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目次
甲集(經部)易類 書類 詩類
乙集(經部)周禮類 儀禮類 禮記類 通禮類 春秋類
丙集(經部)論語類附逸語 孝經類 孟子類
四書類 羣經頰 樂類 爾雅類 小學類
六書類
丁集(史部)通史類 編年頰. 別史類 霸史類 雜史類 掌故類一總類 掌故類二職官
掌故類三食貨 掌故類四儀制 掌故類五兵刑
掌故類六河渠 掌故頰七水利 掌故類八營造
戊集(史部)傳記類一總類 傳記類二以時代為次
傳記類三以地為次 地理類一通志 地理頹二各直省 地理類三山川 名勝 古跡 地理類四異城 史鈔類 史學類 譜系類
己集(子部) 儒家類 雜家類 說家類一總類
庚集(子部) 說家類二文格詩話 說家類三金石書畫 說家類四小說 藝玩類 類事類 叢書類 天文術算類 五行類 兵家類 農家類
醫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辛集(集部) 總集類一以時代為次 總集類二以地為次 楚辭類 別集類一唐
壬集(集部) 別集類二宋 別集類三宋 別集類四金 元
癸集上(集部) 別集類五明 別集類六明
癸集下(集部) 別集類七明 別集類八國朝
閏集(編次照前例.不列細目)
簡目
甲集
易類
周易注一卷(寫本)吳鬱林太守吳郡陸績撰
周易元包五卷一名元命包(刊本)後周衛元嵩撰 真按:衞 唐秘書監武功蘇源明傳 國子監助教趙郡李江注
周易舉正三卷(刊本)唐蘇州司戶參軍郭京撰
周易口義十卷(刊本)宋太常博士泰州胡瑗撰
東坡易傳九卷(刊本)宋學士眉山蘇軾撰
了齋易說一卷(山陰祁氏澹生堂寫本)宋贈諫議大夫延平陳瓘撰
吳園先生易解九卷序論五卷雜說秦論各一篇(澹生堂寫本)宋朝散大大德興張根撰
周易講義十卷宋志作解義(寫本)宋資政殿大學士開封耿南仲撰
郭氏傳家易說十一卷(澹生堂寫本)宋處士河南郭雍撰
周易元包數總義二卷(刊本)宋成都路鈐轄司臨邛張行成撰
皇極通變原四十卷今止存四冊不分卷(寫本)前人撰
慈湖易解二十卷經義考作十卷(刊本)宋寶謨閣學士慈谿楊簡撰
周易經傳集解三十六卷(秀水曹氏倦圃寫本)宋知潭州福清林栗撰
南軒易說原十一卷今止存三冊不分卷(倦圃寫本)宋侍講廣漢張栻撰
古易占二卷(寫本)宋德興丞睢陽程逈撰
誠齋易傳二十卷(刊本)宋寶謨閣學士廬陵楊萬里撰
東萊易說二卷(寫本)宋著作郎金華呂祖謙撰
擊辭精義二卷(寫本)前人撰
周易卦爻經傳上下篇訓解二卷(寫本)宋建安蔡淵撰
周易總義二十卷(寫本)宋著作郎甯鄉易祓撰
西溪易說十二卷(寫本、中有闕文)宋興化李過撰
周易要義十卷(鄞縣范氏天一閣寫本)宋僉書樞密院事邛州魏了翁纂
易通六卷(寫本)宋資政殿學士長樂趙以夫撰(宋莆田黃績參定)
易序叢書十卷(華亭董其昌家寫本)宋宗室趙汝楳撰
淙山讀周易記十卷(秀水朱氏曝書亭寫本)真按:朱彝尊 宋方實孫撰
方舟先生易學二卷(寫本)宋資陽李石撰〔案原不箸撰人姓氏.今據四庫總目補列〕
大衍索隱原三卷今存二卷(慈谿鄭氐二老閣寫本)宋太府寺簿丁易東撰
