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June 3, 2009

13.連詞。猶則。《史記‧李斯列傳》:“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三摺:“父親先去,待您孩兒再回軍中,去拏的 劉季真 來,一者與父親出力,二者也就做孩兒進身之禮。”《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小船四隻、一者護送,二者以備雜差。”14.輕狂。 馮夢龍 《挂枝兒‧者妓》:“一時甜如蜜,一時辣似椒,沒定準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時了?” 顧起元 《客座贅語‧辨訛》:“今以稱人之不老實者曰者。”15.假借,藉口。《西游記》第二六回:“他弄個光皮散兒好,者求醫治樹,單單了脫身走路,還顧得你和我哩!”16.通“ ”。眾。《墨子‧號令》:“官吏豪傑與計堅守者十人。” 畢沅 校注:“二字舊倒,以意改。”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四》:“ 改非是。者,古諸字……此本應讀作官吏豪傑與計堅諸守士人。言官吏豪傑與計謀堅固諸守之士人也。”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者生無易由言,不顧其患,患至而後默,晚矣。” 徐德培 集釋:“者生即諸生也。”17.通“ ”。猶之。《呂氏春秋‧離謂》:“亡國之主,不自以為惑,故與 皆也。然有亡者國,無二道矣。” 許維遹 集釋:“者與諸字古通。《廣雅‧釋言》:‘諸,之也。’然有亡者國,猶云然有亡之國。” . ”又有柯敬仲、董香光跋。真按:柯九思與蘭亭 真按:董其昌與蘭亭 香光斷定此為趙十三跋之真本。卷前有徐霖篆“定武蘭亭”四大字。每憾馮文敏當日既得此真本,何不刻其前帖,而僅刻《趙跋》及趙臨《蘭亭》,致使裝匠誤趙臨《蘭亭》於前,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稿作褾. 其不知者或反訛傳目為《蘭亭》原本,此則《快雪帖》之大失,貽憾林,真按:原稿作萟. 可勝耶!因附記於此。真按:國:嘆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ㄊㄢˋ 1. 呼出長氣,以發抒心中的憂悶感傷。如:「哀嘆」、「感嘆」、「仰天長嘆」、「嘆息」。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2.稱讚。通「歎」。如:「嘆為觀止」。浮生六記˙卷五˙中山紀歷:「慶雲見於西方,……觀者莫不嘆為奇瑞。」 3.此字與「歎」字今多混用,古卻有別。凡與悲傷有關者,用此字;與喜悅有關者,用歎字。 ○真按:嘅用字圖. 詞:嘆1 tn ㄊㄢˋ〕 〔《廣韻》他旦切,去翰,透。〕 〔《廣韻》他干切,平寒,透。〕 1.嘆息;嘆氣。《詩‧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慨其嘆矣!”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娘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感到很吃力,草棚棚里頓時沉寂起來了。”2.吟。參見“ 嘆誦 ”。3.贊嘆;贊美。 孔融 《論盛孝章書》:“ 孝章 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 王安石 《寄郎侍郎》詩:“兩朝人物嘆賢豪,凜凜清風晚見褒。”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 顏子 嘆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王韜 《淞隱漫錄‧閔玉叔》:“生正欲覓女,而女適至,謂生曰:‘……余自經喪亂,視金銀如糞土,但求果腹,不作他想。’生因嘆其賢。 . 真按:原稿作歎.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3863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八)\_003863.jpg

254

跋蘭亭(宣城梅氏舊藏本)

  此宣城梅氏舊藏本,十餘年前曾有人持至蘇齋鑒賞,匆匆未得作跋。真按:翁方綱題跋的過程 今於筠圃堂見之,真按:原稿作艸.-今於筠圃艸堂見之 真按:玉棟 神光宛然,與予齋本正相印合也。此本內“知”字、“究”字、“十”字、“何”、“以”字皆已為後人描壞,觀者勿疑也。真按:沈津擅改原文-原稿實作『此本內“故知”“知”字、“不●源”“究”字、“以貞觀十九年”“十”字、“何以”字皆已為後人描壞,觀者勿疑也。』故知等字乃右旁插入意,皆為刪去.○按故知今本作固知.不知原帖如此,或翁筆誤。○由翁筆「貞觀」等字亦知此非但以蘭亭集序本文校對也.○亦可見沈此斷句之誤也——“何以”當連讀。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九冊第254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二)\_002547.jpg

