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July 30, 2008

254

、 《上象二十八宿纂要訣》一卷、《日行黃道圖》一卷、《九州格子圖》一卷。陳振孫 《書錄解題》有淳風《玉歷通政經》三卷。尤袤《遂初堂書目》有淳風《運元方道》不載卷數。錢曾《讀書敏求記》有淳風《天文占書類要》四卷、《乾坤變異錄》 四卷。夫古書日亡而日少,淳風之書獨愈遠而愈增,其為術家依托,大概可見矣。”這是一條非常典型的例子。李淳風的書《舊唐志》著錄僅五種,《新唐志》新增 十二種,《宋志》又增六種,陳《錄》、尤《目》又各增一種,錢曾《敏求記》又增二種,總計增至二十七種之多,難怪《四庫提要》有愈遠愈增之嘆。還有一位用 兵如神的諸葛亮,《將苑》、《十六策》、《心書》等兵書均托名於他,《四庫提要》云:“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托于亮。”(《將苑》提要)其他如相宅相墓之書 托名郭璞、劉基,也屬此類。熟悉這些常常被依托的人,對我們迅速發現偽跡有很大幫助。

  3.從首先傳出該書的人辨偽

  譬如有的商店或商業區是偽劣商品的集散地,吃過虧的人一看到那裡的商品馬上就會懷疑那是假的。真批:不可為訓.請見如何想得清楚和正確及語言與人生! 有的人好造偽書,三國時的王肅、宋代的魏泰、明代的楊慎、豐坊都是《四庫提要》多次指責的好造偽書的人。真按:作者品牌 看到這些人傳出的書,就應該警惕,好好考察一番。胡應麟所謂“核之傳者以觀其人”,即指此法。《四庫提要》利用此法辨楊慎所傳《古文參同契》云:“明楊慎稱或掘地而得石函,中有《古文參同契》……其說頗怪。慎好偽托古書,真按:楊慎之為人 真按:前科累累 疑其因《唐志》之言,別《三相類》于《參同契》,造為古本。”(《參同契章句》提要)又辨題元邱處機撰的《攝生消息論》云:“其真出處機與否,無可驗證……然曹溶《學海類編》所收,偽本居十之九,不能不連類疑之耳。”因為《學海類編》內偽書多,真按:學海類編的品質 真按:曹溶的鑑別能力 所以其中各書均受懷疑,其道理是不難理解的。當然,到底是否偽書,還要進一步求證。

 4.從該書與作者行事的矛盾辨偽

255

  《太清神鑑》,舊題後周王朴撰,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如鑑、朴二字若手邊無瀚典本幾不可遽定矣. 是一部論相法(相宅、相墓)的書,書前有自序云:“離林屋洞下山三載,遍搜古今,集成此書。”《四庫提要》云:“考朴家世東平,入仕中朝,游跡未嘗一至山左,安得有隱居林屋山之事?其為依托無疑。蓋朴以精通術數知名,故世所傳奇異詭怪之事,往往皆歸之于朴。”

  《浩齋語錄》,舊題宋過源撰,末附其從孫過勛《祖光賦》,稱“宣和乙巳,余在遼陽”。《四庫提要》辨之云:“乙巳為靖康前一年,兩國兵交,信使且艱于往來,游學之士安能越國至是?其偽尤不問而知矣。真批:此必斷章也.若無他可疑而但憑此斷,焉知乙巳不為字訛者?或錯記者.若是之甲子年考證者屢見矣.

   《梅花道人遺墨》,元吳鎮撰,乃其鄉人錢棻捃拾題畫之作,薈萃成編。內多偽作, 如《題竹詩》:“陰涼生硯池,葉葉秋可數。東華客夢醒,一片江南雨。”《四庫提要》辨之云:“考鎮杜門高隱,終于魏塘,足跡未至京師,不應有‘東華客夢’ 之句。核以高士奇《江村銷夏錄》,乃知為鮮于樞詩。鎮偶書之,非其自作。”

   用此法辨偽不可絕對化,應持審慎的態度。有的人雖然行跡未至某處,但卻寫出了關 於那地方的佳篇。例如元薩都剌《京城春日詩》有“御溝飲馬不回首,貪看柳花飛過牆”之句,據楊瑀《山居新語》,元制,御溝不得洗手飲馬,留守司派專員巡 視,犯者治罪。可見薩都剌所寫恐非實情。但並未有人因此懷疑這首詩是假的。因此,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寫實與想像,真按:文學語言vs認知語言 同時參照其他證據,方可下結論。真按:不同層次的問題

