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January 3, 2008

231

。這裏的錢幣是按照年代等類別著錄的,如果《泉志》的內容是收錄在這裏的話,它應該是分散著錄在各卷中的。

  雖然翁樹培沒有明確說明《泉志》在《永樂大典》中的形態,但從他的校語裏我們也能找出些蛛絲馬蹟。 《泉志序》題記:“嘉慶己巳冬以《永樂大典》所引序校此。”他說“引序”,似乎此序和《泉志》一書不在一起,是單篇被引用的。卷十五“五男二女錢”,翁樹 培眉批:“《永樂大典》於‘五男二女錢’下有‘厭勝錢凡五種。’卻未引《泉志》語,則《泉志》所本無也。”此錢下未引《泉志》,翁樹培就認為是書中沒有這 種錢,可見如果《泉志》中有,《永樂大典》是會引的。這說明《泉志》的內容在《永樂大典》中是以引用的形式出現的。另外“男錢”下“舊譜曰徑寸重四銖懸針 書”,大典本“徑”下有“一”字,“銖”下有“半”字,翁樹培眉批:“‘一’、‘半’二字處所引元之顧氏曰:‘其文懸針書,蓋自梁以來有之。’”這說明 《永樂大典》在講到“男泉”的時候,還引用了元代顧氏的說法。顧氏是元朝人,他的話不會是《泉志》的內容,這就說明並不是“男錢”在《泉志》條目下,而是 《泉志》的內容在“男泉”條目下,《泉志》與顧氏同被引用。

  從翁樹培的這些校記裏,我們可以感覺到《泉志》的內容在《永樂大典》中是散見在各錢之下的。這看起 來有乖體例。我們可以幫姚廣孝等編纂者找點理由。首先是分類原因,錢幣最適合按朝代來編排,和琴、竹子不一樣。如此原來沒按年代編排或編排不同的書就都要 打亂;其次是《泉志》一書並不能完全覆蓋中國的貨幣史,還需要引用其他人的觀點和資料。第三就要怪洪遵自己,他給這本書起了一個假古董名字,按書名應該放 在“泉”字下,但他書裏不講泉水;按內容應該放在“錢”字下,但書名裏又沒有“錢”字,對這種蝙蝠派的書,編大典的人想關照只怕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232

五、《泉志》的錢圖

  錢圖對《泉志》來說,算得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四庫全書總目》的說法很能抓住要害,它說:“是 書彙輯歷代錢圖,分為九品,自皇王偏霸以及荒外之國,凡有文字可記、形象可繪者,莫不畢載,頗為詳博。然歷代之錢,不能盡傳於後代,遵自序稱嘗得古泉百有 餘品,是遵所目驗,宜為之圖……若虞夏商泉,何由識而圖之?且《漢志》云太公為圜函方形,則前無是形可知,遵乃使虞夏商盡作周泉形,不亦謬乎?”⑫錢圖為 這本書帶來了現在的地位。有了圖,它被看成是一部錢幣學著作,而不是貨幣史著作。沒有圖,它就與後者難以區分,那樣它很可能競爭不過《通典》、《文獻通 考》中的貨幣史部分。只要看清代專門給《泉志》挑毛病的著作《泉志補正》、《洪氏泉志校誤》等就可以知道,大家看重《泉志》的地方,正在於它的“圖”,實 際上就是錢幣的實物形態。錢圖,是中國錢幣學使自己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徵。

  但是萬曆刻本《泉志》錢圖錯得太多、太離譜也影響了《泉志》的名聲。有一些圖,如實在沒有辦法畫只 好用一個沒有文字圖案的圓錢來代替的虞夏商錢,其實也怨不得古人。他們一定要畫出一個圖,表明他們把握住了錢幣學的學科特徵。另一些圖,就是那些實有其物 但完全失真的錢圖,如兩個字的王莽十布等,就需要錢幣學家負責了。但是應該由誰負責,由於歷來只有一個版本流傳,則很難定奪。如為萬曆刻本繪圖的徐象梅 說:“繕本圖篆失真,僅存形似,蓋小學廢而六書隱,即博學如歐公且以八分為隸,況其下者乎?”他認為責任應該由古人承擔。但清代以來,人們多回護洪遵,將 責任推到徐象梅的身上。說得激烈的,如丁福保:“徐氏未見真泉,憑臆杜撰,陋劣可哂,無一與真錢相肖,其荒誕者過半矣……故徐圖實洪志之疣贅也。”⑬說得 委婉的