254

跋蘭亭(趙文敏十三跋卷)真按: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 真按:趙孟頫與蘭亭

  世傳所謂《蘭亭》趙十三跋者,真按: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 大率皆據涿鹿馮氏快雪堂刻本言之。真按:馮銓快雪堂法書 內“河聲如吼”一跋,“快雪本”“屏息”上脫去“不得”二字,“何以”下脫去“解日”二字,而馮氏此刻又未明言其墨跡在何處,是以考訂家不得所證據也。真按:翁方綱對馮銓快雪堂法書的批判 真按:馮銓快雪堂法書與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 以上海潘氏所刻本驗之,則增多二跋,又延祐三年在京師為吳靜心子景良所作一跋而刪節。真按:吳景良 昔人得古刻一跋凡為跋十六真按:斷句疑有誤!-以上海潘氏所刻本驗之,則增多二跋,又延祐三年在京師為吳靜心子景良所作一跋,而刪節“昔人得古刻”一跋,凡為跋十六 是以孫月峰《松江碑目》云:“趙子昂《蘭亭》十六跋。”而《上海縣志》訛作十八跋耳。又湖州有石本,亦十三跋,少北行、丙舍二跋而分。頃聞吳中以下五行別為一跋,又於前增出一跋云真按:斷句疑有誤!-少北行、丙舍二跋,而分“頃聞吳中”以下五行別為一跋,又於前增出一跋,云 “《蘭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獨全右軍筆意,真按:趙孟頫論蘭亭集序流傳的版本 此舊所刻者,不待聚訟知為正本也,至元己丑三衢舟中書”。按趙之十三跋皆在至大三年(此在至元己丑之後二十年),是年庚戌,子昂年五十七,除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職官履歷 真按:趙孟頫之仕履 其年九月五日登舟北上,至十月七日,正得三十二日。真按:趙孟頫的行程 北行、丙舍二跋是十月七日所書,其前“右軍人品甚高”一跋是十月三日書,故其臨《蘭亭》帖尾云“同日臨此”,“同日者”同前跋之日即十月三日所臨也。今《快雪堂帖》裝冊者誤以所臨《蘭亭》在前,真按:馮銓快雪堂法書之誤 而置諸跋於後,則“同日臨此”四字不可解矣。試驗鐫字人劉雨若名一行正在丙舍跋之末,真按:劉光暘 則知此為第十三刻明矣。真按:蓋鐫字人署名例在最末故也. 而“湖州本”乃於其前增三衢舟中一跋,不知三衢舟中一跋在至元己丑,乃鮮于伯幾之跋,真按:翁方綱對鮮于樞作品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作品的鑑定 非子昂也。其跋云:“《蘭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獨全右軍筆意,此薛紹彭家所拓者,不待聚訟知為正本也。至元己丑三衢舟中書,時過安仁鎮,正月望日。真按:前作『《蘭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獨全右軍筆意,真按:蘭亭集序版本的種類 此舊所刻者,不待聚訟知為正本也,至元己丑三衢舟中書』 ”此是伯幾題於長安薛氏所拓五字損本者,卷內有“樞”字印也。真按:鮮于樞的行程 而今湖州刻本改云:真按:標點符號不一-前加引號:“湖州本”. “此舊所刻者”,又以“時過安仁鎮”句移入子昂跋內,不思己丑是至元二十六年(在至大庚戌之前二十年),是時子昂官兵部郎中,在京師,故其明年《寄鮮于伯幾詩》云:真按:趙孟頫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職官履歷 “我生少寡諧,一見夙昔親,誤落塵網中,四度京華春。”則至元己丑,真按:趙孟頫與鮮于樞 真按:趙孟頫與鮮于樞的交情 伯幾在三衢,而子昂不在三衢明矣。此是吳傅朋所藏定武五字損本,真按:吳說與蘭亭 卷內有傅朋自跋,并鮮于伯幾跋,後有趙十一跋,并臨《蘭亭》後又二跋。此所謂十三跋真本也。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的鑑定 此卷載於《安氏書畫記》,其後又有柯敬仲跋。又董文敏跋云。真按:標點有誤!-又董文敏跋云:“ 《蘭亭》十三跋,趙文敏題定武本兼自臨《稧帖》,世當無第二本。即使趙文敏重書跋語,當不若臨本巨細肥瘦,了無異者。余所見乃有三本,其一上海潘方伯所藏,真按:上海潘氏 真按:潘允端-應即此人 新都汪太學以三百千購之,相傳為真物。及觀此卷,乃知其為葉公之龍也。真按:董其昌對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 諸跋出入鍾元常,真按:趙孟頫與鍾繇 出筆圓勁,用墨沈著,雖學《稧帖》不規,規摹仿形似。真按:斷句標點皆誤!-雖學《稧帖》,不規規摹仿形似,○此蓋謂趙雖習稧帖而能摹其神肖,而非形似而已也。規規為詞修飾摹仿之狀,豈可斷開?噫,沈氏不知規規矣。 一洗習氣,證無上果,口門恨窄,宣說不盡者,無待後人駢拇枝指矣。此卷經涿鹿馮氏收藏,真按:馮銓與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 是乃董香光定為十三跋之真本,真按:董其昌對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 而王弇州《法書苑》所錄趙跋亦即是此本,不得因馮氏《快雪堂帖》鈎勒上石時,偶脫失“不得”二字及“解日”二字而遂致疑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有所不辨 至於上海潘氏所刻一石,真按:潘允端 在當時孫月峰已不信之,真按:孫鑛與潘允端 真按:潘允端與蘭亭 真按:孫鑛對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 而近日李氏觀妙齋金石考》所載凡十五跋,真按:李光暎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金石文考略 十六卷 》四庫全書有.○國學數典瑚璉兄所賜石刻史料新編.3.34.pdf有此書亦四庫本也. 與“快雪本”、“上海本”、“湖州本”互有不同,仍誤以鮮于跋為趙跋,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作品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鮮于樞作品的鑑定 可見世所傳趙跋之本支派又繁矣,豈但《蘭亭》成聚訟哉?所憾涿鹿馮氏上石時未嘗詳系其原委也,真按:翁方綱對馮銓快雪堂法書的批判 且何以不刻薛拓五字損本於前,真按:薛紹彭 而僅刻趙臨本,致啟後人紛紛疑辨,是則馮氏疏於考訂之過耳,真按:翁方綱所以重視考證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對明朝學術的批判-不講考證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實則趙十三跋以“快雪堂本”為正也。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的鑑定 嘉慶七年歲在壬戌暮春之初,為裴山老友書。真按:錢楷 方綱。真按:翁方綱為錢楷題跋

