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今既以《九辯》諸篇皆附於後,新城王士禎題此詩作《楚詞圖》,應以《楚詞圖》存其目,系諸《騷》注之次。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楚辭類”著錄《欽定補繪離騷全圖》二卷。真按:書名不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離騷經中正(4/208)
謹按:《離騷經中正》一冊,無卷數,無編撰年月,題曰“霞山後學林仲懿註評”。逐段皆有註有評,大意謂屈子之賦以執中主敬為主,極尊朱子《集註》而未免過泥,致蹈庸腐,非所以言《騷》矣。或酌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楚辭類存目”著錄。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思想 真按:翁方綱與朱子 真按:翁方綱與宋學
別集類
李太白集(3/135)
謹按:《李太白集》三十卷,前二十五卷皆詩,後五卷皆文,吳會郭雲鵬編次。白集 分類作三十卷始於宋熙寧中宋敏求之本,集之有註始於宋楊齊賢。而分類補註則宋蕭士贇字粹可,贛州寧都人,其所為注附於楊注後合刊之。蕭嘗譏楊注之誤,因為 節文而存其善者,今所傳楊注非全文也。此本則明嘉靖癸卯吳中所刻,大約取楊氏、蕭氏之注而刪節之,又取雜文附其後,後之刊“霏玉堂本”者即因此本為之也。 又有長洲許氏本、玉几山人本,則皆增入舊注者矣。白集為唐詩集之冠冕,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與李白 自應彙校諸本,擇其尤善者刊為定本。此刻姑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237
儲光羲詩集(10/872)
謹按:唐《儲光羲詩集》五卷,《御定全唐詩》作四卷,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然其篇目次第無不符合,至字句附注則《全唐詩》刻本加詳焉。惟第五卷五律內一詩與《全唐詩》不符,應盡照《全唐詩》刻本重加校刊,而增前顧況序,真按:况-不復一一出校. 并增入此一詩。謹已校出粘簽矣。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儲光羲詩》五卷。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元次山文集(16/1463)
謹按:唐元結《次山集》十二卷。《文獻通考》所載《元子》十卷、《猗玗子》一卷、真按:詞:玗1 〔y ㄩˊ〕〔《廣韻》羽俱切,平虞,云。〕似玉的美石。《說文‧玉部》:“玗,石之似玉者。”參見“ 玗琪 ”。【玗琪】玉名。《山海經‧海內西經》:“ 開明 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 郭璞 注:“玗琪,赤玉屬也。” 真按:詞無!待查! 《文 編》十卷者,今莫能悉考矣。結之文主於諷諭,而文句之間偶出崛奇,蓋於唐天寶時諸人詩文之常體不盡有合。平情論之,有唐文章在天寶、至德間不為衰弱,而結 憂憫之志兼及於文,撰《篋中》一編,欲變淫靡以系風雅,故其所作文少質多,然當時杜、韓二家皆推許之。若李商隱之序辨其不師孔氏,洪邁之論譏其別著,皆存 而不論可矣。擬博取善本校刊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宗玄文集(17/1472)真按:此徑改玄而下文又不改,殊不一致也.
