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July 26, 2008

891

  清俊秀逸,自與李詩雄渾勁健者不同。

  其餘五子中,當推徐禎卿的成就最大。徐禎卿(一四七九—一五一一),字昌穀,一字昌國,吳縣(今江 蘇蘇州)人。弘治進士,官至國子監博士,卒年三十三,可說是一個短命詩人。他著有迪功集六卷,另外讀藝錄一卷,是他的詩論。當然所論不過是摹古的門徑,與 李、何同調。間亦有獨到精語,為李、何所不及。

  徐氏的詩,俊逸不如景明,而華艷矜貴,是其特長,尤善於七言絕句,如春思一首:

    渺渺春江空落暉,行人相顧欲霑衣。楚王宮外千條柳,不遣飛花送客歸。

  邊貢 字廷實,歷城人,著有華泉集十四卷。他的近體詩秀整婉約,深得盛唐遺韻,如嫦娥一首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此詩是寄慰他外舅胡觀察謝政家居的,委婉真摯,深得比興之旨。李、何、徐、邊四人,又稱「弘正四傑」,因為他們都是弘冶,正德間最負盛名的詩人。

  康海有對山集十卷;王九思有渼陂集十六卷。但是他們所擅長的,實是散曲和雜劇。至於王廷相,著有王氏家藏集六十八卷。他的創作和理論,都沒有特色,在前七子中,自是殿軍了。

  前七子中,去了王廷相,再加上顧璘、朱應登、陳沂、鄭善夫等四人,又號稱十才子。

  顧璘字華五,上元人,官至南京刑部尚書。他著有浮湘集四卷、山中集四卷、憑几集五卷、續集二卷、息園存稿詩十四卷、文九卷,創作極多。他與同里陳沂、王韋,號「金陵三傑」,後來加上朱應登,又號「四大家」。顧氏以下,都是當時第二流作家中的佼佼者。

892

      二、 後七子的擬古運動

  嘉靖初年,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倡為歐、曾之文,以矯李、何貌襲秦漢之弊,海內靡然從風(見 另節詳述)。看來似乎擬古主義已一蹶不振,沒有什麼作為了。然而在嘉靖之季,又有所謂「後七子」者,倡言復古。他們與前七子,相隔約數十年,但聲應氣求, 如出一轍。聲勢之盛,從者之多,幾乎更駕空同、大復之上。

  後七子是指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等七人,其中尤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

  李攀龍(一五一四—一五七○),字于鱗,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李氏九歲喪父,家清貧,全以母氏扶持,所李氏至孝,母親死後,以哀毀而卒。

  攀龍於學甚奮,居官之後,曾告病歸鄉里,居於白雪樓,東眺華不注,西挹鮑山。他在樓中讀書吟詠,不見賓客,達十年之久,加以一生清介自持,所以身後甚為蕭條,

  攀龍成名,在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之後,那時他中了進士,年少才高,聲勢甚銳,正當李先芳、謝 榛、吳維獄輩,倡組詩社,先芳介紹攀龍入社,其後王世貞、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等先後加入,這些人都正當年少,才高氣銳,互相標榜,目無餘子,於 是七才子之名,聲播天下。攀龍隱然成為他們的領袖,持論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老調,於明代的詩文,又獨宗李夢陽,於是文士翕然從之,非是則詆為宋學。

  其實李攀龍在詩文上,所論不多,標榜的宗旨,也不過拾李夢陽的牙慧,他們能享盛名,不過是結社宣傳,自立門戶,標榜鼓吹,以張聲勢的結果。試觀攀龍之文:

893

   趙子為獲鹿者垂三年矣,則處士自曹來問獲鹿狀也。曰:「爾為獲鹿則良哉。將下車視事而百姓姁姁自 昵乎?寧能悶悶侔去後思也?維此多士,從游甚懽,而亦諤諤不可致乎?欲焉而丞若簿以至它縣之今丞若簿,不一其才而一其衷乎?寧能傾奪不肖,從事獨賢 也?……(送趙處士還曹序)

  聱牙戟口,使人不能卒讀。至於擬古的樂府,往往把原作更改幾個字,即算是自己的作品,簡直是文抄公。如擬陌上桑即是如此,詩長不錄。擬古如此,自不為識者所取。攀龍有滄溟集三十卷。集中之詩,如選讀一二首,尚覺清亮可誦:

    青楓颯颯雨淒淒,秋色遙看入楚迷。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於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但讀多了,便覺用詞雷同,沒有特別的意境。平心而論,攀龍天資很高,記誦也熟而博,若是不走入擬古的魔道,成就當不只如此。

  王世貞(一五二六—一五九○)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今江蘇太倉)人。嘉靖二十六年 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明史王世貞傳說:「世貞始與李攀龍狎主文盟,攀龍歿,獨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 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片言褒賞,聲價驟起。其持論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而藻飾太甚,晚年攻者漸起。」可見王氏當時在文壇聲勢之盛。

  世貞著作甚豐,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二百零七卷,內分賦部、詩部、文部、說部。又有 讀書後八卷。所以四庫提要說:「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於世貞者。」他對於詩文的看法,多見於藝苑巵言,認為詩文當以格調為主,而格調則與才思有密切的關 係。藝苑巵言說:「才生思,思生調,調生格。思卽才之用,調卽思之境

894

,格卽調之界。」從才思上談格調,自比一般專以形式摹擬談格調的,要高超的。所以世貞在擬古的論點,是 有些和何景明相接近的。他說:「模擬之妙者,分歧逞力,窮勢盡態,不唯敵手,兼之無跡,方為得耳。」(藝苑巵言)可見他跟景明一樣,是不贊成死板的模擬 的。所以他批評李夢陽的擬古,有兩種毛病:「一曰操撰易;一曰下語雜。易則沉思者病之;雜則顓古者卑之。」(藝苑巵言)批評李攀龍,則說:「于鱗節奏上 下,瞽師之按樂,亡弗諧者,其自得微少。優孟之為孫叔敖,不如其自為優孟也。」(與張助甫書)

  世貞到了晚年,論調更是與擬古派脫節,論樂府則稱許李東陽,論詩文則推服陳獻章、宋濂。又頗悔他的藝苑巵言,為中年未定之論。贊歸有光的畫像且如此說:「余豈異趣?久而自傷。」以他晚年的論調,跟病革時還手執東坡集諷玩不置看來,世貞簡直已變成唐宋派的一份子了。

  其實,世貞的才思特高,學殖亦富,久之自不以模擬為滿足。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說:「(世貞)才氣十倍 于鱗。……當時名雖七子,實則一雄。」對他可說推崇備至。平心而論,世貞若不與夢陽倡和凝古之說,則他的成就,很可能為明代詩文,放一光彩的。他有袁江 流、鈴山岡樂府,歷數嚴嵩父子的罪惡,多至千六百言,可見他才思筆力的一斑了。今錄其登太白樓一首及塞上曲一首如下: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登太白樓)

    旌旗春偃白龍堆,教客休停鸚鵡杯。歌舞未殘飛騎出,月中生縛左賢來。(塞上曲)

  天空海濶,可見其眼界之廣,筆力之厚了。

895

  謝榛(一四九五—一五七五)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一號脫屣老人,臨清(今屬山東)人。著有四溟集 十卷,又有四溟詩話。他少好游俠,已而折節讀書,刻意為詩歌。嘉靖間,他以布衣游京師,與攀龍、世貞等結社論詩,被推為盟主。稱詩選格,多取決於他。錢謙 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說:「當七子結社之始,尚論有唐諸家,茫無適從。茂秦曰:『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 華。得此三要,則造乎渾淪,不必塑謫仙而畫少陵也。』諸人心師其言,厥後雖爭擯茂秦,具稱詩之指要,實自茂秦發之。」

  以後攀龍名聲漸盛,與謝榛論詩又不合,於是遺書和他絕交,王世貞等皆袒攀龍,把他擯除五子、七子之 列。然而謝榛詩名不衰,可見他的詩自有為人欣賞之處。清汪瑞明三十家詩選中說:「昌穀詩盡洗蕪詞,故澹遠而色韻自古。茂秦詩不專虛響,故精深壯麗,而懷抱 極和。雖當空同、滄溟聲焰大熾之時,為所牢籠推挽,參前後七子之席。然本色自存,究非叫囂癡重,隨人作計者比。是以昌穀始未輸心,而茂秦終且避面,宜其造 詣皆卓而不群也。」

