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August 2, 2008

67

跋夏承碑(陸謹庭藏本)真按:陸恭與夏承碑

  右三十字,據虛舟先生雙鉤本補摹。虛舟跋謂是從臨江刺史胡君玉笥雙鉤本得之,其餘諸字,皆與此宋拓本合,信知其為真本矣。惟“■”字,恐是胡本微有疏失,今略以重刻本及《隸釋》、《字原》參合之,始覺虛舟所鉤太肥闊也。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予昔於《西嶽華山碑》,既手摹郭沚園所藏拓本缺百七字,真按:郭宗昌與華山碑 恰以金壽門雙鈎本補之,真按:金農與華岳碑 事與此類,亦一奇也。真按:翁方綱的緣 吳門陸謹庭兄藏原拓宋本,爰為摹補。真按:陸恭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與陸恭與夏承碑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四冊第983頁。

67

跋夏承碑(朱庵藏本)真按:卧 真按:朱之赤的收藏 真按:朱之赤與夏承碑

  此朱臥庵所藏舊本,即何義門所云初翻本,亦作勤約者也。真按:斷句不當!-當予連讀.標點也不當.前「勤約」有引號,此亦應加之.「即何義門所云初翻本亦作“勤約”者也。」或者「即何義門所云“初翻本亦作‘勤約’”者也。」 予細校之,正與成化本同,而上半所存原石之字,則過於肥濃,即如第四行“為”字,點波皆視原本過長,尤其易見者。此本重刻,未審在何時?然其在成化本之後,則無疑者,蓋以上半諸字過肥失真而知之也。真按:翁方綱的版本鑑定學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鑑定方法論 都南濠云,“廣平通判山西宋孟清言,府學復有一碑,與此相類”,殆即此本之謂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764頁。

67

跋夏承碑(瑛君所藏明成化拓本)真按:翁方綱與夏承碑=漢北海淳于長夏承碑(夏仲兗碑/夏仲兖碑) 真按:瑛寶與夏承碑 真按:瑛寶的收藏

  甲午秋,予得吳山夫雙鈎本,戊戌夏得王虛舟雙鈎本,辛丑春乃得見錫山華中甫真賞齋舊藏宋拓本,真按:華夏與夏承碑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與夏承碑的因緣 既皆摹於篋。今見此本,除下截重模諸字,餘皆與真賞齋本無毫髮異,宜據此以驗成化本上半之為真漢刻,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而何義門、顧南原、汪上湖諸說之疑,皆可釋矣。真按:汪師韓與夏承碑 真按:翁方綱對汪師韓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顧藹吉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何焯的批評 碑陰刻秦守跋,其石已亡,今此拓本遂珍如漢刻全碑矣。真按:翁方綱論夏承碑學史 真按:翁方綱論夏承碑版本的流傳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517頁。

67

跋夏承碑上半佳者九字(選拓明成化拓本)

“承”《真賞》本下缺、“著”《真賞》本拓失、“忠”□畫圓渾《真賞》本拓失、“克’此字雖在下豐,然其點□□可信、“除”、“忉”、“傷”、“不”、“矣”。

  右九字從成化本上半真拓內選取,蓋《真賞》本雖宋時精拓,亦偶有一二疏失也,賴此正之,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校勘學 長白瑛君寶所藏。真按:瑛寶 真按:文末交代藏家 甲辰三月廿八日拓記。真按:翁方綱與瑛寶與夏承碑 真按:瑛寶的收藏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516頁。

67

跋漢夏承碑(重刻本)

  是碑宋元祐中洺州因治河出土,故其石在今廣平府,歲久碑仆。明成化己亥,前守秦民悅建愛古軒覆之,後為築城工匠所毀。真按:翁方綱論夏承碑學史 真按:翁方綱論夏承碑版本的流傳 嘉靖乙巳前守唐曜重刻於講院。成化本因下半泐蝕,字多重刻,而嘉靖本因之,踵訛滋甚。茲借無錫華氏真賞齋舊藏古本,北平翁方綱手摹始還舊觀。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修復學 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修復學成績 知廣平府宿松石飛熊、知永年縣代州郎錦驥同校,選工重勒於石。嘉慶十年二月朔日記。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修復學成績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028頁。

