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July 17, 2008

171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評類存目二”著錄。

拙存堂史拈(5/348

 謹按:《拙存堂史拈》上、中、下三卷,明冒起宗著。此與所著《經質》皆其逸稿也。前有自序在崇禎壬午,卷中諸條皆讀史偶記,不盡出原引書名,不及《經質》之足資考證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評類存目二”著錄《拙存堂史括》三卷。

尚論編(2/81

 謹按:《尚論編》六卷,皆摘前人文字之論斷古人者,起堯,迄文天祥。前有題云“借綠軒錄,卬須子評”,並未明其撰人姓名。皆書傳已見之文,重加摘輯。可以毋鈔。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評類存目二”著錄。

讀史評論(2/41

 謹按:《讀史評論》六卷,國朝費宏灝著。宏灝號愚軒,湖州人。其書前四卷曰“史評”,後二卷曰“史論”,“評”則分條劄記,“論”則因人因事各自成篇也,或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評類存目二”著錄。

讀史綱(12/990

 謹按:《讀史綱》十卷,國朝左昊著。昊字白存,桐城人。此其讀史紀略也,前有“總論”并“世系”等自為一卷,以下自上古至宋元,每代皆有紀略,附以諸國,中亦間有附注。其名“讀史綱”者,意謂撮其大綱而已。應存目。

172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軍機處奏準全燬書目》第五次列有此書,稱:“其書抄撮《綱鑑》而成,乃村塾陋本,所紀明末事迹,凡敘本朝大兵處多挖空字面,當係觸礙之語,又崇禎記後另出‘平覆’一條專紀吳三桂,均屬違礙,應請銷燬。”

173

子部

儒家類

帝學(8/626

 謹按:《帝學》八卷,宋范祖禹輯。祖禹字淳父,華陽人。嘉祐八年進士,歷官翰林學士。當哲宗元祐年間在經筵所進者也。其長子字元長,真按:范沖 紹 聖元年進士,建炎中守衢州,坐與趙鼎有連落職。今此書前有建炎四年謝克家進劄,稱“祖禹子沖寓居衢州”,蓋沖落職以後所勘校也。其書皆摭帝王典學求師之 事,自伏羲迄於宋神宗。每條後時或附以按語,自上古至漢唐二卷,自宋太祖至神宗六卷,蓋於宋之諸帝陳述尤詳,以啟時君法祖務學之意。應鈔錄以備史家故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一”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節孝先生語(7/557

 謹按:《節孝先生語》一卷。宋山陽徐積字仲車,謚節孝處士,其門人江端禮字季恭,錄其語為是書也。積平生以孝行稱,以父名真按:徐石 終身不履石。母亡,水漿不人口七日,三年臥苫枕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 中年有真按:詞:聵1 ku ㄎㄨㄟˋ〕〔《廣韻》五怪切,去怪,疑。〕亦作“ 3 ”。1.生而耳聾者。後泛指耳聾。《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 韋昭 注:“生而聾曰聵。” 葛洪 《抱樸子‧安塉》:“夫聵者不可督之以分雅 ,瞽者不可責之以別丹漆。”《新唐書‧司空圖傳》:“名亭曰 休休 ,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 葉聖陶 《窮愁》:“ 阿松 有衰母,聵且瞽。”2.昏聵,不明事理。 龔自珍 《吳侍御疏請唐陸宣公從祀瞽宗獻侑神之樂歌》:“ 步方中,主聵臣聾。天將聰明之,乃生 陸公 。”參見“ 聵聵 ”。【聵眊】耳聾眼花。引申為昏聵。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慶元黨》:“至于眾惡之交歸,亦乃群情之共棄,而臣聵眊,初罔聞知,及此省循,甫深疑懼。”【聵聵】昏聵糊塗。 揚雄 《太玄‧玄攡》:“曉天下之聵聵,瑩天下之晦晦者,其唯玄乎!” 蘇軾 《與米元章書》之二:“天下豈常如我輩聵聵邪?”

