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May 18, 2009

187

跋淳化閣帖(王儼齋藏本)真按:原書題作〈跋王儼齋家所藏宋搨閣帖(丙申六月十七日)〉.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08.00.tif

  此本後有儼齋跋,真按:王鴻緒與淳化閣帖 言舊在何蕤音家,真按:何元英與淳化閣帖 竹垞謂是項氏物者。真按:項元汴與淳化閣帖 真按:朱彝尊與淳化閣帖 又云:相傳帖中硃書是趙吳興筆。真按:趙孟頫與淳化閣帖 第六卷有趙印,每卷前後有“項子長印”、真按:項篤壽 “項篤壽”、“萬卷堂”諸印。真按:項篤壽 懸虛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書作搨.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08.00.tif 真按:疑有誤!-原書亦然.疑乃識字誤也. 極為得神,謂為宋當無疑者。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書作搨.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搨碑技術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拓時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拓時 第方綱所記內府本數處,皆不甚合,是則可疑耳。其硃書釋字亦非趙吳興所為,中間《大王帖》內“靈柩”“柩”字釋為“樞”,即可見矣。又與內府本有不同數處,摹於別紙,以俟考。真按:翁方綱的讀書筆記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比對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不同版本間的比對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備材料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需要時間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不同版本間的比對 丙申六月十七日。

注:見《集外文》第四卷第8頁。

187

淳化閣帖(肅府刻初拓本)真按:國:淳化 注音一式 ㄔㄨㄣˊ ㄏㄨㄚˋ 1. 淳厚的教化。舊五代史˙卷三十八˙唐書˙明宗本紀四:「陛下自膺人望,歲時豐稔,亦淳化所致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清風協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2.縣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北。 3.宋朝太宗的年號(西元990994)。 詞:【淳化】1.純正平和。《素問‧五常政大論》:“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2.敦厚的教化。《文選‧張衡<東京賦>》:“清風協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綜 注:“淳厚之化,通於神明也。”《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四》:“陛下自膺人望,歲時豐稔,亦淳化所致也。” 洪邁 《容齋續筆‧權若訥馮澥》:“削之無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3.猶馴化。《史記‧五帝本紀》:“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 真按:篇題不當-原書題云〈肅府刻淳化閣帖初拓本(帖凡十冊,肅府原跋刻本一冊.)〉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68.JPG

  陳子又《皋蘭載筆》云:“肅府《淳化閣》初拓,用太史紙,程君房墨,人間難得,拓工間有私購出者,直五十千者,此本是也,尚在王孟津未跋之前,孟津跋,是崇禎十一年也。”

  “墨香百五十年前。北李燒松跡宛然。十載費家琱楮葉真按:此詩集有也.題云〈自題所藏肅府淳化閣帖初搨本二首〉. 良工心苦倩誰傳。龍膽壺兼鳳喙卮,東書園殿幾何時。八分留得題名石,應教陳毛又二師。”自題所藏肅府《淳化閣帖》初拓本二首。真按:沈津擅改原文-此下實別一首,原書尚有留一空格識別,而沈津乃擅改原文,併作一首.可恨可恨! 乾隆壬寅秋七月朔,北平翁方綱。

  劉公《七頌堂識小錄》云:真按:劉體仁 真按:劉體仁與淳化閣帖 真按:甬戈 “肅府帖,人賤其近。北海先生,謂勝前人。其原本余曾見之,闕二冊,猗氏有荊君得之,歲甲辰攜往江南,今不知所在矣。”

  第一至第四卷,用汪象先所藏宋拓《大觀帖》真本,真按:汪化中-與汪無擇應係同一人,俟考! 細審之,以紅筆圈識。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不同帖之間的比對 真按:翁方綱的校讀方法-用彩色筆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校勘學 乾隆甲辰秋八月廿五日。蘇齋記。