謹按:《宗元文集》上、中、下三卷,唐吳筠著。筠字貞節,華陰人,隱於南陽。天寶中召至京師,請為道士,居嵩山。復求還茅山,東遊會稽,往來天台、剡中,與李白、孔巢父詶唱。真按:詞:詶1 〔chu ㄔㄡˊ〕〔《廣韻》市流切,平尤,禪。〕〔《廣韻》承咒切,去宥,禪。〕1.回答;應答。 漢 王充 《論衡‧謝短》:“二家各短,不能自知也。世之論者而亦不能詶之,如何?”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 楚 臣《天問》不詶,今臣過幸,一獻三售。” 清 李霨《喜晤孫星衡社丈述贈》詩:“晤言如夢寐,於邑豈能詶?”2.報償。《文選‧任昉〈奉答敕示七夕詩啟〉》:“謹輒牽率庸陋,式詶天獎,拙速雖效,蚩鄙已影。” 劉良 注:“詶,答也;獎,猶恩也。” 唐 元稹 《去杭州》詩:“今君佐藩如佐主,得不陳露詶所恩。”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拒間》:“家散黃金詶士死,身留一劍答君恩。”3.實現。 宋 陸游 《歲暮雜感》詩:“初志略未詶,白髮已無那。”詶,一本作“ 酬 ”。4.通“ 籌 ”。計算。《隋書‧律曆志上》:“取細毫中黍,積次詶定,今之最為詳密,長 祖沖之 尺校半分。” 大 曆中卒,弟子私謚曰宗元先生。《新》、《舊唐書》皆載《隱逸傳》。此集鈔本,末有跋云“收入《道藏》中,世無別本”,然《文獻通考》云吳筠《宗元先生集》 十卷,前有權德輿序,列於別集諸人之次,未嘗專以道流目之。此鈔本前既載權德輿序,後又有《吳尊師傳》,亦權德輿撰,乃言“文集二十卷
238
”,與《文獻通考》“十卷”不相合。且《舊書》筠本傳云“魯中儒士也”,《新書》本傳云“華州華陰人”,今同一權德輿所撰之文,而前於序云“華陰人”,後於傳云“魯儒士”,不應一人所稱而有互異之詞也。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筠之卒在大曆十三年,權德輿序與《新書》本傳合。德輿序云:“先生化去二十五歲,採獲斯文,以序崖略。真按:詞:【崖略】1.大略,梗概。《莊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 朱執信 《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略欲一一發揮之,則非十數萬言不能明其崖略,此非區區數千言所可盡也。”2.簡略敘述。 明 李贄 《復周南士》:“公今親遭明時,抱 和 璧,如前數子,皆所熟厭。當必有契詣者。僕特崖略之,以俟擇耳。”3.約略。 ” 自大曆十三年後又二十五年為貞元十九年,考德輿於貞元十七年知禮部貢舉,明年真拜侍郎,故是年作序系銜云“禮部侍郎”也,後所作傳則結銜云“禮部尚書”, 德輿之拜禮部尚書乃在元和五年冬矣,此距其作序時又已七年之後。而傳後忽又載吳筠自序一篇,為元和戊戌年作,戊戌是元和十三年,距所謂“先生化去”之年又 隔四十年後,此何說也?且其序云“元和中遊淮西,遇王師討蔡賊吳元濟,避亂東岳,遇李謫仙,真按:李白-應指此人! 授以《內丹九章經》”,殊似夢囈語矣。據《新》、《舊書》皆有“《元綱》三篇”語,則此後一卷之《元綱論》三篇自屬筠作。至所謂《內丹九章經》者,即以二氏之說,本不應編入著錄之目,況其序明係偽作,則此集自《元綱論》以下皆毋庸存著者也。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標準 今第以前三卷賦、論、詩諸篇,存其三卷之目可耳。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宗元集》三卷附錄《元綱論》一卷、《內丹九章經》一卷。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看來四庫總纂總裁並不採納翁氏之辨.
