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July 5, 2008

1451

  《左氏傳續說》卷二內「芻」訛「蒭」,總裁曹<文埴>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七內兩「達」字俱訛「逵」,總裁曹<文埴>記過二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二次;卷九內「舊」訛「■」,總裁曹<文埴>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

  《周官集傳》卷三內「乾」訛「亁」,總裁嵇<>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六內「太簇」訛「大簇」,凡四處,總裁嵇<>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

  《數學九章》序文內「銖錙」倒寫「錙銖」,協辦大學士‧尚書蔡<>記過一次,分校陳際新記過一次。

  《春秋釋例》卷一內「據」訛「■」。總裁曹<文埴>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四內「諡」訛「謚」,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

  《文選顏鮑謝詩評》卷一內「朓」訛「眺」,總裁嵇<>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二內「■」訛「艧」,總裁嵇<>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又卷二內「臺」訛「籉」,總裁嵇<>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三內「賦注」倒寫「注賦」,總裁嵇<>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四內「蛾」訛「娥」,總裁嵇<>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

  《彭城集》卷二內「芻」訛「蒭」,總裁曹<文埴>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四內「烏」訛「鳥」,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

1452

;卷六內「憩」訛「憇」,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十內「篷」訛「蓬」,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十五內「閒」字挖補未填,總裁曹<文埴>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五次;卷三十五內「簞」訛「簟」,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三十七內「太」訛「大」,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

   《公是集》卷三內重寫一「兮」字,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七內「摧」字描改不合,分校周永年記過五 次;卷二十內「霖」訛「霜」,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二十五內「轂」訛「穀」,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三十內「掾」訛「椽」,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四十 三內「幾」訛「機」,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五十內「禪」訛「禅」,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

   《牧庵集》卷五內「諡」訛「謚」,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十內「祇」訛「示」,分校周永年記過一 次;卷十三內「員」訛「■」,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二十七內「銘」訛「名」,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三十二內「洲」訛「州」,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又卷 三十二內「饜」誤「厭」,分校周永年記過一次;卷三十三內「陽」字磨損未填,總校曹<文埴>記過一次,分校周永年記過五次。

  以上,總裁‧大學士嵇<>共記過七次,協辦大學士‧尚書蔡<>共記過一次,總裁‧侍郎董<>共記過四次

1453

,總裁‧侍郎曹<文埴>共記過八次,分校‧編修周永年共記過五十次,分校‧靈臺郎陳際新共記過一次。

  (軍機處錄副奏摺)

八三八 貴州巡撫李本奏查繳禁書解京銷燬摺(附清單一)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初四日

貴州巡撫李本跪奏,為查繳禁書,解京銷燬,恭摺奏聞事。

  竊照應禁書籍,屢奉諭旨飭令查繳,并准部臣暨各省咨會,經臣開單示諭,行令所屬府廳州縣督率教官,隨時嚴查報解。并於省城設局,委員校閱,由司覆核呈繳,業經臣於上年將查出禁書八十一種,計一百五部,匯齊奏繳在案。

   茲據藩司孫永清詳據各府廳申稱:黔省僻在偏隅,文風粗淺,鮮有著作之家,仰沐聖化一百四十餘年,士 習頗稱醇謹,并無妄誕不經之詞。書賈販售止有尋常經書詩文,并無坊刻板片。惟將查與奉禁書目相同者,搜羅陸續解司,飭令委員‧同知王潤、知縣周大烜、皮昌 璵,逐細清查,共獲應禁書文七十五種,計二千五百二十本,開單詳繳前來。臣將繳到各書,委員解京

1454

,交軍機處收明銷燬,仍嚴飭再行查繳,務期淨盡,以端士習,而正人心。

  合將查得禁書解京銷燬緣由,恭摺奏聞,并繕書目清單恭呈御覽,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四日奉批:覽。欽此。真按:前文均作硃批.

  附 清單

  貴州巡撫臣李本跪奏,謹將貴州省查出應禁書籍繕具清單,恭呈御覽。

  計開:

  袁黃《綱鑑》五百零二本。  袁黃《羣書備考》二十本。

  王世正(貞)《綱鑑》二百八十八本。  王世正(貞)《世史類編》三十八本。

  王世正(貞)《明紀會纂》六本。  朱璘《明紀全載》一百九十六本。

  顧充《歷朝捷錄》四十六本。  葉羲昂《世史紀要》五本。

  陳仁錫《通鑑要略》三本。  鄧志謨《事類捷錄》四本。

  李廷機《大方綱鑑》二十二本。  李廷機《鑑略妥註》七本。

  陳建《明紀輯要》十一本。  朱國標《明鑑易知錄》十七本。

1455

陳枚《留青集》四百三十四本。  黃始《四六新書》三十七本。

黃道周《博物典彙》十四本。  黃道周《廣名將譜》十二本。

谷應泰《通鑑紀事》十三本。  袁樞編次《通鑑紀事》十七本。

鍾惺《明紀編年》二十三本。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三十七本。

鍾惺、譚元春《明詩歸》七十二本。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七本。

鍾惺、譚元春《名媛詩歸》八本。  鍾惺增刪《捷錄》六本。

鍾惺《隱秀軒集》三本。  陸應陽《廣輿記》七十三本。

呂留良《詩經詳解》七十二本。  呂留良《四書講義》五本。

《呂留良評陳際泰文》十八本。  《呂留良評金聲文》九本。

《呂留良評金陳合稿》十本。  《呂留良評歸有光文》十本。

《呂留良評黃淳耀文》九本。  《呂留良評錢禧文》一本。

《呂留良評墨卷質疑》二本。  《呂留良評今文商》十二本。

呂留良《古文精選》六本。  呂留良《易經詳解》六本。

呂留良《醫貫》四本。  呂留良《天蓋樓評》五十九本。

1456

陸虛舟《考卷探珠集》二十一本。  尤侗《雜》二十三本。真按:疑當作雜俎.

