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January 18, 2008

1017

復初齋文集卷第二十五

 大興翁方綱撰   門人候官李彥章校

  千文跋真按:真按:草書 翁方綱的書學-草書

昔見〈樂毅論〉吳江邨本,圓美雋逸,真按:董其昌-詳下文,應即此人. 邢諸家皆極推賞,而張米庵謂是宋人所書。真按:張丑 竊以米庵之言為得其實。其後得見北宋元符刻本,乃曉然於晉、唐正脈,信米庵所鑒不虛也。真按:翁方綱與張丑 真按:翁方綱書學學習的過程 若智永〈千文〉,向見陳進士所藏舊本,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鋒穎圓雋,則亦有此疑焉,而未得確据以質之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其後習見近拓,鋒勢半禿,則亦不甚蓄此疑矣。今見此本,實亦舊拓,鋒穎畢見,則又疑其用筆太過圓熟,未必隋人所書如此。因復字字詳審之,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如首句「黃」上一字,及「桓公匡合」「匡」字皆闕末筆

1018

,此二字皆宋初諱也。程易田亦云見宋本「敬」字右末捺下半不全,真按:程瑤田 而今拓者皆出後人添足,勢甚笨鈍,更覺顯然。「敬」字是宋初祧廟諱也,若謂原蹟有其末筆而宋人上石時因時君之諱不敢刻其全字,則如真宗名恆,而此內「恆岱」「恆」字並不闕筆;如果宋人刻石所闕,則此石刻於大觀時,豈有不避真宗諱之理?則知其為宋初人所書無可疑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向來著錄家皆忽焉不察,如顧亭林之精考金石者,亦收入此帖。真按:翁方綱對顧炎武的批判 真按:顧炎武的金石學成績 而孫退谷反謂歐公不見全本,真按:歐陽修 薛氏之為功甚大。真按:原續修四庫本作惟.此處漶漫又描潤.以其形義定此為推字也. 真按:薛尚功 真按:翁方綱對孫承澤的批評 按歐、蔡所見乃是智永千文真石刻,而歐陽已云有筆法不類者雜於其間,疑其石有亡闕,後人妄補足之。是歐陽所錄但有其不全之拓本耳

1019

。至趙明誠《金石錄》及宋人所著《寶刻類編》則皆並無此目矣。且歐陽所見不全之拓本,真按:歐陽修 亦未明言其果是一行真楷、一行艸書並列者否耳。而薛氏所見人家舊藏,真按:薛尚功 此蹟一行真楷、一行艸書,亦無書人名氏。蓋北宋初年之書蹟至大觀己丑已是百餘年前舊紙墨,薛氏不暇深考,遽以入石。後人因薛氏所刻踵而信之,從無糾正之者,遂使北宋人書偶因真、艸相間同幅,遂鐵門限之名,留傳至今耳。真按:薛尚功之誤○原OCR誤作昌,今讀沈津書方寤也.2009/6/9 下午 07:48:33 薛氏能品鑒定武蘭亭,非不知古書者,亦誤信相傳之語而鐫勒之,則何怪明代董、邢諸家極推宋後重書之樂毅論吳江邨本乎?真按:董其昌之誤 真按:薛尚功之誤 蓋嘗因是而繹思之,真按:翁方綱的學習歷程 真按:翁方綱書法學習之路 自古書家,唐以前正楷,若之〈力命〉、真按:鍾繇 之〈樂毅〉皆筆筆自起自收,真按:王羲之 開闢縱擒,起伏向背,必無千字一同之理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1020

