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ly 28, 2008

351

五芝樓詩集(14/1254

  謹按:《五芝樓詩集》十卷,國朝紀暹宜著。暹宜字廷亮,號毅亭,文安人,康熙乙酉舉人,官景州學正。“鈍翁”其別號也。前有其自序,謂從甲子起編為十卷,而是冊止一卷,蓋殘本耳。應仍以十卷存其目。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重序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樹軒詩集(14/1254真按:寳-不復一一出校.

 謹按:《寶樹軒詩集》七卷,國朝紀愈著,愈字孟起,號魯齋,文安人。康熙丁未進士,官工科給事中,祀鄉賢。此所著詩集,前無序目。應存目。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重序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

賜餘堂賦、填詞(14/1254

 謹按:《賜餘堂賦》四卷、《填詞》一卷,國朝紀炅著。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炅字仲霽,號朏庵,文安人。廩生,薦舉博學鴻詞。是集前四卷皆賦,後一卷填詞,凡為賦二十二篇、詞十五闋。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

繭甕集(14/1254

 謹按:《繭甕集》八卷、續編一卷,國朝紀逵宜著。逵宜字肖魯,號可亭,文安人。雍正癸卯進士,官刑部員外郎。“閒雲老人”其別號也。前有自序。其續編一卷亦皆詩,而其自序謂附錄詩餘一卷,卷內實無之。應存目。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重序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

352

遂初亭詩(14/1255

  謹按:《遂初亭詩》一卷,國朝文安紀炅著。炅有《桂山堂詩》二卷,是其後人為之選訂者,此則其原刻之一種。前有炅自序。或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翁方綱校辦禁燬書的成績 真按:翁方綱與尹會一 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健餘詩草(14/1237

  謹按:《健餘詩草》三卷,國朝博野尹會一著。會一所居堂名“健餘”,故以自號。此所著古今體詩,綴以評點。其曰“海門山館刻”者,其門人鮑所編訂也。真按:臯-不復一一出校.下同. 前有皋序,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

孫宇台集(11/923

  謹按:《孫宇台集》四十卷,真按:翁方綱校辦禁燬書的成績-此書為禁燬書! 國朝孫治著。治字宇台,號鑒庵,仁和人,與陸圻、柴紹炳諸人唱和,稱“西泠十子”者也。前三十卷雜文,後十卷皆詩。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軍機處奏準全燬書目》第四次列有《孫宇台集》,稱:“第十四卷有空字,以上下文義核之當有指斥,應請銷燬。”

鄒荻翁集8/617真按:荻翁文集 真按:鄒荻翁集

  謹按:《鄒荻翁集》六冊,無卷數,國朝鄒枚著。枚字馬卿,湖廣竟陵人,荻翁其別號也、“禮”、“樂”二冊皆詩,“射”、“御”以下皆文,末冊則枚自述其先世諸人詩文遺事也。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全燬書目》列有《荻翁文集》六本。真按:翁方綱校辦禁燬書的成績 真按:翁方綱經手之禁燬書籍

353

艾陵文鈔、詩鈔(11/927

 謹按:《艾陵文鈔》十六卷,真按:翁方綱經手之禁燬書籍 《詩鈔》上、下二卷,國朝雷士俊著。士俊字伯籲,陝西西安涇陽人,遷居揚州。廩貢生,不仕。為古文有聲於時,江都汪懋麟為之評點。“艾陵”其自號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軍機處奏準全燬書目》第四次列有《艾陵文鈔》、《詩鈔》,稱:“其詩中有悖慢語,應請銷燬。”

