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June 22, 2008

211

153冊 《九經圖》一書中《儀禮圖》的第九十頁、九十一頁、九十二頁三頁版心拼接錯誤,將第九十頁的前半頁與第九十二頁的後半頁拼到了一起,將第九十一頁的前半頁 與第九十頁的後半貢拼到了一起,將第九十二頁的前半頁與第九十一頁的後半頁拼到了一起,我在審查時發現文意不接,遂予糾正。

  現存的存目書數量仍然巨大,為控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規模,採用縮小的辦法加大容量,在每一頁新製作的稿件中容納原書兩頁的內容,一頁在上,一頁在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按標準16開本印製,以此規格設計頁面的大小,成品稿件上下欄總的高度為209毫米,兩欄之間至少留出5毫米,縮小後原書一頁的高度不應超過102毫米(有眉批者含眉批),寬度最大不超過144毫米。具體操作時,根據原始複製件的高、寬,計算具體的縮放百分比,規定高、寬至少有一個達到要求的最大尺寸,兩者都不應超過規定的最大尺寸。用複印機將拼好版心的複製件縮小至統一尺寸後,粘貼到白色的底紙上,粘貼時總是保持上欄的頂端距下欄的底端209毫米,凡一欄的高度不足102毫米者,多餘的空間放到兩欄之間。每種書第一頁的上欄不貼原書的正文,預留新做書名頁的位置。

  貼好上下欄後,交審稿人員復審真按:當作複審! 復審要檢查初審遺留的問題和拼版心、貼上下欄時造成的新的錯誤。復審完畢,真按:當作複審! 貼新的頁碼。新頁碼為橫式排法,貼於每頁稿件的下部,距下欄底端3毫米。新頁碼由部、冊、分隔符、頁數組成,如:子82230,即表示是子部第82冊的第230頁。貼好頁碼的稿件由編目人員根據對全書審定的結果,為每種書做「書名頁」,為每冊書做「本冊目次」。「書名頁」類似於古書的牌記,內容包括書名、卷數、作者朝代和姓名、著作方式、版本、所用底本的藏所、補配情況

212

,以及所附該書《四庫全書總目》中〈提要〉的書名,因〈提要〉書名與實際收書的書名經常有差異,故單獨列出,以資參考。「本冊目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每一冊收書的目錄,內容包括:部、類名稱,及書名頁中除「提要書名」以外的項目,加上每種書的起始頁碼。

  貼好頁碼,做好「書名頁」和「本冊目次」的成冊稿件,即可交付終審。終審要對書稿進行全方位的審核,檢查此前所有工序沒有解決的遺留問題,要經過兩位終審互相覆校,確保無誤後,方可交付出版。

㈣描潤

   影印古書,描潤不可或缺。因古書年代久遠,經蟲蛀、水漬,紙張變黃的很多,嚴重 的甚至呈灰褐色,複製件上相應就有底灰、污垢;有不少底本紙薄透字,複製時有反文出現;再者,拼好版心用複印機統一尺寸,也會產生一些新的污迹,這些與原 書內容無關的底灰、反文、污迹不應保留,需要根據製作工序的進展,對稿件進行必要的描潤。凡原書因刻板或刷印造成的文字漫漶、版面斷裂等,則嚴禁描修。描 潤的目的是恢復並保持原書的面貌,實現整舊如舊,而不應有任何篡改,前人在影印古書時因描潤出錯的教訓很多。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過程中,也曾發現 有因描潤不當造成的錯誤,如子部第150冊中《迪吉錄》一書的第五卷第七十五頁首行「太守」兩字模糊不清,被當作污迹描掉了,筆者在檢查稿件時發覺此處文義不通,懷疑有缺文,經查膠卷驗證後糾正。還有將黑口誤描成白口的。真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製作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的錯誤

213

㈤電腦技術的運用

   我在設計編纂工作流程時,即考慮了如何將電腦技術應用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 纂的全過程。電腦與人腦,各有所長,電腦做一些重複、機械的勞動,既快捷又不會出錯。具體做法是,從調查編目開始,即建立一個完善的「存目書」總目錄數據 庫,包括實際收書書名、提要書名、作者、版本、藏所、頁數、板框尺寸等等編輯和管理中需要用到的各種信息。總目錄數據庫首先經過認真核對,確保無誤,以備 調用。總目錄數據庫中的數據是採用有序結構存放的,我通過編製系列軟件派生出各種專用目錄,如訪書用的《待訪目錄》、去除重複的《剔重目錄》、拍攝複製用 的《書品查核目錄》和《拍攝複製目錄》、編纂管理用的《編纂工作目錄》、銷售宣傳用的《分類分冊目錄》等等,包括每冊書前的「本冊目次」和每種書前的「書 名頁」的數據也都是直接從總目錄數據庫中提取出來的。只需保證總目錄數據庫正確無誤,軟件程序能保證這些新產生的專用目錄不會有新的錯誤。數據的共享使得 在短時間內用很少的人力去完成大量工作成為可能,既避免了重複勞動,也避免了手工作業可能造成的錯誤。