 5.據當世人的揭發辨偽

 胡應麟辨偽八法有“核之并世之言以觀其稱”,大抵近此。

 《關氏易傳》,舊題北魏關朗撰。《四庫提要》云:“陳師道《山叢談》、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暫據中研院線上目定. 何薳《春渚紀聞》及邵博《聞見後錄》皆云阮逸嘗以偽撰之稿示蘇洵,則出自逸手,更無疑義。”《後山叢談》原文云:“世傳王氏《元經》薛氏傳及關子明《易傳》、《李衛公問對》,皆阮逸所著。逸嘗以草示蘇明允,而子瞻言之

256

。” 可見真正的揭發者是蘇軾。在《李衛公問對》條,《四庫提要》又進一步申述:“今 考阮逸偽撰諸書,一見於《春渚紀聞》,再見於《後山叢談》,又見於《聞見後錄》,不應何薳、陳師道、邵博不相約會,同構誣詞。”何薳比蘇軾稍晚,其父何去 非曾被蘇軾薦為武學博士(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春渚紀聞》),因此,何薳《春渚紀聞》中所記蘇軾的話應當是可信的。

   《正易心法》,舊題宋麻衣道者撰,又題希夷先生受并消息。《文獻通考》載李潛序 云“得之廬山異人”,馬端臨注曰“或云許堅”。又載張栻跋,亦信為陳摶所傳。《四庫提要》引《朱子語錄》云:“……後二年守南康,有前湘陰主簿戴師愈者求 謁,即及《麻衣易》。因復扣之,宛然此老所作。”又云:“《麻衣易》是戴師愈所作,太平州刊本第二跋即其人也。昨親見之,甚稱此《易》,以為得之隱者。問 之,不肯明言其人。某適到其家,見有一冊雜錄,乃戴公自作,其言皆與《麻衣易》說相類。及戴死,其子弟將所謂《易圖》來看,乃知真戴所自作也。”館臣即此 斷定:“是書之偽妄審矣!”據朱子揭露而辨識其偽的尚有《孟子正義》,此書舊題宋孫奭疏,《四庫提要》云:“其疏雖稱孫奭作,而《朱子語錄》則謂‘邵武士 人假托,蔡季通識其人’。今考《宋史‧邢昺傳》,稱昺于咸平二年受詔與杜鎬、舒雅、孫奭、李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禮》、《儀禮》、《公羊》、《梁》、真按:竟無簡化作谷字! 《春秋傳》、《孝經》、《論語》、《爾雅》義疏,不云有《孟子正義》。《涑水紀聞》載奭所定著,有《論語》、《孝經》、《爾雅》正義,亦不云有《孟子正義》。其不出奭手,確然可信。”

  據當世人的揭發辨偽,可靠程度要高一些,但這類材料並不太多,因為造偽者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掩蓋真相則是共同的手段。

 6.從文體上辨偽

 文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任何一種文體都有它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可倒置的。因此可以從這個角度辨偽。

257

  《易衍》,舊題漢東方朔撰,《四庫提要》云:真批:前云不限例于四庫,然仍難出于四庫也!豈其自瀆耶! “其歌括皆作七言律詩,則偽妄不待辨也。”七律一體,以庾信《烏夜啼》較早,但只是暗合,到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才固定下來,東方朔生當西漢武帝時,豈能預作此體?所以《四庫提要》說“偽妄不待辨”。

  《兵要望江南歌》,舊題唐李靖撰,講兵家占候,分三十二門,各以《望江南》詞一首括其大義。《四庫提要》云:“按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詞本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則其調起于中唐。世傳《海山記》隋煬帝作《望江南》八闋,實出偽托。靖在唐初,安得預製此調?”

 7.從文章風格辨偽

 所謂風格就是文章從內容到形式所共同體現出的總體特徵。一個成熟的作家一定有鮮明的風格。一代作者一般也有共同的時代風格。風格是由個人經歷、個人性格、文化修養、時代風尚、民族心理等多種特殊因素促成的,是不易偽裝的東西。真正的行家利用風格辨偽,往往能收到奇效。

  《神異經》,舊題漢東方朔撰,《四庫提要》云:“觀其詞華縟麗真按:【縟麗】繁飾華麗。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 禰衡 之吊 平子 ,縟麗而輕清; 陸機 之吊 魏武 ,序巧而文繁。”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絲竹五音之微靡,纂組九華之縟麗,經目所涉,莫不精記。”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上方造虡、流蘇之屬,以金鈿珠翠飾之,鑄金為二獅子以為趺,綵繒縟麗,一時無比。” 楊慎 《詞品‧徐昌圖》:“冬景《木蘭花》一辭縟麗可愛。”按:繁文縟節之縟也. 格近齊梁,當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與《洞冥》、《拾遺》諸記先後並出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暫據迪志版文淵閣四庫全書武英殿總目定. ”《洞冥》即《漢武洞冥記》,舊題後漢郭憲撰,《四庫提要》認為:“詞句縟艷,亦迥異東京,或六朝人依托為之。”通過以上三書相互比較,發現其風格近似,與六朝文風一致,因此斷定《神異經》、《漢武洞冥記》均六朝人作而托名漢人者。

