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July 1, 2008

421

,自漢以來隸書寧有是哉。若畯者,所謂用意之過者也。畯又名本畯,字田叔,鄞人,以蔭仕至福建運使,在萬歷閒。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楚辭類存目”著錄《楚騷協韻》十卷附《讀騷大旨》一卷。

陳子昂文集(集錄)

  陳子昂字伯玉,仕武后時,終右拾遺。其文集十卷。韓愈詩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謂:“張燕公工著述,張曲江善比興,兼備者子昂而已。”其後馬貴與謂,真按:馬端臨 子昂惟詩語高妙耳,韓、柳並稱其他文,何哉。蓋以其小變齊梁之陋,韓、柳論本朝人文,或稍假借之,亦其宜也。子昂上書武后,請興明堂、大學,宋祁嗤之,謂:“薦圭璧於房闥。”《文苑英華》別有《大崇福觀記》,記所云“太祖孝明皇帝”者,武士也,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字號 C03478 正字 】-23-26 音讀 ㄏㄨㄛˋ 釋義 度。「」之重文。見說文解字。 按:彠、蒦,異體字字典均尚未用系統字. 集無此篇,今增入之。當時文士之諂於武氏而不之恥者,風俗使然,蓋無足怪也。真按:風俗人心之變 真按:風俗人心 真按:陳子昂之為人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陳拾遺集》十卷。

張說之集(集錄)

   唐張說字道濟,一字說之,為玄宗左丞相中書今,封燕國公。《唐藝文志》、《文獻通考》並云《獻公集》三十卷,今止二十五卷。採於他書,復得其文六十餘 篇。又原集編次,其類紊亂,今重定之而增其漏脫,仍為三十卷。說為文得失具於《唐書》,其文與蘇頲並稱“燕許”,其才洵有出乎當時者。本傳不載從武懿宗軍 事,以集考之,蓋嘗同行,盧藏用於《陳子昂傳》云契丹“殿畔臺閣英妙皆署軍麾者”,是其事也。說之爲武懿宗上功狀,佞諛已甚。真按:張說之為人 及玄宗時,誌高力士父母之墓,稱之不容口

422

;而銘上官昭容,曰“如彼九日,羿焉暴之”。說乃以睿宗誅婉兒為非,邪辭之無體亦甚矣。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張燕公集》二十五卷。

顏魯公集(集錄)

   唐太子太師魯國公顏真卿,《唐書‧藝文志》載其集云《吳興集》十卷,又《廬陵集》十卷、《臨川集》十卷。然此書北宋時已佚,劉敞作真卿集序,第云“吳興 沈侯採掇遺編,輯為十五卷”而已。嘉祐中又有宋敏求編本,亦十五卷,江氏《筆錄》云“敏求編本詩至一百十八首”,其博如此。南宋嘉定時,永嘉守留元剛得敏 求本,失其三卷,乃以所見真卿文別為補遺,並為撰年譜。然元剛雖為補遺,缺漏猶甚,而宋、沈所編全書皆亡,後人乃分留元剛之十二卷為十五卷以當之,即今所 傳本也。今以世所有真卿石刻傳文,旁加搜採,較留本僅多得十餘篇,蓋金石毀泐,去唐益速,求復宋敏求所編之舊不可得矣。按真卿忠義氣節,唐一代偉人,其文 字固可寶貴。史稱“真卿博學工辭章”,今觀其遺文,雖散佚僅存,史言猶信。又按唐高祖之祖佐周,真按:李虎 始 封於唐,追尊為太祖景皇帝,其上懿祖,又其上獻祖。唐自德宗以前,議太祖祫禘之位久不定,建中二年真卿為禮儀使,上《廟享議》曰:“太祖景皇帝居百代不遷 之尊,而祫禘之時暫居昭穆,屈己以奉祖宗可也。”當時用其言,祫禘時以獻祖居東向,而懿祖、太祖為昭穆矣。及貞元時,議者乃謂非是,下羣臣議,改太祖為東 向,而獻、懿別祀焉。其時韓愈為四門博士,上議云:“祫禘之時,獻祖居東向,景皇帝宜從昭穆之列,祖以孫尊,孫以祖屈,求之神道,豈遠人情。”後朱子推愈 此議禮學精深,真按:姚鼐與朱子 真按:姚鼐之禮學 得孝子慈孫報本反始、不忘所自生之本意。按愈之說與真卿正同,真按:顏真卿之禮學 真按:韓愈之禮學 是則真卿非僅忠義大節見於一時者之可尊,而其為文亦非第博學工於辭說者之為貴