讀易考原一冊經義考作三卷(曝書亭寫本)豫章蕭漢中撰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周易折衷二十三卷(倦圃寫本)元潼川趙采撰真按:詞:潼1 〔tn ㄊㄨㄥˊ〕〔《廣韻》徒紅切,平東,定。〕1.水名。在 陝西省 潼關縣 境。《文選‧潘岳〈西征賦〉》:“發 閿鄉 而警策,愬 黃巷 以濟 潼 。” 李善 注引《雍州圖經》:“ 潼水 ,在 華陰縣 界。” 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北指 崤 潼 ,平塗不過七百。”2.水名。在 四川省 梓潼縣 境。也稱 小潼水 。《說文‧水部》:“ 潼水 ,出 廣漢 梓潼 北界,南入 墊江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三‧保寧府》:“又 小潼水 在縣( 梓潼 )東北,自 劍州 流入界,注于 閬中縣 之 嘉陵江 。”3.水名。在 安徽省 五河縣 境。4.關隘名。在 陝西省 潼關縣 。《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 馬超 、 成宜 ,同惡相濟,濱據 河 潼 ,求逞所欲。殄之 渭 南,獻馘萬計。” 李善 注引《魏志》:“ 建安 十六年, 關中 諸將 馬超 、 韓遂 、 成宜 等反, 超 等屯 潼關 。”參見“ 潼關 ”。5.見“ 潼滃 ”。6.見“ 潼潼 ”。潼2 〔chn ㄔㄨㄥ〕〔《廣韻》尺容切,平鍾,昌。〕水流灌注或水力撞擊。《集韻‧平鍾》:“潼……水壞道。”《字彙補‧水部》:“潼,與衝同。 楊慎 曰:‘《通典》: 潼關 本作 衝關 ,言河流所衝也。’今字作潼。”參見“ 潼2激 ”。潼3 〔zhn ㄓㄨㄥ〕〔《集韻》諸容切,平鍾,章。〕見“ 潼3溶 ”。
周易集傳原十八卷今止存前八卷(寫本)元湖廣儒學提舉永新龍仁夫撰
大易法象通贊七卷(寫本)元學士處州鄭滁孫撰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周易衍義七冊黃氏千頃堂書目作八卷(寫本)元南康教授南昌胡震撰
236
周易原旨六卷易源奧義一卷(寫本)元黃州路總管保八撰
周易爻變易蘊四卷(寫本)元天台陳應潤撰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周易圖說二卷(曝書亭寫本)元進士吳興錢義方撰
易筮通變三卷(天一閣寫本)元臨川道士雷思齊撰
周易旁註十卷前圖一卷(刊本)明侍講學士休甯朱升撰
周易參羲十二卷(寫本)明訓導新喻梁寅撰
大易鈎元三卷(寫本)明文華殿大學士崇德鮑恂撰〔本名學易舉隅.寧王權更其名序而梓之.四庫總目復其原名箸錄〕真按:朱權
呆齋周易圖釋三卷(天一閣寫本)明尚書永新劉定之撰
玩易意見二卷(寫本)明吏部尚書三原王恕撰
周易說翼三卷(刊本)明禮部侍郎高陸呂柟撰
易經大旨四卷(刊本)明吏部尚書蘭谿唐龍撰
易學本原啟蒙意見四卷(刊本)明兵部尚書朝邑韓邦奇撰
易占經緯四卷(刊本)前人撰〔此乃門人王賜紱張士榮受其語次第編成者〕
讀易索隱六卷(刊本)明國子監助教壽昌洪鼐撰
古易考原三卷(寫本)明鹽課司提舉旌德梅鷟撰
周易贊義六卷繫辭上傳一卷以下闕(刊本)明南京光祿寺卿三原馬理撰〔原書十七卷.河南左參政莆田鄭絅梓之〕
易學四同八卷(刊本)明長沙知府山陰季本撰
圖文餘辨二卷(刊本)前人撰
蓍法別傳二卷(刊本)前人撰〔案四庫存目以三書合為一書箸錄.其餘辨別傳二種合名別錄附後.詳提要〕
易象解四卷(澹生堂藏刊本)明御史南宮劉濂撰
易圖識漏一卷(天一閣寫本)明海陽儒學訓導黃芹撰
周易不我解原六卷今存一卷(二老閣藏刊本)明進士長淮衛徐體乾撰真按:衞
補齋口授易說三卷(寫本)永豐周佐編
