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31, 2009

詞:稱1 chn ㄔㄥ〕 〔《廣韻》處陵切,平蒸,昌。〕 1 ”的今字。 1.稱量,測物之輕重。《管子‧樞言》:“量之不以少多,稱之不以輕重,度之不以短長。不審此三者,不可舉大事。” 劉向 《說苑‧談叢》:“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朱子語類》卷十九:“《論語集注》如秤上稱來無異,不高些,不低些。”《花城》1981年第3期:“老中醫拉開藥箱,給 葆華 用小秤稱一點點的牛黃、冰片和麝香,分頭包好。”2.權衡,比較。《孫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 王晰 注:“稱,權衡也。” 杜牧 注:“稱,校也。”3.叫做;稱做。《論語‧季氏》:“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 王充 《論衡‧幸偶》:“短命稱不幸,則知長命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水滸傳》第三九回:“因為他雕得好玉石,人都稱他做‘玉臂匠’。” 魯迅 《彷徨‧祝福》:“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4.稱號;名稱。 班固 《白虎通‧爵》:“天子者,爵稱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東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謂之‘太原’,郡取稱焉。”5.述說;聲稱。《論語‧陽貨》:“ 子貢 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韓愈 《送董邵南序》:“ 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軍諮府致內閣函》:“據 兩統領電稱:我軍遵電停進。”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這還不是正合一句老話所說的:‘有錢四十稱年老,無錢六十逞英雄。’”6.稱道;稱揚。《管子‧大匡》:“凡於父兄無過,州里稱之,吏進之,君用之。”《史記‧曹相國世家論》:“百姓離 之酷後, 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蘇軾 《東坡志林‧道士張易簡》:“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 張易簡 為師,童子幾百人,師獨稱吾與 陳太初 者。” 顧炎武 《菰中隨筆》:“後之言政治者,皆稱 元嘉 焉。” 沈鈞儒 《〈申屠氏〉序言》:“此數者皆 中國 女子之所難能,而 申屠氏 具有之,此其所以可稱也。”7.著稱;聞名。《漢書‧王商傳》:“ 少為太子中庶子,以肅敬敦厚稱。” 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戎 和嶠 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 韓愈 《歐陽生哀辭》:“ 之稱于 南也久, 貞元 三年,余始至京師,舉進士,聞 名尤甚。” 王安石 《傷杜醇》詩:“ 杜生 四五十,孝友稱鄉里。”8.名聲,聲譽。《後漢書‧崔寔傳》:“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 三國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 齊桓 晉文 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 室也。”9.舉起。《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傳:“稱,舉也。”《詩‧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摺:“他那裏眼倦開,軟癱做一垛;我這裏手難抬,稱不起肩窩。”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稱玉斝,坐瓊筵,爾餐我看;誰為靈,誰為蠢,貴賤失宜。”10.舉用。《左傳‧宣公十六年》:“ 稱善人,不善人遠。” 杜預 注:“稱,舉也。”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 仲父 太公 ,計此二人,曾無跬步之勞,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11.舉行。《書‧洛誥》:“王肇稱 禮,祀于新邑。”參見“ 稱樂 ”。12.