233

,如彭信威:“其實《泉志》所附的圖是明代人加上去的,並不是洪遵所畫的。《泉志》原來應當是有圖的, 但因一直沒有刊行,長期間轉相傳抄,到明代萬曆年間才有刻本,所以原圖已失傳。”⑭現在看到的圖當然不會是洪遵畫的,但書中的圖是否在明代完全失傳?也就 是說萬曆刻本的錢圖是否完全是新繪製的?

  《永樂大典》中收錄的《泉志》內容是有圖的,翁樹培根據大典校正了大約40幅 錢圖,有的用另紙摹畫,有的直接改在底本上,還有的用校語說明。這裏面,改正奇品、神品、外國品的,大都是圖畫;改正正用錢的,大都是錢文。還有少數是糾 正形狀、大小的。其中文字部分確實改正了刻本的幾個錢圖,如前述“大泉二千”。又如現在稱為“梁正幣當霋”的異布,根據大典本所繪的錢圖雖然與原錢拓本相 比還有一點差距,但比起書中的圖來,確實要好得多。但是,像這樣的圖是少量的。大多數已經公認錯誤的錢圖並沒有改正,而只是校改了條目下的文字。這表明 《永樂大典》中大多數錢圖與刻本差別不大,也說明萬曆間刻本《泉志》中的錢圖還是有所本的,畫家根據的也還是輾轉傳抄的錢圖。因此,錢圖失真的責任不僅在 明代人。有一些圖可能從洪遵他那時就開始錯起。他見過的錢幣只有100多種,剩下的200多種圖全靠照著別人的圖譜描畫,一點不錯是不可能的,況且在他之前,那些圖誰知道已傳抄了多少年、經過多少人的手呢?

六、翁樹培的卒年

  關於翁樹培,我們可以引用彭信威在他的《中國貨幣史》中的一段評論。他說:“在封建社會中,一切學 術都是進步很慢的。中國的錢幣學也不例外。在五代和兩宋才有進一步的發展,可是很大部分還是抄襲前人的著作,創見不多。尤其是明代,可以說沒有一部有價值 的錢幣學著作。一直到清代乾嘉年間,由於考證學的風行

234

,對於研究的方法,有顯著的改進,中國錢幣學才獲得空前的發展。翁樹培等人,幾乎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錢幣上,而且除錢幣實物外,還廣泛地鑽研了文獻資料。”⑮在這裏,他評價了從五代到清代超過1000年時間的錢幣學研究,只提到翁樹培一個人的名字。根據《中國貨幣史》中作者對古代錢幣學家和錢幣學著作抱有的少許認可的態度,彭信威的評論足以表明翁樹培對錢幣學的貢獻和在錢幣學史上的地位。因此在這方面我們也就不必多加論說。

  但是《中國貨幣史》對翁樹培的研究也出現了一點錯誤。那就是書中標注的翁氏卒年。該書第八章《清代的貨幣‧錢幣學的發展》中,標明翁樹培的生卒年為公元1765—1809年。這似乎已成定論,因為19991月出版的彩圖本《辭海》,也是這樣標注⑯。但這個年代是錯誤的,它將翁氏的卒年提前了兩年。而這兩年對於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研究至關重要。