周易義叢十六卷(刊本)明刑部郎中太平葉良佩輯
易辨一卷(二老閣寫本)明禮部主事鄞縣豐坊撰
易修墨守一卷(刊本)明刑部主事歸安唐樞撰
周易辨錄四卷(刊本)明贈大理丞富平楊爵撰
易象大旨八卷(刊本)明江西按察副使江陰薛甲撰
周易象旨決錄七卷(刊本)明富順熊過撰
胡子易演十八卷(寫本)明廬陵胡經撰
周易中說四十四卷(刊本)明兖州府推官穎川盧翰撰真按:疑為潁川之訛! 〔案原名古易中說.其子晉改從今本刻之.詳總錄。四庫存目作易經中說〕
籤易一冊(刊本)前人撰
易象鈎解四卷(寫本)明應城陳士元撰
周易傳義補疑十二卷(刊本)明禮部尚書丹陽姜寶撰
易解不分卷十冊(崐山徐氏傳是樓寫本)明御史吳江顧曾唯撰
淮海易談四卷(刊本)明南京工部尚書如皋孫應鰲撰
易經繹五卷(刊本)明翰林院待詔旴江鄧元錫撰
周易古今文全書二十一卷(刊本)明禮部侍郎上饒惕時喬撰
讀易紀閩六卷(刊本)明太學生崐山張獻翼撰
讀易韻考六卷(刊本)前人撰
葉八白易傳十六卷(天一閣寫本)明葉山撰
易臆三卷(刊本)明錢塘鄭圭撰
易學十二卷(刊本)叫大學士鄞縣沈一貫撰
易象管窺十五卷(刊本)明諸生嘉興黃正憲撰
大象觀二卷(澹生生寫本)明禮部主事安福劉元卿撰
學易舉隅六卷(刊本)明貢士長泰戴庭槐撰
周易象通八卷(刊本)明宗室朱謀■撰真按:土韋
伏羲圖讚二卷(刊本)明遊擊連江陳第撰
今易詮二十四卷(寫本)明常州布衣鄧伯羔撰
羲經十一翼五卷今書有闕(寫本)明金谿傅文兆撰
易經疑問十二卷(刊本)明新興知縣烏程姚舜牧撰
易經兒說四卷(刊本)明廣西布政司參政晉江蘇濬撰真按:盧晉
周易勺解三卷(刊本)明禮部尚書晉江林欲楫撰
易會八卷(刊本)明司經局洗馬安福鄒德溥撰
易象鈔上下經二卷卦圖繫辭附錄共四卷(刊本)明御史武進錢一本撰
讀易述十七卷(刊本)明尚寶司少卿婺源潘士藻撰
易筌六卷(刊本)明翰休院修撰上元焦竑撰
周易正解二十卷(刊本)明戶科給事中京山郝敬撰
易領四卷(刊本)前人撰
周易旁注會通十四卷(刊本)明太僕寺少卿錢塘姚文蔚撰
古易彙編十七卷(刊本)明太僕少卿臨清李本固撰
易經通論十二卷後附河圖各說(刊本)明提學副使侯官曹學佺撰
237
易經可說七卷前有總論八篇(刊本)前人撰
周易縣鏡十卷(寫本)真按:縣與懸有無心部爾.字形結構換部首. 明高安喻有功撰
〔易經〕澹窩因指八卷(刊本)明布政司參議山陰張汝霖撰
周易古文鈔三冊(刊本)明左都御史山陰劉宗周撰(門人黃宗炎姜垚校刊)
周易宗義十二卷(刊本)明袁州府知府婺源程汝繼輯
易義古象通八卷(刊本)明右僉都御史松谿魏濬撰
易芥八卷(刊本)明舉人仁和陸振奇撰
易林疑說三冊不分卷(刊本)明江西提學副使晉江楊瞿崍著
易學五冊(刊本)明兩淮運判仁和卓爾康撰
易窺十冊經義考作六十卷今不分(寫本)明常熟程玉潤撰
周易揆十二卷(刊本)明大學士嘉善錢士升撰
周易會通十二卷(刊本)明湖廣參議長洲汪邦柱撰(休寧江柟參定)
像象述五卷(寫本)明貢生無錫吳桂森撰
廣易筌二卷(刊本)明平湖沈瑞鍾撰
周易玩辭困學記八冊(刊本)明舉人海寧張次仲撰
易象正十四卷(刊本)明左諭德漳州黃道周撰
三易洞璣十六卷(刊本)前人撰
兒易內儀六卷外儀十五卷(刊本)明戶部尚書上虞倪元璐撰
雪園易義四卷(刊本)明汝甯知府嘉善李奇玉撰
卦變考略二卷(刊本)明舉人鄞縣董守諭撰
周易訂詁十六卷(刊本)明禮部尚書漳州何楷撰
讀易蒐十二卷(刊本)明福建按察使僉事鄭賡唐撰
易學疏四卷(刊本)明衢州周一敬撰〔總錄云.一名苑洛先生易學疏.案四庫存目即名此〕