  《棠湖詩稿》,舊題宋岳珂撰,共有宮詞一百首,是端平元年(1234)金滅亡、宋師入汴京後仿王建《宮詞》而作,寫的是北宋汴京宮殿故事。《四庫提要》辨之云:“汴京圖籍盡入于金,史有明文,詩中乃云‘卷帙異書三十萬,至今光彩動奎星’,真按:詞無. 真按:詞:奎1 ku ㄎㄨㄟˊ〕〔《廣韻》苦圭切,平齊,溪。〕1.胯。《說文‧大部》:“奎,兩髀之間。” 段玉裁 注:“奎與胯雙聲。奎宿十六星以像似得名。”參見“ 奎蹄 ”。2.奎宿。《逸周書‧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 楊炯 《渾天賦》:“出於卯,入於酉,而生晝夜;交於奎,合於角,而有春秋。”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三:“奎十六星在西方,天之武庫也。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溝瀆,其象與圖書文章等全不相干。”參見“ 奎宿 ”。3.《初學記》卷二一引《孝經援神契》:“奎主文章。” 宋圴 注:“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多用“奎”字美稱帝王文章書畫或珍藏圖書的處所。如稱帝王手跡為“奎章”、“奎畫”,秘書監為“奎府”等。參閱 李冶 《敬齋古今黈拾遺》卷一。奎2 ku ㄎㄨㄟˇ〕〔《集韻》苦委切,上紙,溪。〕跨步。參見“ 2 ”。 所謂‘今’者,何時也?且摹《蘭亭》,真按:褚遂良 終存己法;蘇和陶詩,不掩本色。珂《玉楮集》俱存,其詞與此迥殊。雖酷學唐人,未必遽失故步至於如此。”加之“宋以來公私書目悉不著錄

258

”,館臣即此推測為:“好事者嫁名于珂。”

  這種據風格辨偽的方法除用於古書辨偽外,還廣泛運用於書畫、篆刻等領域。但運用此法難度較大,非有深厚的根柢和過人的識斷能力不能服人,因此,運用此法又是較危險的,極易流于空疏。

  8.從特殊語詞的起源辨偽

   詞匯總是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和新事物的產生而逐步豐富和發展的,一個詞的出 現尤其是一些特殊詞的出現是有一定條件的,而且當它被人們接受後會很快見之於書面材料(指書籍大量產生之後),因此,一般的詞總可大體找到其源,即大體確 定其產生年代。利用這種方法確定一部書產生的年代,從而幫助我們辨偽,是極有價值的。

   《銀海精微》,舊題唐孫思邈撰,是一部眼科醫書。《四庫提要》辨之云:“其曰 ‘銀海’者,蓋取‘目為銀海’之義。考蘇軾《雪詩》有‘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句。《瀛奎律髓》引王安石之說,謂‘道書以肩為玉樓,目為銀海 ’,銀海為目,僅見於此。然迄今無人能舉安石所引出何道書者,則安石以前絕無此說,其為宋以後書明矣。”案:蘇軾《雪詩》指《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之二。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但暫遽迪志版定了. 元宋褧《雪寒書事詩》“氣清華蓋爽,光爛銀海眩”句,顯係承用蘇詩。我們至少可以認為,“銀海”一詞用來指眼睛,在蘇軾以前很少有人使用。孫思邈為隋末唐初人,卒於682年。 蘇軾、王安石乃北宋中期人。前後相去三四百年。假如孫思邈已用“銀海”一詞作書名,代指眼睛,當時及其後三四百年間不可能不見於文獻。所以,《四庫提要》 斷為宋以後人作,是有道理的。近人余嘉錫先生進一步考證,此書唐、宋、元公私目錄絕無記錄,至明末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醫家類才有記錄,並且置于明代“不 知撰人”中,因此推斷為“方技家輾轉傳抄,因其書不著姓名,恐其術不足以取重,遂妄取古人之名以實之”(《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二)。可見,該書非但是偽 書,而且產生時代當在明代,與孫思邈毫不相干

259

。 又如《六韜》,舊題周呂望撰,《四庫提要》云:“今考其文,大抵詞意淺近,不類古 書。中間如避正殿乃戰國以後之事,將軍二字始見《左傳》,周初亦無此名,其依托之跡,灼然可驗。”也是利用“將軍”這個特殊語詞出現的時間晚於被依托的人 來辨識《六韜》之偽的。當然,單靠個別詞語未必能判定全書真偽,但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有力的佐證。現代出現了詞匯統計研究法,用統計法得出的結論比較科學。

