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浙江採集遺書總錄
乙集
周禮類
周禮詳解四十卷商邱宋氏寫本
右宋王昭禹撰。陳振孫曰昭禹,未詳何等人,近世為舉子業者多用之。其學皆宗王氏新說蓋荊公經義宋時曾列學官也。內附載陸德明釋文,卷首有總括十八則。
周禮句解十二卷天一閣藏刋本
右宋新安朱申撰。句折字疏,文義詳顯。明陳儒督撫淮南時曾刋行之
182
。
周禮集說十二卷刋本
右有元至正戊子吳興陳友仁序云:余友沈則正得集說於霅手澤尚新未詳名氏。其編節條理與東萊詩記、東齋書傳相類,於是就而筆之,訓詁未詳者,益以賈氏、王氏之疏說,辨析未明者,附以前輩議論,非特可以廣其傳,亦余之夙志也。後附俞廷椿復古編一卷。
讀禮疑圖六卷刋本
右明季本撰。自序云:周禮成於戰國之士,中間多襍邪世之制、迂儒之談
183
,予故即平日所疑者為圖,旁引以辨証之,而一以孟子為主。前三卷具列疑圖,後三卷上敘孟子之言以明本原,下詳歷代之事以備參考
周禮訓雋二十卷刋本
右明雷州府推官長興陳深撰。周禮自宋俞廷椿、元王次點、邱葵、吳澄,明何喬新五家,於古本篇次各有移易,深之論俱以為非,其註釋則因何氏本而增損成之。
周禮因論一卷刋本
184
右明唐樞撰。多宗注疏之義
周禮述注六卷
右明桂林中衛經歷休寧金瑤撰。自序云:周禮不列於學官,漢人之附會累之也。然附會而為文正猶剪裁而為花,質與色雖肖而生理必別,揣摩紬繹之深,一經目而便可指摘。故書中於凡附會者皆以陰字別之。其注字義率本賈、鄭而發明多抒已見。後附六官音釋及改官改文議諸條。
周禮傳五卷各分上下 刋本
右明崑山王應電撰。楊豫孫曰:明齋王先生所作傳,真按:王應電 未嘗泥注疏
185
其最要者六官之相資,四民之相轄,冬官之不補考工之不錄,及不會國服諸篇皆能得禮之本。劉、鄭所不能傳。按應電嘗受業於魏校,故書中每稱舉師說而仍斷以已意。
周禮圖說二卷刋本
右前人撰。自序云周禮舊嘗有圖矣,如冕服則類為男女之形,而章服仍不明;井邑則類為大方隔,而溝洫仍不分。今取經旨中言所不能盡者圖之。
周禮翼傳二卷刋本
186
右前人撰。分學周禮法一卷,非周禮辨一卷。雖與前書合而別為編。
周禮完解十二卷刋本
右明郝敬撰。前列讀周禮論,自抒所見,多有辨正賈、鄭處。
周禮古本訂註六卷刋本
右明莆田郭良翰撰,亦以俞廷椿、王次點諸家改易古本為失,因而訂正之。謂冬官可以不補,五官必不可淆。五官自存,冬官自缺,何必強臆以亂成經。末卷考工記,前弁以宋葉時補亡一篇。
187
周禮注疏刪翼三十卷刋本
右明崑山王志長撰,刪注疏之繁使就簡而復取後儒之說以翼焉,故名。
周官辨非二卷刋本
右國朝鄞縣萬斯大撰。陸元輔曰充宗以周官為非周公之書,舉其可疑者辨駁之,凡五十五則。或舉吳氏之說或獨抒已見,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半農禮說十四卷刋本
右國朝惠士奇撰。錯舉繁文碎義,詳於疏證。
188
周禮輯義十二卷刋本
右國朝姜兆錫撰。謂周禮可疑有四類,有與他經格閡處,有本經各條相格閡處,有制度亡散隔閡不可得通處,有註疏及諸儒眾說互異益滋隔閡處。其四類中與他經隔 閡者書周官蔡傳說得最好,周禮書未成故其法有未施用,其餘隔閡看來多是三例:一省文例,一互文例,一變文例。又謂田制分合舊註以遂人與匠人不合,而以小司 徒合諸匠人,其夫數固合已,又以小司徒甸都之里數狹而匠人成同之里數廣數終不合,因率謂小司徒去地三之一治溝洫以令其里數其說諸家多惑之
189
而詳味林氏、葉氏諸說則其非甚矣,據所引春秋傳,楚蒍掩書土地之九條,真按:國:蒍 部首 艸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ㄨㄟˇ1. 一種草。說文解字:「蒍,艸也。」 2.地名。春秋時楚國的邑城。 3.姓。如春秋時楚有蒍賈。 是九州之地之總數,內除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規偃豬六條是九州中不畊之地數,凡都邑宅巷之屬,約去地三之一,其畦原坊牧隰臯井衍沃三條,真按:似盧校改作防! 卽司徒之再易一易不易之地,凡三條之地是九州中畊地之數,計居地三之二,而其中一易再易之萊與溝涂之屬皆此畊地中三條之數。到後來李悝闢草萊、任土地,然後三條俱為歲畊之地
190
是 通九州之地總計之所謂去地三之一者指山林藪澤之類,與都邑宮室之屬而言。若五溝五涂只是十夫中包以一夫,初無去地三之一以治溝洫如註者之妄也。這分數明覺 遂人之十夫與匠人之九夫本無二制,不得妄分;而小司徒之九夫為井以下,乃以計數任賦,非以畫形制井,其於匠人本非一制,尤不得妄合井地一定則鄉遂縣鄙都家 之屬皆有下落矣。此論最精卓,故備錄之。其餘辨正甚夥也。
周禮拾義十冊寫本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