指舉債,借錢。《管子‧輕重乙》:“食稱之國必亡。”《漢書‧食貨志上》:“亡者取倍稱之息。” 顏師古 注:“ 如淳 曰:‘取一償二為倍稱。’稱,舉也,今俗所謂舉錢者也。”13.姓。 代有 稱忠 。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2 chn ㄔㄣˋ〕 〔《廣韻》昌孕切,去證,昌。〕 1.相當;符合。《孟子‧公孫丑下》:“古者棺槨無度,中古棺七寸,槨稱之。” 汪遵 《郢中》詩:“莫言《白雪》少人聽,高調都難稱俗情。” 方孝孺 《與采苓先生書》之一:“竊聞古之君子受施于人,則思有以報之,或以玉帛皮幣,或以牲牢酒醴,必欲其稱。” 馮班 《鈍吟雜錄‧讀古淺說》:“ 陶彭澤 之人品,高矣,美矣,其詩文亦稱其為人。”2.好;美好。《周禮‧考工記‧輪人》:“進而視之,欲其肉稱也。” 鄭玄 注:“肉稱,弘殺好也。” 孫詒讓 正義:“《爾雅‧釋言》云:‘稱,好也。’《樂記》云:‘寬裕肉好。’肉稱與肉好義亦同,謂輻均好也。” 王充 《論衡‧逢遇》:“ 籍孺 幸於 孝惠 鄧通 愛於 孝文 ,無細簡之才,微薄之能,偶以形佳骨嫻,皮媚色稱。”3.量詞。指配合齊全的一套衣服。《禮記‧喪服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左傳‧閔公二年》:“歸公乘馬,祭服五稱。” 杜預 注:“衣單複具曰稱。”《魏書‧程駿傳》:“賜東園秘器、朝服一稱、帛三百匹。”《新唐書‧孫伏伽傳》:“近太常假民裙襦五百稱,以衣妓工,待 玄武門 游戲。”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治戒》:“右置米麵二奩,朝服一稱,私服一稱。”4.通“ ”。謂利用時機。 劉庭信 《折桂令‧憶別》曲:“貧也休題,富也休題,稱青春匹馬歸來,永白頭一世夫妻。”《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 過遷 一頭走,一頭想:這條性命休矣,稱身邊還存得三四兩銀子,可做盤纏,且往遠處逃命,再作區處。” 3 chn ㄔㄥˋ〕 〔《廣韻》昌孕切,去證,昌。〕 同“ 1 ”。 1.測定物體重量的器具。《淮南子‧時則訓》:“令官市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稱,端權概。” 高誘 注:“斗稱,量器也。”《魏書‧食貨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鎮郡縣之市,各置二稱,懸于市門。”2.古量詞。十五斤為一稱。《金史‧把胡魯傳》:“臣竊計之,月當費米三石,草九萬稱。” 趙令畤 《侯鯖錄》卷四:“作院有炭數萬稱,酒務有餘柴數十萬稱,依原價賣之。” . 真按:原稿應係称字. 且謂陳直齋本拓法遜之,一時震於前輩之鑒藏,真按:原稿作于. 真按:疑有誤!-此字原稿上半形作鑒(鍳)之上無疑也.然下似从酉,是為可疑爾!而異體字字典又無類似之異體,實待詳考! 真按:國:鑒  部首 金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22 注音一式 ㄐ|ㄢˋ 1. 鏡子。同「鑑」。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鑒,不可以茹。」鄭玄˙箋:「鑒,鏡也。」 2.視察的能力﹑見識。梁書˙卷二十七˙到洽傳:「樂安任昉有知人之鑒。」 3.借鏡。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4.照。漢˙秦嘉˙留郡贈婦詩三首之三:「明鏡可鑒形。」 5.審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季札鑒微於興廢。」 6.請人看信的意思,多用於書信中。如:「鈞鑒」、「大鑒」、「臺鑒」。 鑒與鑑二字古本相同,都是鏡子的意思。文獻上也多見通用。但在今天的用法上稍有區別。作為鏡子本義及印鑑義時,多用「鑑」,如:「銅鑑」﹑「印鑑」。作為明察﹑警戒義時,多用「鑒」,如:「明鑒」﹑「垂鑒」﹑「鑒戒」。所以教育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也兼收為二字。 詞:鑒1 jin ㄐ〡ㄢˋ〕 〔《廣韻》格懺切,去鑑,見。〕 同“ 1 ”。 . 竟不敢萌疑貳之想。真按:斷句之誤-既而稍覺其神近騃,然以退翁贊賞推重與趙子固落水一本并稱,且謂陳直齋本拓法遜之,一時震於前輩之鑒藏,竟不敢萌疑貳之想。 真按:翁方綱對「大家」看法的轉變 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不迷信權威 真按:翁方綱對孫承澤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學習歷程 今日臨此,乃覺真本每行高出數分,真按:親訪親歷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耳食-不拿耳朵當眼睛 惟《絳帖》二本與之合。