  9.從聲韻系統和時代的矛盾辨偽

  明代陳第《毛詩古音考序》說:“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真按:摘要 ” 為我國古音學走上科學的軌道奠定了基礎。其後,清代顧炎武、江永、戴震、王念孫、孔廣森等在這一觀點指導下,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到修《四庫全書》時,古 音系統已漸趨明朗。音韻學家戴震、王念孫均在四庫館任職,館中其他纂修官也大都已接受顧炎武、江永的音韻學理論。這就為利用古代音韻系統辨偽造就了成熟的 條件。

  《韻經》五卷,舊題梁沈約撰類,宋夏竦集古,明楊慎轉注、郭正域校。前有郭正域序稱:“沈韻上平有九咍、十八痕,下平有二十二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此字怪也! 上有十六混、十九嫌,去有八祭、十代、十七焮,入有十六昔,而今韻無之。”《四庫提要》辨之云:“沈韻雖不可見,而其集猶存。今以所用之韻一一鉤稽排比之,惟東、冬、鍾三韻同用,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鍾从迪志版定! 魚、虞、模三韻同用,庚、耕、清、青四韻同用,而蒸、登兩韻各獨用,與《廣韻》異。餘則四聲並用真按:用字殿本作,「餘則四聲並」!原書1-918.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一冊 緣起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djvu 968.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餘、並从迪志版定! 又安得如正域所云九咍之類?其為贗托,殆不足辨。”這是利用沈約詩歌的押韻系統與《韻經》的矛盾辨偽。

  《蕊閣集》,舊題辛棄疾撰,集六朝及唐人詩句為五七言近體,平聲上下三十韻,韻為一首。所用為平水韻。《四庫提要》辨之云:“棄疾當高、孝、光、寧之朝,平水韻未出,安得而用其部分?”斷非出棄疾之手。

260

  利用此法辨偽最能服人,但只適用於有韻之文,而且語音發展緩慢,只可根據聲韻系統劃定某書出現的大體年代,而不能斷定具體年代。

  10.從因襲上辨偽

  如果一部書與以前的書內容相似,有明顯的因襲痕跡,那麼這書很可能出於偽托。就造偽者來說,這是較容易的一種。就辨偽者來說,卻要博覽群書才能找出因襲之源。

  《廣夷堅志》,舊題明楊慎撰,《四庫提要》云:“及核其書,乃全錄樂史《廣卓異記》,一字不異,可謂不善作偽矣。”

  《異聞錄》,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此據中研院古本定,亦有今本作採者.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舊題宋永亨撰,《四庫提要》云:“今考其文,皆剽取洪邁《容齋隨筆》而顛倒其次序。”連洪邁稱他父親“忠宣公”、洪邁自述“余奉使金國”等字樣也未及改去。若出永亨,當不至此。

   《湖州竹派》,舊題明釋蓮儒撰。《四庫提要》辨之云:“今以所載考之,其李公擇 妹、蘇軾二條乃米芾《畫史》之文。黃斌老、黃彝、張昌嗣、文氏、楊吉老、程堂六條乃鄧椿《畫繼》之文。劉仲懷、王士英……十條乃夏文彥《圖繪寶鑑》之文。 吳璜、虞仲文、柯九思、僧溥光四條乃陶宗儀《畫史會要》之文。皆剽竊原書,不遺一字。惟趙令庇、俞澄、蘇大年三條未知其剽自何書耳。可謂拙于作偽。”即黃 山谷自稱“余作詩”、“余問子瞻”云云亦未及改,若出蓮儒,必不至此。

   其餘如《筠軒清閟錄》,舊題董其昌撰,實即張應文《清秘藏》,唯二卷析為三卷而 已。《群賢梅苑》,舊題清朱鶴齡撰,實即宋黃大輿《梅苑》而顛倒割裂之。《前定錄》,舊題明蔡善繼撰,實即《太平廣記》卷一百四十六至一百六十之文。如此 等等,《四庫提要》均一一指其剽襲之跡而判為贗鼎真按:詞:【贗鼎】《韓非子‧說林下》:“ ,索讒鼎, 以其鴈往, 人曰:‘鴈也。’ 人曰:‘真也。’”後因以“贗鼎”指仿造或偽托之物。 袁中道 《<袁中郎先生全集>序》:“及其後也,剽竊雷同,如贗鼎偽觚,徒取形似,無關神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你那裏是甚麼金石家,竟是一個製造贗鼎的工匠!” 陳春生 《壬寅洪全福廣州舉義記》:“ 官以 吏越境誘捕國事犯,加以謀殺,且又屬贗鼎,大礙 香港 治安,向 吏嚴重交涉。”

 11.從稱引上辨偽

 一部書只能稱引前人或當世人的著述,稱引都有一定的習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