68

跋夏承碑(重刻本)

  此《夏承碑》,依原本翻刻,筆筆皆加肥濁,於原本用筆之妙,亦時有差舛處。其最顯然易見者“為”字、“號”字,皆用嘉靖本也,即此二字用嘉靖本,而其偽無疑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夏承碑的考辨 真按:翁方綱對夏承碑的鑑定 宋初《淳化閣帖》登二府者,皆得被賜,真按:斷句不當!-『宋初《淳化閣帖》,登二府者,皆得被賜,』謂宋初時淳化閣帖,凡登二府之職者,皆得被賜(淳化閣帖)也.皆得以淳化閣帖賜登二府者也.此殆不詳"二府"何義故然也. 是以有畢文簡賜本傳播藝林。真按:畢士安 真按:畢士安與淳化閣帖 今謂《夏承碑》出於宋初畢文簡被賜,則是因閣帖賜本,而傅會演成之耳。真按:畢士安與夏承碑 周公瑕跋所云,曾見帖後有畢文簡謝恩稿者,未詳云何?本自難憑,明代諸君不知考據,或誤信之,未可知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代表作 真按:周天球與夏承碑 真按:翁方綱對周天球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明人不諳考訂的指責 真按:翁方綱對明朝學術的批判 然而周公瑕跋所謂“少時觀此帖於無錫華氏,後歸項子京,今復出人間”云云。考文衡山為華氏作《真賞齋記》,豐南禺為華氏作《真賞齋賦》,皆在嘉靖中。周公瑕若其少時見華氏本,則即真賞齋本,舊本必非此本矣。真按:斷句之誤-周公瑕若其少時見華氏本,則即真賞齋本舊本,必非此本矣。 戊子是萬曆十六年,周公瑕年七十五歲,然萬曆初年正項子京家收藏最後之時,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論藏書史 真按:周天球之生卒 跋內“復出人間”語亦未盡合,且既經項氏收藏,何以帖內無項氏印?跋字稍弱,亦不似公瑕晚年筆,真按:翁方綱對周天球書法的鑑定 種種可疑,實非真物,然總以碑內二字用嘉靖本,則其偽立見矣,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筆畫款識 亦不必深辨周跋耳。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65頁。

68

跋夏承碑(曹芝軒所收重刻本)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真按:原稿題云〈跋曹芝軒所收重刻夏承碑〉.

  豐道生為華東沙題所藏宋拓原本云:真按:豐坊與華夏 “今廣平有碑,乃永樂間俗人重寫,頓加肥濁。”此跋在嘉靖二十八年己酉,距唐守重刻之歲甫逾四年。其云“頓加肥濁”者,蓋指成化本重鑿下半截之字言之耳。然予見成化本雖下半鑿壞,而上半之字仍自不減宋拓舊本,故可查也。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校讀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校勘學 至于嘉靖重刻之本,今日以予齋中所收,已有不同之三本,合此校本,則不同者已有四本,是可見此本又非嘉靖重刻之原本矣,即一翻而又翻之本,尚有重刻如許之多,世間豈有真物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真按:夏承碑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論夏承碑版本的流傳 真按:摘要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65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八)\_001657.jpg

68

跋夏承碑(王虛舟摹本)真按:王澍與夏承碑 真按:原稿只題"虛舟摹本"四字.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三)\_000552.jpg 真按:王嵩與夏承碑 真按:王嵩與王澍

