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July 8, 2008

7

例言

一、 梁蕭統所編《陶集》,合序、目、誄、傳而為八卷,詩文實只七卷,是最早最可靠的 本子。北齊陽休之加進了《五孝傳》、《四八目》(《聖賢羣輔錄》),足成十卷。《陶集》羼進偽作自此始。按『《五孝傳》、《四八目》所引《尚書》,自相矛 盾,決不出於一手,當必依託之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集中《與子儼等疏》稱子夏為孔子四友,而此錄四友乃為顏回、子貢、子路、子張,集中稱『商 山四皓』,率舉黃公和綺里季夏為代表(《飲酒》詩云:『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桃花源詩》云:『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而此錄四皓,乃斷綺 里季與夏黃公為名,並於夏黃公下注云『姓崔,名廓,字少通,齊人。隱居修道,號夏黃公。見崔氏譜』。四友、四皓均與《陶集》大相徑庭,所以宋人定《八 儒》、《三墨》二條為『後人妄加』(宋庠語)是對的。今將《五孝傳》、《四八目》、《八儒》、《三墨》等,悉從刪除。依照魯銓刻蘇寫大字本次序,仍編詩文 七卷,並於卷首列入蕭序及目,庶存舊集原貌。序、目而外,顏延之《陶徵士誄》,蕭統《陶淵明傳》等,不再附。

二、《陶集》竄入他人之詩,如:《歸園田居》第六首『種苗在東臯』篇,是梁江淹《雜體》詩三十首之一。《問來使》詩乃宋蘇子美詩(參明郎瑛《七修類稿》二)。《四時》詩『春水滿四澤』四句,乃晉顧愷之《神情》詩(參宋湯漢注《陶靖節先生詩》三)。凡此均一概刪之。

三、世傳《陶集》有十幾種,其中最富于校勘價值的,有曾集刻本、魯銓刻蘇寫大字本(簡稱蘇寫本)、焦竑刻本、莫友芝刻本、黃藝錫刻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簡稱和陶本)等五個刻本

8

,而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簡稱李本)是給全書作注的最早的本子,所以本書校勘,卽以李本為底本,以曾集等五個刻本為校本,細心加以校對。間或參照湯漢注本、何校宣和本、吳瞻泰彙注本,錄出異文。其他圖書類書等所引文字,也一一進行比勘。全書異文子注相應增補,真按:詞:【子注】古書正文下作者所加的夾行小注。 劉知幾 《史通‧補注》:“亦有躬為史臣,手自刊補。雖志存該博,而才闕倫敘。除煩則意有所吝,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為子注。” 浦起龍 通釋:“注列行中,如子從母。” 以 便訂正訛誤,保存作者原文。保存原文,自應以本集刻本之字為主,然如各刻本為誤而他書所引為是者,即以他書所引為正文,並不一律屈從本集。例如《五月旦作 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句,本集作『神淵』,或作『萍光』,本書從《歲華紀麗》作『神萍』,而將本集正文降為子注。再如各異文義皆可通而難于是正者,則 視何者為當時習語,何者則否,然後定其為正文或為子注異文。例如《與殷晉安別》『游好非少長』句,『少』字各本皆作『久』,唯曾本云『一作少』。按『少 長』為晉時習語,故本書以『少』字為正文,以『久長』為子注異文。至于某句某字顯有訛誤而無從校正者,則或在本文內指出某當作某,或在注文內解釋疏通。

四、 注釋引用舊注,一依丁福保《陶淵明詩箋注》之例,對湯漢《陶靖節先生詩》,李公 煥《箋注陶淵明集》,吳瞻泰《陶詩彙注》,陶澍《靖節先生集》,古直《陶靖節詩箋》等各家注,分別省作湯注、李注、吳注、陶注、古注;而於何孟春注則省曰 何注,於黃文煥《陶詩析義》則直書黃名,於程穆衡《陶詩程傳》則只作程傳。以此廣事採擇,用彰本義。然引用舊注,意在吸收其精華,故凡不夠確切全面的,則 進行修訂或補充。例如《癸卯歲十二月作與從弟敬遠》詩:『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念孫認為『無希聲』當作『希無聲』,並引《老子》來證明。本書採用 王說,同時又據顏延之詩及《莊子》,說明可不改字,『無希聲』更合乎當時修辭習慣。又為了通俗易懂,本書注文盡量應用現代漢語。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