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863

復初齋文集卷第二十一

 大興翁方綱撰   門人候官李彥章校刊

  跋王稚子闕

王稚子闕真按:google有! 真按:『王稚子闕 《王稚子闕》,墨拓整紙本,已裱立軸。本幅縱93.5cm,橫48.5cm。朱翼盦題背簽。 王稚子為東漢和帝時人,元興元年(105年)卒。其墓在四川新都彌牟鎮西北5裡,墓前立石闕一對。右闕題“漢故先靈侍御史河內縣令王君稚子闕”,左闕題“漢故兗州刺史雒陽令王君稚子闕”。皆隸書,字勢古朴雄健,向來有名。據方若《校碑隨筆》言“必宋拓本乃得其全文”,明拓已有殘泐。 至清代,右闕沒入溝水,文字全失。左闕亦由右上向左下坼裂,僅剩“漢故”2字完整,“兗州刺史雒陽令”7字依次損去右側的小部至大部,“王君稚子闕”5字無存。 此 本為清中葉舊拓,“兗”字撇筆未泐,“ ”字“夾”部之兩點尚分明,“史”字捺之起筆、“雒”字“各”之“口”部皆未剝蝕,“令”字首撇之末端尚可見,亦 屬難得。此拓曾為金石名家沈樹鏞所藏,有沈氏所書一簽及清同治年間題跋三段,又有清光緒時“涇州劍華道人”一跋。鈐“沈氏金石”、“均初所得金石”、“沈 樹鏞校勘金石文字印記”、“楊鐸”等鑒藏章。 有 關此闕的主要著錄有:宋歐陽棐《集古錄目》、趙明誠《金石錄》、洪適《隸釋》,清葉奕苞《金石錄賡跋》、翁方綱《兩漢金石記》、黃易《小蓬萊閣金石文 字》、武藝《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編》、崇恩《香南精舍金石契》、徐樹均《寶鴨齋題跋》,現代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等。 (撰稿人:金運昌) 洪氏《隸續》所錄凡三見。其第五卷、第十三卷皆各為之圖。一圖其闕式,一圖其畫像也。又其第二卷別出〈雒陽稚子〉一題,真按:迪志版文淵閣四庫本隸續卷二題作「雒陽稚子六字」! 云「右先置雒陽稚子六字,其大小與王稚子闕相若,而波磔不越乎規矩之外,亦刻於稚子闕上,但殘闕不具,無先後之序。真按:迪志版文淵閣四庫本隸續卷二「雒陽稚子六字 先置雒陽稚子  右雒陽稚子六字,其大小與王稚子二(闕)相若,而波磔不越乎規矩之外。亦刻於稚子闕上。但殘闕不具,無先後之序。」翁公此處『先置』二字似有誤置. 」愚按:此六字即其額也,不應別出一題,其「置」字蓋即「靈」字之誤耳。又新城王文簡〈秦蜀驛程後記〉詳錄闕上題記之文。真按:王士禛 按:文簡此記作於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在黃子羽為新都令倩工拓碑後之五十三年

864

而其時不但雙闕具存,且闕上所刻人物、象虎、海馬、獅子之形及逐層後人題記之字皆無恙。則黃子羽作令時其完好更可知已。此拓本漫滅太甚,蓋出於拓工之鹵莽,且其上數層之文皆不拓,誠可憾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然洪氏所得拓本又在黃子羽之前五百年,而已誤「靈」為「置」,則其石泐已久又可知也。前年門人陳和軒燮觀察以拓本相寄,真按:陳燮-相關目錄列表[陳燮]- 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導航系統. 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翁方綱的門生 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則僅存雒陽令一闕及陰之二半行耳。然其拓法清楚,轉勝於此本,以是歎善本之難得,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而此冊則雙闕具存,為尤可貴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予既重感秋庵所獲之不偶,因為臨前人題字於後而附系以詩。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864

  題宋本汝帖第二卷天祿辟邪字二首

865

此天祿辟邪四篆書乃吉成侯州輔墓獸上字。真按:何義無傷?凡此未見原本對照讀之,則難解其意也.茲亦題跋割裂別行之弊者. 其「天祿」二字視「辟邪」二字差大,詳見趙明誠《金石錄》中非宗資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迪志版文淵閣四庫本金石錄卷一『第一百九十八漢宗資墓天祿辟邪字』 15『漢州輔墓石獸膊字 右 漢州輔墓石獸膊字,酈道元注水經云:州君墓有兩石獸,已淪没,人有掘出一獸猶不全,破甚,高壯,頭去地丈許,制作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余初得州君 墓碑,又覽水經所載,意此字猶存。會故人董之明守官汝潁間,因託訪求之。踰年,持以見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見也;其一乃天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 云:天禄近歲為村民所毁,辟邪雖存,然字畫已殘缺難辨。此蓋十年前邑人所藏,今不可復得矣。』 18『漢宗資墓天祿辟邪字』 18『漢宗資墓天祿辟邪字 右 漢天祿辟邪字,在南陽宗資墓前石獸膊上。歐陽公集古録。按黨錮傳云:資祖均,自有傳。(見章懐太子注。)今後漢書有宋均傳云「南陽安衆人」,而無宗均傳, 疑黨錮傳轉寫宗為宋爾。蜀志有宗預,南陽安衆人,豈安衆當漢時有宗、宋二族而字與音皆相近遂至訛謬耶?此説非是。余按後漢書均族子意傳云:意孫俱,靈帝時 為司空。而靈帝紀建寧四年書太常宗俱為司空,注云:俱字伯儷,南陽安衆人。延平二年書司空宗俱薨。又《姓苑》載南陽安衆宗氏云:後漢五官中郎將伯,伯子司 隸校尉河内太守均,均族兄遼東太守京,京子司隸校尉意,意孫司空俱。元和姓纂所書亦同。則均姓為宗無可疑者。當章懐太子為注及林寶撰《姓纂》時尚未差謬, 至後來始轉寫為宋爾。余既援據詳審,遂于家藏後漢書均列傳用此説改定云。』 今日有石本乃從《汝帖》既泐之本摹出者失真甚矣。摹刻本其「邪」字「牙」內作「冈」蓋從汝刻泐本摹以致悞。予以宋本對勘始知之。趙明誠當北宋時已云石為村民所毀,猶賴此汝刻存其真耳。「邪」字今石本竟大謬矣。

