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June 8, 2008

27

,辨章學術,推尋類例,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書前提要比對異同的價值 其善三也。從前總目兼載存目,有目無書,卷帙浩繁,繙尋不易;而簡明目錄僅明概略,源流不詳。本書卷冊,視總目纔五分之三,媲簡明溢二倍以上真按:疑有誤!-疑有訛敓!此殆謂其此次景印書前提要好處在分量(卷冊)在總目提要之五分之三,而較簡明目錄也只多二倍而已,卻內容倍為綦詳。○疑媲乃比之音訛. 本末賅備,繁簡適中,其善四也。景印次第按照天然次序,真按:不解之處!真按-天然二字用得也怪. 分經史子集四次出書,並擬分部零售,學者各就專門肄業,隨類而購,分時而治,真按:二字原漫漶壞印,據本書五版補. 其善五也。外間石印總目,割併篇章,真批:不唯當時外間也,即後來北京中華書局縮影,至今通行之浙刻本亦剪貼併湊而成者.但為縮減成本,售用兩利也. 紊亂卷帙。此次景印原書但略小其匡,而不併其葉,故冊小而字大,可供點治真按:大概是說圈點治學吧○詞:【點治】點化備辦。 何薳 《春渚紀聞‧點銅成庚》:“若首座有未了緣事,可與眾集福者,我當分藥點治,雖百兩不靳也。” 又便取攜,更無排印譌誤之虞,且乏鈔胥脫落之弊。其善六也。四庫全書天壤間乃僅七部,而提要者又坿此七部以行。圓明園文源一部早付刦灰,江蘇兩部(揚州文匯、鎮江文宗)又燬於兵燹,浙江文瀾鈔配僅完,禁閣中三(文溯一部現庋奉天,真按:疑有誤!-疑有訛敓! 都下僅有文淵、文津兩部,一藏故宮博物院,一藏教育部圖書館。)實為全書中之善本,而提要者又為全書之精華,真面廬山,偽誤自少,真按:當係譌誤之訛.前亦有譌訛作偽(僞)者. 其善七也。綜此七善具於一書,萬本流傳真按:原漫漶缺印,據本書五版補. 計日可待。真批:而今日已計而待已不可得矣.雖有全書影行之便,然無一編在手之閒.

議未果成。余曾赴杭就讀文瀾閣書求一驗其說,原本提要則較總目為簡略聞各閣本亦互有不同。真按:四庫全書各閣書前提要之不同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書前提要相異處 邵晋涵四庫全書提要分纂稿一名南江書錄姚鼐惜抱軒書錄亦當時分纂之稿與原本提要及總目更多異同近人劉承幹四庫全書表文箋釋序曰癸巳得翁蘇齋學士所纂提要書稿一百五十冊,真按:翁方綱 真按:劉承幹與翁方綱 真按:邵晉涵 則與今本提要殊異者甚多云。余擬將現存四閣書及邵、姚、翁等人分纂稿,與總目詳校一過,以求先後增刪之蹟而窺其用意之所在也。(詳拙作四庫全書總目別編編纂計畫書中)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疑在四庫大辭典或四庫全書學典中有收,俟查考!○胡楚生氏于兩岸四庫學會議論文集中言楊家駱氏之四庫學貢獻乃亦未提及一語,實屬疏漏!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書前提要比對異同的價值

周中孚論總目曰竊謂自漢以後簿錄之書無論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門類之允當考證之精審議論之公平蔑有過於是編矣越縵堂日記則曰四庫總目雖紀文達陸耳山總其成然經部屬之戴東原史部屬之邵南江子部屬之周書昌皆各集所長書昌於子蓋極畢生之力吾鄉章實齋為作傳言之最悉故子部綜錄獨富雖有去取失宜及部敘未當者要不能以一疵掩也耳山後入館而先歿雖未及見四部之成而目錄頒行時已不及待故今言修四庫書者盡歸功文達。真按:陸錫熊 真按:紀昀 然文達雖名博覽,而於經史子之學則實疎,集部尤非當家經史幸得戴邵之助故經則力尊漢學識別既精別裁自易史則耳山本精於攷訂南江尤為專門故所失亦尠子則文達涉略既徧後又取資貸園彌為詳密惟集頗漏略乖錯,真按:紀昀的學術成就 多滋異議。按同時姚惜抱已有微辭。後陸存齋欲撰正紀一書,俞曲園恐其罹禍阻之。真按:俞樾之為人 近人胡玉縉有四庫全書提要補正余嘉錫有四庫全書提要辨證孫德謙有四庫提要校訂。其他偶一論訂者,亦往往有之。余擬綴之於拙著《四庫全書總目別編》中以資參觀焉。真批:上文亦有,不知有無出版?○google亦無.

