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May 30, 2009

6.憂思,悲傷。《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 西荊 之折盤。” 王安石 《寄二弟時往臨川》詩:“不有親戚思,詎知遠遊傷。” 吳騫 《扶風傳信錄》:“ 素娥 前曰:‘夙願已償,可以去矣,奚過傷為!’”7.哀悼,哀憐。《戰國策‧秦策一》:“ 武王 將素甲三千領,戰一日,破 之國,禽其身,據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傷。” 姚宏 注:“傷,愍也。” 三國 曹丕 《與吳質書》:“昔 伯牙 絕絃於 鍾期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杜甫 《垂老別》詩:“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明史‧文苑傳二‧唐寅》:“ 詩文初尚才情,晚年穨然自放,謂後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8.喪祭。《管子‧君臣下》:“明君飾食飲弔傷之禮。” 尹知章 注:“傷謂喪祭也。”9.指吊喪主。《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 齊侯 唁公于 野井 何休 注:“弔亡國曰唁,弔死國曰弔,弔喪主曰傷,弔所執紼曰絻。”10.嫌,失之於。《北史‧蘇威傳》:“所修格令章程,並行於當世,頗傷煩碎,論者以為非簡久之法。”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 開皇 初儀同 劉臻 等八人,詣 法言 論音韻曰: 則多傷輕淺, 則多傷重濁, 則去聲為入, 則平聲似去。”《資治通鑒‧唐高宗顯慶二年》:“ 祥道 以為今選司取士傷濫,每年入流之數過一千四百,雜色入流,曾不銓簡。”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氣清而傷促,調短而傷凡。”11.太,過度。 杜甫 《曲江》詩之一:“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李商隱 《俳諧》詩:“柳訝眉傷淺,桃猜粉太輕。” 齊己 《野鴨》詩:“長生緣甚瘦,近死為傷肥。” 司馬光 《與王樂道書》:“飲食不惟禁止生冷,亦不可傷飽,亦不可傷飢……衣服不可過薄,亦不可過厚。”12.因過度而不能忍受或不能繼續。如:吃白薯吃傷了,再也不想吃了。如:這幾年老在外頭跑,簡直把我跑傷了。13.姓。 春秋 傷省 . 真按:原稿似偽字,然義不諧也.姑以沈津為是. 故神采較短,而可以想見褚臨原本之大概。合之右所舉十九處,則此在前,而彼刻在後明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虛舟所見本即從項氏所藏馮承素本上石者,真按:馮承素與蘭亭 真按:王澍與蘭亭 此本則不知其所自,要之為褚臨之一則無疑也,故題曰褚臨舊本,真按:褚遂良臨蘭亭集序 而神龍之說姑置勿論可矣。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版本的考訂 項氏藏本編漆字號有萬曆五年子京自記,真按:項元汴與蘭亭 又有文休承跋,真按:文嘉與蘭亭 謂嘉靖初豐考功存禮嘗手摹上石真按:真按:豐坊 真按:豐坊與蘭亭 真按:原稿作礼. 國:禮  部首 示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18 注音一式 ㄌ|ˇ 1. 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2.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如:「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3.儀式。如:「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 4.表敬意的贈品。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 5.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 6.姓。如漢代有禮賢。 7.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8.尊敬、厚待。如:「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詞:禮1 l ㄌ〡ˇ〕 〔《廣韻》盧啟切,上薺,來。〕 1.敬神。謂事神致福。《儀禮‧覲禮》:“禮日於南門外,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 班固 《東都賦》:“於是薦三犧,效五牲,禮神祇,懷百靈。” 杜甫 《往在》詩:“前春禮郊廟,祀事親聖躬。”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生不茹葷,始學語能辨三官之像,少長嬉戲,則教群兒禮北斗。”2.社 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行為准則、道德規範和各種禮節。《晏子春秋‧諫上二》:“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 死。’禮,不可無也。”《論語‧子罕》:“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漢書‧公孫弘傳》:“進退有度,尊卑有分,謂之禮。” 元稹 《鶯鶯傳》:“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3.禮遇;厚待。《禮記‧月令》:“﹝季春之月﹞聘名士,禮賢者。”《孟子‧滕文公上》:“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史記‧孟嘗君列傳》:“於是 乃禮 ,使主家,待賓客。”《資治通鑒‧晉惠帝永興二年》:“凡 東豪傑、名士,咸加收禮,為將軍、郡守者四十餘人。”《東周列國志》第三一回:“公子若至 齊侯 必然加禮。”4.莊嚴;有威儀。《禮記‧內則》:“禮帥初,無辭。” 孔穎達 疏:“禮,謂威儀也。”《尸子‧君治》:“秋為禮,西方為秋。秋,肅也。萬物莫不肅敬,禮之至也。”5.表示隆重而舉行的儀式、典禮。古代禮之名有五:吉、凶、軍、賓、嘉。禮之事有九:冠、婚、朝、聘、喪、祭、賓主、鄉飲酒、軍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 相如 ,畢禮而歸之。” 蒲松齡 《聊齋志异‧封三娘》:“遂涓吉速成禮。”6.禮物。《禮記‧表記》:“無禮,不相見也。” 鄭玄 注:“禮,謂摯(贄)也。” 孔穎達 疏:“禮,謂贄幣也。贄幣所以示己情,若無贄幣之禮不得相見,所以然者,欲民之無相褻瀆也。”《晉書‧陸納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婆子清早備下兩盒禮,與他做生。”7.禮文;禮書。《周禮》、《儀禮》、《禮記》皆古言禮之書,合稱“三禮”。《孟子‧公孫丑下》:“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安車。”8.通“ ”。甜酒。《儀禮‧士冠禮》:“禮於阼。” 鄭玄 注:“今文禮作醴。”《儀禮‧士昏禮》:“如初禮。” 鄭玄 注:“古文禮為醴。”《漢書‧地理志下》:“酒禮之會。” 王先謙 補注引 朱一新 曰:“案,禮通醴。”9.用同“ ”。理睬。 無名氏 《殺狗勸夫》楔子:“你把共乳同胞親兄弟 孫二 不禮,卻信這兩個光棍。”《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其時同僚們全然不禮。”10.姓。 春秋 衛國 有大夫 禮孔 禮至 .