  內府本,又逐卷逐字細對,改正一遍訖。合之今秋用《大觀》□卷所改者,只除自藏《大觀》第六卷殘本之字,未經對改外,今改正者十卷,內合共改正五百八十二處。甲辰十月十七日。真按:翁方綱利用內府藏書的情形 真按:翁方綱對淳化閣帖的考訂 真按:斷句不當!-自當讀作「今改正者,十卷內合共改正五百八十二處。」而沈津乃據原書斷句照錄。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68.JPG

  內府本,賜詹事府恭貯者,今始備檢前後有工匠黏處,真按:國:誤  部首 言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ㄨˋ 1. 差錯。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曲有誤,周郎顧。」 2.妨害、耽擱。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老殘遊記˙第十九回:「但是我這銀子,三日內有個要緊用處,你可別誤了我的事!」 3.迷惑。荀子˙正論:「是特姦人之誤於亂說,以欺愚者,而潮陷之,以偷取利焉。夫是之謂大姦。」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傳:「此非陛下意,必憸人以此營誤上心。」 4.錯過。如:「誤時」、「火車誤點」。 詞:誤1 w ㄨˋ〕 〔《廣韻》五故切,去暮,疑。〕 1.謬誤;錯誤。《書‧立政》:“繼自今 孫,其勿誤于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 孔穎達 疏:“繼續從今以往, 文王 之子孫其勿得過誤於眾獄訟、眾所慎之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曲有誤, 周郎 顧。” 韓愈 《為韋相公讓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誤,或遺患於歷年。” 阮元 《重刻宋本〈太平御覽〉敘》:“且彼本妄據彼時流傳經籍,憑臆擅改,不知古書文義深奧,與後世判然不同,淺學者見為誤而改之,不知所改者反誤矣。”2.耽誤;妨害。《左傳‧僖公十五年》:“ 以救公誤之,遂失 秦伯 。”《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隋書‧后妃傳‧宣華夫人陳氏》:“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 獨孤 誠誤我!’”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但臨時卻因軍隊方面談的條件不妥,誤了大事。”3.迷惑。《左傳‧哀公十九年》:“十九年春, 人侵 ,以誤 也。” 杜預 注:“誤 ,使不備也。” 韓愈 《詠雪贈張籍》:“誤雞宵呃喔,驚雀暗徘徊。”《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所攻在 ,所取在 紹興 ,所謂多方以誤之者也。”4.不是故意地;不慎。《後漢書‧逸民傳‧梁鴻》:“曾誤遺火延及它舍, 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 韓愈 《瘞硯銘》:“役者 劉胤 誤墜之地,毀焉,乃匣歸埋于京師。” 孫枝蔚 《贈邢補庵》詩:“自言輕一出,為官多憂忡;大魚吞小魚,誤落風波中。” . 真按:原書作悞. 移正重裝,於後幅,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書作併.然以義作「并」(並)才是.實則三者義亦共通者. 謹記每卷帖數字數。丙午三月四日,詹事翁方綱謹記。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翁方綱利用內府藏書的情形 真按:翁方綱利用內府藏書的情形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採訪學方法論-藉為官/仕宦之便 真按:斷句可議者-愚重整云: 內府本,賜詹事府恭貯者,今始備檢,前後有工匠黏誤處,移正重裝;并於後幅,謹記每卷帖數字數。丙午三月四日,詹事翁方綱謹記。 餘詳愚此帖.

  又以第九卷,參合濟源本、太原本,改正肅府本十六字。是日附記。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校勘學 真按:淳化閣帖的版本

  嘉慶庚申,冬十一月十三日,以米、黃所鑒評,真按:米芾與淳化閣帖 真按:黃庭堅與淳化閣帖 復校良常王氏所云者,摘其一二,略寫於此。良常雖間有訂正,然米、黃究是舊聞,是以略存之。是日,方綱記。真按:王澍與淳化閣帖 真按:翁方綱對資料的選擇

  嘉慶癸酉秋八月,以邵瓜疇舊藏《淳熙脩內司帖》十卷,細對肅刻本也。

  “法”字上二點用分法,不如此之著跡真按:着迹-原書亦如此.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69.JPG 卷一第三葉,首行法字。

