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3, 2009

78

第十二行“淵”字尚不模糊,有此二處即已勝今拓本數倍者矣真按:標點不當-當作句號! 凡觀古刻,石痕闊狹,皆當留意,此中閱多少年光也。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學教學 方綱去年初冬旋役過東平,親到是碑下摩挲感嘆,而仲冬竟得舊本,實亦墨緣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真按:翁方綱的行程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手摩是碑 真按:翁方綱的緣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今日更題此本,所謂似績麻如癢處搔矣。真按:不解之處!真按 乾隆庚子春三月廿二日,北平翁方綱。

  《張蕩陰碑》,真按:張遷碑-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今人或目為重刻者,沿顧亭林語也。真按:顧炎武與張遷碑 然亭林實亦臆度,未可為據,而“既且”之疑當闕,亦不必從而為之說也。真按:顧炎武治學的毛病 真按:顧炎武之失 真按:翁方綱對顧炎武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闕疑之義 予去年秋在江寧,曾與汪秀才容甫辨此碑非重刻,真按:汪中 冬十月朔日歸途經東平,侵曉謁廟觀是碑,石質蒼黝,信非後人所為。真按:翁方綱與江南鄉試 真按:翁方綱與汪中論張遷碑 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手摩是碑 真按:翁方綱的行程 及歸,而兩峰羅子以舊拓本見贈,於是碑殆最有夙緣者。真按:翁方綱與張遷碑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羅聘 真按:翁方綱的緣 海寧沈上舍匏尊精究金石之學,真按:沈心醇 嘗手拓是碑裝額,如其石式,而俾予題其左,以識吾二人往復論次是碑之意。真按:翁方綱與沈心醇論張遷碑 真按:沈心醇的金石學 庚子三月廿日。

  得此碑之後二月,顏運生學博自曲阜來,真按:顏崇榘 出其所藏舊拓本屬題,真按:顏崇榘的收藏 真按:顏崇榘在北京 真按:顏崇榘與張遷碑 真按:顏崇榘求翁方綱題字 蓋“煥”字已缺右腳,“先”字中間已斷為小黑塊者,然實勝今拓“淵”字模糊之本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 沈匏尊上舍又以其手拓是碑裝額,真按:沈心醇求翁方綱題字 如其石式欲在八行至十三行之間。亦來屬題。又桂明經未谷來予齋細論“”是“蔡”字,真按:桂馥 真按:亻蔡 援《說文》、《玉篇》“”字,真按:上殺下米 以證都南濠釋為“際”之誤,真按:翁方綱與桂馥論張遷碑 又援《涼州刺史魏元丕碑》,“爰暨于君之文”,以證“既且”二字,因并記於舊拓本末。庚子三月廿二日。

  此碑是漢時原刻無疑,顧亭林之說不足信也。真按:顧炎武之誤 真按:顧炎武與張遷碑 嘗親到碑下手摩其石,古光黝然,凡事非目見勿以意斷可耳。真按:顧炎武治學的毛病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手摩是碑 真按:翁方綱對顧炎武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原則 真按:摘要 此後幅墨拓內有孔葒谷跋,亦誤信亭林翻刻之語,已辨正之矣。真按:翁方綱對顧炎武的訂正 真按:孔繼涵與張遷碑 真按:孔繼涵為顧炎武所誤 嘉慶甲戌夏四月十日。八十二叟方綱。

  注:前三段見《文集》影印本第四冊第913頁。又楊寶鏞《復初齋文集補遺》所收計二段,第一段同影印本第三段,第二段則為影印本所缺。

78

跋張遷碑(鄭耘門藏本)真按:原題云〈跋鄭耘門所藏張遷碑〉.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3_000007.00.tif 真按:鄭際唐與張遷碑 真按:鄭際唐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與鄭際唐

  是冊前有金孝章題簽,真按:金俊明與張遷碑 後有戊子閏月滁陽顧譽書釋文。真按:詞無.國無.今安徽滁州. 真按:原書如此,然疑為顧苓之誤認也.苓字云美-非雲美!有塔影園.○然云美為江蘇吳縣(蘇州)人,此為滁陽(安徽)不合也.俟考! 真按:顧苓-以下文"云美"看,應係此人之訛. 戊子是順治五年,時孝章年四十七,蓋王昌谷舊藏本,金孝章購之,屬雲美為釋,真按:簡化字之餘孽-本篇皆當作云美! 而後遂歸之雲美耳。有“王勤中印”、真按:王武 “汪季青研齋印”。真按:汪文柏與張遷碑 真按:原書作□! 真按:汪文柏與張遷碑 真按:王武與張遷碑 予嘗見“煥”字闕腳者,已是數十年前拓本,則此“煥”字具全,是明代拓本無可疑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鄭耘門太史所藏王百穀本,真按:鄭際唐 真按:王穉登與張遷碑 “煥”字具全,有金孝章題簽,顧雲美書釋文者,已是明朝拓本,則此似是宋拓矣。《金石文字記》引《山東通志》云,近掘地得之。然地志所載金石其系述久,近亦不盡可憑真按:摘要 安知非宋時已出,而洪、婁未之見耶?真按:翁方綱對顧炎武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因臨驛簽跋於此并識。真按:斷句之誤-又多簡化字之干碍也.愚 于簡化字干碍擬稿云:「雲美」,核之原書,皆當作「云美」也。翁詩文集亦常見,無作雲美者。此皆因簡化字干擾致誤。于中國大陸出版正體字書籍時,更宜留意 此項,以免自誤誤人,謬種流傳。當今乘時代科技之便,更宜留意新可能的錯謬,除簡化字的干擾外,如電腦打字的同音、形近,選字之誤,都要留意才好。 又「汪季青屐研齋印」,「屐」沈津所據原書作空圍「□」,何故知乃屐研齋也?疑沈氏以汪氏有屐研齋之常識擅自填入者,而都未出案語說明,如是作法,于文獻整理,亦極不宜。 「拓本」,原書則作「搨本」,疑亦簡化字故也。然沈氏此書不乏搨字。或未反正,或迻錄時所誤。抑或沈氏所見集外文者,除劉氏嘉業堂刊,尚別有所本耶? 「似」字則原書作古字「佀」。 「然地志所載金石其系述久,近亦不盡可憑」,則斷句之誤,當作「然地志所載金石其系述久近,亦不盡可憑」,「其系述久近」謂方志所載金石之系年紀載之遠近也。「久近」者,「久」與「近」也。謂地志之金石系年,不可盡憑爾。此直未諳文義而誤斷者。 「因臨驛簽跋於此并識」原書作「因臨其簽跋於此併識」,讀作「因臨其簽跋於此,併識」。「其」之訛「驛」,不知何故有此誤也。而「併」之作「并」,直亦簡化字干碍所致,固不待言。 然則如此一篇,若不取原書核對,幾為沈氏新校點本所誤而不知矣。如此校對出版之品質,豈能使讀者用者無罣礙于胸次?

  注:見《集外文》第三卷第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3_000007.00.tif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