。直至宋以後乃有通體圓熟之書。此亦猶之宋以後文字說理益加明顯,而無復古意者耳。唐荊川家藏洛神〈十三行〉,真按:唐順之 董文敏亦品為海內第一,真按:董其昌 何義門始疑為宋人周膳部輩所為,真按:何焯 亦以其逕涉圓熟,不似晉人格制也。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昔每謂荊川家〈十三行〉與江邨家〈樂毅論〉二事正可作匹對,豈意從來相傳之智永〈千文〉亦復如是乎?然〈樂毅論〉〈十三行〉雖失古意而尚依其行次位置,惟此〈千文〉則歐陽所云隋智永石本者渺乎無以稽也。竟不當仍沿智永〈千文〉之目,直題曰北宋人書真艸千文可矣。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此實古今書勢一大關鍵,不可不亟為訂正者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 翁方綱的書學

1021

南宋末《羣玉堂帖》第二卷,隋僧智永書真艸千文殘本,僅存箱。真按:原文作異體. 「易輶攸畏」以下至末,凡真艸書二十一行,其行次位置字勢與薛刻悉同,惟腴潤勝於薛刻,而其畫中遒勁,亦間有不逮薛刻者。就其行次位置字勢之悉同,則即此一手所為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不見前半,不能知其闕筆二處若何矣。乃末行後低數格,下艸書云「陳至德二年四月六日於永欣寺留意書之。時年七十。」此欵記二行有半,則薛刻無之。古人書蹟,未有於年號上著朝代者。卽如陸氏《經典釋文》稱癸卯歲,真按:陸德明 亦使後人考核而知為陳至德元年也。未有於「至德」上加「陳」者,此則後人偽作智永書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陳年以見其為真耳真按:此謂陳朝年號也.詞:【陳年】年代久遠的。 袁于令 《西樓記‧覓緣》:“有細麴琉璃碧,陳年琥珀紅。小店呵,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曹寅 《穀日西軒燕集》詩:“官況陳年成長物,酒讎連席奮疲兵。” 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我先前吃過乾荔支,罐頭荔支,陳年荔支,並且由這些推想過新鮮的好荔支。”

1022

,此愈以驗其為偽作無疑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又特出「永欣寺」,又特著「年七十」,又云「留意書之」,此更驗是後人裝點之偽,豈有智永書一本訖而為此語者乎?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羣玉堂帖》本名《閱古堂帖》,向若水為韓侂冑摹刻。其目略見曾宏父《石刻鋪敘》。其二卷是晉、隋名賢帖,未聞有智永〈千文〉。假如有智永〈千文〉自署陳至德二年,則帖目必當著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是其為《閱古堂帖》未足信耳。然則因見此刻而益信吾前跋薛刻之偽更不疑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1022

  嘉祐石經跋

宋嘉祐石經,篆、楷二體,各一行。今僅存《書‧洪範》、《周禮》天官、春官殘字耳。去年於陳留佛寺又得《禮記‧檀弓》殘字一石,則篆、楷皆不及前矣

1023

,知當時非出一手書也。天官、春官二石楷法實本虞永興真按:虞世南 不見廟堂碑唐刻原本,無由以見永興楷勢。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楷書 此在五代時王節度重刻廟堂碑之上,雖唐開成石經亦用虞楷意,而不及此遠矣。昔鄭康成於禮堂寫經,真按:鄭玄 蓋 為校定經文,非為筆勢也。以校定經文言之,則莫善於洪範曰晢晢从日也。今板本皆从口,不知此字卽《易》明辨晣也,《詩》明星晰晰字。今板本易、詩皆作晰日 旁加析,無此字也。白皙之皙下從白,又非此矣。《詩》或晢或謀,亦當从日,與既明且哲不同。賴此石經以正定之。而洪範一石予昔嘗見其拓本,今必尚在開封學 舍,宜多拓以傳之。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若春官「諸臣之所也」,真按:又似昨字. 依鄭作「酢」,此石經篆為「醋

1024

」,是亦足證許、鄭之合,真按:許慎、鄭玄 而近人轉有謂許、鄭異者,徒多其詞說耳。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真按:翁方綱對漢學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經學的關係