總集類

高氏三宴詩(4/198

 謹按:《高氏三宴詩》三卷,唐廣平高正臣輯其同宴之詩。詩凡二十六人,并序具載《全唐詩》中。是編每人下皆具地里、官爵,而其卷尾又著高正臣、周思鈞二人獨詳,蓋後人所加也。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所稱正臣“連姻帝室,寓居洛陽,善詠愛客,一時名士多所交接”,蓋即指卷中同詠之事言之。正臣曾爲襄州刺史,習右軍書法,而《新》、《舊唐書》皆無傳。此詩不著同宴時日。考正臣所作《栖霞寺明僧紹碑》系銜云“朝議郎行左金吾衛長史侍相王書”,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碑在上元三年,而陳子昂官右拾遺則在武后時,則正臣之官衛尉卿當在侍相王書之後矣。三宴皆於高氏,而正臣詩轉有闕者。今《全唐詩》皆散入諸人之下,不復著“三宴詩”之名。真按:全唐詩之闕 應存其目,以備唐人總集一小種。至此冊末白居易《香山九老詩》,則其名亦已見於《全唐詩》中,毋庸另為專校矣。真按:辦理四庫全書的體例 真按:辦理四庫全書的手續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一”著錄《高氏三宴詩集》三卷附《香山九老詩》一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354

宋文選(5/321

   謹按:《宋文選》三十二卷,無撰錄人姓名。凡錄歐陽修以下十四家,皆北宋人之文有關於經術政治者,其小品之作皆弗收。但北宋時理學如二程、文章議論如三 蘇,皆不見錄,而蘇門之張耒則又收之太多,是不可解也。然究係宋人自選其本朝之文,即所錄曾鞏文內頗有足補《南豐類稿》所未備者。應鈔存之。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一”著錄。又,此提要書於素紙,與前用格紙者不同,似後來插入者。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的過程

樂府詩集(7/561

   謹按:《樂府詩集》一百卷,宋太原郭茂倩編。前有至元六年永嘉李孝光序。攷“樂府”之名昉於《漢書‧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採詩夜誦,有 趙代秦楚之謳,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馬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即茂倩是集始於《練時日》諸篇者是也。房中本周樂,秦名曰“壽人”,房中樂楚聲也真按:斷句不當!-當係房中樂,楚聲也! 宗 廟次於郊祀也,次以燕射歌辭、鼓吹曲、橫吹曲,而相和歌又次之,《晉書‧樂志》曰“樂章古辭存者,並漢世街陌謳謠‘江南可採蓮’、‘烏生十五子’、‘白頭 吟’之屬,其後漸被於絃管”者是也,又次以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而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又各以次附之,凡十二門。逮元至正 間,豫章左克明編《古樂府》十卷,冠以“古歌謠辭”,終以“雜曲”。蓋左克明之編謂之《古樂府》,而茂倩謂之《樂府集》,從漢武立樂府生義也。記曰:“凡 樂,樂其所自生也:”後人所為“擬樂府”等,雖不盡可施於管絃,而原樂府之本始則皆可管絃也。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樂府詩 唐吳兢纂漢魏以來樂府詞作《樂府古題要解》十二卷,釋古樂曲所以名篇之意。《崇文總目》又有《樂府解題》,不著撰人名氏,與吳兢所撰《樂府古題》略同,以《江南曲》為首

355

。 又唐郗昂撰《樂府古今解題》,或云王昌齡撰者,與吳兢所撰頗異。茂倩於每類、每題下援據《樂府解題》諸書,疏其源流更變之所以然,蓋陶唐以後、李唐以前樂 府之大全賴此書以存之。至於晉、宋、齊、梁郊廟相沿之辭存而不芟,以備典制而已,非選其辭也。茂倩是書不著編輯年月,然晁氏《郡齋讀書後志》已載其書,云 “皇朝郭茂倩”,則是宋人無疑,焦竑《經籍志》以為元人,誤也。真按:焦竑之誤 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童萬元家刻本即李孝光所序者,毛晉跋云“借宋槧本讐定”,而所載李序中缺字仍與童刻本同,蓋參合宋、元兩本耳。應校刊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歲時雜詠(10/833

