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ly 28, 2008

1

出版說明

  在我國文學史上,自魏晉以迄南北朝,旨歸老莊的玄言詩充斥於東晉,寄情閑適的山水詩又興起於劉宋,虛浮華艷之詞風靡一時。生活在這一時期的陶淵明(西元三六五—四二七),卻獨能以具有較充實內容的詩篇,省淨沖淡的風格,卓然高標,別樹一幟。

   陶淵明的詩文,在南朝未受重視。直至唐代,我國古典詩歌創作進入了高峰時期,陶詩方才獲得普遍之愛 好與研究。大詩人李、杜和白居易,都首寫下贊頌陶淵明的詩句;陶的詩風,也薰陶了王維、孟浩然、柳宗元等不少作家。宋、元之際,關於陶淵明之探索日趨廣 泛,《陶集》遂得以傳抄、補輯,校訂以至注釋,刊布甚多。北宋大詩人蘇軾逐首追和陶詩達一百零九篇,以「不甚愧淵明」自許。南宋陸游亦稱「我詩慕淵明,恨 不造其微。」陶詩對後人的影響,由此可略見一斑。

2

  陶淵明的生平事跡,在晉書、宋書、南史的隱逸傳中都有記載。一傳而能入三史,在歷代頗為罕見。陶淵明的一生,可分為兩個時期。他早期「猛志逸四海」,曾懷有濟世之志。真批:何所似! 二 十九歲起,斷續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和彭澤令。到了四十一歲,感到「有志不獲騁」,而又「素襟不可易」,於是拂袖辭歸,隱居田園,躬耕自資至 死。陶淵明的偉大處,是能將其人生思想與作品完全溶合,而表現出他的真性情。他在當時雖沒有很高的地位,但到現在,已久被尊為第一流的詩人了。

  《陶集》版本很多,南宋的蔡寬夫詩話中說:「淵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勝其異,有一字而數十字不同者,不可概舉。」由於版本文字的不同,使歷代注家學者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真批:是學術,非學陶者也. 因 此研究陶淵明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對《陶集》精詳校訂。現存具校勘價值的,主要有下列各本:㈠曾集詩文兩冊本,南宋紹熙三年刊,有清光緒影刻本;㈡汲古閣 藏十卷本,南宋刊,有清咸豐、光緒兩種影刻本;㈢焦竑藏八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此外,尚有宋末湯漢注本及元初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十卷本。李注 本博採眾說,開集注之先河

3

,明清兩代屢見重刻。又有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以及傳為蘇軾筆迹的元刊蘇寫大字本。本書整理者逯欽立先生,即以李注本為底本,以上列各本為校本,比對勘正,詳錄異文,為今後開展陶淵明的研究,頗多助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