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圖書板本學要略
本書共分四卷。卷一前篇,敍述我國古代圖書的名稱,歷代圖書形制的演變,印章及摹搨對於雕版印刷術 發明的影響。卷二源流篇,敍述中國印刷術的發明,歷代刻書狀況,並介紹歷代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及影印本。卷三鑑列篇,敍述鑑列古書版本的方法:一、版 式,二、字體,三、行款,四、刻工,五、紙張墨色,六、避諱字。後附鑑別版本雜例及書估作偽。卷四餘篇,略舉考訂善本圖籍應用的參考書,與版本項著錄的則 例,以及版本術語、年表等。卷末附圖版四十七幅,供讀者參閱。
1
序
民國四十一年,張曉峯先生出長教育部,鑒於政府播遷來臺之初,圖書缺乏,為發展學術及應學校與社會 之需,特成立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邀約學者專家執筆,出版學術季刊及國民基本知識叢書。屈翼鵬先生以其昔年在京草撰之板本學稿囑余為之校理訂定,名曰 「圖書板本學要略」,印入國民基本知識叢書中,以為研治圖書板本奠基之書,余因得附驥尾。後曉峯先生創辦文化學院,基本知識叢書之發行,遂轉入華岡出版 部。
我國印刷源起雖早,而板本之受到重視則始於明代中葉以後,漸次萌芽板本之學,至民國初年長沙葉德輝所撰書林清話問世,斯學方有專書。真按: 版本學史。是後著作漸多,然大抵研討印刷及板刻之歷史。唯板本學之範圍實泛,除板刻之歷史而外`諸 如板本之鑒別方法、雕板及活字刷印之技術等皆屬研討之對象。而專書論及鑒別板本方法,則以此書為嚆矢。近三十年來,新資料時有發現,各館所藏珍本圖錄迭見 出版,有關板本研究之論文亦夥,成果豐碩,余嘗有志另撰新著,祗以瑣務紛繁,苦不得間。唯念此書尚不失為基礎之作,故多年來在各大學講授板本學,仍以此書 為藍本,輔以新知。
去年春,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以此書歷經多次翻版再印,圖版模糊,商余為之增訂,更製新版。時正院中為籌備六十週年院慶,公務繁忙之際,余實無暇分心,因轉商請臺灣大學中文系潘美月教授代任其事
2
。潘教授早歲從蔣慰堂、屈翼鵬、真按: 屈萬里。王 叔岷諸先生修目錄板本校讎之學,以研究板本之論文獲碩士學位。五十四年杪,余隨故宮文物及中圖善本遷住臺北,經翼鵬先生之紹介,得識潘教授,因研究志趣之 相同,時共賞奇析疑甚驩。潘教授治學細心,研究甚勤,輒洞察入微,識見頗精。蒐輯資料尤殷,皆予條理類置,每逢疑慮,隨能檢示舉證,以視余之粗枝大葉,隨 處棄置,實無可同日語,以增訂之事委之,堪稱得人。時華岡亟欲於秋季出版此書,為時無多,共議增訂之方,余以此書架構為翼鵬先生所手訂,不宜更動,凡舊本 確然有誤者,始予訂正,疑似仍姑存之;凡疏略不備或新資料足證成者則酌予增訂。而原本出版之時,因照相印刷技術皆遜,所附圖版,多失原真,則全予汰換,大 事增補,蓋今圖錄書影易得也,以圖配文,庶義易明,歷時兩月而蕆事,適曉峯先生遽歸道山,華岡人事異動,稿遭擱置經年,至今夏始付梓。今排校竣事,潘教授 謂余不可無一言,謹縷述增訂之原委,以諗世人,翼鵬先生在天之靈,諒不致以余為多事也。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孝感昌彼得謹識於士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1
原序
自葉郋園書林清話問世,言吾國圖書板本者,始有專書。葉氏書網羅宏富,用力甚勤;然係長編性質,而 非簡明之論著,故讀之者或不免感其繁蕪。爾後孫毓修氏有中國雕板源流考之作,然以專述雕板源流,命題既隘,取材復略,故又失之太簡。近年坊間雖亦偶有言板 本之書,然率皆因襲葉書為之,作者又非能鑒別板本之人,故殊未足饜學林之求也。
萬里服役圖書館界,先後歷十餘年;因司中文舊籍考訂編目之事,欲覓一簡明適用之板本學書,而迄不能 得。乃發憤搜集材料,擬輯編為書,以就正於國人。此意動於抗戰之前,在山東圖書館執役時也。八年期間,雖未克悉在圖書館界服務;而搜集材料之事,則未嘗或 輟。至勝利還都,以任職中央圖書館之便,所見異本益多,所得材料漸富;於是董而理之,開始屬稿。迨三十七年秋,稿成甫半,而中原板蕩,京華騷動;又復流寓 臺灣。由於職業之更易,遂無暇及此;舊稿擱置篋中,蓋四年於茲矣。
友人昌彼得先生,英年績學,相與共事於中央圖書館同司考訂善本圖書之事者多年。昌君於此道學驗既 豐,於明本書之鑒別,尤具隻眼。既亦避地在臺,故時獲賞奇析疑之樂。客冬談及此稿,承其慨允為之續成。於是抒其卓識,匡我不逮;爬羅疏通,甫半年而全稿以 定。故此書能於今日問世者,昌君之力,實足多也。
2
本書凡分四卷。首曰前篇:述吾國歷代書籍名稱、形制,及與雕板術相關之諸問題。次曰源流篇:述雕板 源流。復次曰鑒別篇:述鑒別板本之事。殿之以餘篇:則略舉考訂善本圖籍應用之參考書,與夫板本項著錄之則例,以及板本術語、年表等。意在供初習考訂善本圖 書者之參考與應用也。前篇及源流篇所述,皆屬「常識」範圍。前編諸論,時下言板本學之書多未之及;源流篇論雕板起源節,亦未因襲成說,故皆頗費經營。鑒別 篇及餘篇所述,皆屬應用範圍;尤皆時賢之作所未言者。卷末附列圖板四十餘幅,用供參閱。庶幾初習此學者,就此書而於吾國歷代圖書形制、板刻源流,得一概略 之常識;於審辨舊刻,獲知初步之途徑,則是作者之微意也。
本書所採圖板,大都取材於前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之本;謹誌於此,不復於圖板下一一注明。
中舉民國四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屈萬里序於臺北臺灣大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