   謹按:《歲時雜詠》二冊,不標卷數。眉山蒲積中致和選。積中《四川通志》不載,未詳何時人,其中所選皆宋人,而卷首集名題曰“今集”,則積中蓋宋人也。 中間或稱其名,或稱其官,或稱字號之類,體例不一,而既稱“今集”,則其前亦似應有“前集”、“選古”之卷,而今止此鈔本二冊,無他本可對。姑存其目可 矣。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四庫全書底本的短缺 格按:以上原稿有乙去記號。

  謹按:《歲時雜詠》二冊,不分卷數。其撰輯之蒲積中亦不著何時人,其中所選皆宋人,而卷首集名題曰“今集”。錢曾《讀書敏求記》云: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古今歲時雜詠》四十六卷、目錄二卷,宋宣獻公綬裒集前人歲時篇什編成二十卷,名曰《歲時雜詠》。紹興丁卯,眉山蒲積中致龢又取歐陽、蘇、黃、荊公、聖俞、文潛、無已輩之作附古詩後,真按:當作無己! 列爲‘今詩’,卷次犁然,而宋刻外別無刊本”云云。據此,接前選之二十卷,則此當爲二十六卷,而此鈔本竟無卷數可稽,又不可紊其原選合刻之次第而獨存此目,則須訪得前選乃可存目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古今嵗時襍詠》四十六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356

南嶽倡酬集(14/1250

  謹按:《南嶽倡酬集》一卷、附錄一卷,宋朱子與張栻、林用中同遊南嶽唱和之詩也,張栻字敬夫,廣漢人,之子,真按:張浚 謚 曰宣,,有《南軒集》。林用中字擇之,號東屏,古田人,從朱子遊。丁亥是孝宗乾道二年。《宋史‧張栻傳》言,孝宗時任荊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安撫 本路。而《宋詩紀事》云:“林用中偕晦翁走潭州,訪守張敬夫,因有南嶽之遊。”栻序又云:“栻來往湖湘二紀,夢寐衡嶽之勝。乾道丁亥秋,新安朱元晦來訪予 湘水之上,自潭城渡湘水,偕為此遊。”而朱子詩題亦稱為“張湖南”。以此數條合觀之,則是時栻必官於湖南湘潭之間,而史未及載,即《湖廣通志》亦但據史 “荊湖北路”之文,而未詳及此也。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可見此係草稿,故考證連篇累牘! 真按:宋史之失 朱 子《東歸亂稿序》云南山之遊“四五日間凡百四十餘首”,栻序亦云“百四十有九篇”,然今此冊所鈔則止五十七題,《朱子大全集》所載則止五十題,又有《大全 集》所載而此冊不載者。若以三人合計之,則五十七題之詩亦不當云“一百四十九篇”矣。且編集各自有體,既以“倡酬”名集,則其題目不應專主一人,其題同者 或以三詩系於一題,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其題異者不妨以一詩系一題。今乃專依朱子集中之題,如曰“某題次敬夫韻”,而其中又有敬夫詩,此類皆似於編集之體不合。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又 有題是聯句,而詩中不分出姓氏者。在朱子與張栻,專集既已行世,原不借此以傳,惟是林用中為朱子所從遊,其追陪酬倡之作不可令其無傳於後,而此冊後鈔附朱 子所答諸書,則編者之意亦似為林用中而鈔此集者。凡宋人遊於朱門者,其語言緒論皆宜存之,況其為同遊同題者,尤可誌也。真按:翁方綱與朱子 真按:翁方綱與理學 或酌鈔之以附《朱子全集》之後。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南嶽倡酬集》一卷、附錄一卷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357

文章正宗(5/388

  謹按:《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宋真德秀編。德秀以後世文辭多變,欲學者識其正,故此書專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分辭命、議論、敍事、詩賦四門。蓋編於理宗紹定五年壬辰之歲,是時學者皆知恪守程、朱緒言,而是編之出,因文闡理,信經訓之菑畬矣。真按:翁方綱之經學 真按:翁方綱與理學 前代刻本不一,或有變其體例、各歸某家為卷者,頗失編錄之旨。今應仍照原本重校刊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文章正宗》二十卷。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續文章正宗(5/389

