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端平二年進士,歷官翰林權直兼崇政殿說書直秘閣。鬳齋其別號也。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二字竟不前見,疑翁公雖題此書名而其所見者又自不同,故有此出入也. 宋 之南渡,理學多在閩中而莆田尤盛,自林光朝與朱子同時講學有重名,其學一傳為林亦之,再傳為陳藻,三傳至希逸,蓋皆以道學相授受,非僅以詞章著也。然其同 時劉克莊稱,希逸之詩,槁乾中含華滋,蕭散中藏嚴密,窘狹中見紆餘。而近時新城王士禎稱,希逸以理學嫡派,而詩多宗門語,所謂“鬳齋十一稿”者也。《福建 通志》載其《竹溪集》九十卷,蓋合前、後集言之。前集六十卷,此《續集》三十卷,其門人林式之所編,前有式之從弟林同序,在咸淳六年庚午。蓋希逸出知興化 軍在淳祐八年戊申,其退居於家在景定四年癸亥,至是《續集》之成則其內召之明年,為咸淳五年己巳也。應鈔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七”著錄《鬳齋續集》三十卷。
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覆瓿集(9/754)
謹按:《覆瓿集》六卷,宋趙必■著。真按:王象 必■字玉淵,真按:王象 東莞人,宋之宗室。咸淳元年與其父同登進士。必■初任高要尉,署四會令,有異政,民爲立祠。再任高康丞,棄官歸養,自號秋曉。此其所著詩文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八”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白石樵唱(17/1479)
謹按:宋林景熙《白石樵唱》五卷。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陽,溫之平陽人。官禮部架閣。其與會稽唐玨潛葬宋陵骨事,見於《輟耕錄》諸書。今此集中所載《夢中作》四詩,或以為唐作,或以為林作,近時王士正、厲鶚互有辨証。蓋在諸書所據傳聞異辭固自不免
252
,而其詩既在集中,則固不妨兩存,且於宋末事跡有可考見。此書有元統甲戌崑山章祖程箋注,而此本為明遼藩所刻。後載嘉靖己丑江陵毛秀“辨誤”一篇,俱應附鈔。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八”著錄《林霽山集》五卷。真按:書名不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古梅吟稿(9/753)
謹按:《古梅吟稿》六卷,宋吳龍翰著。龍翰字式賢,歙人。咸淳鄉貢,後以薦授編校國史院實錄院文 字。至元丙子,鄉校請充教授,尋棄去。其詩集曰《古梅吟稿》者,龍翰家有古梅樹,因自號“古梅”也。序稱“吟稿”,與宋詩刻本合,而卷內又作“遺稿”,當 以“吟稿”為是。應存其目。真按:解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八”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呂次儒集(14/1249)
謹按:《呂次儒集》一冊,不分卷數,宋呂南公著。前有序,言南公遺稿凡三十卷。南公字次儒,南城 人。熙寧鄉貢,一試禮部,退而築室灌園,自號灌園先生。其詩見於《西江詩話》,而《宋史‧藝文志》亦載呂南公《灌園集》三十卷,與此序合。今鈔本既錄此序 於前,而所載詩文寥寥,詩僅二十餘首,文僅二首,似未可遽以“集”名。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如訪得全書有卷數可敍次者,則此數篇即無庸校辦矣。若果其全書不可得見,則其人著述實亦有稱於時,不可盡泯,即姑就此所有者鈔存可耳。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八”著錄《呂次儒集》一卷。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253
竹素山房詩集(10/820)