174

,畫地為字始通語,而四方事無不知者。是書所錄或自言、或答問,凡若干條。如積之行誼,雖其言不文猶當傳之,況其語皆有補於經史大義。應刊刻之。真按:纂修四庫全書的動機 真按:清高宗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清代禁燬書的真諦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著錄《節孝語錄》一卷。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朱子語類(9/771

  謹按:《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初,蜀人李道傳取朱子平日與門人問答之詞刻為《語錄》一書,其後朱子門人莆田黃士毅又因而類次之曰《語類》,《語類》之外又有《續錄》、《後錄》、《錄》,真按:别-不復一一出校. 最 後導江黎靖德參校各本,去其重複,校其訛誤,因黃刻之舊目,名曰《語類大全》,凡一百四十卷,於是朱子遺語具備於斯。是書本朱門弟子各紀所聞,故有池本、 饒本、徽本、蜀本之別,而門人姓氏因以附見。其門目則自理氣、鬼神以及羣經、諸子,無不該貫。卷前有考訂數條,蓋合諸本而證一是者,然中間亦尚有脫闕。應 校正重刊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胡子知言(2/47

  謹按:《胡子知言》六卷,宋胡宏著。宏字仁仲,安國季子。真按:胡安國-前已有如是行文,應予互見.可見翁稿亦但作,後方互見;或就其所記憶者為互見也. 幼 師楊時、侯仲良,潛心衡山下二十餘年,張栻師事之。著書曰《知言》。張栻謂其言約義精,道學之樞要、制治之蓍龜也。《文獻通考》作一卷,而此作六卷,是明 弘治三年新安程敏政所刻。首載張栻序。前“疑義”一卷、後附錄一卷,則皆朱子之言也。《書錄解題》亦載《朱子語錄》論湖湘學者崇高胡子《知言》之語,蓋朱 子於是書頗有意未盡愜者,至其好處則朱子固已言之。應鈔錄。

175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著錄《知言》六卷、附錄一卷。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性理羣書句解(12/1039

 謹按:《性理羣書句解》二十三卷,宋熊節編,熊剛大為之集解者也。昔朱子嘗輯周、程以下諸人嘉言懿行作《伊洛淵源錄》,熊節因之以輯此書,而益以司馬光及朱子之言行,熊剛大從而句釋之。眉注:此段採用楊士奇《性理羣書補注》(吳敏德著)序。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節字端操,官通直郎,知福州閩清縣事。眉注:熊節,考亭門人;熊剛大,覺軒門人,掌御賜建安書院朱文公諸賢從祀祠。前無序例,先錄著述各種以紀言,後載年譜志狀以紀行,蓋因性理推廣為之也。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治世龜鑑(6/400

   謹按:《治世龜鑑》一冊,元蘇天爵著。天爵字伯修,真定人。其拜江浙行省參知政 事在至正間,此書前有至正十二年林興祖、趙方二序,蓋即其時所著也。皆採經史百氏之書切於治道者輯為一編,凡六門,曰治體、曰用人、曰守令、曰愛民、曰為 政、曰止盜。明成化二十二年刊本。序曰“治世龜鑑錄”,而卷中無“錄”字。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三”著錄《治世龜鑑》一卷。

明仁孝皇后內訓(7/548

 謹按:《明仁孝皇后內訓》二十篇,明成祖徐皇后撰。后為中山王達長女,好讀書,謚曰仁孝皇后。嘗採《女憲》、《女誡》作《內訓》

176

,又類編古人嘉言善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是書前有永樂三年正月自序一篇,中復申以訓注,綴以音釋。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三”著錄《內訓》一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中庸衍義(10/879

  〔謹按〕:《中庸衍義》十七卷,明南城夏良勝著。自性、道、教、達道、達德,至於九經、三重之屬,推廣演繹,其進書原序云自比於宋真德秀《大學衍義》而作。良勝字子中,正德、嘉靖間先後以直諫杖謫,穆宗時贈太常卿,蓋能不負其所學者真按:摘要-嗟呼,今此人者鮮矣!而當時又豈足多? 攷邱濬進《大學衍義補》在孝宗初,此書蓋在其後,而中間亦間引濬語,蓋二書實相為表裏。應鈔存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三”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呂語集粹、學約、秀才樣子14/1237真按:摘要-但願書如其名.