真按:原稿作右下有口之吻-勿下有口.有前可參照,可無疑矣! 上 黨、關中二本尚相差不遠,而東陽本、國學本則皆與柯本之矮行者相同,信柯本為當日初翻,而東陽本、國學本皆其再翻者矣,自今可懸此本以為定武之真圭臬,於 是乎相馬者有金式矣。是日并讀弇州《續稿》,知《絳帖》所摹為《秘閣續帖》本也,但未知趙子固落水本何如耳。今以諸家著錄趙子固本題跋印記并於此,真按:原稿應係錄字.亦似係也-今以諸家著錄趙子固本題跋印記并錄於此.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799.jpg 以俟他日墨緣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採訪-落水蘭亭 真按:翁方綱與落水蘭亭 真按:翁方綱與落水蘭亭的因緣

  退翁《庚子銷夏記》云真按:此段在798頁天頭也.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798.jpg “余未見趙、柯藏本之先日,所服膺惟國學本。”又退翁著《春明夢餘錄》直國學本為定武,真按:沈津識字誤-原稿乃目字似自爾.義以目乃通也!-又退翁著《春明夢餘錄》直目國學本為定武. 又 疑以為是薛氏所刻本,而柯敬仲印記之本則以為真定武本矣。方綱幼時見國學本,亦疑其非定武,及見柯敬仲本,雖嘗精心臨玩,然亦稍怪其神氣不甚生動,不稱退 翁所評。今見此本,乃知柯本實非真定武,蓋與國學、東陽本皆視真本矮數分許,此一展卷即可辨者。而柯本與國學本皆金龜已通,各行有矮一二分者,有矮至三四 分者。王虛舟謂國學本比定武本短二寸許,訛矣。不但國學本非薛氏刻本,即柯本亦尚非薛氏所親刻,真按:原稿又似摸字.然愚前以為橅者,誤也.蓋無上唯一點,而莫上有二點,此可判斷也. 此不過是南宋時覆刻之本,未必即柯所藏,退翁偶因敬仲一印,誤震之耳。真按:疑有誤!-此驚字可疑也! 邢子願跋柯敬仲本,真按:邢侗-邢子愿.原稿作愿! 真按:簡化字之餘孽-下同! 稱其為禿筆,而今所謂柯本者不然,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稿作並,下同. 則退翁所謂柯本者亦又并非邢子願所謂柯本也。真按:柯九思.邢侗.孫承澤與定武本蘭亭 真按:翁方綱對定武本蘭亭真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柯九思藏定武本蘭亭真本的鑑定 至於退翁所稱見元人陳直齋之本,真按:則非陳振孫歟. 則即是今日伯恭所藏之本。蓋陳直齋有印之本,王弇州所記者視此本尚更有神彩,退谷萬不至以為遜柯本,真按:原稿作搨. 惟其此本墨氣濃重,乍看似覺柯本楮墨輕虛,所以退谷有拓法不及之譏,而不知此乃真定武本也。真按:翁方綱對定武本蘭亭真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孫承澤書學的批評 其每行高於柯本之分寸,則上黨、關中二本雖亦相去不遠,而尚不能銖黍悉肖,惟今世所傳《絳帖》本與此合,真按:蓋乃脗字也!前愚判右下从口者-勿下有口者-皆乃此脗之誤也!左从月不从口也. 益信予向時推《降帖》本在國學、真按:絳帖-降字誤也! 東陽、關中、上黨四本之上,自謂其言不謬矣。自今可懸此本以為觀定武之真圭臬,真按:翁方綱對定武本蘭亭真本的鑑定 於是乎相馬者有金式矣。竭十日之目力、手力,僅臨二本,合二本之字選擇而粘存一本,每行首末高下之式粘貼未能盡肖者,以紅筆記之,聊□□稿一幅,真按:此當係「作」字,蓋其上半被紙邊裁去矣. 不敢援虛舟所云以宋箋□毫髮畢肖者也。真按:此蓋出自王澍竹雲題跋卷一〈定武蘭亭〉,今錄迪志版四庫本于下以便參照: 定 武本在汴宋時猶不甚重之,黄山谷以為不失右軍遺意,於是始見寶愛。南渡後一本索值數十百緡,趙彞齋至破五千金購一本於盧宗邁提點,還至昇山舟覆落水,大呼 蘭亭在此,餘無憂矣。於是遂題此帖為落水蘭亭,題曰「性命可輕,至寶是保。」此臨落水本第七卷,在華亭大司農公家,雖字畫不免少刓,然比之他本,則此不過 如輕雲之籠日,猶未覺甚也。余見定武正本凡七卷,以此為長。維時吏事荒忽,因屬老友蔣拙存用白宋牋窮日之力精摹一本,細意對校,無毫髮差失,藏之篋笥,五 年於兹矣。今年三月三日,適當脩禊之期,日色暝晦,獨坐北牕,殊無意賴,乃齋心滌慮,臨此一卷,亦脩禊之一法也。 則沈津讀作「箋」(牋)者是也.又箋下第二字,原稿當係「摹」字無疑矣。則此句當係「不敢援虛舟所云以宋箋□摹,毫髮畢肖者也」.以王此語,疑□乃精字也(右下缺口似月).又似稧字,然義未案.沈津此誤只空一□,非也. 真按:王澍對定武本蘭亭的考訂 真按:後有據集外文錄者乃曰「退翁《庚子銷夏記》云:“余未見趙鈔敬本之先至,以紅筆記之,聊當草稿一幅耳。”不敢效虛舟先生所謂用白宋牋精摹一本細對,無毫髮差者也。」 以參悟《化度寺碑》之妙也真按:原稿當係可字-則可以參悟《化度寺碑》之妙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