423

。 蓋議禮精審,上當先王之心,而下足為後世大儒之所敬歎則又如此。然愈之議竟不見用於貞元之末,而真卿之說乃得行於建中之初。蓋真卿是時名稱位望為朝廷所 信,固重於愈之在貞元閒。及乎真卿去國,而當世遂不肯終守其說,移易是非,迄於終唐之世,為可惜也。今集第一卷已載《廟享議》,留元剛又取《唐文粹》所刪 削者載於補遺,題曰“禘祫議”,固已重複,篇末乃有“時議者舉然”云云,此乃《新唐書‧陳京傳》敘事之辭,非真卿本文益明。又顏元孫作《干祿字書》并序, 真卿書之刻石,元剛乃亦以為真卿文,入之補遺,皆非是。故刪去此二篇,而增今所搜輯者,皆別記所出。留本舛誤尤多,復為隨文辨正。計原集十五卷、補遺一 卷、年譜一卷、行狀碑文一卷、《新》《舊唐書》傳一卷,合十九卷。首有劉敞序,末有留元剛後序。。元剛字茂潛,丞相留正之子,終起居舍人。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顏魯公集》十五卷、補遺一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

毘陵集(集錄)

   獨孤及字至之,仕唐代宗時,終常州刺史,有《毘陵集》二十卷。唐自貞觀以來,文士沿六朝之體,開元後稍稍厭之,而未能盡返於樸。及興於永泰、大曆之間, 為文尤能遠藻麗之習,其後韓愈以振古之才繼之,唐文遂軼東漢而復乎西京,然推其初,斲雕為樸,及蓋與有功焉。及所爲《景皇帝配天議》及《郭知運呂諲謚 議》,人頗推以為允。集有《馬退山茅亭記》,又載柳宗元集,何焯以《記》云“歲在辛卯”斷其非及文,非也。真按:何焯之誤 及沒於大曆十二年,年五十三,上推之至天寶十年辛卯,及已二十六歲矣。《文苑英華》有《代獨孤將軍讓魏州》、《代崔使君讓潤州》及《賀赦》等表,今集所無

424

。《賀赦表》云“誅翦大憝,清復闕廷,接踵之禍,又起近郊,歸過罪己,降去鴻名”,此似言德宗興元時事,及所不逮見也,疑《文苑英華》誤謂及文耳。真按:文苑英華之誤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三”著錄《毘陵集》二十卷。

追昔遊集(集錄)

   《追昔遊集》三卷,唐李紳著。紳字公垂,武宗時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此集則皆文宗開成以前紳未為相時所作,意會昌中編錄,故名曰“追昔遊”。 《新唐書》本傳所載“貶端州司馬禱神灘漲”,及“判壽州虎不為暴”,“為河南尹惡少斂跡”,皆語出此集。紳凡莅官之處,多自夸詡,史傳事須實錄,而以所自 言者為據,此蓋宋祁之陋。真按:宋祁之陋 紳之赴端州也,在夏秋之間,其妻子舟行,十月始至,其時灘水減矣,故以書祝媼龍祠而江復漲,紳詩內及所自注者如此,祁乃以為紳自度嶺時事,是閱其集亦未審也。真按:姚鼐的讀書方法 真按:未讀全書-翁方綱亦多未讀全書也. 真按:宋祁的讀書方法 真按:宋祁之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三”著錄。