易疏五卷(刊本)明禮部主事新城黃端伯撰
十願齋易說一卷易箋一卷(刊本)明桂林推官武進吳鍾巒撰
易經說意七卷經義考作易經大意(刊本)明行人臨川陳際泰撰
周易翼簡捷解十六卷前有羣經輔易說并圖說義例共一卷宋附拾遺一卷(刊本)前人撰
易序圖說二卷(刊本)明監察御史無錫秦鏞撰
讀易略記二冊(二老閣寫本)明旌德縣知縣海寧朱朝瑛撰
讀易隅通二卷(刊本)明兵部主事蕭山來集之撰
易圖親見一卷(刊本)前人撰
田間易學六冊(刊本)明桐城錢澂之撰
讀易緒言二卷(刊本)明舉人嘉善錢棻撰
易十三傳三冊(曝書亭寫本)缺名(有朱彝尊手跋云.易十三傳,未詳誰氏所作)
周易古經一冊(寫本)明建安雷樂撰
周易古本一冊(刊本)明無錫華兆登編
周易古本一冊(刊本)明禮部尚書武進孫慎行撰
續韋齋易義虛裁八卷(刊本)明宮保尚書涂宗濬撰
讀易識疑一冊(刊本)明宗室朱睦■撰真按:木挈
易象會旨二卷(刊本)明陝西布政司理問臨川吳撝謙撰真按:詞:【理問】1.審理,訊問。《元史‧刑法志一》:“其鬥訟……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從本管理問。”《水滸傳》第二六回:“原來縣吏都是與 西門慶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說;因此,官吏通同計較道:‘這件事難以理問。’”2.官名。 元 行省有理問所,置理問、副理問等官; 明 清 時 為布政使司直屬官員之一。掌勘核刑名。《元史‧百官志七》:“理問所,理問二員,正四品;副理問二員,從五品。”《明史‧職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 理問所,理問一人,從六品,副理問一人,從七品。”《清史稿‧職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問所理問,從六品。”《清史稿‧職官志 三》:“理問掌推勘刑名。”
易學管見六冊(刊本)明晉江洪啟初撰
周易時義注四冊(刊本)明貢生新安章佐聖撰
羲畫憤參十五卷(刊本)明錢塘陸位時撰
周易說統十二卷(刊本)明仁和張振淵輯
易憲四卷(刊本)明刑部主事華亭沈泓撰
易學蓍貞四卷(刊本)清趙世對撰
易經小傳二十卷(刊本)明京山鄭友元撰〔案總錄云.以上二家俱未詳時代.繹其書.當是明季人.今據四庫存目補列〕
周易廣義四卷(刊本)明舉人吳中鄭敷教輯
讀易辨疑四冊(刊本)明舉人蜀中李開先撰
易學象數論六卷(寫本)國朝徵士餘姚黃宗羲撰
周易象詞十九卷一名憂患學易論(寫本)黃宗炎撰〔案此係手稿,詳總錄.四庫作二十一卷.蓋別一本.又下二種原或單行.四庫則併列一目〕
周易尋門餘論二卷(寫本)前人撰
圖學辨惑一卷(寫本)前人撰
讀易大旨五卷(刊本)國朝容城孫奇逢著(門人耿極校訂)
周易闡理四卷(寫本)國朝崐山戴虞皋撰
應氏易解十七卷(刊本)國朝徵士仁和應撝謙撰
易大象說錄二卷首有雜錄一卷(刊本)國朝吳人舒鳧撰
〔每節後各綴頌贊.贊係鳧作.頌則施文相所為〕
易原二卷(刊本)國朝杭州趙振芳述 歙縣徐在漢參
易或十卷(刊本)徐在漢述 趙振芳參真按:原本已漫漶!前文作芳,可定也.
易經辨疑六卷(刊本)國朝江都張問達撰
易論二冊(寫本)國朝諸生秀水徐善撰
周易通十卷(刊本)國朝知縣吳門浦龍淵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