  謹按:《呂語集粹》四卷,明呂坤著。坤字叔簡,號新吾,寧陵人。隆慶辛未進士,歷官刑部侍郎。是書舊名《呻吟語》,國朝博野尹會一巡撫河南取其書刻之,目以“集粹”,後附會一視學江蘇所爲《學約》及《秀才樣子》各一卷,是因刻此書以訓士而及之者也。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三”著錄《呻吟語摘》二卷,“儒家類存目二”著錄《呻吟語》六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小學纂注(14/1237真按:可疑之處-怪哉,尹會一相關者豈無禁燬?豈吳格氏之疎乎?下同。

  謹按:《小學纂注》六卷,國朝高愈著。愈字紫超,無錫人,明都御史攀龍之裔孫。真按:高攀龍 嘗箋注《周禮》、《儀禮》二書。是書刪正天台陳選舊注而為之,後附“總論”及朱子年譜。博野尹會一視學江蘇,因取其書付梓以課士

177

。前有會一序,真按:尹會一 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一”著錄。真按:尹會一之書無禁燬者-俟考!

紫陽宗旨(12/995

   謹按:《紫陽宗旨》二十四卷,題云“後學王佖編”。有目無序,不知時代。採輯朱 子文集、《語類》諸書之言,分誨人、析理、明經、論事四大門,復以小門綴之。其中注語有出朱子原文者,有出輯錄時增識者,每條下亦不注明原文題目。至其書 名“宗旨”,講學本儒家事,而“宗旨”字似釋氏語,真按:翁方綱的儒學 真按:翁方綱與佛 後來王守仁、湛若水輩始有“浙宗”、“廣宗”之目,朱子豈有是哉。王佖無考,而所編輯尚有條緒。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一”著錄。

玉溪師傳錄(11/962

  謹按:《玉溪師傳錄》一卷、附錄一卷,宋童伯羽述朱子之言也。真按:四庫採進書目有.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伯 羽字蜚卿,甌寧人。師事朱子,朱子嘗造訪之。其居在西甌玉溪之南,朱子名其堂曰“敬義”,時人稱為敬義先生。所著有《四書集成》、《孝經衍義》、《羣經訓 解》,今惟《四書》見於朱彝尊《經義考》,曰《四書訓解》,亦無卷數,蓋伯羽著述多所散軼矣。所錄朱子語在《語錄》饒本內,繫以“庚戌”,庚戌當是紹熙元 年,伯羽年四十七矣。所錄朱子語一卷,附於《師傳錄》之後。“師傳錄”之名則其九世孫以《語類》諸本參校補成,真按:童訓 重為標目者也。前列“道學統宗”一圖,上溯羲、孔,而以伯羽直接朱子之下,蓋亦其後人為之者。後附墓表、行實,載朱子詩二首及《敬義堂銘》,則《朱子全集》、續、別諸集皆所未載。真按:朱熹傳記資料 真按:朱熹著作考 真按:翁方綱與朱子 此書應鈔錄入儒家,附於《朱子語錄》之次。

178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一”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性理要解(8/659

   謹按:《性理要解》一冊,明蔡清著。清字介夫,晉江人。成化甲辰進士,官至南京 國子祭酒,謚文莊。其學初主靜,後主虛,故以“虛”名其齋。是書鈔本似是二卷,前卷曰“虛齋看太極圖說”,後卷曰“虛齋看河圖洛書說”,而《挂扐圖說》附 焉。其書以解“性理”名,而所解實止《太極圖說》。清源蘇濬序亦未晰言卷數。姑就此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一”著錄《性理要解》二卷。

楊子折衷(6/442

  謹按:《楊子折衷》六卷,明湛若水著,以糾正宋慈湖楊簡之學也。簡之學本於陸九淵,若水因讀楊子《遺書》,懼其過高,乃摘其語,每段為辨析之。蓋若水為南京吏部尚書時所作,其門人輩錄之刻於新泉精舍者。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二”著錄。