司空表聖文集(集錄)

  唐司空圖字表聖,僖宗時知制誥,為中書舍人,旋解職去,僖、昭之閒屢命以官,皆辭,卒拒朱全忠之召,唐亡不食而死,《唐書》列之《卓行傳》。真按:司空圖之為人 文 集十卷,舊總題為“雜著”,不分類,今依其舊次。內有《奉敕撰華帥德政碑》,“華帥”者韓建也,碑作於乾寧元年,稱建為“潁川郡王”,其後乾寧三年昭宗始 幸華州,《五代史》謂昭宗幸華,為建立德政碑,還朝封建潁川郡王,以碑證之皆非是。當是時,建強橫,又偪近京師,天子不得已而譽之。真按:尾大不掉 圖所作文尚多誡飭之辭,不甚誇美,足見剛毅之氣存焉真按:司空圖之為人

425

。宋祁云,王重榮父子雅重圖,圖嘗為作碑,集內《解縣新城碑》為重榮作,《河中生祠碑》為其弟重盈作,然其辭皆奉敕為之也。圖晚年號耐辱居士真按:國無.詞:【耐辱】能忍受屈辱。《增一阿含經》卷三:“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謂 難提比丘 是。” 司空圖 《休休亭》:“且汝雖退,亦嘗為匪人之所嫉,宜以耐辱自警,庶保其終始。”○按:耐辱即忍辱,疑忍、耐雙聲也!忍耐乃雙聲聯緜詞. 真按:國無.詞:【耐辱居士】 司空圖 的自號。 隱居 中條山 王官谷 ,作亭名 休休 ,作文以見志曰:“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墯,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自目為 耐辱居士 ,作《耐辱居士歌》:“白日偏催快活人,黃金難買堪騎鶴。若曰:‘爾何能?’答云:‘耐辱莫。’”事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 陳繼儒《太平清話》載耐辱居士《墨竹筆銘》,此集所無,其《銘》序云:“咸通二年登進士,叨職史館。”按唐制,初成進士未有即入史館者,真按:姚鼐的辨偽學 圖 成進士在咸通末,出依王凝為幕職,本傳所載甚明,焉有職史館之事?序又云:“自後召拜禮部員外郎,遷知制誥,尋以中書舍人拜禮、戶二侍,無日不與竹對。” 按,序稱“墨竹種於長安”,圖之拜禮部員外郎也,固在長安矣,若知制誥、中書舍人,乃僖宗次鳳翔時所拜官,其為兵部侍郎又當昭宗在華州時,何由與竹對乎。 圖身為唐死,年七十二,而序乃云“今為梁庚寅,余年八十有二”,其為妄人偽撰益明,特繼儒又妄信之耳,茲故不復採錄。真按:陳繼儒之學術 真按:姚鼐的辨偽學 圖最工詩,其詩有《一鳴集》別行,亦不入於此編。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四”著錄《司空表聖文集》十卷。

盱江集(集錄)

   李覯字泰伯,建昌南城人,載《宋史‧儒林傳》。集內年譜一卷、詩文三十七卷、誥辭及他人爲作詩文三卷,合四十一卷。朱子謂,泰伯文實有得於經,能自大處 起論。陳振孫云:“泰伯不喜《孟子》,作《常語》專辨之。”今按,覯《常語》內惟論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及伊尹廢太甲、周公封魯,此三者與《孟子》不合 耳,其餘文中引用《孟子》之處甚多。《答李觀書》云:“孟子、荀、醇疵之說,真按:應係揚之訛,謂揚雄也. 不可復輕重。”是覯未嘗不喜《孟子》,然朱子《讀尊孟辨》引覯有“孟子五霸之罪人”語,今集內無之,然則陳振孫所見之《常語》蓋多於今本,不知今本為人刪削邪,抑宋世所行或反有非其真者邪。覯之文章蓋次於歐、曾、蘇、王,其論治體頗可見於實用,茲尤可貴也