此字似永興法。卷一第廿四葉七行“遲”。

此葉今石已是補勒,□□□□□□□□可寶也。卷一第廿六葉。

此葉今蘭州是補石,非□□□□,此舊拓不易得。卷一第廿八葉。

右軍《袁生帖》之外,又訛此一“吾”字。卷一第廿八葉,八行“吾”。

188

 “乙卯”“卯”字,竟訛作“■”,此是“酉”字矣。明代學者,不講字學如此。真按:翁方綱對明朝學術的批判-不講考證 卷一末‧題隸書款字。

  以上第一冊。

  初頤園所收一本,真按:初彭齡與淳化閣帖 真按:初彭齡的收藏 拓□□□□,而墨工極有斟酌,凡原石坳口不平,□□此本,每近淺淡者,皆概以一色,是拓手之善也。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搨碑技術-拓工

  此帖末潛處耳,淳化閣本,誤分處作“不可”二字,當以《大觀》正之。昔見汪象先所藏宋拓《大觀帖》,以此細對,尚未及記出,今得見李春湖所購,始記之。真按:翁方綱的讀書過程 真按:翁方綱對淳化閣帖的考訂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不同帖之間的比對 嘉慶辛未五月十一日。卷二第一葉七八行。

  《宣示表》,以《大觀帖》十五行為正,《淳化閣帖》改作十八行,《停雲館帖》依此。卷二第七八葉,《宣示表》十八行。

  詳玩《大觀‧白騎遂帖》,始悟《唐儉碑》之妙。卷二九葉真按:謂卷二第九葉也. 二行至五行。

  《大觀》三直筆,微帶分隸意。卷二十葉,二行卅字。

  似是“毀”字。卷二十四,第五行“殿”。

  此葉,今蘭州石已另刻,此乃舊石本,可寶也。真按:淳化閣帖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版本價值鑑定學 卷二十五葉。

  《大觀帖》“傷感”二字。如古泉、刀布之文。卷二十五葉,首行二行。

  《大觀》此等字,皆似古篆。卷二十五葉,三行“覺”。

  此葉,今蘭州石已另刻。此乃舊刻本,今不易得矣。真按:翁方綱論淳化閣帖的版本 卷二十六葉。

  此近《大觀》本,神似永興。卷二廿三葉,三行“遠”。

  以上第二冊。

  《大觀》榷場本,此首尾二“亮”字磨去,皆尚微露上下筆痕。卷三一葉三行。

  “嘉”字長茂,舊誤“嘉長”。卷三三葉首行。

  《大觀》“若”字,無口作一勢,既是草書,豈復有作口之理?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草書 真按:翁方綱論草勢-草書的筆法寫法 未知《左氏傳注》稿本,亦時帶章草乎?卷三三葉第八行,杜預書。

  精心看庾亮、劉超書,則北齊劉珉筆勢,蓋可想見,并可參之《寶賢》舊拓。卷三五葉二行,劉超書。

  渙之此帖,《大觀》極遒厚,此尚嫌單弱耳。卷三九葉,王渙之書。

  “操之等白”“白”字,《大觀》不如此。可見摹手全不知筆法,而惟工匠之是憑,益信右軍《袁生帖》內“吾”字之失,出於摹刻之誤,而非原跡如此矣。卷三十葉二行。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以帖證帖-不同帖間的對證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版本.初刻重刻 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摹勒之妙

  此葉,今蘭州石已另補,此是真本不易得。卷三十三葉。

  王劭書,亦當參之《寶賢》,以證《化度》之真按:翁方綱論歐陽詢的書法的淵源 真按:翁方綱論化度寺碑書法的淵源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書作脈.下同.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71.JPG 不究晉人之正脈,而專臨學唐碑,已落第二義矣,況不究心唐碑,而但學米、董者哉。真按:翁方綱對學米芾.董其昌書法者的批評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論書宗旨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歐陽詢書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書法史-關捩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晉人之正脈 卷三十三葉四行,王劭書。

  “瞻”,舊誤為“贍”。卷三十三葉九行,紀瞻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