樊川文集(16/1459)
謹按:唐杜牧《樊川文集》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同。新城王士正云:真按:王士禛 “舊藏杜牧之《樊川集》二十卷,後見崑山徐氏所藏宋版本,真按:徐乾學-應即此人 雕刻甚精而多數卷。考《後村詩話》云,樊川有《續別集》三卷,十八九皆許渾詩。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真按:杜牧與許渾 牧仕宦不至南海,而《別集》乃有南海府罷之作”云云。然今此刻本《別集》內無之。蓋牧之前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編,其《外集》一卷,《別集》一卷附於後,《別集》有宋熙寧六年田槩序者也
239
。應博取善本,校定字句,去其圈評及後人諸序而重刊之。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四”著錄《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玉谿生詩箋注、樊南文集箋注(2/89)
謹按:《玉谿生詩箋注》三卷、《樊南文集箋注》八卷,乾隆癸未原任監察御史桐鄉馮浩著。其人見存。真按:應指馮浩也.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系統:「清馮浩輯 清乾隆德聚堂刻本 清王鳴盛批注并跋 」中研院線上目作「馮浩 1719-1801 」按1801乃嘉慶六年. 其書引證頗博,但既作箋語,自不無出入得失,然以近日所行義山詩注本,如姚培謙箋本之類,則此較勝之。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的注釋學 此應通酌其例,如近人義山詩註概不鈔錄,則此不應鈔矣。再見存之人,其書送館者應通辦畫一,故此書毋庸戳記。真按: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的工作 真按:四庫全書館纂修官的職責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四”著錄《李義山詩集》三卷,“集部別集類存目四”著錄《李義山文集箋注》十卷。真按:書名不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真按:不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武夷新集(9/756)
謹按:《武夷新集》二十卷,宋楊億著。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七歲善屬文,雍熙 初,年十一,召試詩賦,授祕書省正字。淳化中,命試翰林,賜進士第。真宗時,歷官知制誥。天禧中,拜工部侍郎、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卒贈禮部尚書,謚曰 文。《宋藝文志》云,楊億《蓬山集》五十四卷,《武夷新編集》二十卷,《潁陰集》二十卷,《刀筆集》二十卷,《別集》十二卷,《汝陽雜編》二十卷,《鑾坡 遺札》十二卷。陳氏《書錄解題》謂,億所著共一百九十四卷,《館閣書目》猶有一百四十六卷,所存者惟《武夷集》及《別集》而已。《儒林公議》云: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楊億在兩禁,變文章之體,劉筠、錢惟演輩皆從而斆之,時號‘楊劉’。三人以詩更相屬和,極一時之麗,億復編敍之曰《西崑酬倡集》
240
,當時人謂之‘西崑體’。”此鈔本詩文則億初入翰林,當景德丁未年,億所自編定也。詩五卷、雜文十五卷,詩每卷所標格律體,猶見唐人遺意,文多駢儷,亦沿唐,真按:標點有誤! 五季以來風氣如此。真按:此句不太通! 昔蘇軾有“前輩宗徐庾”之譏,而近人吳之振鈔宋詩,遂置宋初楊、劉諸集概不之錄。新城王士禎跋斯集,則謂其詩在錢惟演、劉筠之上而全集警策絕少,自是平允之論。然宋初文章當歐、蘇未起之時,亦必於此問塗焉。且是書傳本甚少,擬刊刻之,以見由唐入宋,流別所自。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思想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五”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韋驤集(107851)
謹按:《韋驤集》十六卷,宋韋驤字子駿,錢塘人。皇祐五年進士,累遷主客郎中, 知明州,以左朝議大夫致仕卒。驪少以詞賦有聲,王安石最稱其《借箸賦》。據此鈔本前題云“宋板《韋驤集》係明吳寬藏本,原缺第一、第二卷”,蓋是影鈔宋 本,從第三卷詩起也。其標題曰“錢塘韋先生集”,《文獻通考》亦曰“《錢塘韋先生集》十八卷”,《宋藝文志》則曰“《韋驤集》十八卷,又賦二十卷”,是則 此集本少其二卷,又失其二卷,亦初無“錢塘集”之目,其稱“錢塘集”,題簽者誤也。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的工作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世間傳本已少,應鈔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六”著錄《錢塘集》十四卷。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無為集(17/1475)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60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七)\_001475.00.jpg
謹按:《無為集》十五卷,宋楊傑著。傑字次公,自號無爲子。少以詩文名於時,嘉祐四年舉進士,元豐中官太常。時議典禮因革,傑討論精確,人尤多之。生平著述甚富,不盡傳。紹興癸亥,知無為軍趙士■搜其遺稿,真按:粲彡 編次爲十五卷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