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3, 2009

78

跋張遷碑(舊拓本)真按:原書題作〈書舊本張遷碑後即題硯冊〉.且尚有一長篇也.未詳何故割去?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01.JPG

  乾隆己亥秋,典試江真按:原書作甯. 真按:國: 1. 寧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ㄋ|ㄥˊ 1. 安定。如:「安寧」。詩經˙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遼史˙卷三十一˙營衛志上:「隨陽遷徙,歲無寧居。」 2.省視、問安。如:「歸寧」。唐˙韓愈˙贈張童子序:「童子請於其官之長,隨父而寧母。」 3.回家。喻世明言˙卷二十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沈昱并原告人,寧家聽侯。」 4.平息。唐˙李嶠˙為水潦災異陳情表:「以寧眾口之囂謗,以答三靈之譴咎。」 5.情願、寧願。表示選擇後的結果。如:「寧可」、「寧死不屈」、「寧缺毋濫」。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6.豈、難道。戰國策˙趙策三:「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7.乃、竟然。詩經˙大雅˙瞻卬:「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胡質傳:「胡通達,長者也,寧有子孫不?」 8.清朝以南京為江寧府治,故簡稱為「寧」。如:「寧漢分裂」。今稱為「京」。 9.寧夏省的簡稱。 10.語氣助詞,無義。如:「寧耐」。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害。」 ㄋ|ㄥˋ nng(03118 2. 寧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ㄋ|ㄥˋ 姓。如漢代有寧成。 ㄋ|ㄥˊ nng(03107 詞:寧1 nn ㄋ〡ㄥˊ〕 〔《廣韻》奴丁切,平青,泥。〕 亦作“ 2 ”。亦作“ 1 ”。亦作“ 1 ”。 1.安寧。《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傳:“賢才在位,天下安寧。” 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明公蒙塵路次,群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如何?”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 中國 近又不寧,真不知如何是好。做起事來,誠然,令人心悸。”2.謂使安寧。3.謂探望、省視父母。《詩‧周南‧葛覃》:“歸寧父母。”《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冬, 杞伯姬 來,歸寧也。” 杜預 注:“寧,問父母安否。” 韓愈 《贈張童子序》:“童子請于其官之長,隨父而寍母。” 葉適 《通直郎致仕總幹黃公行狀》:“四歲喪母,鞠於 莫氏 ,其考復聘 孫氏 ,從而室諸。有弟曰 ,君日自 莫氏 往來寧其父母,退而撫 。”4.謂守父母之喪。《漢書‧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 顏師古 注:“寧,謂處家持喪服。”《南史‧文學傳‧丘巨源》:“﹝ 丘巨源 ﹞寧喪還家。”《舊唐書‧德宗紀下》:“常參官在外除授及分司假寧往來,並給券。”5. 江蘇省 南京市 的簡稱。 南京 江寧府 治,故名。 2 nn ㄋ〡ㄥˋ〕 〔《集韻》乃定切,去徑,泥。〕 亦作“ 3 ”。亦作“ 2 ”。 1.寧可;寧願。《國語‧晉語三》:“必報讎,吾寧事 。” 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之命。”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太饑勿飽》:“其為食也,寧失之少,勿犯於多。” 汪中 《經義知新記》:“‘與其’、‘寧其’者,兩事相衡,擇利而從之之辭。” 管樺 《將軍河》第一部第三四章:“寧致禍而盡言,不敢幸福而塞默也!請您原諒我的坦直,我不能去他們那邊。”2.竟;乃。《詩‧邶風‧日月》:“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鄭玄 箋:“寧猶曾也。”《詩‧大雅‧雲漢》:“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高亨 注:“寧,乃也。丁,當,遭逢。” 賈誼 《新書‧禮》:“ 曰:‘昔蛛蝥作罟,不高,順不用命者,寧丁我網。’” 張昱 《過歌風臺》詩:“世間快意寧有此,亭長還鄉作天子。”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但是我的凄涼,我的落淚,並不是對於我自己的後悔,寧是對於同學們的卑劣,辦事人的陰險的一種失望的悲憤。”3.豈;難道。《左傳‧成公二年》:“夫 ,甥舅之國也,而 大師 之後也,寧不亦淫從其欲以怒叔父,抑豈不可諫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釋一曰,夫遙大之物,寧可度量?”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异四‧劍俠》:“否則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覺,髮截若干寸,寧忘之乎?”4.語氣助詞。無實義。《左傳‧昭公元年》:“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 蒙其先君。”5.猶言豈不,難道不。《東觀漢記‧傅俊傳》:“ 傅俊 從上迎擊 王尋 陽關 兵反走,還 汝水 上,上以手飲水,澡盥鬚眉塵垢,謂 曰:‘今日罷倦甚,諸卿寧憊邪?’”《後漢書‧方術傳上‧李郃》:“二君發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6.姓。《史記‧酷吏列傳》有酷吏 寧成 。《漢書‧酷吏傳》作“甯成”。後作姓氏多用“甯”。參見“ 2武子 ”。 . 榜發後,汪子容甫以《張遷碑》古本見示,手摹“東里潤色”四字於行篋。真按:翁方綱與江南鄉試 真按:翁方綱與汪中論張遷碑 十月朔,道出東平,親到碑下,題字石間。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採訪成績 是冬恰得此舊拓本,繪《觀碑圖》以記之真按:重出,重複,-前至少二見! 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今三十年矣,而是榜第三人臺生來牧此州,真按:翁方綱的門生 真按:臺季良-東平牧臺季良-名未詳-俟考 擢覲入都,真按:詞無.國無.google.百度無.新漢籍無.疑有誤也. 相與感述墨緣,而適值叔未孝廉,真按:張廷濟與張遷碑 以所得《新鄭大夫廟碑》殘石,琢硯屬題,真按:張廷濟求翁方綱題詩 真按:張廷濟的金石學 因臨此四字,以弁冊端,并附小詩於後。嘉慶己巳春三月望後二日,北平翁方綱。

    注:見《蘇齋題跋》卷上,為《叢書集成》本。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01.JPG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02.JP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