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March 28, 2008

36

張燕公真按:真按:張說 翁方綱對張說的解讀

  “東壁圖書府”,東壁,人所共知也,“西園翰墨林”,西園,則無定說。或引魏文帝《芙蓉池詩》,“逍遙步西園”,則似與翰墨林義不相涉者,真按:翁方綱考訂典故 此當引沈休文詩“西園遊上才”,而沈句之“西園”,則本于魏文帝“逍遙步西園”之句耳。此則詞場祖述,或原或委之理,真按:翁方綱考訂典故 今之學者鹵莽不思,非一日矣,即此一條,足見其概。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真按:翁方綱的細心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當時學風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十八卷第2頁。

36

跋杜少陵李潮八分小篆歌真按:翁方綱論杜甫的書學

  秀水朱竹垞詩云:“開元君臣雖具體,邊幅漸整趨肥癡。”此二語即少陵是詩注腳也。真按:朱彝尊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對杜甫詩的理解 蓋惟其時分隸皆趨於肥,是以少陵品書以瘦硬為主也。然少陵於漢獨舉中郎,而於唐兼舉韓、蔡,是三家者,於分隸肥乎?瘦乎?韓、蔡諸碑,今尚有存者,亦開寶時格耳,未可以云瘦硬至於中郎。真按:斷句之誤-當作「未可以云瘦硬。至於中郎,」 洪文惠嘗駁諸家之傅會矣。予以《西岳》、《劉熊》、《夏承》諸碑考之,其目為中郎者皆非無據。真按:沈津的國學程度有問題-尤此斷錯可知于文義之不通顧矣. 惟 《范巨卿碑》在中郎歿後四十三年,而李嗣真《書品》所云“蔡公諸體,惟《范巨卿碑》冠絕古今者”,蓋指學蔡體者耳,非目為蔡書也。是數碑者,筆勢皆相合, 蓋未始不以肥為貴也。且予以歐陽率更《房彥謙碑》印證范碑筆意,知唐人於是碑,最所俎豆稟承者,蓋唐隸之根本,全在於中郎一人無疑也。真按:翁方綱論唐隸 真按:翁方綱的隸學 真按:翁方綱論蔡邕 “苦縣光和”云者,不知所指何碑?趙明誠《金石錄》謂即《延熹八年老子銘》是也。婁彥發云:真按:婁機 “於時陳相邊韶演而為銘。”《金石錄》云:“舊傳蔡邕文并書。”蓋杜甫“苦縣光和”之句,啟之周越《書苑》,遂以為韶撰文而邕書。初無所據也,真按:翁方綱對杜甫書學的批評 今以洪、婁二書驗之,洪不著其字體,婁雖著其字,而其果為骨立與否?未可知也!或者疑為二碑,遂以苦縣指此碑,光和指《石經》,或又以樊毅《西岳碑》實之,又皆非也。愚意所指之碑,必蔡碑中之最瘦硬者也。真按:翁方綱對杜甫書學的理解 愚嘗研極兩漢金石之文矣,瘦硬莫如《禮器碑》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論禮器碑-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韓敕碑.韓勑碑) 真按:翁方綱與禮器碑-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韓敕碑.韓勑碑)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歷 真按:翁方綱與漢碑 而杜不言者,杜固曰:“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絕不聞。”予初讀此句,以為杜亦習沿時人之指,抹摋兩漢諸人,真按:翁方綱對杜甫詩的解讀 真按:翁方綱對杜甫詩的誤解 而惟中郎之是尊耳。今乃知非也,真按:標點不當 杜蓋深惜夫兩漢書家姓名之弗傳,而其烜赫當時,傳於後世者惟一蔡中郎耳,故曰“絕不聞”者。難之也,非薄之也。兩漢作者有聞於後惟一中郎,而中郎書體百變,其間近於瘦硬者,惟一《苦縣光和碑》耳,故曰尚骨立,尚者僅詞亦難之,非誇之也。真按:斷句不當!-『「尚」者僅詞,亦難之,非誇之也。』 若夫韓尚書、蔡騎曹,則當時所稱為八分家耳,故曰開元以來數八分數者真按:標點不當-『故曰「開元以來數八分」,「數」者,』 在當時不得不數之,于是奄有二子者在李潮耳。杜公之言,蓋極矜慎,分寸出之真按:疑有誤!-蓋極矜慎分寸出之→連讀即可. 而豈言大以夸者哉?宋朱新仲《猗覺寮雜記》引此詩作“骨力”,則是嘉尚之尚矣,毋論不得杜意,真按:翁方綱對杜甫詩的解讀 真按:朱翌對杜甫詩的解讀 抑且與貴字相犯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予因讀是詩,而得唐人書學之脈,又以知杜公之立言不苟焉,至東坡《墨妙亭詩》亦非與杜立異者,予別有說詳之。真按:蘇軾與杜甫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宗杜甫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歷程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十八卷第2頁。