  謹按:《續文章正宗》二十卷。先是,宋真德秀有《文章正宗》二十四卷行於世,晚歲復取並世名儒之作,分議論、敍事二體,稍加題識,未及釐正而德秀卒。咸淳 二年,金華倪澄獲德秀手草,釐為二十卷,其僅有目者則虛寘於末,以成宋一代之文章。今此本則明嘉靖二十一年滁陽胡松復取倪本,益以大儒程氏、遊氏真按:簡化字之餘孽-疑同本書准訛作準例,此應係游之誤轉者!游氏,游酢也! 朱氏諸疏文續成一編,仍為二十卷,以成德秀之志,並為正學之資,非供華藻而已。應重校刊之。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立場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思想 真按:翁方綱與理學 格按:此提要書於素紙。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

天台集(10/800

 謹按:《天台集》分元、亨、利,貞四集,元集為前集,四卷;亨集為續集,四卷;利、貞為別編,六卷,總一十四卷。本郡人林師蒧所編古今詠天台之作,其子表民會粹續成之。真按:林表民 真按:疑為會稡之訛! 師蒧字詠道,表民字逢吉

358

。表民又有《赤城集》十八卷。《赤城集》序在淳祐八年,而此書表民之跋是宋寧宗嘉定十六年癸未,其編輯在《赤城集》之前,《赤城集》兼載文而此專載詩。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天台前集》三卷、前集別編一卷、續集三卷、續集別編六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唐三體詩、續唐三體詩(15/1370

  〔謹按〕:《唐三體詩》六卷,宋汶陽周弼選。《續唐三體詩》八卷,國朝錢塘高士奇選。弼字伯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異:字號 C03409 正字 -03-06 音讀 (一)ㄐ|ㄤˋ (二)(又音)ㄑ|ˊ 釋義 (一)ㄐ|ㄤˋ 強。說文解字:「弜,彊也。」五代周‧衛元嵩‧元包經‧訟:「倔弜胥執。」 弓偏。見字彙補‧弓部。 (二)(又音)ㄑ|ˊ(一)之又音。 嘉 定間進士。其詩曰《端平集》,荷澤李龏又選之曰《端平詩雋》,於南宋小集中頗為著名。茲選“三體”云者,謂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也。於此三體中, 又分實接虛接、四實四虛、前實前虛、後實後虛諸格,自為選例以著其說。而高士奇刪補其舊注,又續選五言古、七言古、五言排律三體,以補弼之未及。此二選本 皆於唐詩之旨無當。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周弼編《三體唐詩》六卷,“總集類存目四”著錄高士奇編《續三體唐詩》八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代表作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增注唐策(15/1330

   謹按:《增注唐策》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明正德十二年丁丑新安汪燦序。序止言舊刊《唐策》,不知誰集,而未言有“增注”。其中所錄皆唐人策論、書 狀、表奏之文,而統以“唐策”名之。每篇略標其要語於上方,而卷前目錄又摘其所標之語於題下,蓋為揣摩試策者作也。中間注語有“崇曰”、“張口”、“李 曰”、“竇曰”、“董曰”諸人,“崇曰”一處作“王崇”,則是其名,而餘又皆其姓,均莫詳所自矣。應存其目。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之失-此書既「不著撰人名氏」,則疑此崇曰稱名乃自謙,而尊人,故稱人以姓也.則本書撰人疑即王崇是也.即非碻然,亦有其理,而翁一時未達,不免為失.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359