  注:見張廷濟輯《復初齋文》,上海圖書館藏。

255

跋蘭亭(趙文敏十三跋卷)

  《蘭亭》趙十三跋卷,譚觀察以重價購之,真按:譚祖綬 今燬於火矣。真按:譚祖綬與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 偶於坊得見其燼餘殘字前帖,真按:國:裱  部首 衣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ㄅ|ㄠˇ 1. 婦人綴於上衣的領巾。玉篇˙衣部:「裱,人領巾。」 2.裝潢﹑裝飾字畫或書籍。見「裱褙」﹑「裱糊」等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明日將一幅紙畫的芙蓉來,施在院中張掛,以答謝昨日之齋。院主受了,便把來裱在一格素屏上面。」 詞:裱1 bio ㄅ〡ㄠˇ〕 〔《廣韻》方廟切,去笑,幫。〕 〔《集韻》彼小切,上小,幫。〕 亦作“ 1 ”。 1.婦女領巾。一說,指衣領。2.裝潢或修補書畫。 陸游 《跋漢隸》:“友人 蒲陽 方士 繇伯謨 ,親視裝褾,故無一字差謬者。”《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大尹已將行樂圖取去遺筆,重新裱過,給還 梅氏 收領。”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在棺材要蓋上的時候,她顫抖從懷中掏出一小捲,沒有裱過,顏色已灰黃了的紙來,放在兒子的手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說你們怎麼啦! 愫小姐 畫張畫也值得你這樣大驚小怪的,又賦詩,又題字,又親自送去裱。”3.指裱褙之物的正面。《金史‧百官志四》:“官誥。親王,紅遍地雲氣翔鸞錦褾,金鸞五色羅十五幅,寶裝犀軸。”參見“ 裱褙 ”。4.裱糊(墻壁、門窗等)。 蒲松齡 《聊齋志异‧余德》:“ 至其家,見屋壁俱用明光紙裱,潔如鏡。” 沈覆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臺級為床,前後借湊,可作三榻,間以板而裱以紙,則前後上下皆越絕。”《小說選刊》1981年第7期:“先前在顏料行當過夥計……這幾年也畫老虎,也裱仰塵,也油箱子。” . 真按:原稿作褾. 尚剩三小片真按:斷句可議者-偶於裱坊得見其燼餘殘字,前帖尚剩三小片○蓋前帖對後跋也. 是舊拓王曉本,非獨孤本真帖也。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十三跋本蘭亭集序的鑑定 後跋僅存殘餘者,吳朋、真按:由博字考之,亦可能係傅字矣!前同! 真按:吳說與蘭亭 柯敬仲二跋真按:柯九思與蘭亭 真按:沈津擅改原文-原稿乃作小注文也.疑指各二跋之意也.非凡二跋也.故下雖舉三人,而曰凡六跋,是一人不啻一跋之證矣.○下文「吳、柯三跋」亦可證此謂三存二也. 壑、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岩,此誤轉也!朱岩壑. 玉潭真按:錢選 真按:亦疑乃澤字.新漢籍有錢玉潭,則無疑矣.○蓋乃錢選也. 鮮于困學凡六跋,及趙三跋,并所臨《稧帖》,皆碎爛橫斜數塊。趙跋細對《快雪》刻本,始劉雨若之精能,真按:原稿作歎. 形神俱到,真按:翁方綱對劉光暘的評價 其間有趙氏子昂印者,亦實是真印,惟恨馮涿鹿之不刻前帖耳。吳、柯三跋,前歲曾屬友人於譚君齋摹得油素底本。鮮于跋以舊所抄全文對之,雖合而稍乏神采真按:斷句可議者-鮮于跋以舊所抄全文對之雖合,而稍乏神采 惟朱、錢二段竟佚失矣。又有“右”字、“師”字二行肩,真按:原稿作並. 皆起首之一字,亦似趙書,而遍檢不知是何跋也?董文敏跋與其前獨孤真帖,則不知何時何人割去另為一卷,今不得可見,真按:怪句-原稿如此! 而卻又幸此真帖未燬火,真按:原稿作于. 冀幸他日或得訪覓一見之,書此以志墨緣,并以告諸博雅好古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零丁帖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338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338.jpg 此篇翁還有自評點也(或別人所評點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