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July 6, 2008

241

。所以柳宗元認為《論語》是曾子的弟子編成的。柳宗元的辨偽遠不及劉知幾求證嚴密,但他的辨偽文章已有數篇,對中晚唐的疑古風氣有推動作用。

   宋人的辨識偽書,較之唐人大大地進了一步。其特點有三:一是參與此事者多,二是 被辨出或被懷疑的書多,三是方法有重大改進。首開這一風氣的是歐陽修,他的《易童子問》洋洋三千餘言,對向來被認為孔聖人作的《十翼》提出辯難。他認為 《十翼》中的《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不是孔子所作。他的理由很多,但主要方法是找出其中與《論語》的矛盾,也就是說是從思想體 系上辨偽,這是對劉向辨《晏子春秋‧外篇》的方法的繼承。另一種方法是從稱謂上辨偽,《繫辭》、《文言》均有“子曰”之稱,顯係孔子後學所為。這是對柳宗 元《辨論語》的方法的繼承。繼歐陽修之後,鄭樵、葉適、趙汝談、趙汝楳等先後對《十翼》提出辯難,使《十翼》除《彖傳》、《象傳》以外均被認為非孔子所 作。尤其趙汝談《南塘易說》三卷,據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說是“專辨《十翼》非夫子作”的,這恐怕是辨一書之偽的第一部專著,可惜亡佚了。《易傳》如 此,東晉晚出的《古文尚書》也是首先由宋人揭其偽跡的。首發其難者是吳棫,他說:“增多之書皆文從字順,非若伏生之書詰曲聱牙。夫四代之書,作者不一,乃 至一人之手而定為二體,其亦難言矣。”(元吳澄《書纂言‧序》引)朱熹受了吳棫的啟發,進一步指出:“今文多艱澀,而古文反平易……伏生倍文暗誦,乃偏得 其所難,而安國考定于科斗古書錯亂磨滅之餘,反專得其所易,則又有不可曉者。”(白壽彝《朱子辨偽書語》)其後趙汝談、陳振孫也都有辨識,這就為晚出的 《古文尚書》的偽案揭開了考辨的序幕。他如蘇轍、黃震懷疑《管子》、晁公武懷疑《文中子》、陳振孫懷疑《關子明易傳》、鄭樵攻《詩序》等等,先後呼應,呈 群起之勢。而最能代表宋人辨偽成就的應是朱熹。

242

  朱熹集兩宋理學之大成,對古書下功夫極深。因此,他既能超脫注疏家的繁瑣而對古書獨有會心,又能貫穿群籍而有相當的考證。真批:全係臆度之言!未到朱子學問處,未臻朱子問學處而反而居高臨之,評騭其人,斯亦怪矣. 他懷疑的古書在宋人中為最多,他自己說:“欲作一書論之而未暇。”(朱熹《孝經刊誤附記》)可見他是第一個打算專著一書以辨群書之偽的人。白壽彝先生曾輯《朱子辨偽書語》一冊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民國二十二年社排印本)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不知是否為樸之簡化字 ,從中可知朱熹懷疑或辨定的偽書達四十部之多,就個人辨偽來說,這是前所未有過的成績,可以說是劉向以來一人而已。朱熹曾總結自己的辨偽經驗說:“熹竊謂生于今世,而讀古人之書,所以能別其真偽者,一則以其義理之所當否而知之,二則以其左驗之異同而質之。真按:應係佐證之義.左佐字形結構有無部首爾;驗,驗證,單字想複詞也.○詞:【左驗】證人;證據。《漢書‧楊惲傳》:“事下廷尉。廷尉 定國 考問,左驗明白。” 顏師古 注:“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新唐書‧侯君集傳》:“帝曰:‘卿與 君集 皆功臣,今獨相語而無左驗,奈何?’” 葉適 《鄭仲酋墓志銘》:“然無左驗,有司疑之。” 歸有光 《魏悼王》:“論曰, 太宗 以咒咀不足以服天下,而更甚以 西池 之變,此誰為之左驗哉!” 未有舍此兩塗而能直以臆度懸斷之者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袁機仲‧來教疑河圖洛書》條)白壽彝先生更進一步將朱熹的辨偽方法歸納為六條:(1)根據常識來推測。(2)因確知作偽者是誰而知其書為偽書。(3)因一書的內容與歷史上的事實不符辨偽。(4)因一書的思想與所依托的人的思想不符辨偽。(5)因一書的內容抄襲湊合之跡顯然而知為偽。(6)從一書的文章氣象辨偽(《朱子辨偽書語‧序》)。朱熹治學的領域較寬,辨偽猶其餘事,但即此而論,已是理論與實踐均能遠邁前修的了。

  元人的辨偽,向來以為成績很小。梁啟超曾說:“元朝在文化史上是閏位,比較的任何學術都很少貢獻真按:此句不通!-疑因歐美語句所影響! 在 辨偽方面也是如此。”(《古書真偽及其年代》)所以他在講辨偽發展史時根本不講元代。這是梁啟超對元朝的成見太深。元代的詩、戲曲、小說、書畫、天文、地 理、醫學等均有獨特的成就,這裡姑置勿論。即辨偽之學,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首先,在辨偽《古文尚書》方面,《四庫提要》曾說:“《古文尚書》自貞觀敕作 《正義》以後,終唐世無異說。宋吳棫作《書稗傳》始稍稍掊擊,《朱子語錄》亦疑其偽。然言性、言心、言學之語,宋人據以立教者,其端皆發自《古文》,故亦 無肯輕議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