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August 22, 2008

211

。每卷後有“弘治二年九月一日”字,起子訖亥,而退谷、虛舟以為十卷,亦誤矣。原帖既有闕泐,至國朝康熙十九年,陽曲令浦江戴夢熊屬晉水段摹補,真按:糹辛 凡五十三石。傅青主生於明神宗三十四年丙午,故此跋云“七十五歲老人”也。真按:傅山與寶賢堂帖 真按:傅山之生卒 而傅所引單炳文考中云“茤”字下“夕”字微仰曲,下“夕”當作上“夕”,此傅所引誤也。真按:傅山之誤 石在晉陽書院,予同年友餘姚盧學士主其講席,真按:盧文弨之仕履 以拓本見貽,為摭其概而書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盧文弨 真按:盧文弨與寶賢堂帖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八卷第4頁。

211

澄清堂殘帖真按:澄清堂帖

  《澄清堂帖》,殘本一冊,據其標題是甲、丙、丁三卷,而後卷內有戊五字真按:標點可議者-而後卷內有“戊五”字. 則是合第五卷在內。董文敏云:“余得五卷,皆大王書。真按:王羲之-應即此人 真按:國:大王 注音一式 ㄉㄚˋ ㄨㄤˊ 1. 古代君主或諸侯王的尊稱。文選˙枚乘˙上書重諫吳王:「是大王威加於天下,而功越於湯武也。」 2.俗稱盜匪的首領。水滸傳˙第五回:「被此間有座山,喚做桃花山,近來山上有兩個大王扎了寨柵,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 詞:【大王】1.古代對君主或諸侯王的敬稱。《戰國策‧魏策四》:“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史記‧項羽本紀》:“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鄒陽 《獄中上梁王書》:“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2.指壟斷某種事業的人。 茅盾 《子夜》八:“就是公債大王 趙伯韜 ,有名的大戶多頭?”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十:“原來這位報界大王第一號是 美國 壓迫勞工,阻礙革命運動,最反動的一個腳色。”3.指長於某種事情的人。如:足球大王;鑽探大王。4. 書法家 王羲之 李綽 《尚書故實》:“ 太宗 酷好書法,有 大王 書跡三千六百紙。”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 唐太宗 極意推服 大王 ,然其體裁結構,未免徑落 大令 局中。” 【大2王】舊戲曲小說中對山寨頭領的稱呼。《水滸傳》第五回:“近來山上有兩箇大王,扎了寨柵,聚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周大王 與客人交手,料這客人鬥大王不過,我們先送你在 張大王 那邊去。”《說岳全傳》第六回:“這些人都是小本經紀,有甚油水?可放他們去,少停待我等多送些與大王便了。” 【大3王】 古公亶父 周文王 的祖父。《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 大王 荒之。”《孟子‧梁惠王下》:“昔者 大王 好色,愛厥妃。《詩》云:‘ 古公亶甫 ,來朝走馬。’” ”信已然。董云:“宋人以為賀鑒手摹南宋李氏所刻。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文海本文集作「賀鑑」! 真按:賀鑑 香光此所引宋人語,不著其出所書真按:董其昌與澄清堂帖 真按:文海本文集作「香光此所引宋人語不著其出何書」是也。 至孫退谷《庚子銷夏記》乃云:“出自黃長睿。”何義門云:“長睿《東觀集》所有者,獨餘論二卷耳。”何嘗有此語,乃妄記以欺人耶?真按:何焯對孫承澤的批評 真按:孫承澤治學的毛病 真按:孫承澤治學的毛病-強不知以為知 王伯穀為邢子題此帖殘本云真按:國:願  部首 頁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9 注音一式 ㄩㄢˋ 1. 希望﹑期望。如:「心願」﹑「志願」﹑「許願」﹑「如願以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2. 希望﹑期待。如:「但願」﹑「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楚辭˙屈原˙九章˙惜誦:「固煩言不可結詒兮,願陳志而無路。」 3.甘心﹑樂意。如:「願意」、「心甘情願」。孟子˙公孫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 4.欽羨﹑傾慕。荀子˙榮辱:「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韓非子˙忠孝:「為人臣常譽先王之德厚而願之,是誹謗其君者也。」 詞:願1 yun ㄩㄢˋ〕 〔《廣韻》魚怨切,去願,疑。〕 亦作“ 1 ”。 1.願望;心願。《詩‧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陶潛 《歸去來兮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 獨何人,得遂其願。” 葉適 《後端午行》:“祈年賽願從其俗,禁斷無益反為酷。”2.願意,情願。《論語‧公冶長》:“ 顏淵 曰:‘願無伐善,無施勞。’”《楚辭‧九章‧惜誦》:“設張辟以娛君兮,願側身而無所。” 韓愈 《醉留東野》詩:“吾願身為雲, 東野 變為龍。” 宗璞 《紅豆》:“ 江玫 回答說:‘我寧願聽說你死了,不願知道你活得不像個人。’”3.希望。《楚辭‧九章‧惜誦》:“固煩言不可結詒兮,願陳志而無路。” 王逸 注:“願,思也。”《漢書‧蕭何傳》:“願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 聶夷中 《傷田家》詩:“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4.祝願;祈求。《墨子‧非命上》:“聞 文王 者皆起而趨之,罷不肖,股肱不利者,處而願之曰:‘奈何乎使 文王 之地及我,吾則吾利,豈不亦猶 文王 之民也哉!’” 孫詒讓 間詁引 俞樾 曰:“‘則’上‘吾’字,‘豈’上‘利’字,並衍文。” 范仲淹 《老人星賦》:“實贊天靈之數,允 華封 之願。”《前漢書平話》卷下:“﹝太后﹞遂祝曰:‘ 河伯 河神,願息靈威。’”《青海湖》1981年第12期:“願這個月夜,是友誼的永恒,讓我們記住這個時辰,記住!”5.羡 慕,傾慕。《孟子‧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荀 子‧彊國》:“賢士願相國之朝,能士願相國之官。”《韓非子‧忠孝》:“為人臣常譽先王之德厚而願之,是誹謗其君者也。”6.思念。參見“ 願言 ”。7.舊時祈禱神佛所許下的酬謝。《晉書‧藝術傳‧佛圖澄》:“乃唱云:‘眾僧祝願。’ 又自祝願。”《水滸傳》第四五回:“和尚道:‘小僧記得。只說要還願,也還了好。’”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4565.htm 真按:簡化字之餘孽-王伯穀為邢子愿題此帖殘本云 “《澄清堂帖》,真按:王穉登與邢侗 真按:王穉登與澄清堂帖 真按:邢侗與澄清堂帖 不知刻於何地?亦不知幾卷?此真名士解人語也。”王損庵《鬱岡齋筆塵》云:真按:標點可議者-此句應係翁語。「”此真名士解人語也。」 真按:王肯堂 真按:文海本文集作《鬱岡齋筆麈》,是也。然中研院線上目竟亦有筆塵者,已去函商訂矣。 真按:鬱岡齋筆麈-塵字誤也。 “《東觀餘論》謂世傳《十七帖》別本,蓋南唐後主得唐賀知章臨寫本,勒石,置澄心堂者。”玄宰誤以《十七帖》為此帖,真按:沈津擅改原文-文海本文集作元宰.沈此下又不作玄宰了. 真按:董其昌之誤 又誤以澄心堂為澄清堂也。王虛舟云“顧研山廷尉以為是南唐官拓,品列《昇元》”上。孫北海亦云:“賀季真手摹誤處,真按:賀知章 皆 同元宰也。”然或謂退谷藏本即香光所見之本,則亦不然,香光所見五卷,今摹於《戲鴻堂》卷後者,其帖之多寡出入,與此退谷藏本多所搘拄,即其同者,波磔明 暗粗細之痕,亦迥不同,蓋二公所見皆宋拓本,而紙質墨色與帖之多少次第異耳。今就退谷藏本驗之,卷前第一行題曰“《澄清堂帖》卷一”,次行題曰“王右軍 ”,下注云“甲一”,又次一行題曰“王右軍帖卷一”。據此標題、文法、字法,頗與南宋坊賈刻書體勢相埒。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方法論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行款格式 真按:翁方綱論南宋出版業 真按:翁方綱論南宋坊間刻書版本的特色 又以宋拓《大觀帖》、《汝帖》相校,不惟遠遜《大觀》,且有較今所行肅府本尚不及者,然其體原則別有所出,非從《淳化》、《大觀》諸帖摹出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祖本母本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祖本母本 蓋南宋末年《淳化》、《大觀》真本已亡,坊間書賈取官、私雜帖內右軍有名之跡彙次上石,排輯卷數,貌為古刻耳。真按:翁方綱論澄清堂帖之成書 真按:淳化閣帖的流傳 真按:大觀帖的流傳 是“澄清堂”者,直南宋賣書鋪坊之名,非南唐所刻明矣。是冊有退谷手題字五段,其四皆戊戌書,其一己亥書,皆在庚子作記之前,至謂二王《十七帖》皆在下風,其信然耶?真按:翁方綱對孫承澤書學的批評 帖內紅字,亦皆退谷筆,前又有楊已軍題字并書簽。真按:文海本文集作「楊己軍」. 真按:楊法 乾隆庚子二月,書估陶生持是冊來,索直三百金,欲暫留數日不可得,真按:翁方綱與書商 與歸安丁小疋賞嘆久之而罷,真按:丁杰 真按:翁方綱與丁杰與澄清堂帖 後三年,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需要時間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於新安曹侍郎齋中見之,真按:曹文埴與澄清堂帖 借歸細玩,而跋其概如此。真按:翁方綱向曹文埴借閱 癸卯十一月三日也。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八卷第6頁。

