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July 3, 2008

181

紱為《朱子晚年全論》一書,以見朱與陸合。而是書則專著九淵所以為學之旨,先以“辨志”諸條,後列友教、師承之緒,終以附錄辨論。其為九淵發揮端委,可謂有功矣。真按:李紱與陸九淵 二書皆無序說,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可見頗讀序說而此書無有,不得取便,故只能略為論說,一筆帶過矣. 蓋其為書之意皆見於卷中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四”著錄。

棉陽學準(14/1269

  謹按:《棉陽學準》五卷,國朝漳浦藍鼎元著。真批:翁公撰藍氏書者頗多,疑乃有依人而分書者.俟考. “棉陽”者,廣東潮州府潮陽縣也。鼎元以普寧知縣署任潮陽,於雍正六年經理潮陽義學、真按:詞:【經理】1.常理。《荀子‧正名》:“道也者,治之經理也。” 楊倞 注:“經,常也;理,條貫也。言道為理國之常法條貫也。” 沈括 《杭州新作州學記》:“仰而觀其上,則宮廟室廬,莫非先王之法象也;俯而履其下,則彊井徑術,莫非先王之經理也。”2.經書的義理。《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賤妾是凡庸輩,詩四句不知深意。只喚做先生解經理,解的文義差,爭知快打詩謎。”3.治理。《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明德,經理宇內,視聽不怠。” 吳兢 《貞觀政要‧杜讒邪》:“及朕居茲寶位,經理天下,雖不及 之明,庶免乎 孫皓 高緯 之暴。”《元史‧耶律楚材傳》:“ 太祖 之世,歲有事西域,未暇經理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貲至鉅萬,而官無儲偫。”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只有俺恩帥 侯公 ,智勇雙全,儘能經理中原。”4.經營管理;處理。 朱熹 《答高國楹書》:“若經理世務,商略古今,竊恐今日力量未易遽及。”《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 施還 ﹞自此遍贖田產,又得 支翁 代為經理,重為富室。” 黃軒祖 《游梁瑣記‧張勤果軼事》:“請同鄉某刑幕,經理案牘。”5.照料。《後漢書‧曹褒傳》:“時有疾疫, 巡行病徒,為致醫藥,經理饘粥,多蒙濟活。” 蘇轍 《歐陽文忠公神道碑》:“公篤於朋友,不以貴賤生死易意。 尹師魯 石守道 孫明復 梅聖俞 既沒,皆經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 昭槤 《嘯亭雜錄‧顧總河》:“吾輩共事君父,即與昆仲無異,安有兄病而弟不為之經理者乎?”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惟經理孺子,首是要事,不知將何以善其後耶?”6.企業中負責經營管理的人。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十五:“沒收的漢奸財產餘了一部分錢,作為村公產,開了個合作社,大家請 王安福 老漢當經理。”○按:疑此為整理之義也. 書田諸規,并講學、釋奠諸儀,編為五卷,終以《太極》、《西銘》之義,導邑士以正學。前後序跋者皆邑士也。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四”著錄。

孔子家語廣輯(12/991

   謹按:《家語》,《漢志》二十七卷,顏師古曰:“非今所有《家語》。”王肅《家語解》二十一卷,馬 昭曰:“王肅所增也。”蓋自王肅後,有就《家語》作解者,有廣《家語》為書者。若《家語句解》、《家語傳》諸書,皆就《家語》作解者也;若薛據《孔子集 語》、楊簡《先聖大訓》諸書,皆廣《家語》為書者也。是書先以年表、世系,次以分類記言,終以諸賢言行,而附以外集。子不語怪,而外集有“怪異”一門,似 非述聖言之義矣。真按:翁方綱的儒學 目無卷次,而書末曰卷八,自卷四以上則又無次第,或鈔者失其卷序耳。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四鑑錄(14/1237