謹按:《竹素山房詩集》三卷,元吾邱衍著。衍字子行,錢塘人。常自比於郭忠恕,工隸書,精小篆,兼通聲音律呂之學,其著述有《尚書要略》、《晉文春秋》、《楚史檮杌》、《說文續解》、《周秦刻石釋音》、《學古編》等書。或稱吾衍,又或稱郚衍,真按:詞:郚1 〔w ㄨˊ〕〔《廣韻》五乎切,平模,疑。〕1.古邑名。 春秋 紀 邑,後入 齊 。在今 山東省 安丘縣 西南。 宋 羅泌 《路史‧國名紀己三》:“ 郚 , 密 之 安丘 西南六十故 郚城 , 漢 郚縣 。”2.古邑名。 春秋 魯 邑。在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南。《春秋‧文公七年》:“遂城 郚 。” 杜預 注;“ 郚 , 魯 邑, 卞縣 南有 郚城 。”3. 漢 縣名。《漢書‧哀帝紀》:“﹝ 建平 三年﹞夏六月,立 魯頃王 子 郚鄉侯 閔 為王。” 顏師古 注:“ 蘇林 曰:‘郚音魚,縣名也,屬 東海 。’又音吾。” 其號或曰竹素,又或曰竹房,或曰貞白。此其所著詩集,後附文一篇,蓋皆後人所採輯也。應鈔存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九”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仇山村詩(10/819)
謹按:《仇山村詩》上、下二卷,又補遺一小卷,元仇遠著。遠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人。宋咸淳中,以詩與白珽齊名,人謂之“仇白”。元至元中,部使者強以學職起之,為溧陽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號近邨,又號山邨民。釋守道有“書傳東晉法,詩接晚唐人”之句,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頗為肖之。此鈔本蓋是後人景慕其名而採拾成之,中間有就所書墨蹟將題跋一并鈔入者,非遠之全集也。應鈔存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九”著錄《金淵集》六卷、《山村遺集》一卷。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存悔齋詩(4/269)
謹按:《存悔齋詩》一冊,元龔璛著。璛字子敬,真按:龔璛 高郵人,徙家平江。官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乞休歸。璛與其弟理刻苦於學,真按:龔理 時人稱曰“兩龔”,以比漢之“兩龔”云。此本後有吳人朱存理補鈔詩一十七首,毛晉汲古閣藏本。又後有補遺六首,則近日嘉定戴笵雲所輯也。真按:查google上有數位典藏作戴范雲者:「序跋者:(元)黃溍;(元)李祁;(清)戴范雲」(玉山名勝集)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ContentID=6421&CID=6569&OID=541148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qlLfF1krZR4J: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3FContentID%3D6421%26CID%3D6569%26OID%3D541148+%E6%88%B4%E8%8C%83%E9%9B%B2&hl=zh-TW&ct=clnk&cd=1&gl=tw 應鈔錄之。
又,考張丑《真蹟日錄》云:“《存悔齋稿》一帙,乃永嘉朱先生手錄龔子敬之作真按:朱右
254
。此冊為吳文定公家藏,今歸荻溪王寧速氏。朱為伯賢長史,名右,真按:朱右 蓋後元大儒”云云。此蓋別是一本耳。
又(14/1275)真按: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書重寫提要者
謹按:《存悔齋詩》一卷,又補遺一卷,元龔璛著。璛字子敬,自高郵遷居平江。官寧國儒學教授,遷上 饒簿,改宜春丞,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其所著述目之曰《存悔齋稿》,明朱存理為補遺於後。其卷尾至正九年開封俞楨跋所稱“永嘉朱先生”乃又是一人,非朱 存理也。應鈔存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九”著錄《存悔齋稿》一卷、補遺一卷。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道園學古錄(3/159)真按:翁方綱與虞集-翁公與虞集關係密切不知與與修四庫有無關係.