  《中國貨幣史》標注的翁氏生卒年可能是根據《古錢大辭典》卷前《八大特色》之三丁福保所述翁氏事蹟 推定的。丁福保說:“翁樹培字宜泉,順天大興人,閣學潭(本文作者按:應為覃)溪先生之次子也。生於乾隆甲申臘月十三日……享年四十六歲。”按照清人的習 慣計歲方法,從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下推45年,為嘉慶十四年己巳,大致相當於公元1809年。翁樹培的生日是甲申臘月十三日,根據《二十史朔閏表》推算,這一天是公元1765115日。這就是翁樹培的生卒年為17651809的由來。

  按丁福保所講述的翁樹培事蹟,生平履歷部分基本上是複述翁方綱所撰《次兒樹培小傳》,只不過略作增 刪。“享年四十六歲”這幾個字《小傳》裏並沒有,乃是丁氏添上的,可能是因為《小傳》中翁樹培的履歷到嘉慶己巳而止。但翁樹培最後的官職是在己巳年所授, 並不是說翁樹培就卒於這一年。《小傳》中說:

235

次 男樹培以末疾病廢歲餘,竟不起……去年秦敦夫於揚州鎸淳熙《隸韻》,兒欣然有志校讎。昨敦夫以拙著《隸韻考證》二卷續刻於揚,亦寄一本於兒,俾附名其後, 而已無及矣。”⑰說明在前一年秦敦夫(名恩復)刊刻《隸韻》的時候,翁樹培尚健在,並且還能校讎古書,而到第二年秦氏刊刻翁方綱《隸韻考證》初成的時候, 翁樹培已經去世。這期間,他病了一年有餘。現在秦刻《隸韻》在世間流傳還有很多,有嘉慶十四年六月秦恩復《書後》和嘉慶十五年十二月翁方綱《重刻淳熙隸韻 序》,表明此書刊刻時間在嘉慶十四年和十五年之間。參以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卷十六《又跋隸韻》稱“嘉慶庚午夏六月始得見揚州新刻《隸韻》十卷”,可以斷 定《隸韻》的刊刻是在嘉慶十五年庚午完成的。嘉慶十五年是翁方綱所說的“去年”,那麼《小傳》就寫於十六年辛未,即1811年,翁樹培也就是在這一年去世的。翁方綱還寫了三首《哭培兒》詩,編入《復初齋詩集》卷六十四《石畫軒草》中。《石畫軒草》下注“辛未正月至壬申五月”,《哭培兒》正在“辛未”年內,而且編次靠後,已接近“壬申”年。這也證明翁樹培去世的時間是在嘉慶十六年辛未的下半年。

  我們上引翁樹培的題記,說用《永樂大典》本校勘《泉志》是“己巳冬”的事。翁方綱的《小傳》中說他 “病廢年餘”,又說他“積毒始發於目,漸不能治官書”,那麼他在去世前有一年多因為眼睛患病,無法看書寫字。“己巳冬”的一年多以後就是辛未年。翁樹培的 《古泉彙考》是他終生都在修訂的作品,但是裏面並沒有利用到這批校勘成果。這表明他在校完《泉志》不久就失去了工作能力。說到這裏,我們確實應該感謝翁樹 培,他在他最後的工作時間內,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關於《永樂大典》和《泉志》的資料。

  翁樹培的生卒年應該訂正為:清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至嘉慶十六年,即公元1765—1812。他享年48歲。⑱

236

七、《泉志》的版本

  據洪遵自己給《泉志》作的序,這本書成於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在約80年後,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了《泉志》;約200年 後,元朝官修的《宋史》也在《藝文志》中著錄了《泉志》。這是宋、元兩代這本書的著錄情況。這期間它有沒有刻本不得而知。但《泉志》在宋元之間可能並不是 很流行,本文作者對《四庫全書》和《四部叢刊》的電子版進行了全文檢索,除了目錄類的書之外,沒發現有宋、元人徵引這部書的內容。另外元代至順年間書坊刻 印的類書《事林廣記》中,有關錢幣的內容收錄的一篇《貨泉沿革》,源於一部與洪遵《泉志》淵源不同的錢譜⑲。這表明《泉志》在元代還不是一部普及的書。