36

再跋杜少陵李潮八分小篆歌後二

  或謂子以杜意舉中郎及韓、蔡皆難之之辭,則何解於贈顧誡奢之篇耶?曰此二篇用意,蓋亦微有不同。真按:翁方綱對杜甫詩的解讀 蓋八分小篆歌,探原委而言之,固自立言不苟,非專推李、蔡也,乃敘述此事上下古今之作者也。至於送顧誡奢,則曰:“中郎石經後,八分蓋顦顇。顧侯運爐錘,筆力破餘地。”此蓋以贊美顧文學為主,而亟稱其筆力也。唐人分隸,蓋全得漢人筋力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隸學 真按:翁方綱論唐隸 是以於李潮則曰“盤拏屈強”,於顧誡奢則曰“韓蔡同贔屭”,“贔屭”乃作力之意,亦以筆力言之也,唐人得力既全在此,真按:翁方綱論唐隸

37

而中郎石經尤其精力所在,是以特舉此提唱言之。而魏晉六朝以來,多孱弱不振之作,故曰“憔悴”也,真按:國:憔悴 注音一式 ㄑ|ㄠˊ ㄘㄨㄟˋ 相似詞  乾癟、乾瘦、枯槁、枯瘠  困苦 相反詞  豐滿、豐潤、煥發 1.枯槁瘦病的樣子。楚辭˙屈原˙漁父:「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宋˙歐陽修˙蝶戀花˙獨倚危樓風細細詞:「衣帶漸寬都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亦作「蕉萃」。 2.憂患、煩惱。楚辭˙劉向˙九歎˙怨思:「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黃昏而長悲。」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強風情不曉事,呆廝!誰著你將錢去買憔悴。」 3.受困苦。孟子˙公孫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詞:【憔悴】亦作“憔瘁”。 1.黃瘦;瘦損。《國語‧吳語》:“使吾甲兵鈍弊,民日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 韋昭 注:“憔悴,瘦病也。”《三國志‧魏志‧于禁傳》:“帝引見 ,鬚髮皓白,形容憔悴。” 王建 《調笑令》詞之一:“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絃?”《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 保安 仲翔 形容憔悴,半人半鬼。”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三:“僅僅十天不見,我看見 立群 是憔悴了許多。”2.凋零;枯萎。 焦贛 《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 梅堯臣 《風异賦》:“乾坤黯慘,物色憔悴。” 巴金 《春天裏的秋天》七:“花有點憔悴……我想這一點新鮮的水會使它們蘇生。”3.引申為衰敗。 三國 阮籍 《詠懷》之三:“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4.謂竭盡心力。《左傳‧昭公七年》:“《詩》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國。’”憔悴,今本《詩‧小雅‧北山》作“盡瘁”。《周禮‧秋官‧小司寇》“議勤之辟” 鄭玄 注:“謂憔悴以事國。”5.困頓。《孟子‧公孫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戰國策‧燕策一》:“西困 三年,民憔瘁,士罷弊。”《明史‧鄒智傳》:“風俗浮薄,生民憔悴。” 巴金 《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莊裏,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內,農民就憔悴地過沒有希望的日子。”6.憂戚;煩惱。《楚辭‧劉向<九嘆‧憂苦>》:“倚巖石以流涕兮,憂憔悴而無樂。” 王逸 注:“中心憔悴,無歡樂之時也。”《後漢書‧清和王慶傳》:“ 失志憔悴,卒於家。” 皇甫枚 《三水小牘‧飛煙傳》:“企望寬懷,毋至憔悴。” 武漢臣 《玉壺春》第四摺:“強風情不曉事,呆廝!誰你將錢去買憔悴。”7.陋賤之人。《後漢書‧應劭傳》:“《左氏》實云雖有 絲麻,不棄憔悴菅蒯。” 李賢 注:“《左傳》曰:‘《詩》云: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 ,無棄蕉萃。’ 注云:‘……蕉萃,陋賤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 真按:前作"顦顇". 專以筆力為立言之所主,則姑未暇論肥瘦矣。此其指歸不同也,真按:標點不當-。此其指歸不同也。 且其送顧多以入直進御言之,故曰“元宗妙其書”,真按:唐玄宗 又曰“御扎早流傳”,是豈與上下千年探原反本者同語耶?此不當援送顧之作,以詁李潮之歌明矣。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以經解經/以經證經要留意的地方-引喻失義 真按:翁方綱的語意學-不相干的謬誤 真按:不同層次的問題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十八卷第3頁。