  昌穀是前七子中徐禎卿的字,汪端把謝榛跟徐禎卿相比,他們的詩風,確有相似之處,今舉榆河曉發一首如下:

    朝暉開衆山,遙見居庸關。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征塵何日靜,古戌幾人閑。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他對於詩的理論,都見於四溟詩話,其中雖主摹擬之說,但也有很精闢的見解。如說:

896

   今之學子美者,處富有而言窮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無病曰病,此摹擬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又說:

   賦詩要有英雄氣象,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古人製作,各有奇處,觀者自當甄別。

  如此詩論,莫怪要與字模句擬的李攀龍格格不入了。

  梁有譽 字公實,順德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主事。他是黃佐的學生,又和同門歐大任、黎民表以及友人吳旦、李時行結南園詩社,號南園後五子。他著有蘭汀存稿八卷,其詩得於師友者深,故雖名列七子,而習染不深。

  宗臣(一五二五—一五六○)字子相,興化(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官至福建提學使,著有宗子相集十五卷。

  宗臣生性耿介,不畏權貴,散文多有佳作,如報劉一丈書,寫嚴嵩擅權時,官場諂媚逢迎的醜形惡態,淋漓盡致,為後人傳誦。詩學李白,映宕俊逸,而意境未深,唯時有雋句名篇,如送吳山人一首:

    黃菊故人杯,青山遊子路。匹馬向垂揚,囘首燕雲暮。

  清新脫俗,的是佳作,只是宗臣自入七子之社,漸染習氣,以致詩境日益窘甚,這是最令人惋惜的。

  徐中行,字子興,長興人。吳國倫,字明卿,興國人。他兩人都是擬古運動的忠實同志,詩和李攀龍相近,在後七子中,當然最無足述了。

897

  當王世貞獨執詩壇牛耳之時,又有「前五子」、「後五子」、「廣五子」、「續五子」、「末五子」等名稱,都見於他的弇州山人四部稿。

  所謂「前五子」,是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宗臣等五人,七子中世貞自己不計,又把謝榛擯除。

  「後五子」是張佳胤、余日德、張九一、汪道昆、魏裳。「廣五子」是盧枏、歐大任、俞允文、吳維嶽、李先芳。「續五子」是黎民表、石星、王道行、朱多煃、趙用賢。「末五子」是李維禎、胡應麟、屠龍、魏允中,再加上續五子中的趙用賢。

  除此以外,世貞又紀其交遊,作四十子詠。四十子中,當然有與前面所提的前、後、廣、續、末五子相重的,但也可見他們當時的聲勢之盛了。

  第四節 唐宋派與歸有光

        一、山林隱逸的吳中詩人

  在成化到正德年間,正是前七子擬古運動如火如荼的時候。差不多的詩人,都望風而歸,不敢稍攖他們的 鋒芒。卻也有許多詩人,以抒寫性靈為主,不拘成法,時雜俗語,卻不失真摯自然。在群趨於虛偽的擬古運動之際,能夠卓然自立,不雜群流,他們的精神,是非常 可珍貴的。這些詩人,如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等,都是吳人

898

,而以唐寅中心。

  其實在他們之前,已有沈周,在茶陵詩派執盟騷壇的時候,別樹一幟了。

  沈周(一四二七—一五○九),字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隱居不仕,著有石田詩選十卷、耕石齋石田集九卷。他本是一個畫家,所以題畫之作,往往跟畫可以相輝映。如溪亭小景:

    幽亭臨水稱冥棲,蓼渚莎坪咫尺迷。山雨乍來茆溜細,谿雲欲墮竹梢低。檐頭故壘雄雌燕,籬脚秋蟲子母雞。此段風光小韋杜,可能無我一青藜。

  蘇軾稱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觀沈周,何嘗不然。再說沈周不求仕進,醉心山林,名利塵累,皆屏絕胸次。所以他的詩,也能不雕不琢,自然拔俗。像沈周那樣的詩人,當然不會被派別所藩籬,更不會字摹句擬,走入擬古的魔道了。今再錄寫懷寄僧一首如下:

