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January 5, 2008

786

  跋周伯克尊

武進孫淵如於陝西得高克尊,真按:孫星衍 尺度輕重、銘文字畫,悉與《博古圖》所載周克尊無異,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惟少兩耳。蓋邨人耕地得之者。其文陽識,《博古》所摹已泐去九字。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攷《博古圖》及薛氏《鐘鼎欵識》皆疑此尊高克即《春秋》時將兵奔陳之高克。真按:薛尚功 此高克鄭人,《博古圖》乃以為衛人,誤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按《春秋》書此事在魯閔公二年,是為鄭文公之十有三年,而周惠王之十有七年也

787

此尊銘曰「唯十有六年十月既生霸乙未」,据高克於鄭文公十三年奔陳,則其非鄭年可知。如謂屬周惠王之十六年,則即魯閔之元年,鄭文之十有二年也。是歲庚申,杜預《長歷》十月壬子朔,惟宋程公說作癸丑朔。真按:氏著有春秋分記. 近日真按:陳厚耀-應即此人.『厚耀以天算之法治春秋,嘗補杜預長歷為春秋長歷十卷,』(清史稿儒林傳 又 先生稿有述及『大事表五十卷附錄一卷●國一卷偶筆一卷顧棟高●棟●有尚公覽勝已著錄是書凡百三十一篇宋程公說作●●分紀以傳文類●區分極極為精密刊板久佚 ●本流傳亦罕棟高蓋未見其書●●●●●無相出入然●●謚明考証典核較公說書實為過之其辨閏表用杜預隱公元年正月起辛巳朔之說与陳厚耀所推長歷退一閏者不合 蓋厚耀之書棟高亦未之見故稍有異同云』(復初齋文集(八)2263 二書皆與杜同。真按:顧棟高-應即此人.顧棟高春秋長歷拾遺表 又『春秋大事表 五十卷 輿圖 一卷 附錄 一卷 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顧棟高撰。』 則是月無乙未也。卽此一條年月干支之不合,其非鄭文公時之高克無疑矣。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以愚攷之,此字亦併非「高」字也。上云「伯大師錫伯克。」又云「伯克敢對揚天佑。」下又云用眉壽無克前後文皆不言克之姓氏,真按:若非疆之訛則為通叚也. 真按:續修四庫本作丏,此校改也. 何獨此句明出「高」字?蓋「伯」其行弟也,真按:國無.詞無.按即行第.國無.詞:【行4第】排行的次序。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景龍 初,有 韓令珪 起自細微,好以行第呼朝士。”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 制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 岑仲勉 《<唐人行第錄>自序》:“抗戰前攻 史,見 人詩文喜以行第相稱,苦于記憶,則取其常見者筆之別紙。” 4 hn ㄏㄤˊ〕 〔《廣韻》下浪切,去宕,匣。〕 「克」其名也。中尊下■字,與岐陽癸鼓嘗受其享■字正同。按鄭樵云■作享,潘石鼓文音訓》亦作「享」,真按:廸-不復一一出校.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石鼓文音訓考正 一卷 / (元)潘{213d31}音訓 (清)馮承輝考正 (清)查墉校正…清光緖癸巳(十九)年(1893)蒼溪石印本巾箱本』 薛尚功作「高」。章樵云:「〈碧落碑〉『高』字同此

788

。」後之輯篆字書者或以■為高,則有引〈碧落〉者,有引籀文者。愚按籀文自許祭酒所錄外他無所出,真按:許慎 則後人所謂籀文,蓋即因薛氏石鼓本而謂之籀文耳。真按:薛尚功 其實石鼓之文本不得以籀文該之,而薛氏之本又多失石鼓之真,其不可信明矣。真按:薛尚功本之失 真按:薛尚功之誤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且古文之傳於世其略可據者惟《汗簡》《古文四聲韻》二書,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翁方綱的古文字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而二書曷嘗不採及〈碧落碑〉?然皆不以■為高也。若趙九成攷古釋文以■■並為高而,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一作《考古圖釋文》. 以■■■並為享,則欵識文字之形近而轉相從者多矣。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石鼓■字當作「享」,此尊之文亦當作「享」,與文末「用享」「享」字當為一文,而畫偶增減耳。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此尊題目則當云「伯克尊」不當云「高克尊」也。《博古圖》既誤釋為「高」,又因「高克」二字誤指為鄭文公時奔陳之高克,又誤高克為人,真按:衞-不一一出校. 因之遂實徵為衛器,所謂扣槃捫籥者矣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不人云亦云,不扣槃捫籥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口頭禪 翁方綱的治學方法-不人云亦云,不扣槃捫籥

789

洪容齋《三筆》云:真按:洪邁 「銘文但云『伯克』,初無『高』字。」此二語簡當不磨,洵可一洗薛尚功之陋也。真按:薛尚功之誤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789

  跋芈子戈真按:真按:續修四庫本作芋.此蓋刓改過也. 一作芊子戈!沈津翁譜79. 『乾隆四十年乙未(一七七五)四十三歲…三月,顏崇槼持芊子戈示先生。(《題跋匯抄》)  三月二十三日,錢載、孔繼涵、孔廣森、馮敏昌小集詩境軒,同觀顏崇槼藏芊子戈。(《題跋匯抄》)  四月四日,顏崇槼以芊子戈裝册,屬先生跋。(《題跋匯抄》) 疑沈津本誤也! ○顏崇槼疑即顏衡齋也.衡齋一作為顏崇榘!疑槼榘非誤字則兄弟也!