  《永樂大典》纂修的年代是公元14031408年。它收錄的《泉志》是我們現今已知的這部書最早的文本。錢大昕曾揭出宋避“軒轅”字,大典本“轅”作“袁”,尚有宋本遺蹟”。從《永樂大典》纂修到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之間的200年,我們仍然沒有看到《泉志》有刻本的記錄,它恐怕仍以抄本流傳。錢曾《讀書敏求記》著錄“《泉志》十五卷,鄱陽洪遵撰,嘉靖壬午秋茶夢庵抄本”。按壬午為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茶夢庵是姚咨的齋號,姚咨在明代以喜歡抄書聞名。

  萬曆三十一年對《泉志》來說是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的前後,沈士龍、胡震亨委托徐象梅校訂、繪圖,將 《泉志》編入他們彙集的叢書《秘冊彙函》中刊刻出版,這個版本是已知最早的《泉志》刻本。平心而論,這個本子錯誤是多了一些。但由於它先後彙印入《秘冊彙 函》、《津逮秘書》兩個大型叢書,印刷量很大,至今各圖書館收藏的萬曆三十一年刊刻、不同時間印刷的《泉志》有多部,甚至多過清代刻本,這就把原先少有人 問津的一部書普及開來,所以影響很大。從明萬曆此書刊刻到清嘉慶,

237

又一個200年間,《泉志》沒有其他刻本,而乾嘉時期錢幣學興起,人們考證、研究的對象首先是《泉志》,能夠利用的就是這個版本。許多錢幣學家包括翁樹培都是在看了這個版本的《泉志》之後產生了研究錢幣的興趣的。在清嘉慶以後的200多年裏,《泉志》又有過幾次刊刻,但它們都源於萬曆本。可以說,萬曆三十一年《泉志》的刊行對清代錢幣學的復興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從清代以來,人們對萬曆三十一年刻《泉志》的版本存在著錯誤認識。它曾印入《秘冊彙函》,重修後又印入《津逮秘書》,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明代刻本。翁樹培就說:“汲古閣毛晉刊《津逮秘書》中,前有胡孝轅[震亨]《刻〈泉志〉序》、萬曆癸卯徐仲和[象梅]跋。乾隆癸丑二月,於辛敬堂[紹業]處見所購《泉志》,亦刊本,在毛氏刻本之前,有沈汝納[士龍]跋。細校一過,有可補毛刻本之誤者。”⑳近年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也將上海圖書館收藏的明版《泉志》著錄為“明萬曆胡震亨、沈士龍刻《秘冊彙函》本”;將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明版《泉志》著錄為“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津逮秘書》本”﹝21﹞。其實,這兩個本子是同一版片的前後兩次印刷,而不是前後兩次刊刻。《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對兩個版本的著錄,前者欠妥,後者錯誤。

  比對兩個本子,我們發現所謂“崇禎毛氏汲古閣”本就是萬曆三十一年刻版的重修後印本。兩個印本的不 同之處,一是卷端題名。胡印本每卷首本第二行“宋洪遵撰”下刻“明徐象梅校並圖篆”八字;毛印本將卷一的徐象梅題名改為“明胡震亨毛晉同訂”,將卷三、 五、六、七、八、九、十一、十三、十四、十五的徐象梅題名鏟去,其餘各卷保留,使得前後很不一致。二是胡印本版心刻字數,毛印本鏟去。三是部分版片重刻或 修補。如卷二第1葉毛本重刻,將最後一行“捨干戈”的“捨”字提手旁誤為“子”旁,遂使此字不可識。又如卷九第5葉毛本重刻,將“大布黃千”錢圖中的小篆刻錯

238

。但也有改正原本的地方。如卷六第2葉和第3葉胡本誤倒,毛本改正。四是毛本撤去了沈士龍的序。從總體上看,毛晉重修的質量很糟糕,特別是一些錢圖被改得一塌糊涂,也叫《泉志》和洪遵多背了一些憑空臆造的壞名聲,說起來有點冤枉。