 謹按:《四鑑錄》總十六卷,國朝尹會一著。會一字元孚,別號健餘,博野人

182

。雍正甲辰進士,歷官吏部侍郎、江蘇學政。所著有《奏議》、《詩文集》、《劄記》、《語錄》諸書。是錄分四部,曰“君鑑”、曰“臣鑑”、曰“士鑑”、曰“女鑑”,每部各四卷,所載諸條以類相從,類中又分細目,皆於《通鑑綱目》中摘出之,附以按語。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翁方綱校辦禁燬書的成績 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吳格之失-此明顯為編者之失也.尹會一書必在禁燬之列.前尚疑其有漏,此則斷為疏漏矣! 真按:翁方綱與尹會一

金璧故事(15/1313

  謹按:《金璧故事》八卷,前題云“修山林景平編集”,並有“大字音注詳明鰲頭”云云之目。書分上下格,雜綴故事,上方並雜以繡像。是訓蒙之坊本,無足採取。不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不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亦賴此稿幸存其一二端也.今人以四庫總目無,故罕引及此提要者.茲錄google查找者于下:《金璧故事》,想来一般读者对这本书是很不熟悉的。这是一部失而复得的书,一直没有单行本流传,仅保存在《永乐大典》里。此书原在《永乐大典》卷904中,原以为早已亡佚。不料还藏于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当是昔日八国联军劫走之物了。 此书作者,已难得知。无论《明史·艺文志》,还是黄虞稷《千倾堂书目》、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等目录学著作,皆未提及。而从该书的用典来看,皆取自于先秦至北宋典籍,南宋作家诗文皆未涉及,注中又有“宋朝太宗兴国中”“宋朝仁宗时”之语,可知作者应是元代人。 《金璧故事》也属发蒙读物,是供幼童学习作诗和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之用。该书将前人故事或诗文佳句化为七言绝句,每两句为一联,互相对仗,又在其下注明该诗本事或用典出处。对对子能训练学童的智慧才思,打下扎实的基础,方能做好律诗。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51Ot1xBVZaQJ:www.guoxue.com/gxrm/gx_jbgs.htm+%E9%87%91%E7%92%A7%E6%95%85%E4%BA%8B&hl=zh-TW&ct=clnk&cd=1&gl=twhttp://www.guoxue.com/gxrm/gx_jbgs.htm

兵家類

武編(12/1037

  謹按:《武編》十卷,明唐順之編。順之既有《左》、《右》、《稗》諸編,復輯《文》、《武》二編。《文》則分諸類,《武》則分前、後卷。前六卷論將士兵陣以至器用,後四卷述古事,亦皆各分小門以隸之。蓋順之於學無所不窺,其建平倭之策,捍牧圉以保鄉曲,真按:詞:【牧圉】1.牛馬。借指播遷中的君王車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扞牧圉?” 杜預 注:“牛曰牧,馬曰圉。”《舊唐書‧杜讓能傳》:“ 沙陀 逼京師, 僖宗 蒼黃出幸。是夜 讓能 宿直禁中,聞難作,步出從駕…… 讓能 謝曰:‘臣家世歷重任,蒙國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臨難苟免,臣之恥也;獲扞牧圉,臣之幸也。’” 張煌言 《北征錄》:“眾以 李將軍 無兵,恐虜騎突至,則無以捍牧圉,留余保障。”2.指養牛馬的人。《左傳‧襄公十四年》:“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暱。”《後漢書‧第五倫傳論》:“然而君子侈不僭上,儉不偪下,豈尊臨千里而與牧圉等庸乎?” 歐陽詹 《唐天志》:“日月星辰,亦天之器物也;神祇精靈,亦天之牧圉、臺隸也。” 劉基 《寶林同講師渴馬圖歌》:“莝秣失時,罪在牧圉。”3.指牧地;邊境。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 鴈門 之北, 雜處,濈濈群羊,茫茫大鹵,縱其梟騎,驚我牧圉。”《舊五代史‧周書‧孔知濬傳》:“ 知濬 撫士得宜,人皆盡力,故西疆無牧圉之失。”4.飼養牲畜。 樂史 《廣卓异記‧羅宏信》:“ 羅宏信 初為本軍步射小校,掌牧圉。” 蒲松齡 《聊齋志异‧念秧》:“少年又以家口相失,夜無僕役,患不解牧圉。 因命僕代攝莝豆。”○按:此指邊境也. 身任積勞而卒,不徒以閎攬矜博而已。真按:唐順之之為人 真按:纂修四庫全書的動機 真按:清代禁燬書的真諦 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兵家類”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古今紆籌(15/1322