詩家鼎臠(9/744

   〔謹按〕:《詩家鼎臠》一冊,分上、下二卷,不著選鈔人姓名。其上卷闕其前半頁,所選皆宋末人之詩。前有序,稱“倦叟”。但其選內諸人亦不盡是《江湖小 集》中者,開卷王惲即元人也。其下卷內所選李杜是南宋人,號棗坡而未著其里居耳,然所選他人亦有不著其地名者。每□□□存一二首,蓋取“嘗鼎一臠”之義, 而所選亦非精核。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或僅存其目可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二”著錄《詩家鼎衡》二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中州集、樂府(5/387

 謹按:《中州集》十卷、《樂府》一卷,金太原元好問撰。好問爵里詳具《遺山集》中。真按:翁方綱與元好問 是編專載金源一代詩人之作,真按:國無.詞:【金源】 金國 的別稱。 阿魯圖 《進<金史>表》:“維此 金源 ,起于海裔。”《金史‧地理志上》:“ 上京路 海古 之地, 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按出虎’,以 按出虎水 源於此,故名 金源 。建國之號,蓋取諸此。” 錢謙益 《<列朝詩集>序》:“《中州》之詩,亦 金源 之史也。” 故以“中州”名集。序言“壬辰明年十月”,是金哀宗天興二年癸巳,北渡後寓居聊城時作也。好問於金源君臣遺言往行,採摭著述,葺野史之真按:疑有誤!-疑為事之訛!蓋行草形近.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1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_001076.tif 亦作亭字!無校案.原稿已誤作「亭」字 述壬辰之編,不特意在蒐考遺文,而且於敍略小傳兼寓史家微意,其自題集後句云“百年遺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淚看”,可以見其心矣。應重校刊之。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真批:看幾遍國亡家破,猶看幾次情滅愛熄,猶不盡也.此其為人也而不膩乎,抑不長進乎?既欲循環重複,又何貴再生.此亦若複雜混沌所見,是亦枝葉所以繁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三”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元文類(5/391

  謹按:《元文類》七十卷,元奎章閣授經郎真定蘇天爵編。天爵字伯修,少從安熙學,又得吳澄、虞集、齊履謙先後為之師,至正中官至參政江淮行省,於時有元文 儒耆宿略盡,天爵獨身任一代文獻之寄。是編自其為成均諸生至歷官翰苑,前後蒐輯凡二十年而成,自歌詩賦頌以逮銘誌碑傳,各以類次,於有元一代之文燦然可考

360

。有元時江浙行省所刊板本。應重校刊傳之。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三”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元音遺響(4/270

   謹按:《元音遺響》十卷,元胡布、張達、劉紹三人之詩彙鈔為一集者也。旴江,今江西建昌府南城縣。布字子申,達字季充,紹字子憲。張達蓋胡布之鄉人,劉 紹則胡布之表兄,布集中多與唱酬之作,而三人者之名,錄元詩者皆不之及,即地志亦無可考,借是集以傳之,亦幸矣。前有目無序,不著年月。胡布曾與孫作唱 和,而第五卷題倪瓚畫詩,玩其詞意在瓚卒之後,瓚卒於明洪武七年,則布乃元人入明者,詩中所稱乙卯、丙辰皆在洪武年也。前八卷皆布詩,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第九卷達詩,第十卷紹詩。既合編於一處,自與三人專集不同,應合存其目。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三”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宮詞(2/83

  謹按:宋徽宗《宮詞》一卷,凡三十九頁,共三百首,是常熟毛氏刻本。據其後跋云“風格已遜三家”,則是所刻宮詞之一冊耳,非全書也。不應入校閱單內,毋庸記戳。真按:四庫全書辦理過程 真按: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四”著錄宋徽宗、楊皇后《二家宮詞》二卷。真按:不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文編(12/1035

  謹按:《文編》六十四卷,明唐順之編。前有嘉靖丙辰順之自序,并陳元素題詞。順之以古文名於時,其選是編,由周迄宋,分體類編,較之《左》、《右》、《稗》諸編自當更見榘矱矣。元素題詞曰: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重序目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