  此本得於張晴谿同年齋頭,當是出虛舟門人王手者。真按:國:岳  部首 山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ㄩㄝˋ 1. 高大的山。同「嶽」。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偶吹草堂,濫巾北岳。」 2.對妻子父母長輩的稱呼。如:「岳父」﹑「岳母」。聊齋志異˙卷二˙水莽草:「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復何心?」 3.姓。如宋代有岳飛。 詞:岳1 yu ㄩㄝˋ〕 〔《廣韻》五角切,入覺,疑。〕 1.亦作“ ”。古代指名山“四岳”或“五岳”。《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于天。” 傳:“嶽,四嶽也。東嶽 ,南嶽 ,西嶽 ,北嶽 。”《文選‧張衡〈思玄賦〉》:“二女感於崇 兮,或冰折而不營。”舊注:“ ,五岳也。”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至於 始皇 勒岳,政暴而文澤,亦有疏通之美焉。”此指東岳 泰山 2.亦作“ ”。泛指高山。《詩‧周頌‧般》:“陟其高山,墮山喬嶽。” 南朝 江淹 《雜體詩‧顏特進》:“氣生川岳陰,煙滅 海見。”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詩:“聚庭看嶽聳,掃路見雲披。”3.亦作“ ”。指四岳。上古官名,主四方之祭,為諸侯之長。《書‧堯典》:“岳曰:‘否德,忝帝位。’”後泛稱一方諸侯或封疆大吏。《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藩岳作鎮,輔我京室。” 呂延濟 注:“藩岳,謂諸侯也。”參見“ 岳牧 ”。4.亦作“ ”。用以尊稱妻方的父母一輩長者。參見“ 岳父 ”、“ 岳家 ”。5.亦作“ ”。即岳山。古琴瑟部件。 趙希鵠 《洞天清錄集‧古琴辨》:“若太古琴,或以一段木為之,並無肩腰,惟加岳,亦無焦尾。”6.姓。 . 真按:原文丘作似北之諱字-.的異體. 真按:王嵩 真按:國:嵩  部首 山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ㄙㄨㄥ 1. 高聳的。如:「嵩高」。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詩:「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2.見「嵩山」條。 3.姓。如漢代有嵩真。 詞:嵩1 sn ㄙㄨㄥ〕 〔《廣韻》息弓切,平東,心。〕 亦作“ 1 ”。 1.山高。 蔡邕 《太尉喬玄碑陰》:“如淵之浚,如嶽之嵩。”《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之二》:“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李善 注引《爾雅》:“嵩,高也。”《三國志‧蜀志‧秦宓傳》:“故貪尋常之高而忽萬仞之嵩,樂面前之飾而忘天下之譽,斯誠往古之所重慎也。”2.中岳 嵩山 的簡稱。 張載 《劍閣銘》:“狹過 ,高踰 。” 韓愈 《謁衡岳遂宿岳寺題門樓》詩:“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 當中。” 麻九疇 《李道人嵩陽歸隱圖》詩:“仰 ,雨濯雲烘。”參見“ 嵩山 ”。 .. 真按:本書體例不一-此字有作小注文.然則前有"吳揖堂進"""字亦當仿此也! 予跋詳見前卷內。戊戌七月十六日識。

  凡雙鈎本并跋字,筆法視虛舟稍圓熟者,皆王岳望筆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55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三)\_000552.jpg

68

跋夏承碑(摹本)

  凡嘉靖本下半摹誤者四十八字,以顧氏《隸辨》核之,除“約”字不載外,惟“願”字與今本不同,餘皆沿今本之訛,而其筆畫波尾小異者一十八字,則可以知顧氏所見是成化本,非嘉靖本。真按:顧藹吉與夏承碑 而下半諸字之誤始於成化本,不始於嘉靖本矣。又近日嘉禾李子中《觀妙齋金石文考略》云:真按:李光暎 “予所藏《夏承碑》,後無‘尚書蔡邕伯喈,及‘永樂七年’等字,而‘勤約’卻作‘勤紹’。”以此核之,則成化本之訛無疑,不特吳山夫所舉“群冀”二字之差而已。真按:李光暎與夏承碑 真按:翁方綱對吳玉搢的訂補 真按:吳玉搢與夏承碑

  顧氏《隸辨》不載“約”字,而其“勤”字下引此句卻作“勤約”,則豈成化本此字仍是“約”耶?何義門云初翻本亦作“勤約”,今人惟以此一字為辨,亦易失之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看大端、大局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真按:目光如豆 真按:摘要 然則李子中所得本或即是嘉靖本之拓法稍舊,而翦去後題者耳,其說不足據也,真按:翁方綱對李光暎的批評 然則視其下半十八字之小異,皆同於顧氏摹本,知即成化本矣,不必執“約”與“紹”以斷之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看大端、大局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在神不在形-自是神圓豈貌圓 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觀大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