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July 30, 2008

491

陳昌圖稿

492

493

續後漢書職官錄

  右錄二卷,不著撰人姓氏。考據三代秦漢之初,甄綜魏吳沿革,以訖於晉。首爵級,次奉祿真按:張昇編本351頁同.疑奉為俸之訛! 次 車服,次印綬,次選舉,次宰相,次三公,次將軍,次九卿,次京師兵官,次中宮官屬,次封建,次京輔官,次州郡官,次郡守,次縣令長,次外夷官,凡十八條。 按范氏取七家著作刪潤成書,今考謝承、謝沈、袁山松三家皆曰《後漢書》,薛瑩所撰曰《後漢紀》,華嶠則改志為十典。七家之書並失傳,僅存其目於《隋經籍 志》中,其有錄與否無所考證。馬《考》載蕭常撰《續後漢書》四十卷,但有帝紀、年表、列傳、載記而無錄,其書亦散佚不傳。唯王圻《續考》云,郝經撰《續後 漢書》九十卷,自敘云,中統元年節使宋時,作表、記〔紀〕、傳、錄、諸序議贊,“以裴注之異同,《通鑑》之去取,《綱目》之義例,參校刊定,歸於詳實”。 據此則為郝氏書無疑。第據原序則錄有八卷,職官其一也,蓋已非全書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別史類”著錄《永樂大典》本《續後漢書》九十卷,卷八十六即“職官錄”(分上、中、下)。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韓魏公別錄

  右宋簽書樞密院事大名王巖叟彥霖撰。晁公武謂,所記歲月多與國史牴牾,則失之誣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句意不明!不知是晁誣還是此別錄誣? 又李忠定有《別錄補遺》一篇。

494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一”著錄《韓魏公別錄》三卷。

江南餘載

   右書二卷,《宋藝文志》列諸“霸史”類,不著作者姓氏。馬氏《經籍考》、元戚光《南唐書音釋》並訛作“館載”。據《直齋書錄解題》載本書序,略云:徐鉉 始奉詔為《江南錄》,其後作者六家,皆不足稱史,而龍衮所撰八十四傳為尤盛。熙寧八年得鄭君所述事蹟,有六家所遺或小異者,刪落是正,凡得一百九十五段云 云。六家者,徐鉉、王舉、路振、陳彭年、楊億、龍衮也。鄭君者,不知何人。考南唐有馬令、胡恢、陸游諸書,又有王顏《烈祖開基志》十卷,高達《烈祖實錄》 十三卷,又《吳錄》十二卷,陳彭年《江南別錄》四卷,龍衮《野史》二十卷,鄭文寶《南唐近事》二卷,又有《江表志》三卷,紀載頗稱繁夥。各書或傳或不傳, 世亦無有蒐輯之者。是編泛記雜事,與《江表志》相出入,疑即文寶之書。今就散篇搜掇,分二卷,以完《宋志》篇目之舊。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載記類”著錄《永樂大典》本《江南餘載》二卷。又《知不足齋叢書》本《江南餘載》前亦載陳氏此提要,內容已經潤色。真按:知不足齋叢書與四庫全書 真按:陳昌圖與永樂大典 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廬山記

  右宋屯田員外郎嘉禾《宋史》作“烏程”陳 舜俞令舉撰。有自序、總序山水篇第一,山北篇第二,山南篇第三,凡三篇,蓋當熙寧中,不奉青苗法,謫監南康軍酒稅,因取劉渙舊記並《九江圖經》、前人雜 錄,考核銘誌,凡唐以前碑記備詳其歲月爵里,又別作“俯視圖”,紀尋山先後之次。凡五卷,圖今不存。劉渙凝之、李常公擇皆為之序

495

。直齋陳氏謂,南康守廣陵馬玕又有《續記》四卷。今亦未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三”著錄《廬山記》三卷附《廬山記畧》一卷。