1024

  跋宋嘉祐石經拓本

〈春官‧司尊彝〉:「諸臣之所也」鄭注:真按:前有誤作胙者. 「昨讀為酢。」《釋文》「才洛反。真按:經典釋文 」此「酬酢」之「酢」古本作「醋」。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經學的關係 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真按:翁方綱的訓詁學 《說文》云:「醋,客酌主人也。」「醬醋」之「醋」則古本作「酢」,《說文》云:「酢,也。真按:原字形右上微異. 酢,漿也。」徐鉉曰:「今俗以『醋』為倉故切,以『酢』為在各切。」是唐末宋初二字已互訛矣。今觀宋石經猶以「酬酢」字篆作「醋」,具見六書本指猶有存者。而秀水朱氏《經義攷》以宋石經為佚,豈知今所存者尚有關古訓如此,豈得全謂之佚乎?真按:翁方綱的訓詁學 真按:翁方綱對朱彝尊的批評

1024

  跋泉州萬安橋記

1025

按程大昌《演繁露》:「泉州萬安橋,因洛陽天津橋絫石為趾而取則焉,故名洛陽橋。」陳善《捫蝨新話》乃謂「是橋皆如此。此句可刪者。」是未考也。真按:陳善之誤 歐陽永叔作〈晝錦堂記〉,真按:歐陽修 張安道摘其中「以武康之節來治於相」句「之」「於」二字當刪其一。此文至簡括矣,而議者猶謂「如其數而兩之」六字為贅,又謂「以」字未穩者,皆文人相輕之論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鄭枃以此碑擬魯公磨厓,自是書家定評。而近日題詠家或謂此碑用虞法。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何焯云:「此刻前半重開失真,非得宋拓不可。」蓋蔡之行書學虞,正書則出於顏。真按:蔡襄與顏真卿 真按:蔡襄與虞世南 真按:翁方綱與蔡襄 真按:蔡襄書法之淵源 此刻前半重刻者趨入瘦勁,故見新拓本者謂其用虞法,是未知前半為重刻也。後半之後側有小字結銜,乃後人所勒,宜并拓之以資考核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1026

。記以語訪清源金石者。真按:國: 詞:【清源】亦作“清原”。 1.清理本源。謂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晉書‧武帝紀》:“朕以不德,託于四海之上,兢兢祗畏,懼無以康濟宇內,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 林則徐《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摺》:“第既經開動,其為畏憚可知,亟應宣示天威,乘勢盡行驅逐,以為清源之計。”2.清澈的水源。《楚辭‧遠游》:“軼迅風於清源兮,從 顓頊 乎增冰。” 蔣驥 注:“清源,水源。謂 北海 也。”《後漢書‧張衡傳》:“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陽。” 賈島 《南池》詩:“蕭條微雨絕,荒岸抱清源。” ○此疑指泉州之地名也.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833頁(853 / 1718)清源縣條內云「唐置,故城在今福建仙遊縣西北.尋移治,改名仙遊.即今仙遊縣治.」而蔡襄乃仙遊人,則即謂其土望也.

1026

  跋瀧岡阡表二首

宋牧仲《筠廊偶筆》載歐陽文忠瀧岡阡表為龍神借觀事,真按:宋犖 并載黃魯直檄龍文,真按:黃庭堅 稱「知泰和令,真按:此乃魯直之直,唯偏稱其字,亦罕見也. 以同邦之誼命直為文」云云。按是表撰於熙寧三年庚戌四月,其時山谷官葉縣尉,距其知泰和尚在十年之前,且黃集並無此文也。牧仲不攷而妄載之耳。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真按:翁方綱對宋犖的批評 真按:宋犖之誤 文忠撰此表之明年乃乞歸,真按:歐陽修 則是時初未嘗有以舟載歸之事也。碑石邊有蝕狀,而俗傳以為龍爪之形,其妄不辨可知。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有所不為

歐陽文忠撰書瀧岡阡表并自題額,真按:歐陽修的書法 其陰則歐陽氏世次圖也。是碑撰於熙寧三年夏四月十五日,時公以兵部尚書知青州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