學蔀通辯(11/902

   謹按:《學蔀通辯》十二卷,明嘉靖戊申東莞陳建著。有無錫顧憲成序。大意以佛與 陸、王為學之三蔀,分前編、後編、續編、終編,每編又自分上、中、下,而採取朱子《文集》、《語類》、《年譜》諸書以辨之。竊謂學者欲觀前賢心迹學術,必 合觀其全而後可見其大,未可摭拾一二條件以燭射而得之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儒學 若斯之辨,恐轉啟後人爭端。蓋朱、陸異同之說,其源委所自,學者固不可不澄澈於心,而專著為書,殊所不必

179

。此書僅存其目可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二”著錄《學蔀通辨》十二卷。真按:書名不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辨前作辯.

胡子衡齊(6/480

  謹按:《胡子衡齊》八卷,明胡直著。直字正甫,泰和人,官福建按察使。嘗與門人講學螺水之上,輯其問答之語為是書。凡九篇,篇有上、下。其說大約本於王守仁。其名“衡齊”者,意謂譚理者皆視此為均平云爾。真按:解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二”著錄。

性圖(11/967

 謹按:《性圖》一卷,國朝黃采著。采字亮公,南城人。是書繪性為圖,其目凡六,每一圖後引先儒之言而附以己說,後附其與門人陶成問答語,并陶成所為《黃復堂傳》。復堂,其號也。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三”著錄。

閑道錄(2/87

 謹按:《閑道錄》上、中、下三卷,國朝熊賜履敬脩著。談理學之說部,逐條講論,亦若語錄之體。在近人著述中有此,似未能超出前儒。恐未能鈔。真按:翁方綱之四庫學所用的術語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三”著錄。

真按: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三子定論(6/443

 謹按:《三子定論》五卷,國朝王復禮著。復禮,杭人,自號四勿學者

180

。是書之意,蓋欲合朱、陸、王之說而會通之。《朱子晚年定論》本王守仁所輯,茲更取陸、王二家《定論》以合之,附以論辨,意固勤矣。浙省進書原目但云“一冊”,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不言卷數,然此刻本實是五卷。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三”著錄。

朱子晚年全論(14/1223

  謹按:《朱子晚年全論》八卷,國朝臨川李紱編。真批:怕李紱是為鄉先賢而私也. 朱 子之書,自經書《章句》、《集注》、《集傳》外,為《文集》、為《語類》,有自著之文,有門人所記之文,原未嘗以年之早晚爲區別。自明王守仁始輯有《朱子 晚年定論》之書,其謂“晚年定論”者,則以早年之論尚為未定云爾。推其所以輯此之故,則意在通朱、陸二家之郵,蓋謂初雖各不相協,而晚年卒歸於同云爾。厥 後東莞陳建作《學蔀通》、真按:前作辯字. 北 平孫承澤作《考定朱子晚年定論》,皆尊朱而攻陸。紱是書則又譏陳、孫二家之書於朱子之論援據未全,爰斷自朱子五十一歲至七十一歲,此二十年中與人答問及講 義題詞等,凡經朱子親手所著者,逐條備列而附考証論議於下,故以“晚年全論”名之。然其大意則以朱子晚年實用陸子之說,此則其書之所為作也。在朱子當日與 陸子講學問難,理皆求己,事本大公,初無彼我之私,何有異同之見?凡後人紛紛聚訟,陽朱陰陸,與調停攻擊者,厥弊維均,不特使學者惑於町畦,抑且使後儒滋 其門戶。如紱此書,其用意固已勤矣,然揆之朱子之意,究未敢必其有合與否。真按:翁方綱與朱陸之爭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立場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與宋學 真按:翁方綱與朱子 姑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存目四”著錄。

陸子學譜(13/1141

  謹按:《陸子學譜》二十卷,國朝臨川李紱為宋儒陸九淵作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