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列國國名、邑名及山水名圖共三十二,周及列國氏族圖十七,周及列國名號歸一圖十九。此外錯出者如歲星八音八風及諸國會盟興廢并國邑山水同異之類為圖又共十六,而以諸儒傳授圖殿焉。鈎稽詳晰,如指諸掌。
以上二書俱未詳撰人姓氏
春秋圭約二冊刋本
右國朝蔣鳴玉撰。按十二公之次摘錄傳文有總論,有別論,有緒論約說其旨以為學者圭臬。
春秋程傳補二十卷刋本
272
右國朝吏部侍郎北平孫承澤撰。以程傳未竟其業,乃為補之。
春秋左傳統箋三十五卷刋本
右國朝順天府尹會稽姜希轍撰。本元朱申之左氏句解更採杜、孔各家說而增益其義。
學春秋隨筆十卷刋本
右國朝萬斯大撰。斯大初纂春秋說凡二百四十卷,既不戒于火後經補輯較前更倍其書至昭公而止,未及卒業。此係編纂全書時有心得者另為劄記,因以別行,而全書則不可復得矣。
273
春秋集解十二卷開萬樓寫本
右國朝應撝謙撰,亦取各家說而以已意參訂者。前有總論,後列校補緒餘提要補遺二種。
左傳事緯二十卷刋本
右國朝鄒平馬驌撰。前列五種曰左氏辨例曰左氏圖說曰覽左隨筆曰春秋名氏曰左傳字音共八卷,以下十二卷則標題紀事櫽括始終,凡一百八篇。
讀左日抄十二卷又補二卷刋本
右國朝朱鶴齡輯。因趙子常之補注復廣演之。
274
自序謂以備遺忘,非能從事聖經成一家之學。蓋寓謙云。
春秋說十五卷刋本
右國朝惠士奇撰,專舉經傳中事之類似而可參互者為之詳說,深得屬辭比事之義。如第一條辨禘則取閔二年吉禘于莊公之經,僖八年禘于太廟之經,襄十六年寡君未禘于祀之傳。真按:本字原文有批描改作「毋」形,又似圈去.今按瀚典版左傳則襄十六年有「寡君之未禘祀」,然則當為圈去衍文,非描改作毋形是矣. 昭二十五年將禘于襄公之傳臚于前,次採舊解列之而已復為折衷于後以發明春秋書法,餘皆倣此。
左傳紀事本末五十三卷刋本
275
右國朝禮部侍郎錢塘高士奇輯,亦倣宋袁樞通鑑之例,條載春秋列國大事。其雜採自諸子史傳與左氏相表裏者謂之補逸,與左氏異詞以備參訂者,謂之考異。其傳聞失實踳駁不倫者,謂之辨悞。其有証据可為典要者,謂之攷証。其出自已見者謂之發明。共分四例云。
春秋地名考畧十四卷刋本
右前人撰。援據各書以証杜預原注兼補其闕所考最為詳核。按此書朱彝尊謂秀水徐善著。蓋當時借刻于江村,故今本署高名,真按:此處上下原文似有小點斷句! 後之論世者宜知之
276
。
左傳姓名同異考四卷刋本
右前人撰。紀載列國公子大夫名字之同異錯出者。
春秋職官考畧三卷寫本
春秋地名辨異三卷寫本
左傳人名辨異三卷寫本
右俱國朝上元程廷祚輯,取春秋職官地名姓氏詳為臚列而攷證之。此三書與上高氏姓名同異考皆取資檢校之本
277
春秋義存錄十二卷刋本
右國朝陸奎勳撰。雜採經傳子緯為佐証,不專主胡氏。首列綱領三十條,別撰春秋或問一篇附
春秋測微四冊寫本
右國朝海寧朱奇齡撰。以左氏之例非春秋之義,為辨正之,因參取三傳及胡氏之說以推測書法微義。卷首考王朝列國世次及世族俱列焉。
春秋紀傳五十一卷刋本
右國朝知縣東陽李鳳雛撰。倣史記體分本紀世家列傳三門其采輯亦兼及他書,非僅據左、國也
278
。
豐川春秋原經四十卷刋本
右國朝王心敬撰。謂左傳非邱明之筆,決非親見孔子之人。公穀非子夏弟子,三傳義例均有未安,因為推原聖經而作此。
左傳折諸二十八卷刋本
公羊折諸六卷刋本
穀梁折諸六卷刋本
右國朝知縣吳江張尚瑗輯。首列畧例,先正辨說及各考於前,因採羣說而分條論正之。
279
春秋事義慎考十四卷刋本
右國朝姜兆錫撰。分上中下三考,計十二卷。又考前一卷,考後一卷,考上為全經之綱領,考中分校其事文,考下又合究其事文,共分三十六考。其考前分七考,凡二十九則,如聖經本末考、列傳本末考之類。考後係傳有經無考凡十七則。
春秋參義十二卷刋本
右前人撰。謂胡之義嚴以迫,真按:廹-不復一一出校. 朱子之說寬以平,故本胡傳而以朱子之說參互焉。
公穀彙義十二卷刋本
280
右前人撰。以公穀二傳主于發義與左傳主于紀事者不同故彙編而釐釋之。
春秋管窺十二卷寫本
右國朝新昌縣丞秀水徐廷垣撰。謂春秋與禮經相表裏,禮存其體而春秋著其用。魯史記注本周公遺制,史書舊章卓然俱有法式,後人多率意穿造,因以左傳質經,以經之異同辨例于公穀二傳,蓋于漢晉唐宋諸儒之說皆不肯為苟同者。
讀左補義五十卷刋本
右國朝知縣象山姜炳璋撰。補云者,意以補杜也真按:杜預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