426

。其《平土書》、《明堂》、《五宗》皆別有圖,圖今不傳,惟其序說存於此。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六”著錄《盱江集》三十七卷、年譜一卷、外集三卷。

嘉祐新集(集錄)

   蘇洵字明允,嘉祐中以文安主簿為禮院編纂。蓋宋初以主簿爲選人初堦,洵生平固未嘗一至文安也。歐陽修、張安道並云洵集二十卷,今《嘉祐新集》十六卷,意 後人編次更其卷數,非闕佚也。末別載歐陽修等為洵作文一卷,合十七卷。洵立論偏駁,儒者皆不取,其學問所及,採覽書籍亦非廣博,獨文章雄健閎偉,後之文士 莫不推服為不可及。然今求於其集,為文乃不過百篇,然則世之為文苟欲多而實無取者,皆洵之所鄙也與。真按: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真按:蘇洵之文章 真按:姚鼐的文學思想 真按:蘇洵之為人 真按:姚鼐的作文方法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六”著錄《嘉祐集》十六卷、附錄二卷。

無已文集(集錄)真按:當作無己,下同.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已,終祕書正字,載《宋史‧文苑傳》。政和中,其門人魏衍編次其詩文集為二十卷,今本益以《談叢》、《詩話》,共為二十一卷。師道《與秦觀書》云:“僕於詩初無師法,及一見黃豫章真按:黃庭堅 盡焚其藳而學焉。”《答晁深之書》云:“僕以文見曾南豐,辱賜以教。”又作詩云:“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蓋其詩文各有從出如此。至其操行清介,處貴賤險夷之間,終始不易其節。以蘇軾薦得官,然“蘇門四學士”如晁、秦之流,行誼皆莫能及之。真按:秦觀之為人-大概秦、晁為之人如來我部落格斯輩吧. 真按:陳師道之為人 真按:晁補之之為人 集首有魏衍記。衍字昌世,彭城人。又有王雲題辭。雲字子飛,澤州人,副康王使金,割三鎮,被殺於磁州者也

427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七”著錄《後山集》二十四卷。

任淵注陳無已詩(集錄)

  《陳師道詩》六卷,任淵所注,釐分為十二卷,前有年譜一卷,共十三卷。師道人品既高潔,真按:陳師道之為人 其詩亦深厚沈淡,不以聲色為工,是以朱子最喜之,謂其“有勝黃庭堅處”。然以其託意極深,未易驟識,獨任淵所為注能盡發其幽深之思,茲其爲可貴也。淵字子淵真按:任淵 新津人。紹興乙丑類試第一人,真按:國無.詞:【類試】見“ 類省試 ”。【類省試】 代科舉制度的名稱。相當於省試的考試。《宋史‧選舉志二》:“帝嘗封 蜀國公 ,是年, 蜀州 舉人以帝登極恩,徑赴類省試,自是為例。”《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五年》:“戊午,詔:‘ 類省試合格第一名,依殿試第三名例推恩,餘並賜同進士出身。’”亦省稱“ 類試 ”。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自 建炎 軍興, 士以險遠,許就制置司類試,與省試同。間有願赴行在省試者,亦聽之。”《宋史‧選舉志二》:“﹝ 紹興 ﹞九年,以 陝西 舉人久蹈北境,理宜優異,非 四川 比,令禮部別號取放。 分類試額自此始。”《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詔檢正累降指揮,申嚴行下,於是遂罷諸路類試。” 仕至潼川提刑。新津有天社山,故稱“天社任淵”。淵嘗注黃庭堅詩,亦為世所重,而注師道集為尤勝云。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七”著錄《後山詩註》十二卷。

鴻慶集(集錄)

