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January 6, 2008

1377

,集本官研上多「南唐」二字,當以研背此刻為正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文學 嘗見文忠與通理十二郎家書云:真按:國:通理 注音一式 ㄊㄨㄥ ㄌ|ˇ 通達情理。易經˙坤卦˙文言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孔明變色曰:『子敬好不通理!』」 詞:【通理】1.通曉事理。《易‧坤》:“君子黃中通理。” 三國 曹操 《議復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平妖傳》第五回:“你兒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腳。”2.共通的道理。《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又論皇帝王霸豢龍之說,甚是通理。”《南史‧徐羨之傳》:“臣以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曾鞏 《正長各舉屬官誥》:“蓋上下之體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務,此古今之通理也。”3.猶統理。 荀悅 《漢紀‧成帝紀四》:“臣聞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王禹偁 《與馮伉書》:“今有 商於 之命,而親友間往往相唁,誠以閤下通理是郡也。”4.連通的紋理。 白居易 《雲居寺孤桐》詩:“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 ○按疑此乃官職也. 「歐陽氏自江南累世蒙祿列官」,故於南唐舊物每致感歎。是年文忠與梅聖俞相約買田潁上,真按:歐陽修與梅堯臣 時年四十五矣。此研今歸冶亭宗伯。真按:鐵保 真按:鐵保的收藏 真按:鐵保與歐陽修 癸丑臘月之望,集同人於石經堂真按:『十二月十四日,鐵保招同先生、余集編修、並寬恕、法式善兩學士、文寧侍講、嵩寧孝廉集於石經堂,觀歐公南唐官硯。先生作〈南唐官硯歌〉為冶亭賦,並拓其文、題其匣,且 …』(翁方綱年譜(321-330頁)乾隆58年癸丑(179361-乾隆59年甲寅(1794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展對半日,因為拓其文、題其匣而附跋於後。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真按:翁方綱與鐵保

1377

  薛文清真按:薛瑄

硯背篆「萬里橋西一草堂」七字,題云:「余四人以有事在蜀,因遊杜工部浣花溪上之草堂,過遇仙橋,憇青羊宮,見茲研異之,遂售以歸,仍取子美句志之。河津薛瑄、李匡、張固、羅俊同鑒賞真按:薛瑄交友資料 真批:何故唯薛氏自己署地望? 」按《明史》本傳不載薛文清至蜀之事

1378

,此研亦不載年月。李、張、羅三人者,李匡,浙江黃巖人,宣德丁未進士,以僉都御史巡撫四川,討平草塘大壩諸寇,著有勞績。真按:李匡-傳記資料 張固字公正真按:張固-傳記資料 江西新喻人,宣德癸丑進士,官吏科給事中,景泰元年給事中李實請於四川行都司設鎮守大臣,乃遷固大理寺右少卿,鎮建昌,有政績,三年,還理寺事。山東盜起,奉使督捕賑卹流民,盜弭後還,卒於官。羅俊字承彥真按:羅俊-傳記資料 江西泰和人,正統戊辰進士,官御史,景泰中按蜀,公廉勤慎,著有奏議及理錄行於世。真按:寃 据此,三宦蜀皆在景泰時,而張固於景泰三年後卽還都,則薛文清之至蜀當在其出督貴州軍餉之時。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翁方綱研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考索 真按:薛瑄之仕履 文清以大理寺丞奉使,事在景泰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二年間,文清年五十八、九也

1379

河汾集有瀘川褒斜道中諸詩,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河汾詩集 八卷 薛瑄 . 蓋即此時作也。曉楓少詹持是研見示,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762 / 966)(953 / 966)無. 『与辽阳学者张之纶(字绣江)共事。期间,他与张话诗谈文,友情甚笃,誉为“辽东二士”。同年至友何维墀(字晓枫)任礼部侍郎职,邀他赴京教其子兼佐其工作。后因何外放江西,多隆阿遂辞归故里。不久,何又改任山西平阳知府,再次聘他为“山长”,…』 『与辽阳学者张之纶(字绣江)共事。期间,他与张话诗谈文,友情甚笃,誉为“辽东二士”。同年至友何维墀(字晓枫)任礼部侍郎职,邀他赴京教其子兼佐其工作。后因何外放江西,多隆阿遂辞归故里。不久,何又改任山西平阳知府,再次聘他为“山长”,执掌 查『舒穆禄·多隆阿(17941853)』(同前),則與翁公同時.1818 去世時,氏甫25歲,仍有可能也.況同年,未必同歲也. 真按:『春,為曉楓少詹題「浣花硯齋」,云:「薛文清於西蜀浣花溪上得硯鐫銘,今為曉楓少詹所藏. 219. ,因以名齋。」(影6/1664. 四月三日,先生奉命稽察右翼宗學。 …』(翁方綱年譜(211-220頁)乾隆49年甲辰(1784)五十二歲-乾隆50年乙巳(1785 …) 『〈薛文清公硯歌,為曉楓少詹賦〉』(翁方綱年譜(221-230頁)乾隆50年乙巳(178553- 雖多亦奚以為?任真的 因為攷其大略。此研蓋曉楓婦翁家物,後五年乃歸予齋云。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1379