城南記

  右記一卷,宋張禮撰。禮字茂中,秦人,元祐中與西楚陳明微自長安城南探奇訪古,抵樊川,述遊覽之蹟,次之為記。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四”著錄。

漢官舊儀

  《永樂大典》載《漢官舊儀》一卷,不著撰人姓氏。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真按:陳昌圖與永樂大典 考 梁劉昭注後漢《百官志》,引用《漢官儀》則曰“應劭《漢官儀》”,引用《漢舊儀》則不著其名。唯衛宏本傳云:“宏作《漢舊儀》四篇,以載西京雜事。”《隋 志》、《唐志》並作四卷,《宋志》作三卷,唯馬端臨《通考》作《漢官舊儀》。陳振孫《書錄解題》指為衛宏之書。今此卷雖以“漢官”標題,而其篇目自皇帝起 居、皇后親蠶,以及璽綬之等、爵級之差,靡不條繫件舉,與衛傳所云“西京雜事”相合,則其為衛氏本書無疑。“官”字或後人以其多載官制,故加之耳。原本牽 連直書,罔分節目,脫誤譌舛,不可甲乙。今據班、范文史,綜覈參訂,以讞其疑。其原有注者,略仿劉昭注《百官志》之例,通為大書,稱“本注”以別之。又 《前》、《後漢書》各紀志中,別有徵引《舊儀》數條,並屬郊天祫祭、耕籍飲酎諸大典,卷內多未採入,輒復搜擇甄錄,別為一篇,附諸卷尾,以完《宋志》篇目 之舊云。

  格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政書類二”著錄《永樂大典》本《漢官舊儀》一卷、真批:前皆無欽定二字,此又何故? 補遺一卷。

496

清夜錄

  右錄一卷,宋錢唐沈括存中撰。括,嘉祐進士,昭文館校勘,遷龍圖閣待制。元豐時坐事閑廢,徙秀州,尋卜居京口之夢溪,自號夢溪丈人。是篇《宋志》及馬《考》並作一卷。真按:文獻通考 今尋拾散篇,纔二十九條,詭譎荒怪,小說之流也。又《宋志》有《續錄》一卷,王銍性之撰。銍,汝陰人,嘗撰《七朝國史》,紹興初詔視秩史官,給札奏御,所著有《雪溪集略》八卷。今《續錄》見於《大典》者僅三條,因並鈔之附卷尾。真按:陳昌圖與永樂大典 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辦理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未著錄書

李忠愍公集

  右《忠愍集》,《宋藝文志》作十卷,馬氏《通考》作十二卷,後二卷係附錄其死節事。公本名若冰真按:李若冰-張昇編本竟不見姓氏,所題與吳格此本亦不同,不知吳氏何據矣. 以靖康出使,改今名。陳直齋謂,集雖不多,而詩有風度,文有氣概,足以知其所存矣。南宋時曾有鋟本,今已不傳。茲蒐拾《永樂》散篇,編羼四卷真按:張昇編本(356頁)作「茲搜拾永樂散篇,編羼為四卷」,可見二本似所據底本(母本)不同!○又諸提要排列次序亦不同! 以《宋史》本傳及建炎時誥詞冠諸卷首,而仍列附錄一卷,載希齋跋語及姚孝寧、薛遷祭文各一篇,又其孤所云“秭歸費守樞為先公作文集序,真按:李淳 能不沒其實”云云,今費序無考,以淳所識附諸篇末焉。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八”著錄《永樂大典》本《忠愍集》三卷。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真按:陳昌圖與永樂大典-看來昌圖與永樂大典之輯亦居要矣!若邵晉涵、翁方綱然.唯姚鼐似無及之.