   孫覿字仲益,晉陵人。宋徽宗末,蔡攸薦為侍御史。靖康初,蔡氏已敗,乃率御史極劾之。當金人初圍汴時,李綱罷御營使,太學生伏闕爭之復職,覿後劾李綱要 君,又言諸生將再伏闕,朝廷以其言不實,斥守和州。既而李綱去國,復召覿為御史,專附和議,進至翰林學士。金人破汴都,覿受金人女樂,乃為欽宗草表上金 主,極其筆力以媚金。張邦昌為帝,覿又事邦昌。真按:孫覿之為人 建炎初貶陝州,再謫嶺外,黃潛善、汪伯彥復引之,使掌誥命,為馬伸所劾。其後又以贓罪斥,提舉鴻慶宮,故其文稱《鴻慶集》。真按:孫覿之為人-天啊.做人做到這樣,想來我部落格的許多士子們也是明日之星潛力無量了.先生近在何處,這些又安在哉?與虛構的故事何別?何苦自作踐如此! 孝宗時,洪邁修國史,謂:“靖康時人獨覿在,請詔下覿,使書所見聞靖康時事上之。”覿於是於所不快諸正人如李綱輩,率加誣辭,邁遽信之,載於《欽宗實錄真按:真按:洪邁之學術-如是輕信,其何能淑? 洪邁之為人

428

》。其後朱子與人言及以為恨,謂“小人不可使執筆”,蓋誠然也。覿《宋史》無傳,其事散見於他書者如此,故陳振孫以為覿生於元豐辛酉,卒於乾道己丑,年八十九,可謂耆宿矣,而其生平出處則至不足道也。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批:天憖此一老,以見證人性與夫所謂之歷史麼! 然其詩文頗工,尤長於四六,與汪藻、洪邁、周必大稱“南宋四家”。真批:雖多亦奚為? 集凡七十卷,明嘉靖時其鄉人將刻之,徐問持之曰:“覿得罪名教,安得以文集流傳?”遂止。覿所草欽宗上金表,集中無之,惟《靖康繫年要錄》載其辭,云“三里之城已失藩籬之守,七世之廟幾為煨燼之餘。久煩汗馬之勞,用效牽羊之請”,然亦失其全文,蓋其辭甚醜,宋人羞書之矣。真批:惜金不如清,則將多留醜詆之字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著錄《鴻慶居士集》四十二卷。

呂東萊先生集(集錄)

  呂本中字居仁,當宋紹興中,以排和議忤秦檜,見斥於朝,其仕至中書舍人,故宋人稱為呂紫薇,又稱為東萊先生。而呂祖謙亦稱東萊先生。蓋呂好問嘗封東萊郡侯,本中其子也,祖謙其曾孫也,真按:呂本中與呂祖謙 故並襲其稱。集凡二十卷,有陸游序、曾幾後序,及《宋史》本傳附焉。本中詩法出於黃庭堅,嘗作《江西宗派圖》,推庭堅爲始師,朱子云:“呂紫薇論詩欲字字響,其暮年詩多啞。”然尊江西派者,真按:疑有誤!-疑下兩句亦朱子語也.俟考. 終推呂東萊為幟。《文獻通考》又載本中《集外詩》二卷,真按:姚鼐撰寫提要的參考書籍 今無之。又陸游序云“嗣孫祖平盡裒公他文為若干卷”,真按:呂祖平 今此集惟有詩,他文悉泯不傳矣,獨其《草趙鼎遷僕射制》所云“合晉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賤伯;散牛李之黨,莫若明是而去非”,此語賴秦檜惡之,載於《日曆》以為本中罪,反令傳誦至今。文字傳否,其難料如此。真按:摘要-噫,惜抱不寤有清禁燬亦多然也! 士故以卓然自立有可稱述為貴,若夫文章派別為世所或軒或輊者真批:此句似造得不佳.嫌長. 抑皆其末也。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429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一”著錄《東萊詩集》二十卷,

鄮峯漫錄(集錄)