  〔謹按〕:《古今紆籌》十卷,明浙人朱錦輯。皆自周迄明籌策攻守諸條,專為兵略而輯也。其序內有悖觸語,已粘簽書內。可無存目。真按:翁方綱校辦禁燬書的成績

183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軍機處奏準全燬書目》第四次列有此書,真按:軍機處奏准全燬書目 稱:“明朱錚撰。末附《軍器圖說》一卷,有畢登翰跋,語有詆觸,應請銷燬。”孫殿起《清代禁書知見錄》著錄為“明浙水朱錦文輯”,且謂:“朱錦文一作‘朱錚’。”

法家類

管子注(14/1242

  謹按:《管子注》二十四卷,唐臨淄房玄齡注,而蘆泉劉績補之,明朱長春為之演釋,杭人朱養和又為之輯訂者也。養和字元沖。前有養和所述凡例。《管子》之書,吳競《西齋書目》所稱三十卷者已久軼不全,真按:當作吳兢,應亦係簡字誤者! 真按:吳兢-競字誤! 陳 振孫《書錄解題》作二十四卷,馬端臨《文獻通考》因之,隋、唐《經籍志》作十九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作十八卷,今此注本則仍二十四卷之次。房玄齡注 本,《崇文總目》又云唐國子博士尹知章注,杜佑嘗疑為後人所續。佑又有《管氏指略》二卷,採《管氏章句》之要為十篇,今亦罕傳。而各本於舊注亦多有攙紊 者,是本於房注後更採劉績語曰“按”,朱長春語曰“通”、曰“演”、曰“補”,每篇末仍輯諸家之論以附之。應鈔錄。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法家類”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農家類

梭山農譜(14/1245

  謹按:《梭山農譜》三卷,國朝劉應棠著。應棠字又許,號梭山,奉新人。其書分耕、耘、穫三卷,詳其器與其事,而每條綴以贊詞,每卷又各有小序。應存其目。

184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農家類存目”著錄。真按: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內容大不相同.乃係重撰者.

司馬朝軍氏竟無比此項?

豳風廣義(11/966

  謹按:《豳風廣義》三卷,國朝楊屾著。屾字雙山,陝西人。習於桑蠶農圃之業。其書首以樹桑養蠶為要,備繪諸圖,詳說其制,而雞豚畜之法亦附見焉。真按:不解之處!真按-疑此字乃取孳乳義也. 豳本秦地,故以《豳風廣義》名其書,其友人史德溥共輯成之。書成於乾隆六年,當熙朝化洽、盈寧解阜之時,真按:應係殷阜之訛!○翁原稿字亦似解,不似殷字.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54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一)\_000966.10.jpg詞:【殷阜】富足。 張衡 《西京賦》:“地沃野豐,百物殷阜。” 吳兢 《貞觀政要‧論行幸》:“ 隋煬帝 文帝 餘業,海內殷阜,若能常處 關中 ,豈有傾敗?” 劉基 《季氏湖山義塾記》:“故士多俊彥,室常殷阜, 季氏 其一也。” 薛福成 《代李伯相議請試辦鐵路疏》:“我苟能自強,而使民物殷阜,洋人愈不敢肆其要求。” 真按:詞無!待查!亦無盈寧、解阜. 佔畢之士皆知講求王政,道其樂利之源,思勤苦,真按:翁原稿字似歌.甹只?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54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一)\_000966.10.jpg 有古風焉。真按:清代禁燬書的真諦 應鈔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農家類存目”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桑蠶成法(14/1245

