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May 5, 2009

869

,然「閣」字本非其義,「格」則枝架之名。此「格」字當為正也。鄐君不著其名。《廣韻》「漢有東海太守鄐熙。」《古今姓氏書辨證》云「因官居焉。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望出東海者也。」晏袤記云:「此碑先巴官鐵盆銘一歲。」按《隸續》:「巴官鐵盆銘,永平七年作。」則此為六年無疑矣。而婁氏《字原》據此記之後段「九年成就云云」,以為永平九年立,然晏記云「刻於永平六年」,此則可據者也。晏釋此刻文,誤以「世」為「廿」,又引楊孟文頌「出散人秦」之句誤以「」為「樷」。真按:疑當作「出散入秦」,然續修四庫本作人.而此又似有校改,又不清確也! 迪志版文淵閣四庫本集古錄卷三〈後漢司隷楊君碑〉作「出散入秦」.散疑指散關也.故出散關可入秦也. 同版隸釋卷22亦同作入.○沈津所據錄石印本亦作出散入秦.(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92頁)2009/5/5 真按: 異體. 其文又誤以「■」為「」,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沈津所據錄石印本即有此二字。(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92頁)然則石印本晚出,亦係再校訂或據此校訂排版耶?2009/5/5 真按:之異體. 而此記及魏景元刻後一記又皆誤以石厓附刻之文稱為碑陰,不知文內已明言厓刻;厓刻本不當稱碑,而況可稱陰乎?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對碑的定義 又由紹熙甲寅上推至永平六年,正一千一百三十年。真按:翁方綱的曆算學

870

而此云「千一百三十三年」亦未合。此皆其作記時未嘗精審或啟人疑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對晏袤的批評 故不可以不著。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得不

870

  跋魏晉開通襃斜石刻

此刻前一行、後三行皆隸書,紀於襃谷厓上,後有慶元元年南鄭令臨淄晏袤釋文并記,真按:國無.詞無.宋寧宗第1年號乙卯-庚申凡61195-1200. 真按:晏袤-傳記資料 云「潘宗伯、韓仲元記造橋閣十九字,真按:迪志版文淵閣四庫本欽定續通志卷167:『潘宗伯、韓仲元褒斜谷題字。(正書。太始六年。褒城。)』 168『潘宗伯、韓仲元:李孝章通褒斜閣道碑隂。(晏襄書。分書。慶元元年。褒城。』 其『泰』下一字不顯,至此下三字又不能識,真按:謂因前文不顯而導致此下三字亦不能識也.蓋欲以義定故也. 漢 魏兩晉以『泰』紀年者凡七,惟魏明帝有泰和六年,晉武帝有泰康十年,餘皆一二年或四三年,則此為魏泰和六年也。是歲蜀建興六年,諸葛亮休士,作木牛流馬, 故魏得入襃谷治橋閣矣。」愚按:諸葛武侯以建興九年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大破司馬懿,射殺張郃,其時武侯屢脩斜谷之道,豈有魏人得大書年號於其厓石者真按:真按:翁方綱對晏袤的批評 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871

?況魏明帝太和、晉武帝太康皆是太字,非泰字。今諦審此石刻,隱隱尚微有畫痕,確是「始」字,真按:翁方綱對晏袤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非「和」字也。晉武帝泰始六年,則西路通闢已久,治此石道,為理之可信者。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理 王象之《輿地碑記目》有太康元年興元新路記,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亦去此不遠,皆可補史傳所未及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蓋石上先有景元之題,真按:國無.詞亦無.乃魏常道鄉公年號.4.260-263.(庚辰-癸未). 潘、韓復題於其右耳。真按:即前文「潘宗伯、韓仲元」. 晏釋以為皆魏刻,真按:晏袤-謂晏袤釋文也. 非也。真按:翁方綱對晏袤的批評 真按:晏袤之誤

871

  跋楊淮表紀

此文亦刻於襃斜谷厓者,不得謂之碑文——尾明言「表紀」是也。真按:翁方綱對碑的定義 洪氏《隸續》云「同郡卞玉過其墓,為勒此銘。」按:此刻與楊孟文石門頌皆刻於石門之厓,其云「黃門同郡卞玉謁歸過此追述勒銘」者

872

,當即是過石門之地,見楊氏開通石路之刻此刻在王升為楊孟文刻頌之後二十六年。有感,而詳記其門閥,非過墓之謂也。「勒銘」「銘」字亦是指乃祖開石路之頌言之,此文初非銘也。洪氏誤以為過墓,宜其題曰碑矣。洪氏所闕一字,今諦審是三字,真按:洪适之誤 文凡七行,字勢參差古拙。「」即「隸」之省,真按:柰攵-異攴部9無收此字. 亦未見此體. 「牟」卽「侔」之省也。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872

  跋魏石門銘

右北魏石門銘,永平二年正月卅日梁秦典太原王遠銘并正書。真按:籖 文凡二十六行。其云「梁秦初附,正始三年詔假節龍驤將軍督梁秦諸軍事、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者,羊祉也。祉本傳云「正始二年,以祉假節龍驤將軍、益州刺史,出閣而還真按:劔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