老圃詩

  右《老圃詩》二卷,宋洪芻撰。芻字駒父真按:張昇編本(355頁)作「宋洪刍撰。刍字駒父」,豈彼處乃簡化字之干礙者,抑本處乃簡化字之誤反正者耶? 紹聖進士,崇寧中入黨籍,靖康中為諫議大夫。劉後村《詩話》云,三洪與徐師川皆豫章之甥,真按:黃庭堅 駒父詩尤工。初與兄龜父游梅仙觀,龜父有詩,卒章云“願為龍鱗攖,勿學蟬骨蛻”,固嘗以亮節期之。汴京失守,坐事流沙門島,殊有媿於伯氏矣

497

。所著有《香譜》一卷,《楚漢逸書》八十二篇,今失傳。其詩散見《永樂大典》中,今分纂抄撮,釐為上、下二卷,恭校上。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九”著錄《永樂大典》本《老圃詩》二卷。真按:陳昌圖與永樂大典

篔窻集

  右《窻集》十卷,真按:國:篔  部首 竹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ㄩㄣˊ見「篔簹」條。篔簹 注音一式 ㄩㄣˊ ㄉㄤ一種肌薄而節長的竹子,為竹中最大的一種。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篔簹,竹之別號。」詞:篔1 yn ㄩㄣˊ〕〔《廣韻》王分切,平文,云。〕竹名。 厲鶚 《醉太平‧看梅宿西溪山莊》詞:“掩篔笆野橋,護莎砌田坳。”參見“ 篔簹 ”。 宋陳耆卿撰。耆卿字壽老,臨海人,嘉定七年進士,官青田主簿,改慶元府學教授。其行事不見於《宋史》,所著有《赤城志》四十卷行於世。考《宋藝文志》及馬氏《通考》,是集俱不著於錄。據荊溪吳子良跋云,海陵謝令範曾鋟三十卷,真按:國:錧  部首 金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ㄍㄨㄢˇ1. 包在車轂前端的蓋套,用鐵或木製成。玉篇˙金部:「錧,車具也。」儀禮˙既夕禮:「木錧,約緩約轡。」賈公彥˙疏:「其車錧常用金,喪用木,是取少聲也。」 2.犁田的農具。集韻˙上聲˙緩韻:「錧,田器。」 後此者為續集,則其著述固自有完本也。葉水心云“馳驟羣言,真按:葉適 特立新意,險不流怪,巧不入浮”,信然。閱時既久,刊本已佚,分纂散篇,真批:此處予若讀作我,則甚不諧于四庫提要體例,疑此仍為引文(葉適水心語) 掇拾補綴,僅得十卷,而以葉適序冠卷端,繫吳跋於後。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六”著錄《永樂大典》本《篔窻集》十卷。

潘氏遺芳集

  右集一卷,載金華潘祖仁《七進辭》,後載其子徽猷閣待制潘良貴《磨鏡帖》、《三戒文》。按《默成先生文集》,朱文公作序,沙隨程可久所書,真按:程迥 王柏、金履祥並有題跋並贊。相傳《七進辭》,李龍眠曾繪圖。今潘氏文集不傳,此卷所錄僅辭一篇,並《磨鏡帖》、《三戒文》及諸賢序贊耳。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集部別集類一○”著錄潘良貴《默成文集》八卷。

498

栀林集

  右《栀林集》十卷,宋沈繼祖撰。繼祖與胡紘等比附韓侂胄。據《胡紘傳》云,侂胄以趙汝愚之門及朱熹之徒多知名士,乃設“偽學”之目,使紘草疏排擊之,會改官太常,以稿授繼祖,繼祖論熹皆紘筆也云云。則其人固不足齒,陳振孫亦謂其詩無足觀,豈非以詭隨貽誚者,所著述俱不足愛惜歟。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馬氏《經籍考》作十卷。今仍之以完其舊云。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四”《珩璜新論》提要云:“若沈繼孫〔祖〕之《梔林集》,真按:沈繼孫.沈繼祖. 真按:前作栀林集!豈字體對應字圖不同? 散見於《永樂大典》者尚可排緝成帙,以其人不足道,而又與朱子為難,則棄置不錄,以昭衮鉞。”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代表作.

499

余集稿

500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