239

,則此又在其前,真按:原稿作搨. 可知其在今日已為三百年前拓本矣。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494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494.jpg

239

跋蘭亭(神龍本)

  此即所謂神龍本,而無貞觀、神龍、開元、大觀、淳化諸印,及第十四行間褚氏印。予嘗疑河南臨此帖尾一印足矣,豈其若後來鑒藏家於中間又有褚印耶?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 予所見神龍本最精者凡四本,真按:翁方綱所見神龍本蘭亭集序的版本 金壇于景熙本,即王虛舟所見董玉虯本,真按:董文驥與蘭亭集序 真按:王澍與蘭亭 江秋史家本與之同,真按:江德量與蘭亭 程易疇本則帖尾無褚氏印,真按:程瑤田與蘭亭 而“欣”字末腳失之,此二本今皆重入石矣。予所藏是顧維岳舊藏淡拓本,真按:顧維岳與蘭亭 當在彼三本之前。真按:翁方綱收藏蘭亭集序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今見此本,雖紙墨之古,不及數本,而以中間“激”字之從“方”,“騁”字馬旁,“聽”字耳旁及“未嘗不”“不”字腳與定武吻合,可以斷其最為近真,在從前所見四本之上。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論定武本蘭亭 若第以紙墨新舊定其高下者,非知言之選也。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紙墨色澤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方法論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八冊第2090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8_復初齋文稿(十)\_002090.jpg

239

跋蘭亭(程易疇藏神龍本)真按:程瑤田與蘭亭

  予所見神龍本舊拓數種,以此本為極肥,而神致古厚,在王虛舟所見董玉本之上。真按:董文驥與蘭亭集序 真按:王澍與董文驥與蘭亭 真按:虬-不再一一出校!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842頁。

239

跋蘭亭(于景熙藏神龍本)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當作景趙,下同! 真按:愚擬稿曰: 原稿題云〈跋金壇于景趙編脩所藏神龍蘭亭〉。景熙,原稿乃作景趙也。 沈津編翁譜亦明言: 「五月十九日,跋江德量所藏神龍本〈蘭亭〉。(影5/1381 是日,又借金壇于景趙藏神龍本〈蘭亭〉(王澍舊藏)和江德量藏神龍本〈蘭亭〉相核,無毫髮異。(影5/1381 五月二十日,跋金壇于景趙藏神龍本〈蘭亭〉。(影5/1383)」 何故此作景熙?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七)\_001383.jpg

  是本前有“神龍書府”印及宋欽宗手押,帖首“唐模蘭亭”四小字,上嵌以“易農”二字,真按:董文驥與蘭亭集序 真按:董文驥 方圓連珠小印真按:斷句不當!-當予連讀!-上嵌以“易農”二字方圓連珠小印 易農者,董玉虯侍御之別號也。王虛舟《竹雲題跋》一云:真按:國:條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ㄊ|ㄠˊ 1. 細長的樹枝。如:「柳條」、「枝條」。唐˙李白˙折楊柳詩:「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2.長條形的物體。如:「線條」、「麵條」、「便條」、「油條」。 3.項目、條目。如:「條款」、「條例」、「法條」。 4.次序、系統。如:「有條不紊」、「井井有條」。 5.量詞:(1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條魚」、「兩條線」、「三條香菸」、「五條裙子」。(2 計算文書分項的單位。如:「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條。」 6.長。書經˙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7.暢通無阻。如:「條暢洞達」。戰國策˙魏策一:「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幅輳,無有名山大川之阻。」 詞:條1 tio ㄊ〡ㄠˊ〕 〔《廣韻》徒聊切,平蕭,定。〕 4 ”的被通假字。 1.木名。山楸。《詩‧秦風‧終南》:“ 終南 何有?有條有梅。” 傳:“條,槄。” 孔穎達 疏:“《釋木》云:‘槄,山榎……’ 郭璞 注:‘今山楸也。’”一說即柚。《爾雅‧釋木》:“柚,條。”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