尤侗《小草》二本。  王鳴昌《四書難題問答》三十八本。

徐奮鵬刪補《詩經》八本。  徐奮鵬《古今治統》六本。

仇兆鰲《易經詳解》五本。  《戴名世時文》六本。

《錢謙益註杜詩》九本。  《錢謙益尺牘》一本。

艾南英《天傭子集》十九本。  《艾南英評歸有光文》十九本。

《慎獨生校正通鑑》八本。  趙殿颺《四書集成》二十三本。

《三家嶺南詩集》十本。  釋歸《徧行堂集》十五本。真按:前文均作澹歸.

趙光裕《百將傳》二本。  李光祚《如面談》三本。

楊本源《綱鑑纂編》八本。  《朱鶴齡註杜詩》三本。

名家雜著《說鈴》二十本。  吳道南《狀元策》十本。

繆昌期《從野堂集》八本。  何新喬《續百將傳》四本。真按:當作何喬新!

陳際泰《已吾集》四本。  焦竑編纂《狀元策》十本。

陳繼儒《晚香堂集》四本。  王錫侯《試帖詳解》三十本。

1457

張九達《四書尊註》二十七本。  《徐文長文集》十本。

過珙《古文覺斯》十本。  楊用修《彈詞》二本。

釋金無《光宣臺集》八本。

 以上七十五種,共二千五百二十本。

(軍機處錄副奏摺)

八三九 四庫全書總裁等奏分別請敘纂辦二三四分書籍各員摺奉旨依議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十一日

  十一日戊申。

   是日,四庫全書總裁王、大臣等奏,纂辦二、三、四分書籍完竣,遵旨分別議敘,除總纂之內閣學士紀 昀、光祿寺卿陸錫熊俱已列大員恭請欽定外,應將總纂‧編修孫士毅及列為一等之提調、覆校、分校等官帶領引見,列為二等之覆校、分校等官及收掌、謄錄、供事 人等咨部議敍一摺,奉諭旨:依議。

  (起居注冊)

1458

八四○ 四庫全書總裁等奏請准議敘繕校第一分書籍各員摺奉旨依議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十一日

   又奏繕校四庫全書第一分完竣,除總校之少詹事陸費墀屢次蒙恩不敢仰邀議敘外,應將總校‧編修原任中 允王燕緒請旨賞給中允職銜,總校‧庶吉士散館歸班中書朱鈐請旨賞給編修職銜,總校疎忽部議降調原任編修倉聖脈請旨賞給庶吉士,總校‧檢討何思鈞請旨准其加 二級。至列為一等之分校‧翰林吳省蘭等六員、中書助敎胡予襄等四員,提調‧翰林韋謙恆、彭元珫、吳裕德三員,均帶領引見;列為二等之分校等官及督催監造收 掌等官咨部議敍;列為一等之督催監造、主事、筆帖式等咨部量加優敍,額設供事及已經議敍留館供事分別等次咨部議敍一摺,奉諭旨:依議。

(起居注冊)

八四一 諭孫士毅著補授太常寺少卿等議敘事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1459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奉旨:

   孫士毅著補授太常寺少卿。韋謙恆著補授贊善。吳省蘭、王坦修、李堯棟、李鎔、吳典、吳裕德、汪學 金、陳崇本、許兆椿、于鼎、俞大猷、彭元珫、百齡、周興岱俱著照所請,遇有應陞缺出,與俸深人員輪班分次帶領引見,其有應行開列之處,仍與俸深人員分單進 呈。其汪學金俟散館後,陳崇本俟扣滿五年後,歸入此次議敘人員內,按照名次一體辦理。德昌、瑞保亦俟扣滿五年,查照上次列名在前之例辦理。其胡予襄、王慶 長、李荃、李斯咏、富炎泰、董椿、門應兆、田起莘、吳應霞、楚維寧俱著交該部,查照原奏照例陞用。至列為二等之裴謙等四十二員,並著加恩與此次議敘一等人 員同入文淵閣筵宴,一併加賞。其辦理四庫全書黃簽之王太岳、曹錫寶,著加恩以國子監司業陞用。王太岳俟服闋之日,再行擬補。以示全書告成,加惠儒林至意。 欽此。

(軍機處上諭檔)

八四二 軍機大臣奏孫士毅等呈請據情謝恩片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1460

  據新授太常寺少卿孫士毅、贊善韋謙恆、候補國子監司業王太岳、曹錫寶等呈請據情代奏,恭謝天恩,理合將原呈一併進呈。謹奏。

  (軍機處上諭檔)

八四三 軍機大臣奏王燕緒等呈請代奏謝恩片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據新授中允銜王燕緒等呈請代奏,恭謝天恩,理合將原呈一併進呈。謹奏。

    (軍機處上諭檔)

  八四四 諭內閣此次進呈《一統志》即將張照官秩出處事蹟一併載入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三十日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三十日內閣奉上諭:

  昨閱進呈《一統志》內,國朝松江府人物祇載王頊齡、王鴻緒諸人,而不載張照。其意或因張照從前辦理貴州苗疆,曾經獲罪,又其獄中所題白雲亭詩,語意感憤,經朕明降諭旨,宣示中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