  清嘉慶十年(1805) 張海鵬刻《泉志》,收入叢書《學津討原》中。刊刻的底本是胡震亨印本,但張氏對原書不作考訂,許多明顯的錯字都沒有改正,不能算是好版本。同治十三年隸釋 齋刊刻的《泉志》,底本仍然是萬曆本,但改正了許多誤字,從文字上來說是《泉志》最好的刻本。近年來出版的《泉志》均為影印本,如1995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入的《泉志》,據天津圖書館藏胡、沈《秘冊彙函》印本縮小影印,不便閱讀。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錢幣文獻叢書》收入的《泉志》,據毛氏《津逮秘書》印本原大影印,讀起來賞心閱目,但編者誤將底本的版本當成《秘冊彙函》印本。這是閱讀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面想再探討一下明刻本的著錄問題。《泉志》刻在萬曆三十一年前後,是徐象梅在《跋》裏面說明的, 即使刊刻過程長一點,也不會距離三十一年太遠。因此著錄時標明“三十一年刻”更妥當一些。否則僅標明“萬曆”,豈不是多算進去毫不相干的前三十年,把原本 比較明確的年代弄得很不明確了嗎?至於汲古閣本,既然它是舊版重修,印刷在崇禎年間,還是以著錄成“萬曆三十一年刻崇禎間汲古閣重修本”為好。

注:

  ①《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138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5月。

  ②參見《古錢大辭典》下冊398—400頁,中華書局影印本。

  ③參見上書170頁。

239

 ④參見上書513頁。

 ⑤見上書82頁。

 ⑥《中國貨幣史》378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二版。

 ⑦⑩⑳《古錢大辭典》引倪模《古今錢略》。

 ⑧⑨俱見國家圖書館藏翁樹培校明汲古閣印本《泉志》相關條下。

 ⑪《永樂大典目錄》卷首《凡例》,清道光二十八年楊尚文刻《連筠簃叢書》本。

  ⑫《四庫全書總目》上冊998頁,中華書局影印本。

  ⑬丁福保《泉志菁華錄》序,《中國錢幣文獻叢書》第一輯。

  ⑭《中國貨幣史》533頁。

  ⑮《中國貨幣史》三版序22頁。

  ⑯見1999年彩圖版《辭海》第一卷328頁“古泉彙考”條。

  ⑰《復初齋文集》卷十三,清道光刻本。《次兒樹培小傳》與《哭培兒》也收入《嘉業堂叢書》本《翁比部詩抄》附錄中。

  ⑱在本文提交研討會交流之后,才發現關于翁樹培的卒年,袁行云先生早有考訂(見《清人詩集敘錄》1761頁,文化藝術出版社,1944年第一版),深慚不學,記此以識寡陋。

  ⑲可參見姚朔民《現存最早的錢譜〈貨泉沿革〉》,《文物》,1989年第六期。但本文作者不同意《貨泉沿革》是現存最早的錢譜的觀點。

  ﹝21﹞《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下冊148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240

A Reading Notes of Quanzhi Collected in Yongledadian

Junchuan, Ai

Abstract

   Quanzhi, written by Zun Hong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s the oldest one on extant numismatic works that are completely handed down,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present scholars' study on numismatics and the history of money. Yongle dadain collected a complete version of a book named quanzhi. This book had been lost. But Shupei Weng, a numismatist in the qing Dynasty, ever proofread and corrected a version printed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is version preserved the original situations of that book collected in Yongle dadian. This paper sorted out and published the proof text of Quanzhi from Yongle dadian.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research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quanzhi from Yongle daduan is the oldest and best version of extant quanzhi, by which we can resolve many knotty problems in numismatics and the history of money. Furthermor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has studied the stories of the author and proofreaders of Ouanzhi, discuss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version and authenticated the version proofread by Shupei Weng, and derified some relative misunderstandings.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new opinions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umismatics.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