總 目改頒:地方首先刊印者為浙江省。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署布政使司謝啟昆、署按察使司秦瀛、都轉鹽運使司 阿林保等因學者鈔錄提要,毫楮叢集,求者不給,乃請於巡撫兼署鹽政吉慶借文瀾閣藏本校刊,以惠士人。捐款刊印者為浙江沈青、沈以澄、鮑士恭等。工竣於乾陸 六十年,是為杭州刻本。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版本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浙刻本 嗣又有粵東刻本二三十年來石印本亦有數種

28

學人需要之殷於以可見

四庫全書薈要之總目與四庫全書總目不同此目係統全書之卷數以定次故首列卷數次部數再次書名卷數著者朝代爵里姓名並述該書係依據何種版本繕錄據何板本校正故薈要之價值觀總目卽可知之此目未錄各書提要以已冠諸每部之書首也真按:四庫全書薈要總目

四 庫全書攷證凡一百卷在聚珍版叢書內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上諭曰昨諭四庫全書薈要處呈進鈔錄各種書籍 朕於幾餘披閱見粘簽考訂之處頗為詳細所有各簽曾令其附錄於每卷之末卽官板諸書亦可附刊卷尾惟民間藏板及坊肆鐫行之本難以概行刊入其原書譌舛業經訂正者外間 仍無由得知尚未足以公好天下也前經降旨令將四庫全書總目及各書提要編刊頒行所有諸書校訂各簽並著總裁等另為編次與總目提要一體付聚珍板排刊流傳既不虛諸臣 校勘之勤而海內承學者得以由此研尋凡所藏書皆成善本亦以示嘉惠士林至意真按:真按:清高宗所以要改篡原書的原因 真按:清高宗的「理」學 真按:清高宗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清高宗心目中的善本 四庫全書篡改原書?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四庫全書告成正總裁永瑢等進表曰伏以天璣甄度書林占五緯之祥帝鏡懸光藝苑定千秋之論立鋼維於鼇極函列雲珠刪述於龍蹲契昭虹玉理符心矩絜三古以垂謨道叶神樞,真按:詞:媲1 p ㄆ〡ˋ〕〔《廣韻》匹詣切,去霽,滂。〕1.匹配。《說文‧女部》:“媲,妃也。” 韓愈 《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爰初在家,孝友惠純,乃及於行,克媲德門。”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詩:“良人執戟 明光 里,所慕 靈妃 簫史 。”2.指詩文中的排比。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如此之類,與規規然在於媲青對白者,相去萬里矣。”3.比;比擬。4.匹敵;比得上。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媲美】比美。 徐渭《代雲南策問》之一:“迨我今上聖明,其於懷柔遐裔之德,不特媲美祖宗,抑亦迥邁千古。”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下‧芍藥》:“芍藥與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藥以花相,冤哉。” 楊朔 《黃河之水天上來》:“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跟傳說中的神話人物 大禹 媲美。”【媲偶】相伴;陪伴。《禮記‧曲禮上》“偶坐不辭” 孔穎達 疏:“偶,媲也。或彼為客設饌,而召己往媲偶於客共食。”《梁書‧劉遵傳》:“所賴故人時相媲偶,而此子溘然,實可嗟痛。”【媲隆】謂興盛之景況相當。《清史稿‧穆宗紀論》:“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媲跡】見“ 媲蹟 ”。【媲德】謂婚配於有德之人。 韓愈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帝曰:‘俞哉!維汝忠孝。予思乃父,追秩夏卿;媲德娠賢, 梁國 是榮。’”《誠意伯文集》卷一附《劉基母永嘉郡夫人富氏誥》:“貞資婉範,媲德生賢。”