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rch 2, 2008

97

復初齋文集卷第二

 大興翁方綱撰   門人侯官李彥章校刊

  字林考逸序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呂氏字林据諸家著錄皆言七卷,真按:呂忱 禮部主事任君為之考逸,真按:任大椿 凡八卷,而以序錄居其一者,蓋不欲以今之所輯定為七卷,此其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關鍵字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關鍵字 又不欲直目為八卷而依陸氏經典釋文之例為次焉,遂使呂氏本書若宛然復七卷之舊者,又何其恰合也。昔吾子行許氏說文即倉頡十五篇,真按:吾丘衍 真按:許慎 是說也予嘗疑之,蓋吾子行誤讀漢書藝文志而謂後人并字目為十四卷,以十五卷著序表耳。千古讀書人果有誤會如此者不可不慮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 予故於任君用心之勤與其編次之慎並著於卷首

98

。若其採輯之所以然則卷內自詳之。

98

  重刻張吳興復古編序真按:真按:張有-「北宋道士、书法家[宋](一o五四至?)道士。字 谦中,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隐于黄冠。自幼喜篆书,师周石鼓及秦、汉鼎彝。善写篆,而非画篆。陈曦、章友直、文勋辈,萦毫泄墨,如朽如画,笔痴而无神。 张有用写篆法,神明意用,到昔人波澜。年六十,著复古编,据古说文以为证。其点画精微,转侧纵横,高下曲直,毫发有差,则形声顿异。自李阳冰前后,古人往 往而失。其精博如此。论者以为篆法自秦李斯至张有而止。卒年七十余。《书史会要、吴兴掌故集、饶节倚松老人集、研北杂志》」欲補充資料矣.蓋以地名其人也.猶王臨川云. 中研院線上目有

韓子羲之為俗書,真按:韓愈 真按:王羲之-應即此人 其言在元和初年,而顏氏干祿之書已在前四五十年。真按:顏元孫 韓子所謂俗者,不僅籍帳文案券契藥方也,又非第筆勢也。君子之於言也,其必有不得已而後言者,且事固有從俗而不戾者:真按:翁方綱與韓愈 夏造殷因,或素或青,此不必泥古者也;先河後海,或源或委,此宜求之古者也。真按:翁方綱不泥古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許氏說文之恉,至宋雍熙暢析之矣,真按:國:雍熙 注音一式 ㄩㄥ ㄒ| 相似詞  邕邕、雍雍、雝雝、廱廱 相反詞  1.和樂的樣子。文選˙張衡˙東京賦:「百姓同於饒衍,上下共其雍熙。」 2.宋朝太宗的年號(西元984997)。詞:【雍熙】謂和樂昇平。《文選‧張衡<東京賦>》:“百姓同於饒衍,上下共其雍熙。” 薛綜 注:“言富饒是同,上下咸悅,故能雍和而廣也。” 前蜀 貫休 《陽春曲》:“歷數雍熙 魏公 姚公 宋開府 。”《水滸傳》第八二回:“裝扮的是:太平年萬國來朝,雍熙世八仙慶壽。” 張居正 《謝召見疏》:“使宮府一體,上下一心,以成雍熙悠久之治。” 而其卷末所列二十八文者,百二十年之後至吳興張有謙中而益推闡之,真按:張有 此亦原委之義也。為說文之學者必以復古編為職志,而斯編之久無善本更甚於說文

99

吳氏增修之書滋以叢襍而弗能有所補正,真按:吳均-作者 張有 1054-? 書名 增修復古編 [縮影資料] 二卷 / (宋)張有撰 (元)吳均補 出版項 臺北市 國立故宮博物院, 86[1997] (映像公司) 館藏地 索書號 處理狀態 OPACMSG 條碼 傅斯年圖書館視聽室 MF 423.169 4484 MFC0131 在架上 30530104084827 稽核項 3張微片(146幅) 11x15公分 叢書名 國立故宮博物院攝製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 附註 拼音題名: Fu-ku pien 七行注雙行二十八字 原分2 據明舊鈔本攝製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吳騫手跋 原捲號: 264 其他作者 吳均 (元) 其他書名 復古編 二卷 Fu-ku pien 則斯編之重刻尤不可以已。曲阜桂馥未谷力任校讐,數年於茲矣。又得其鄉人孔繼雩谷出貲開雕而未有舊本。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異體字字典尚未用系統字也. 之異體.字號 C05461 正字 【】-13-17 音讀 (一)ㄍㄢˋ (二)ㄍㄢ 釋義 (一)ㄍㄢˋ木名。柘或檀。見類篇.木部。(二)ㄍㄢ作「」形時,為「杆」之異體。 真按:孔繼檊-已在百度百科補充矣. 去年揚州羅兩峰來京師,真按:羅聘 云有影宋寫本嘗託友人某致之京師,而予乃未見也。一日,以語新安程魚門,真按:翁方綱與程晉芳 魚門則出之篋中,字畫頗精審不苟。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於是未谷喜斯本之不易得而傳寫之必親也,遂依以鋟木,又合諸本校之,信乎其為善本矣。非雩谷之力不能辦之,非是本之出不能成之。予每與未谷言《說文繫傳》一書宜及今精校付梓,未谷任之尤方真按:當係任之尤力.形近之訛. 其機緣之合,將以斯編之梓卜之也。真批:等于是投石問路. 作者之意在於袪俗書,而重刻之心則在於證說文

100

湖州弁山真按:趙孟頫-疑指此人! 真按:姜夔? 百度百科:「縣南的苕溪村,且與弁山的白石洞毗鄰,便自號“白石道人”,後人通稱他“姜白石”。 姜夔是南宋著名詞人兼音樂家,多才多藝,工於詩詞,長於書法,吹簫彈琴,精通 …」謙中篆迹在焉,儻可與考訂圖經者志其緒乎!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原讀作「湖州、弁山、謙中」則分作三人,然疑當讀作「湖州弁山,謙中」則謂湖州弁山處有謙中張有之篆迹在焉,則可與下句圖經(方志)者對應矣.