    虛壁疎燈一穗紅,閑階隨處亂鳴蟲。明河有影微雲外,清露無聲萬木中。澤國蒼茫秋水滿,居民流落野煙空;不知誰解拋憂患,獨對青山憶贊公。

  唐寅(一四七○—一五二二)字伯虎,一字子畏,蘇州人。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鄉試解元,坐事下獄,放歸,即絕意仕進。寧王宸濠曾用厚幣籠絡他,他知道寧王心懷異志,即佯狂使酒。寧王不能堪,才放還吳中。唐寅歸鄉後,即歸心釋氏,自號六如居士,著有六如居士集。

  唐寅也以畫名,對於詩文,不甚措意,又往往以口語入詩,如他的言志詩: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孼錢。

899

  自然樸實,而不計工拙。王世貞曾批評他說:「唐伯虎如乞兒唱蓮花落。」不知此正是他詩的高處。到了晚年,詩境更為純熟,所以錢謙益列朝詩集說他:「子畏詩,晚益自放,不計工拙,興寄爛縵,時復斐然。」

  唐寅既以晝名,所以他的題畫詩也是一流的,如曉起圖:

    獨立茅門懶拄笻,鬢絲凉拂豆花風。曉鴉無數盤旋處,綠樹枝頭一綫紅。

  在此時跟唐寅一樣,都能卓然自立的,尚有祝允明、文徵明,他們都是長洲人。唐、祝、文三人,加上徐禎卿,有「吳中四子」之稱。以後禎卿從李夢陽、何景明遊,成為七子之一。他們三人,卻依然獨往獨來,不屑依傍門戶。

  祝允明(一四六○—一五二六),字希哲。弘治五年鄉試中式,除興寧知縣,遷應天通判,自免歸。允明右手枝指,故自號枝指生。他和唐寅都以疏放為世指目,唐寅善畫,而他善書,皆名震一時。他的散文,瀟灑自如。而詩則取材宏富,造句姸麗,如秋日閑居:

    逃暑因能暫閉關,不須多把古賢攀。幷拋杯勺方為嬾,少事篇章未礙閑。風墮一庭鄰寺葉,雲開半面隔城山。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

  文徵明(一四七○—一五五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中,號衡山。以歲貢薦授翰林院待詔。著有甫田集三十五卷。他的書畫俱有名於時,而詩則整飭之中,時饒逸韻。他與唐寅、祝允明俱醉心山林,不求仕進,尤識大體,其病起遣懷兩律,即是卻寧王宸濠的延攬而作。

    潦倒儒官二十年,業緣仍在利名間。敢言冀馬無良馬,深愧淮南賦小山。病起秋風吹白髮,雨中黃葉暗松關

900

。不嫌窮巷頻囘轍,消受爐香一味閒。

    經時臥病斷經過,自撥閒愁對酒歌。意外紛紜如命在,古來賢達患名多。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鴻肯受羅?心事悠悠那復識,白頭辛苦服儒科。

  辭婉而意峻,可知其為人之一斑了。

  張靈 字夢晉,也是長洲人。他也有畫名,而為人狂放,更在唐寅、祝允明之上。他的詩風犀利,縱橫不羈,與他為人相合,如對酒及春暮送友:

    隱隱江城玉漏催,勸君須盡掌中杯。高樓明月清歌夜,知是人生第幾囘?(對酒)

    三月正當三十日,一壺一榼一孤身。馬蹄亂踏楊花去,半送行人半送春。(春暮送友)

  其淋漓豪宕之氣,清狂傲世之態,都力透紙背了。

  此外尚有孫一元(一四八四—一五二○),字太初,籍貫不可考,但在吳中住過很久,與劉麟、吳陸昆、龍霓,稱「苕溪五隱」, 真按:吳琉,一作吳珫.琉應係倉頡型輸入法忘了選字故也.○一無陸昆,有施侃. 可見也是山林隱逸之流。他與文徵明等時相唱和,後與施氏女結婚,便終老吳興。他的詩,骨清神秀。如山中一首:

    來往不逢人,家住山深處。獨鶴忽飛來,風動月中樹。

汪端明三十家詩選,說他的詩「如山紅澗碧,冷嬁可人。」真是的評。

        二、唐宋派以前的獨立作家

  在前七子領袖文壇之時,散文方面,不和李夢陽等同流的,有王鏊、馬中錫、王守仁等人。其中尤以王守仁最為重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