輔,真按:國:州  部首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ㄓㄡ 1. 水面上的陸塊。同「洲」。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 2. 行政區域劃分的名稱。如:「蘇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3.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州綽。 4.穩固。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 詞:州1 zhu ㄓㄡ〕 〔《廣韻》職流切,平尤,章。〕 1.水中陸地。《說文‧川部》:“州,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繞其旁。”《漢書‧司馬相如傳》:“出乎 椒丘 之闕,行乎州淤之浦,徑乎桂林之中,過乎泱莽之野。” 顏師古 注:“水中可居者曰州。淤,漫也。浦,水涯也。”2.古代民戶編制。二千五百戶為一州。《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賓。” 賈公彥 疏:“二千五百家為州,立一中大夫為州長。”《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冬十月丁巳, 籍談 荀躒 帥九州之戎及 之師,以納王於王城。” 杜預 注:“州,鄉屬也。五州為鄉。”3.古代民戶編制。四十三萬二千戶為一州。《尚書大傳》卷四:“古者處師,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而為裏,五里而為邑,十邑而為都,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師焉。” 鄭玄 注:“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此蓋 之數也。”4.古代民戶編制。一萬戶為一州。《管子‧度地》:“州者謂之術,不滿術者謂之里。故百家為里,里十為術,術十為州,州十為都。” 尹知章 注:“地數充為州者,謂之術。”5.古代行政區劃。《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 傳:“ 治水之後, 冀州 幽州 并州 ,分 青州 營州 ,始置十二州。”《後漢書‧桓帝紀》:“二月, 二州人多餓死,遣四府掾分行賑給。” 韓愈 《贈崔復州序》:“賦有常而民產無恒,水旱癘疫之不期,民之豐約懸於州。”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 東漢 末分天下為州,如 之道、本朝之路,非如今之州,但指一郡言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你想這 江蘇省 裏,連 海門廳 算在裏面,統共只有八府、三州、六十八州縣。”6. 代指離王畿二百里外的行政區域。《周禮‧地官‧載師》:“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遠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鄭玄 注引《司馬法》:“王國百里為郊,二百里為州。”7.謂區劃地域以聚居。《大戴禮記‧主言》:“昔者明主之治民有法,必別地以州之,分屬而治之,然後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8. 代方伯統屬之地。《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 鄭玄 注:“屬、連、卒、州,猶聚也;伯、帥、正,亦長也。凡長皆因賢侯為之。”9.古國名。 姓。 春秋 初年為 所滅。《春秋‧桓公五年》:“冬, 州公 。” 孔穎達 疏:“爵稱公者,唯二王之後 耳。此 州公 五年 人執 虞公 ,並是小國而得稱公者。”10.古國名。 姓。 春秋 時為 所滅。《左傳‧桓公十一年》:“ 屈瑕 將盟 貳軫 人軍於 蒲騷 ,將與 師。” 杜預 注:“ 州國 南郡 華容縣 東南。”11.古地名。 州縣 。今 河南 沁陽縣 東南。《左傳‧昭公三年》:“ 子豐 有勞於 晉國 ,余聞而弗忘,賜女 田,以胙乃舊勳。” 杜預 注:“ 州縣 今屬 河內郡 。”12.古地名。 州陵縣 。今 湖北 監利縣 東。《史記‧楚世家》:“ 考烈王 元年,納 以平。是時 益弱。”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南郡 州陵縣 。”13.姓。《左傳‧襄公十八年》有 州綽 宦官耳,今日重刻天祿辟邪字在宗資墓上。宗資、州輔二墓俱有此石獸膊上四字,又同收於趙氏《錄》中,《汝帖》以石獸字下卽接書十隸字。真按:蔡邕 蔡書此十字實是州輔碑,且州輔墓之四字天祿字稍大,又其明證,是以予考定此《汝帖》四篆是「州」非「宗」也。真按:州謂州輔,宗謂宗資. 然重刻於石,據《汝帖》所題以為宗資,真按:却 不以為州輔

866

不使此篆屬諸宦者,何不可乎真按:有語病!-意應謂何不可使此篆屬諸宦者.然寫如此,頗剌謬也!何不可乎,改作何為乎,似更協. ?況宗資墓石獸字趙未詳定,安知其非是耶?此則不加改正,於義無傷者也。

866

  跋東漢仙集字石刻

「漢安元年四月十八日會仙友」兩行十二字,隸帶篆勢,旁正書「東漢仙集留題洞天」八字。孫退谷《庚子銷夏記》云:「余於故侯吳國華家得此,書法妙甚。其事雖未可信,然非漢人手筆不能也。未審石在何所,亦未見他書載其事,存之以志異聞而已。」予按:此刻惟見於關中來濬金石備攷》,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一作金石備考. 在四川簡州逍遙山石窟。而王象之碑目於蜀碑最詳,亦未之及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參考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著有蜀碑記等書.見中研院線上目.此則應指其輿地碑記目也.漢安為順帝改元壬午之歲,所謂仙友者蓋道流之詞

867

。存以備漢隸一種可耳。真按:翁方綱的書學-隸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