〔謹按〕:《道園學古錄》五十卷,元虞集著。集字伯生,蜀之仁壽人,宋丞相允文五世孫。真按:虞允文 居江西之崇仁,從臨川吳澄遊,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擢國子助教,遷集賢修撰、翰林待制兼國子祭酒。文宗天曆中,拜奎章閣侍書學士,進侍講學士。順帝初,謝病歸臨川。卒贈仁壽郡公,謚文靖。集為文萬篇,存者十之二三耳。真按:虞集著作考 其《在朝》、《應制》、《歸田》、《方外》諸稿總五十卷者曰《道園學古錄》,其詩稿亦曰《芝亭永言》,又有別集曰《翰林珠玉》,其從孫堪又訪得其詩七百四十餘篇曰《道園遺稿》,真按:虞堪 今之行世者又有《道園類稿》,與《學古錄》互有出入。金華黃溍以《學古錄》為集,手自編定,真按:斷句之誤-應予連讀作「金華黃溍以《學古錄》為集手自編定」,集者,虞集也. 然其《天藻詩序》云:“友人臨川李本伯宗輯舊詩,真按:李本 謂之《芝亭永言》。”又《賦謝李伯宗》題云:“至元庚辰冬,臨川李伯宗、黃仲律來訪山中,拾殘稿二百餘篇而錄之。”而李序又云:“至正元年十有一月,閩憲斡公徵先生文稿,本與先生幼子翁始及同門之友編緝之,真按:李本 真按:疑此為其字非名也. 得《在朝稿》二十卷、《應制錄》六卷、《歸田稿》一十八卷、《方外稿》六卷
255
。” 此與今本正相合,即所謂斡克莊建本者是也。庚辰是至元六年,其明年辛巳改元至正,是則李本、黃鍾之 錄文於山中,與其刻於閩中相去一年耳,是編為李本所定無疑也。自元暨明屢經刊本,然皆從建本翻刻,亦間有參錯不合處。集之詩文為有元一代冠冕,應合《類 稿》、《遺稿》諸本,校正善本刊之。真按:翁方綱與虞集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虞集的文學成就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道園遺稿(10/811)
謹按:《道園遺稿》六卷,元虞集著。集平生所為文凡萬餘篇,其門人李本所編者為《道園學古錄》,凡五十卷,有鎦伯溫所刻大字本,真按:詞:鎦1 〔li ㄌ〡ㄡˊ〕〔《廣韻》力求切,平尤,來。〕1.塗飾金泥。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千佛寺》:“尊天二十四像,穆肅慈猛,相具神足,衣冠法故,範鎦質良。”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千佛寺》:“其像銅而光如漆,範鎦質良,穆肅慈猛。”2.姓。 宋 有 鎦文謨 。見《萬姓統譜‧平尤》。鎦2 〔li ㄌ〡ㄡˋ〕〔《集韻》力救切,去宥,來。〕鎦子,戒指。 張雷 《變天記》第三章一:“ 春姐 看了二嬸子一眼,右手搬弄自己用大銅元錘造的手鎦。”【鎦2子】方言。戒指。 李英儒 《野火春風鬥古城》第二二章:“‘鎦子兌換啦?’他問 銀環 。”【鎦金】用金子的溶液塗飾器物的一種方法。將金子溶解在水銀裡,塗在器物表面,晾乾後用炭火烘烤,再用瑪瑙軋光。參見“ 鎏金 ”。 真按:劉基-疑即此人. 又有斡克莊所刻建寧本。後人又編其詩文曰《道園類稿》,與《學古錄》互有出入。此《遺稿》一編則其從孫堪所補編也,真按:虞堪 真按:虞集著作考 真按:翁方綱與虞集 凡古、律詩七百四十一篇,附以樂府,刻於至正十四年,而其中有《類稿》所已載者百餘篇,其《類稿》所無者五百餘篇而已。集之詩文為有元一代冠冕,當時門人李本編《學古錄》時已有“泰山一豪芒”之歎,其續加搜訪者或猶有未盡焉。堪字克用,真按:虞堪 一字勝伯,真按:虞堪 好學有文,隱居長洲,明洪武中為雲南府學教授。金華黃溍序以《學古錄》為集手編,然至正己亥眉山楊椿序以為集門人所編,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與李本序合。而所稱母氏書蓮經事,真按:詞:【蓮經】《妙法蓮華經》的簡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 素公 不出院,轉《法華經》三萬七千部……有僧 玄幽 題此院詩,警句曰:‘三萬《蓮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 唐 賈島 《送僧》詩:“曉了《蓮經》義,堪任寶蓋迎。” 明 王世貞 《贈松虛上人》詩:“朝籤藥裹時廢食,夜誦《蓮經》恒不眠。” 蓋集之母楊氏,衡陽守楊文仲之女,集幼時楊氏授以諸經者也。楊椿是其外家後人,故言之有徵如此。雖鈔本間有訛缺,然世間傳本頗少,應合《學古錄》諸稿并刊刻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二○”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揭文安公集(10/815)
謹按:《揭文安公集》十四卷,元揭傒斯著。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延祐初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天曆初開奎章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