  謹按:《桑蠶成法》一卷,國朝黃克顯著。克顯字敬亭。官四川岳池知縣,勸民植桑育蠶,行之有效,因著是書。先以植桑諸法,次以養蠶、作繭諸法,附之以圖,中亦略見蜀地土宜。應鈔錄之,以著聖朝德化衣被編氓,樂利廣遠矣。

真按:清代禁燬書的真諦 真按:纂修四庫全書的動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擬著錄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醫家類

內景黃庭經合注(7/537

  謹按:《內景黃庭經合注》一冊,國朝鎮江計僑著:前有自序,并所作《注景堂記》。大旨在於攝生,道家者流也。卷前有“考證”、“凡例”,謂其文以晉人書石本為據,然其中亦尚間有與石本出入處。後附“解莊”一則,亦因養生之義及之。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185

術數類

元包經傳、元包數總義(3/132

  謹按:《元包經傳》五卷,後周衛元嵩著,唐蘇源明為之傳,李江為之注。前有《元包數總義》二卷,則張行成所述也,已載《津逮秘書》,不必重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一”著錄。真按:不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大衍索隱(8/676

   謹按:《大衍索隱》本上、中、下三卷,宋丁易東著。易東,龍陽人。《湖廣志》載其官至編修,入元數 徵不起,教授沅陽書院。此書前系銜云“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樞密院編修官武陵丁易東”,則是在宋時所著也。上卷“原衍”為圖三十有六,中卷“翼衍”為圖二十 有九,下卷“稽衍”則集《乾鑿度》以下五十七家之書以明數學。此鈔本但有上、中二卷而闕下卷,朱彝尊《經義考》亦止載其《周易象義》十卷而不載此書。真按:經義考漏收之書 應仍以三卷存目而著其闕。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一”著錄,并據《永樂大典》補足“稽衍”一卷。真按:翁方綱與永樂大典 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 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洪範皇極(11/975

  謹按:《洪範皇極》四卷,明李經綸注,而國朝湯倓為增注者也。經綸字大經,號寅清子,倓號漫湖,皆南豐人。經綸先注此書名曰“範數觀通”,倓又改此名。其書首卷著揲法、筮占、說辨諸條,以下則分內、外篇,末卷綴以範數之分,而每卷皆係以圖,專為占筮作也

186

。朱彝尊《經義考》不載此書。真按:經義考漏收之書 今皆經倓更定,恢之增注加“漫湖曰”以別之。應存目。

  李經綸字大經,號寅清子,南豐人。諸生,所著有《大學稽中傳》、《禮經類編》、《詩經教考》、《聖功纂要》、《範數觀通》、《太極拾遺》、《形釋新言》十餘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存目一”著錄《洪範皇極注》四卷。

易範同宗錄(11/971

   謹按:《易範同宗錄》二冊,不分卷數,國朝李灝著。灝字柱文,南豐人。自序謂“圖與書同出於天, 《易》與《範》參用於人,爰集二書都為一帙”,此其所以名“同宗”之意也。大約取劉歆“河圖洛書相為經緯”之義,而乃以己所作之數辭附蔡氏《洪範內外篇》 後,與《周易》合為一編,要亦未能有合也。或酌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存目一”著錄。

周易懸鏡(11/892

   〔謹按〕:《周易懸鏡》十卷,明喻有功著。有功字若無,又字混初,高安人。其書專言軌策之數。軌策 相傳出於邵子,此書以《皇極經世》為宗,而雜及於後世占卜之法,雖有依傍卦、爻立說處,實與經無當也。末纂《左氏傳繇象》并郭氏《洞林》,皆主占驗,非用 以證經。卷前有甘士价序,稱此書七卷,而書實十卷。其第九卷“帝王經世甲子”內載至國朝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則或是後人所增,故卷數加多耳。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存目二”著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