  總目錄數據庫可以方便地對每一個項目進行查詢、統計,在著錄版本,尤其是叢書的版本,以及著錄作者等項目時,可通過查詢總目錄數據庫,很方便地做到規範統一。

  電腦技術的另一應用是處理冷僻漢字。書名、人名、版本中有大量不常用的漢字,這部分漢字常規軟件中不能處理,用專門的軟件造字來解決,方便且美觀。

214

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印製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共1200冊,收書4508種,按經、史、子、集四部分別編號,經部220冊,史部292冊,子部261冊,集部426冊,目錄索引一冊。分別由齊魯書社出中國大陸版,臺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大陸外版。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採用影印方式出版,標準16開本,圓背精裝,封面及書脊燙金字,封面燙叢書名、編纂者及出版者,書脊燙叢書名、部類名稱、冊次號及出版者的徽標。印刷時直接用審定好的稿件按1:1照相製版,上機印刷前先曬藍圖逐頁檢查,一是檢查照相膠片與原稿相比是否失真,若失真太多,需重新拍攝;再就是對稿件的內容做最後的審核,這是改正稿件錯誤的最後機會,待上機印刷,則無法修改,我在核查藍樣時,即糾正了很多稿件的錯誤,避免了謬種流傳。真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製作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的錯誤 我 國古代刻印圖書時即有檢查藍樣的傳統,實踐證明,這是編纂與印製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它能保證編纂成果得以準確地轉化到圖書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採用黑 白印刷,技術較為簡單,但數量大、印數少,加之生產周期短,我在印刷生產部分,重點抓住穩定性控制。因《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每一冊的頁數不可能一樣,印數 又少,裝訂不便採用機械化操作,大量的手工作業,關鍵在嚴格管理,防止錯亂,避免手工操作的不規範。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要傳之久遠,印刷、裝訂均不計工本,用上好的材料。封面用意大利生產的仿皮面料以及荷蘭生產的2.5毫米厚雙面灰色紙板,配以全部手工工藝製作的圓背

215

,與書的內容相得益彰,顯得古樸典雅、莊重大方。正文用了全木漿纖維偏性的70克膠版紙,真按:原文竟仍作簡字碱,徑改! 保存時間比普通紙要長很多。

四、編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遺憾

   前文已交待,《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採用的是「官助民辦」的操作模式,這一模式的 核心是以商業化為主體進行運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成功,正是商業與學術較好結合的產物,但這兩者的結合又注定會有矛盾的地方。迫於快速運轉的商業考 慮,致使調查編目倉促,有少量傳世之「存目書」未能收入《四庫全書叢書》,中國大陸以外收藏的孤本「存目書」也只複製到一小部分,正擬出《四庫全書存目叢 書補編》,以彌補這一缺憾;又古書流傳情況極為複雜,而審稿時均是面對複製件真批:真是最大遺憾了! 審稿人員的水平和責任心參差不齊,在相當緊迫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難以做到仔細推敲,雖經反復審校,錯訛也在所難免;真批:這與四庫全書編算,是惺惺之惜矣! 印製工作量極大,工藝雖不算複雜,但每一頁的印刷都要保持相當水準,每一冊書的裝訂都不出現錯亂亦不容易。

217

中法西法,權衡歸一?——讀《四庫全書總目》天文算法類提要

  殷善培*

傳統目錄學在部次群書之時,往往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章學誠‧《校讎通義》敘)相期,或進而「論其旨歸,辨其訛謬」(《隋書‧經籍志》)的講求、或致力於「類例既分,學術自明」(鄭樵‧《通志‧校讎略‧編次必謹類例論》)的推敲,要皆不於甲乙部次為止境。真按:當為慊之訛!教育部國語辭典【慊】心-10-13 注音一式 ㄑ|ㄝˋ  解釋:感到滿足、快適。孟子˙公孫丑上: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莊子˙天運:彼必齕挽裂,盡去而後慊。ㄑ|ㄢˋ chin(06497 正因此,傳統目錄學除了可為治學門徑、鑒別古籍、考訂存佚、檢核篇卷……等功用外,從其部次群書的原則,論辨旨歸的態度也可察知一時代的學術風尚①,《四庫全書》便是極好的例證。

* 淡江大學中文系

①這當然不是說每一部目錄學的著作都很可作如是觀,這涉及了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傳統目錄學三類體制中,小序、解題俱無者要看出其部次群書的原則與論辨旨歸的態度自然要比「有小序無解題」及「有小序、有解題」者要棘手些