   《鄮峯漫錄》,宋丞相史浩集也。浩字直翁,鄞縣人。紹興中進士。孝宗在王府,浩為教授,孝宗即位,進至右僕射,為王十朋劾罷奉祠。淳熙中再入為右丞相, 尋又去為保寧軍節度使,既而致仕,封魏國公,卒諡文定。浩之歸也,自號鄮峯真隱,故編其集為《鄮峯真隱漫錄》,內詩五卷、文三十九卷、詞曲四卷、《童丱須知》二卷,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共五十卷。當高宗內禪,南渡士大夫忠憤之氣久鬱於和議,而欲一伸於孝宗之初,是故以張浚之屢敗喪師,經理失策,猶為忠義之士之所許。真按:張浚之為人 以浩獨與異議,遲顧慮患,雖所言後亦頗驗,而世猶以其沮北伐之為懦也。其後張浚既沒,浩跋楊廷秀《張魏公配享議》後,不以為天下之公議,第稱楊感張吹噓獎進之恩,能以國士報之,蓋浩於浚猶有餘忿存焉。真按:史浩之為人 朱子謂浩喜薦人才,極不易得。今觀集內若薦石真按:上敦下山. 薛叔似等劄子,蓋誠能薦賢者。浩又有《囘奏御製厚道辨》及《策士聖訓》,皆載孝宗詔諭於前而綴己所論於後。夫浩謂恐其君過語傳於天下,是以致辨,欲掩其失,今反載之己集以傳,是揚君過而己為名也。孝宗以所云“國朝以來過於忠厚”,真按:况-不復一一出校. 此於事頗得,實未為失,浩之斤斤致辨,徒為將相誤國失事者地爾,是其謬於理而強於辭亦甚已。浩操行非純,真按:史浩之為人 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集內持論得失相雜,取其於史事多有所關,足備攷證,至其文字工拙,蓋亦不足論云。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二”著錄《鄮峯真隱漫錄》五十卷。

430

高峯集(集錄)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宋紹興中為御史中丞,出提舉明道宮致仕,高峯其號也。《朱子語類》論龜山門人有云,廖剛助和議,幸不為鷹犬耳。真按:秦檜 今 觀其集,若《漳州被召上殿》、《乞約束邊將》諸劄,皆以和為善,朱子之言誠然。《宋史》本傳載,金人畔盟,剛乃有責鄭億年以百口保金人之語,又欲起舊相有 德望者,以是為檜所惡,致斥奉祠。本集又載《與秦相公書》論和之失,則亦金人背盟後事也。蓋剛本心尚不失為慕義,特以其無堅定之識,易為隨俗附和之辭,故 前後若出兩人。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廖剛之為人 《宋史》乃以剛與張九成、胡銓力排和議者同傳,失其倫矣。真按:宋史之失 剛 奏議中指陳當時事勢利弊,頗多可採,《答陳幾叟書》論知制誥之失,尤為切當,而《宋史》獨載其《乞設親軍劄子》,及止高宗節序遙拜欽宗之事。夫天子撫綏億 兆,駕馭英傑,顧區區以募軍自將為計乎,剛徒有鑑於建炎苗劉之變,而不知其言之陋也。高宗於欽宗嘗北面為臣矣,乃第以為兄而不用君臣之禮,茲殆謬論傷理者 哉。真按:廖剛之學術 真按:廖剛之為人 世傳《高峯集》十二卷,皆鈔本,脫字或數行,又多舛誤,無從校補,今悉依錄之。真按:四庫全書底本辦理手續 真按:姚鼐的版本學 真按:四庫全書抄錄的過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二”著錄《高峯文集》十二卷。

義豐集(集錄)

   《義豐集》一卷,宋王阮著。阮字南卿,德安人,王韶之曾孫。隆興元年進士,仕至撫州守,召入奏,韓侂胄欲見之,卒不往,怒使奉祠,歸廬山以終。阮少謁朱 子於考亭,朱子知南康時阮又從遊,故集中有唱酬之作。阮之歸也,朱子惜之,謂“其才氣術略過人而流落不偶”云。集首有淳祐癸卯吳愈序,謂:“其文無一字無 來處,論邊事則鼂、賈其倫,為記銘則韓、柳其亞。”今所存僅詩一卷而已。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