211

跋英光堂帖

  《英光堂帖》,相臺岳倦翁以所藏米書勒石。倦翁平生最服膺米書,故所藏米帖最富,多見於所著《寶真齋法書贊》。真按:岳珂與米芾 真按:米芾的粉絲 而此一冊諸帖,皆不見於《寶真》卷者。孫退谷跋謂“得《英光堂帖》數卷,刪存此數帖”真按:不解之處!真按-邏輯有問題.○然原稿是如此沒錯.恐是翁引有問題. 然以予所見《英光堂帖》,無一不與《寶真》卷相合,而退翁所刪存此數帖內,乃獨無一字與《寶真齋》卷相合者,不知何也?即開首《王略帖》,倦翁曾見吳居父所刻者,真按:吳琚與米芾 真按:吳琚的書法石刻 是思陵所賜米臨本也。真按:宋高宗與米芾 此刻有“紹興”連珠小璽,亦可為證。然以予所見《寶晉齋‧王略帖》,則與此異矣。退谷跋稱米書學大令,其跳蕩處乃英雄欺人,真按:米芾與王獻之 真按:孫承澤對米芾書法的評價 此亦未足以定米書之真耳。大約退谷老人鑒藏極博,而持擇偶有未盡精審者,亦所當分別觀矣。真按:翁方綱對孫承澤書學的批評

  此冊諸帖,宋拓無疑,真按:翁方綱對宋拓本的鑑定 惟《中伏》、《巨然》、《湖州》、《謝公》并后二札是真米跡。真按:翁方綱對米芾書法的鑑定 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并後二札是真米跡。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34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134.jp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