  題顧氏陔蘭圖冊

南華先生作是圖,真按:張鵬翀-應即此人 在戊午九月,時峩山先生己家居矣。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459 / 966)無. 予兒時於外祖方九先生齋見峩山手挍四書大全,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按應係張字.翁外祖姓張也.(外祖張嗣琮,字方九,號靜芳,順天府廩貢生,選授奉天開原縣訓導,未及赴任。)真按:張嗣琮-涱字誤也. 皆紅筆細書,與此題字無異。真按:翁方綱之外祖父 真按:翁方綱之家世 方九先生受業於峩山,真按:張嗣琮之師 每與洪善長儀部慨想前輩,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562 / 966)無姓洪者. 史泓、徐元夢、高岑、黃自元、董元、邊汝元. 真按:國無.詞:【儀部】1. 初禮部所屬四部之一。《明史‧職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禮部。六年設尚書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屬部:總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為儀部。二十九年改儀部、祠部、膳部為儀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舊,俱稱為清吏司。”2.用為對禮部主事及郎中的別稱。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薦紳則 金壇周 儀部 實主之。”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學士張公神道碑側記》:“儀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後,其有光於師門,不亦大乎!”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此景如昨也。真按:翁方綱尚友古人 潘陋夫題此時年七十有九,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444 / 966)唯潘寧一人,號陋夫退翁.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下冊)(885 / 1147)潘寧,紹興人,字仲寧,號陋夫退翁. 以翁公『予所藏宋拓「化度寺碑」,山阴潘陋夫有「多篇渐溢,吴兴跋之」句。』句,則應即此人矣.唯時代難斷云. 【博士論文】包世臣書學的重新審視- 書畫研究】 - 中國書法網論壇『如果說陳奕禧、何焯僅有想法而沒有付諸實踐的話,那麼,從雍正十三年(1735)山陰潘寧 的《崔敬邕墓誌跋》中可以了解到當時已經有人臨摹: 然則較翁公為早矣.又似不接.或年長于翁,而翁幼年時事耶? 遠眺滄浪- 【書法】鄭文惠組期末考參考資料『宋蘇舜欽詩云:「山陰不見換鵝經,京口親傳瘞鶴銘。」認為是東晉王羲之所書, 寧題簽,王文治、潘寧、鐵保等跋。有「游似」印,費兆錕、崇思私印,鐵保私印。 漢和堂ブログ» 瘞鶴銘校補『清代龔自珍更賦詩贊曰:“從今誓學六朝書,不肆山陰肆隱居,萬古焦山一痕石,飛升 …. 據《善本碑帖錄》載,曾見明潘寧舊藏本(故宮本)、何子貞舊藏本(國家圖書館本)、 拓本 『款识:1、潘陋夫题识是真迹惜余书多不相称耳。戊午七月孟兰会日观因题。莲花山中贵筑。姚华2、庚午长夏玉搓山樵李辰辉。3、顺德张嘉彝识。4、雍正庚戌岁十月十有六日。山阴陋夫潘宁识。时年七十。 钤印:姚华长寿、李辰辉印、张嘉彝印、宁 纸本 册页 (一本八开… 查看全部… 诗稿-拍卖『右录近体四首,陋夫潘宁。4.癸酉元旦,洴江老先生博教,许滨稿。钤印:白文印:许江门、晹印、吴人朱文印:宁、北郭朱白文印:无刹僧收藏印:满生欣赏作者介绍:1.郑廷晹(清):字嵎谷,江苏苏州人。监生,季雅子。书法绪遂良,蝇头小楷… 據前『雍正庚戌岁十月十有六日。山阴陋夫潘宁识。时年七十。』則庚戌(雍正八年1730)時年已70,翁公1733方生,則非得等高壽矣!○愚誤矣.與先生同時者乃洪善長儀部,非潘氏也. 真按:潘寧-傳記資料 真按:沈津翁譜:『本年有诗:〈予所藏宋拓「化度寺碑」,山阴潘陋夫有「多篇渐溢,吴兴跋之」句。盖陋夫与湘帆、愚亭诸君手跋至数十段,故以吴兴楔帖十三跋为此也。今予竟得有元诸贤十三跋,以媵此帖,因次潘韵志喜〉、〈文衡山盘谷图歌〉、〈… 十三行拓本 - 云南典藏拍卖有限公司 『款识:1、潘陋夫题识是真迹惜余书多不相称耳。戊午七月孟兰会日观因题。莲花山中贵筑。姚华2、庚午长夏玉搓山樵李辰辉。3、顺德张嘉彝识。4、雍正庚戌岁十月十有六日。山阴陋夫潘宁识。时年七十。 钤印:姚华长寿、李辰辉印、张… 拓本 清孔广陶 行书手卷 潘陋夫、陈玉儿、梁山舟、王梦楼、潘榕皋,亦称一时精鉴。吴、梁二公题曰:"宋榻□,但钦仰赞叹,未敢论定其世…独陋夫卓识,定为唐拓馆本,于俗不能无骇。抑知《佩文斋书画谱》所载王元美尔雅楼中之唐本,有敕字,十七帖即此… 『款识:1、潘陋夫题识是真迹惜余书多不相称耳。戊午七月孟兰会日观因题。莲花山中贵筑。姚华2、庚午长夏玉搓山樵李辰辉。3、顺德张嘉彝识。4、雍正庚戌岁十月十有六日。山阴陋夫潘宁识。时年七十。 钤印:姚华长寿、李辰辉印、张… 真按:百度有! 予有其八十所題〈化度碑〉跋,則明年庚申也。真按:潘寧之生卒 崇脩是寶應介夫真按:喬崇修-傳記資料 真按:喬崇修-○按:喬崇修仕履似無侍讀者.疑此非一人也.俟考.果然原斷句有誤,當讀如今定者.則崇脩即崇修也. 真按:百度有! 真按:『乔介夫先生小像轴禹之鼎 『方苞在《与乔介夫书》中石林侍讀第三子也,真按:喬萊 真按:喬萊之家世 此題在己未四月,蓋其晚年書矣。真按:潘寧之生卒 真按:喬崇修之生卒 予所藏〈化度〉宋拓本並有二君跋,

1380

故詳著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