種(王虛舟臨本)

  率更本就虛舟所見者,真按:歐陽詢與蘭亭 自以趙子固落水本為最矣,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版本的評比 第不知此所臨者是否?

  此即東書堂本也,未知虛舟意中以為果永興否真按:虞世南臨蘭亭集序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褚本種類最多,就虛舟所見者神龍本、潁上本皆是也。真按:翁方綱論褚遂良臨本蘭亭集序流傳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論蘭亭集序流傳的版本

  予嘗辨神龍本不足信,然近得豐存禮本,真按:豐坊與神龍本蘭亭集序 真按:豐坊與蘭亭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採訪成績 精妙絕倫,在虛舟所見董玉虯本上遠矣。真按:王澍與董文驥與蘭亭 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的版本評比

  虛舟先生未知薛書,真按:王澍與薛稷 薛從褚出,真按:薛稷與褚遂良 真按:薛稷書法的淵源-褚遂良 而有褚所未到者。吾前年得薛書真本,乃信之。真按:青出於藍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待擇善本 真按:翁方綱對薛稷書法的評價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510

263

跋蘭亭(汪文端縮臨本)

  元皇慶初,趙文敏以烏絲界欄為月江學士臨《蘭亭》一卷。真按:趙孟頫臨蘭亭 至大己酉,張疇齋復以烏絲界欄臨定武本於卷後。真按:張仲壽 真按:張仲壽臨蘭亭 真按:張仲壽與蘭亭 至明嘉靖戊午,文衡山又以烏絲界欄臨《蘭亭》於後。真按:文徵明臨蘭亭 真按:翁方綱論蘭亭集序臨摹史 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此卷後歸項子京家,真按:項元汴的收藏 今不知何在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 秋盦九兄以汪文端公縮臨蠅頭卷屬題,真按:黃易 真按:汪由敦臨蘭亭集序 真按:黃易求翁方綱題字 真按:黃易的收藏 不揣弱劣,輒敢效作於後。真按:翁方綱臨蘭亭集序 乾隆壬子秋七月。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冊第2705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0_復初齋文稿(十三)\_002705.jpg 愚所讀為: 元皇慶初,趙文敏以烏絲界欄為月江學士臨蘭亭一卷。至大己酉,張疇齋復以烏絲界欄臨定武本於卷後。至明嘉靖戊午,文衡山又以烏絲界欄臨蘭亭於後。此卷後歸項子京家,今不知何在矣。秋盦九兄以汪文端公縮臨蠅頭卷屬題,不揣弱劣,輒敢效作於後。乾隆壬子秋七月。

263

跋蘭亭(馮文敏臨并書詩跋)真按:馮銓臨蘭亭集序

  右文敏公臨《蘭亭》,又書唐人《春女行》并自書五律一首,又跋語三條,凡大小五幅,合裝一卷。《蘭亭》末并臨米跋,則所臨是蘇太簡家本也。真按:蘇易簡與蘭亭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題跋 《快雪》所刻《蘭亭》是洛陽宮本,真按:馮銓快雪堂法書所收蘭亭集序的版本 觀此是文敏當日得見蘇太簡真本歟?柳瑊摹刻唐人《雁塔題名》,今已不存,此跋云尚有顏真卿、杜甫姓名筆跡,此條與宋人《寶刻類編》所載諸題名,可并補入《雁塔題名考》也。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二冊,第3195頁。真按:本書體例不一-此前缺注字,而冊後又多逗號.

263

跋蘭亭(海寧陳遯翁臨本)真按:陳奕禧-以行文觀,應即此人!

  觀此則《于寧堂帖》之刻,真按:予寧堂帖-于字誤也.原稿應係于字.或描改,仍不似予!非沈氏誤也. 不足糾正矣。真按:翁方綱對陳奕禧予寧堂帖的批評 甚矣,落筆之宜慎也。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

  豈有臨《蘭亭》而“崇”之三點、“帶”之四直、“亦”之四點皆不留意者?定武、神龍諸派之審,更不須詳說矣。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方法 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崇」字的考訂 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版本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的蘭亭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381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八)\_003811.jpg 今錄于讀如後: 海寧陳遯翁臨蘭亭十三行冊 觀此則于寧堂帖之刻不足糾正矣。甚矣,落筆之宜慎也。 豈有臨蘭亭而「崇」之三點、「帶」之四直、「亦」之四點皆不留意者?定武、神龍諸派之審更不須詳說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