37

書韓子龜山操真按:真按:韓愈與孔子 翁方綱對韓愈詩的解讀

   《琴操》,夫子之詞曰:“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夫曰:“斧柯,則伐山也。伐山,聖人之志歟?非志也,不得已也。”夫擬是《操》 者,第欲傳其不得已之衷已矣。然則必如之何,而後得已乎?曰:“其無為所奄也,斯可以已爾。”然則必如何而可弗為所奄也。曰:“歸輔”斯可乎?或曰:“余 伍”“余輔”文相應歟?曰非也。輔,誠也。伍,設也。知伍之設云也。則知隳之亦設云爾。真按:標點不當-知伍之設云也,則知隳之亦設云爾。 既奄矣,安得而不隳?故曰不得已也,真按:標點不當-故曰不得已也。 豈惟隳之非實也,固日念奄之不克終也,故以“歸輔”結之,此聖人所未盡言,而韓子補之也。知將隳者恨之也,其作如者非也。真按:標點不當-知將隳者,恨之也;其作「如」者非也。 “嗟余歸輔”者冀之也,其謂當作“歸余”者,則直致不成說矣。因近日讀韓諸家,有執方崧卿本者,故疏而辨之。真按:翁方綱對韓愈詩的解讀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目的論 “嗟余歸輔”,沈頓之極,“歸輔”二字,若或使之矣。若作“歸余”,則以歸字著力注下大失古樂府渾古之意。真按:斷句不當!-若作“歸余”,則以“歸”字著力注下,大失古樂府渾古之意。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十八卷第3頁。

37

跋李義山贈杜司真按:真按:國無.國: -14-16 「勛」的異體字。 詞:勳1 xn ㄒㄩㄣ〕 〔《廣韻》許云切,平文,曉。〕 1 ”的今字。 1.功勛;功勞。《書‧大禹謨》:“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勳。” 韓愈 《祭馬僕射文》:“東征 ,相臣是使。公兼邦憲,以副經紀。殲彼大魁,厥勳孰似。”2.指勛官的等級。 韓愈 《故金紫光祿大夫董公行狀》:“階累升為金紫光祿大夫,勳累升為上柱國。”參見“ 勳官 ”。 . 真按:此字原體怪,應係簡化字系無""故也. 李商隱與杜牧

   義山詩《杜牧司勳》一首,或謂因李德裕貶死崖州而作,以韋丹有碑,致慨衛公之相業埋沒,此說非也。李德裕,滑州有德政碑,大和六年所立也,其人其事,何 嘗湮沒乎?此不得以韋丹有碑相形者也。作《義山年譜》者,又據大中三年杜牧撰韋丹事,因以杜牧之為司勳員外郎系於大中三年。愚按此詩義山自注云,時奉詔撰 韋碑,則韋碑既大中三年立,即此詩為大中三年作明矣。但漢江羊祜碑一層,則未有解者。據《年譜》,大中三年,商隱還京,選為盩厔尉,其還京在是年之某月, 未有明文,而上年因鄭亞貶死,義山自桂管歷長沙、荊門北上,其途經江漢,蓋在二年、三年之間,不能確指其時日矣。玩此詩云“清秋一首杜秋詩”,此所謂清秋 者,安知非追說大中二年之秋乎?則牧之為司勳,未可執為必在三年矣。真按:杜牧之仕履 詳此詩意,明是義山身經漢水之上,憑吊羊叔子峴首之碑,真按:國無.詞:【憑吊】見“ 憑弔 ”。【憑弔】亦作“憑吊”。 謂對遺跡遺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徐夜《富春山中吊謝皋羽》詩:“疑向 西臺 猶慟哭,思當 南宋 合酸辛。我來憑弔荒山曲,朱鳥魂歸若有神。” 李漁 《玉搔頭‧訊玉》:“手澤猶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對遺簪憑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五:“我憑吊過 黃興 墓、 蔡鍔 墓,也憑吊過 屈子 廟、 賈太傅 祠。” 國:憑弔 注音一式 ㄆ|ㄥˊ ㄉ|ㄠˋ 對著遺跡追念古人或舊事。如:「他站在山上,憑弔那座古廟。」 真按:當作憑弔! 因近援時事,羡韋丹之碑,為牧之所撰耳。前半遠引梁之江總,故結處復引晉之羊祜,此主客顧盼,一定之章法也。然此篇之歸宿,初不在此,蓋通首之意,是因贈杜而及於韋碑,非因韋碑而懷杜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若云因韋碑而他有所觸,以譏憤時事,則更去之遠矣。“杜秋”一句,是通篇之窽郤,真按:翁方綱對李商隱詩的解讀 江總乃其巧合處,韋丹特其借證處,而結二句與前八句相連唱,嘆以為杜之文詞不朽者是也真按:斷句之誤-而結二句與前八句相連唱嘆,以為杜之文詞不朽者是也, 而必刻求於撰碑乎?江總在南朝,固詞客也,而“總持”二字,則具皈依妙教之義,此所以上合“杜秋”,下歸“心鐵”也,一“嘆”字,捲盡《杜秋》一篇矣。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十八卷第3頁。

37

跋李義山重過聖女祠詩

  昨聞冶泉說何義門校本義山《重過聖女祠》詩第七句“會此”應作“曾此”。乍聞之,似乎“曾此”二字,文法較順。乃合通首體味之,而知其不然也。真按:翁方綱對何焯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李商隱詩的解讀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因憶前人論此詩第三句謂,“夢雨”與“飄瓦”不合,遂欲改為“猛雨”者,此大謬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妄作 翁方綱對改經的看法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