銅戈一,曲阜顏氏所藏。得之周公廟側土中者也。重今等八兩三錢,視鄭氏考工記注三為一斤四兩者尚不及三之二,真按:國:鋝  部首 金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ㄌㄩㄝˋ 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約合六兩。說文解字:「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周禮曰:『重三鋝。』北方以二十兩為鋝。」 詞:鋝1 l ㄌㄩㄝˋ〕 〔《廣韻》力輟切,入薛,來。〕 亦作“ 3 ”。 量詞。一鋝重六兩又大半兩,二十兩為三鋝。《周禮‧考工記‧冶氏》:“重三鋝。” 鄭玄 注;“ 許叔重 《說文解字》云:‘鋝,鍰也。’今 東萊 稱或以大半兩為鈞,十鈞為環,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矣,則三鋝為一斤四兩。”一說一鋝為六兩,見 孫詒讓 正義。 而所謂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皆與經合。惟其廣二寸則以周尺度之,財寸微強。聶崇義《三禮圖》曰「廣二寸」謂胡也。其實援亦廣二寸。今度以周尺,皆不及,而胡磬折倨句與呂大臨得於壽陽淮南故宮之戈正相合

790

,則可以補聶《圖》之不及也。胡有銘五字,曰「子之戈」云。真按:此字又似芊.而續修四庫本作芋,同前.誤也.此蓋修改過. 真按:殷从告不从殳.此字有修過,與續修四庫本不同.

790

  銅虎符跋

右銅虎符一,以建初尺度之,長三寸四分,前高一寸二分,後高一寸濶五分。蓋其半亦五分也。重今等二兩八錢。虎形背文云「與五原太守為虎符。」第一肚肋上云「五原左一」皆篆書陷銀真按:國無,詞無. 與去年所見「騶男右五」者形制相等而頭不若彼之昂,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故但以前後量其高也。符剖為二,二片相合,內左有三笋隆起,右有三孔凹以受之。今止見其左也。彼陷銀之既脫,真按:原文作糹系. 是以拓出有類陰文,而此則陷絲具全,真按:國無.詞無. 殊不可拓。因命次兒樹培量其輕重精搨之,是以得陽文也真按:翁樹培的金石學

791

。五原,秦置為九原,武帝更名,東漢同之。明新都吳氏秦漢印統》所載銅虎符二,真按:一作「新安吳氏」.見中研院線上目.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一作羅王常一作王常編. 「秦漢印統 八卷 / (明)羅王常編 (明)吳元維校 (明)龔善長刻…明萬曆三十四(丙午)年(166)吳氏樹滋堂刊朱印本…首有明萬曆三十六(戊申)年(1608)臧懋循序,萬曆三(乙亥)年(1575)王{22693c}登序,明隆慶五(辛未)年(1571)黃姬水序,又舊敘八篇 小山鑒賞,陶安老人,江兆鯤印,湘西楊氏伯子秉元珍藏,群碧樓,明刻本等印記 『秦漢印統 [縮影資料] 八卷 / (明)王常編…據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新安吳氏樹滋堂朱印本攝製』. 一曰「上郡第二」,一曰「南海第一」。南海者差小,上郡者形制大小陽陰笋竅之狀與此正同,則當是一時所造。《印統》謂上郡東漢時廢,定為西漢物。予按後漢郡國志曰「上郡,秦置,戶五千云云」,則是東漢實有是郡,不知《印統》何以云東漢廢也?明人疎於考核類如此。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對明朝學術的批判 而其所謂長短分寸之制悉以今尺量之,其實與此符一也。「弟」字竟从艸,《印統》所摹亦然。「次弟」之「弟」从韋束形,然東漢時「第」从「艹」者竟實有之,不足以為異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的古文字學

791

  跋漢弩機

792

漢弩機一,以建初尺度之,高九寸五分,長七寸,濶寸七分,重今等四十七兩七錢。機間立度以銀約之為分寸則正合建初尺之三寸五分,而每五分約為四格在上半之末,所謂機有度以准望者也。銘在中層之陽:「建安廿二年四月十三日所市八千五百師■福」,凡細隸書二行十九字。攷之《宣和博古圖》所載書言府弩機,真按:應即前之博古圖也.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不言其銘在何處。近日李鐵君於涿鹿市中得銅弩長四寸強,真按:李鍇-應即此人.四庫全書纂修考153頁抽燬書提要于其所著《尚史》提要有其略傳. 高四寸弱,濶二寸,重一斤,有奇色黝碧而澤以為攷之宣和圖譜,卽延光書言府之器也。然鐵君不言其有銘,而宣和圖中之弩機凡有七器,則未知鐵君所見果是延光者否。又宣和圖與鐵君詩序皆以見今之尺度之,真按:國無.詞:【見3今】現今。 韓愈 《送楊少尹序》:“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論也。”《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 兵入 ,殺太子,焚 姑蘇臺 ,見今圍城,勢甚危急。” 陳垣 《史諱舉例》:“見今士庶,多以此為名字,甚為瀆侮,自今並為禁止。” 3 xin ㄒ〡ㄢˋ〕 〔《廣韻》胡甸切,去霰,匣。〕 1. ”的古字。 不若以建初尺度之為正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