218

   從體制上看,《四庫全書總目》在傳統目錄學中堪稱完備:書下有敘錄、類前有小序、部前有總序,卷首且有凡例二十則說明義例;可說是四部分類架構下精彩的 呈現。然而,「嚴格說來,《四庫全書總目》既不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也不是乾隆朝內府藏書的目錄」②,《四庫全書》的纂修或可說是明末以來叢集「儒 藏」主張的具體落實③。四庫開館之初,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諭中就說:「其歷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學治法,關繫世道人心者,自當首先購覓;至若發揮傳 注,考覈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四庫全書總目‧辨理四庫全書歷次聖諭》)真按:當作辦理! ,這裏的學術風尚顯然可見。

  既以儒家為中心,對所謂「異端」如二氏之學該如何處理,目錄學中自有前例可援,《四庫全書總目》於此更為嚴謹,凡例中對此便有說明④。只是除了二氏之學外,明清之際,天主教傳教士藉各種技能以傳其學術

;另一則是方法自覺的問題,若多因襲前人既有部次,這也較難察知其中變化。

②昌彼得、潘美月《中國目錄學》(台北:文史哲,民國75年),頁213。其實這一問題,我們也可換一角度思考:從目錄學觀點說,《四庫全書總目》自是一本目錄學的書,但究其實《四庫全書》乃是叢書,叢書編選自有其標準。

③ 明末曹學佺提出「儒藏」說以來,清代周永年、劉音、桂馥相繼有此主張,「儒藏」說 實可視為《四庫全書》的先聲。參見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一九八九),第一章,第三節。又,這當然不是說《四庫全書》的編纂就 是儒家學說的彙集,兩者間還是有所區別的。

④「故釋道外教,詞曲末技,咸登簡牘,不廢蒐羅;然二氏之書,必擇其可著資考證者真按:當作必擇其可資考證者! 其經懺章咒,並凜遵諭旨,一字不收

219

,這與釋道單純於其教者顯然有別,這些技能對傳統學術也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雖然開館已在教禁之後⑤,但如何因應天主教所傳來的技與學,可以說是館臣面臨的新課題了。館臣於此似乎採取了頗為理性的態度:

案歐邏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製作之巧,實愈前古,其議論夸詐迂怪,亦為異端之尤。國朝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具存深意……⑥(《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二‧寰有詮》案語)

傳教士引之新說多矣⑦,「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是館臣因應西學的大原則,這或可說清末「中體西用」說的前奏⑧,所謂「節取其技能」,所節取的主要是天文推算及工匠製作,《四庫全書總目》所錄的西書多屬此類

;宋人朱表青詞,亦概從刪削……」

⑤康熙晚年已有教禁,但真正嚴格執行則是雍正即位之後,規定除任職欽天監者外,其餘一律遣送至澳門。

⑥ 《寰有詮》是亞里斯多德《論天》一書的注釋本,以歐洲中世紀的宇宙論為基礎,對亞里斯多德的水晶球體系及相關的天文問題提出說明。

⑦ 詳見:徐宗澤《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目錄》(台北:臺灣中華,民國47年)。

⑧ 「中體西用」問題,參見王爾敏,〈十九世紀中國士大夫對中西關係之理解及衍生之新觀念〉,《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民國67年);薛化元,《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台北:弘文館,民國76年)。

220

,如⑨:

 天文推算類:

《乾坤體義》,二卷,(意)利瑪竇

《表度說》,一卷,(意)熊三拔

《簡平儀說》,一卷,(意)熊三拔

《天問略》,一卷,(葡)陽瑪諾

《新法算書》,一○○卷,明‧徐光啟、李之藻、李天經,及(意)龍華民、(德)鄧玉函、(意)羅雅各、(德)湯若望等修⑩。

《圜容較義》,二卷,(意)利瑪竇述,明‧李之藻撰。

《天步真原》,一卷,(波)穆尼閣撰,清‧薛鳳祚譯。

《同文算指》,前編二卷,通編八卷,明李之藻演利瑪竇所譯書。

《幾何原本》,六卷,歐幾里德撰,(意)利瑪竇譯。

  子部‧農家類:

 《泰西水法》,六卷,(意)熊三拔。

⑨ 計文德《從四庫全書探討明清間輸入之西學》(台北:漢美,民國80年)的統計,計文德所謂的西書是用廣義的說法,所以連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二卷)、徐光啟撰《測量法義》、《測量異同》、《句股義》(各一卷),都歸入西書,李、徐之作謂之西學可,謂之西書就不甚妥當。

⑩ 此即「崇禎曆書」,清初湯若望略加修訂,進呈清廷,清廷改名為《西法曆書》,後避乾隆諱又改名《新法算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