100

  小學攷序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小學攷者,補秀水朱氏經義考而作也。真按:朱彝尊 朱氏之攷既類次爾疋二卷,真按:爾雅 而形聲訓故之屬闕焉,是後學之責也。顧南原自言隸辨一書為解經而作,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意固善矣。往者學人狃於帖括之習,真按:國:帖括 注音一式 ㄊ|ㄝˋ ㄍㄨㄚ唐代舉子把經書裡難記的句子編成歌訣,以便誦讀,稱為「帖括」。後來通指科舉的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論余大先生的舉業,雖不是時下的惡習,他要舉國初帖括的排場,卻也不是中和之業。」帖括業 注音一式 ㄊ|ㄝˋ ㄍㄨㄚ |ㄝˋ舉業,即應舉有關的課業。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金又買異姓兒,私子之。延儒師,教帖括業。」詞:【帖2括】1.唐制,明經科以帖經試士。把經文貼去若干字,令應試者對答。後考生因帖經難記,乃總括經文編成歌訣,便於記誦應時,稱“帖括”。《新唐書‧選舉志上》:“進士科起於 大業 中,是時猶試策。 高宗 朝, 劉思立 加進士雜文,明經填帖,故為進士者皆誦當代之文,而不通經史,明經者但記帖括。” 嚴有禧 《漱華隨筆‧夾帶懷挾》:“如古所謂帖括者,則又僅可資誦習,而於文義多致面牆。”2.比喻迂腐不切時用之言。《明史‧熊廷弼傳》:“疆埸事,當聽疆埸自為之,何用拾帖括語,徒亂人意,一不從,輒怫然怒哉!”3.泛指科舉應試文章。 時亦用指八股文。 蒲松齡 《聊齋志异‧金和尚》:“ 又買異姓兒,私子之。延儒師,教帖括業。”《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論 余大先生 的舉業,雖不是時下的惡習,他要學國初帖括的排場,卻也不是中和之業。” 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詩:“應制臺閣體,和聲帖括詩。” 魯迅 《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 重理學而有高帽破靴, 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則’。”帖2 ti ㄊ〡ㄝˇ〕 沿塾師音義,幾不識古字古訓為何物。邇年士大夫則又往往侈談復古,博稽篆籕古隸,審定說文尒疋真按:爾雅 闡形聲、訂同異,而於童年肄誦經書實義或轉不之省。某嘗謂近日攷古嗜博者每求之六合之外而遺於耳目之前。真按:翁方綱與姚鼐-願讀人間常見書.(諸君皆欲讀人間未見書,某則願讀人所常見書耳。)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立場 真按:翁方綱與漢學 嘉興王惺齋有言:真按:王元啟-百度百科曰號坦齋,非惺齋也.本書後有「惺齋王君墓誌銘」,「王元启[清](公元一七一四年至一七八六年)字宋贤,号坦斋,浙江嘉兴(一作钱塘)人。生 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卒于高宗乾隆五十一年,年七十三岁。乾隆十九年(公元一七五四年)进士。官福建将乐知县,颇多善政,在任三月而罢。历主讲席,多有 成就。晚岁,专于易,病革时,犹补注《周易下经》。寻卒。元启文法韩、欧诸大家,著有《只平居士文集》、《惺斋论文》、《惺斋杂著》及《读韩记疑》等; 《清史列传》尤精于历算,亦有著述多种,并传于世。」「十二月,撰〈惺齋王翁十圖詠序〉。王翁,諱元啟,字宋賢,號惺齋,乾隆十六年進士,署福建將樂縣知縣。(《集外文》1/14A」然則即進士年分亦不同也.唯字宋賢同,則應係一人,何乃至此?已確定百度百科者有誤矣.已補充.另覈之下自國學數典嘉業學堂叢書(208)·復初齋集外文 01.djvu42)卷一葉14上,當作「惺齋王翁十圖壽詠序(小注:甲辰十二月)」,沈津氏引用時敓一壽字.愚補正百度百科曰「此資料有誤處:一、號惺齋,非坦齋也.二、乾隆十六年辛未進士,非十九年也.詳見翁方綱為氏著〈惺齋王君墓誌銘〉(《復初齋文集》李彥章刻本卷14,葉2下)又沈津翁方綱年譜引述云:「十二月,撰〈惺齋王翁十圖詠序〉。王翁,諱元啟,字宋賢,號惺齋,乾隆十六年進士,署福建將樂縣知縣。(《集外文》1/14A)」(乾隆49年甲辰(1784)五十二歲,頁211)按:〈惺齋王翁十圖詠序〉,當作〈惺齋王翁十圖壽詠序(小注:甲辰十二月)〉,沈津氏引用時敓一壽字. 今人為文棄韓歐諸家所用之字,而好辨許祭酒重文、張次立附字,真按:全國漢籍データベース四庫提要經部四十一 小學類二 說文繫傳 四十卷 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有「書中有稱臣次立案者。張次立也。次立官至殿中丞。嘗與寫嘉祐二字石經。陶宗儀書史會要。載其始末云。」此學者之大患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