【媲蹟】猶比肩。謂並駕齊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以 文貞 名儒名相,媲跡 ,侍郎猶勉之如此。” 孫中山 《<民報>發刊詞》:“吾國縱能媲跡 歐美 ,猶不能免於第二次之革命,而況追逐於人已然之末軌者之終無成耶!”按:然則此處若非誤字或誤用,則當作比(比較)用了?而媲通常與比較之義仍有不同也! 匯九流而證聖治資鑒古德洽敷文。臣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上言:竊惟神霄九野太清耀東壁之星懸圃三成上帝擴西崐之府文章有象翠媯遂吐其天苞繪畫成形,白阜肇圖其地絡。書傳蒼頡,初徵雨粟之祥;籙授黃神,始貯靈蘭之典。洞庭祕簡,稽大禹所深藏;柱下叢編,付老書以世守。秦操金策真按:詞:【金策】1.古代記載大事或帝王詔命的連編金簡。 張衡 《西京賦》:“帝有醉焉,乃為金策,錫用此土”《漢書‧武帝紀》“﹝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還,登封 泰山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 白居易 《一策頭》:“是以窺玉旒,讀金策,慚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2.指禪杖。僧所持。《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李善 注:“金策,錫杖也。” 權德輿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詩:“口翻貝葉古字經,手持金策聲泠泠。” 高啟 《次韻及禪師懷王水曹》之二:“應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飛。” 聖 籍雖焚;漢理珠囊,遺經故在。儒生密寶,維孔鮒之承家;謁者旁求,見陳農之奉使。蝌文以後,篇章自是滋多;麟閣所儲,條目於焉漸備。杖吹藜火,應讎別錄之 編;衣染鑪香,坐校中經之簿。王仲寶區其流別,定新志之九條;阮孝緒撮其叢殘,括舊傳之五部。勘書妙畫,世摹展氏之圖;捲幔飛仙,史載隋宮之蹟。唐武德訖 乎天寶,鈿軸彌增;宋景繼以淳熙,真按:原訛作祜,徑改! 牙籤再錄。南征俘玉,元遷三館之真按:原文有異體! 北極營都,明運十艘之櫝。莫不前徵邃古,丹壺溯合之蹤;真按:原訛作(名隹),徑改! 毖發空林,青簡羾頻斯之篆。真按:詞無!待查!按:疑頻為人名,亦如李斯之善篆者. 西 州片札,辨點漆於將磨;南雍殘文,檢穿絲於已斷。竹編未朽,名認帥春;瓠本猶攜,稿存班固。爬羅織碎,或得諸玉枕石函;掇拾畸零,均給以螺丸麻紙。精鏐廣 購,一篇增十匹之酬;華贉重縚,三品列兩廂之等。凡以窮搜放失,獵文林辨囿之精;互鏡瑕瑜,立聖域賢關之訓。結德輿而輨轄,軌順經涂真按:詞:【經涂】亦作“經途”。亦作“經塗”。1.南北向的道路。《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 左思 《蜀都賦》:“經途所亙,五千餘里。” 南朝 顏延之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經塗延舊軌,登闉訪川陸。”2.所歷路程。《文選‧任昉<出郡傳舍哭范僕射>詩》:“與子別幾辰,經塗不盈旬。” 李善 注:“經猶歷也。”按:此乃與道筏對(經對道;筏對涂(塗、途),則經乃道義,即經典常經軌則意也. 傃學海以沿波,源通道筏。然而掇餘易匱四千卷,既匄殘膏;騖廣彌蕪百彌篇,更珍贋鼎。丹青失實,或貽誚於王充;朱紫相淆,孰齊蹤於鄭默。甚乃別風淮雨,惜奇字而偏留;或如許綠紂紅真按:詞無.按:許綠音訛,紂紅形訛. 踵 駁文而莫悟。蘭臺庋貯多如賄改;漆經棗板,摹傳遂至誤尊閣本,故祕書總目,鄭夾漈復議校讎而文苑英華,彭叔夏重加辨證。從未有重熙累洽,雯華懸紫極之庭; 稽古崇儒,冊府闢丹宸之館。彌綸宙合,識大識小之無遺;榮鏡登閎,傳信傳疑之有準。金模特建,寶思周融如今日者也。欽惟皇帝陛下,瑞席蘿圖,神凝松棟。播 威棱於十曲真按:詞無!待查! 響震靈夔;洽文德於四溟,兆開神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