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June 5, 2008

131

②考出偽著者。若能確定某書的著者為偽,其偽自明。如《孔子家語》,俗稱孔安國撰。姚《考》說:“《唐志》有王肅注《家語》十卷,此書肅掇拾諸傳記為之。”辨者明確指出,此書為王肅偽造,托名孔安國,清范家相和孫志祖等學者也持這一觀點。

  姚氏也從著者生卒時間、代表作品、文章風格、語言特點等方面進行辨偽。

  4.根 據書的篇卷情況。如《鶡冠子》,姚《考》說:“《鶡冠子》,《漢志》止一篇,韓文公所讀有十九篇,《四庫全書》有三十六篇,逐代增多,何也?意者原來無 多,餘悉後人增入歟?”姚認為,此書原為一篇,至清時反而增加到三十六篇,必定有人增添了不少內容,所以清時本必偽無疑。

  5.從成書先後考慮。如《管子》,舊傳為管仲著。姚《考》說:書中“言‘《春秋》所以紀成改’,管未見《春秋》也……大抵入者皆戰國周末之人”。真按:疑為摻之訛! 管仲卒於公元前645年。《春秋》一書為孔子編修。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不論孔子何時編成《春秋》,管子都不可能看到,又怎能稱引之呢?所以辨者認為,其所見《管子》的本子必偽無疑。

  6.從語言文字方面。如《六韜》,相傳為周代呂望著,姚《考》說:“其辭俚鄙,偽托何疑。”他認為其書文辭如此俚鄙,實不似呂望著的,所以他判此書清時本為他人依托為之。

  7.根據他書徵引內容。再如《孔子家語》,姚《考》說:“(司馬)貞作《史記索引》,真按:當作史記索隱,前亦誤也! 所引《家語》,今本或無,可驗也。”一書問世,總會被他書稱引,作偽者手段再高明,也無法盡閱所有徵引該書的文獻,所以作偽時,在這方面往往有破綻。姚氏就是根據《史記索引》徵引《孔子家語》的內容,其中不少在清時本中無有,以證該本為偽的。

  8.從情理方面入手。如《列仙傳》,舊題漢劉向撰。姚《考》說:“《漢志》載向《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而無《列仙傳》,可證其偽。”《漢志》保存了《七略》的概貌。辨者認為,如果《列仙傳》真為劉向所作,那他編目時不會光收其他著作,而不收該書

132

,《漢志》中也不會沒有反映,否則,不合情理。以此說明其所見的本子為偽。

  9.從目錄方面入手。一部目錄,就是一部學術史。真按:目錄與學術史 它 能告訴讀者書的存佚完缺、流傳情況、篇卷分合、版本優劣等,有的還能直接告訴讀者某書為偽。這些都能為辨偽提供很多方便。如《易》,《漢志》著有《易》, 《隋志》著有《歸藏易》,《新唐志》著有《連山易》。人們俗稱《連山易》為《夏易》、《歸藏易》為《商易》。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稱:“《連山》出于劉炫 之偽作,北史明言之。度《歸藏》之書,亦此類耳!”姚立方在使用其他方法辨偽時,真批:何故此處常以字行?與全書稱明體例不合.且本文中馬端臨等亦直呼其名,乃際恆又但稱字,實不允協! 有時也結合使用目錄,有的則直接利用書目辨偽。如古《三墳書》,姚《考》說:此書“出于宋,晁子止曰:‘張天覺言得之比陽民家。《七略》、《隋志》皆無之。世以為天覺偽撰。’”姚氏利用《七略》、《隋志》、晁《志》所載,判所見的本子為偽書。

  10.利用他人辨偽成果。是凡辨偽者,多精心考究,方下結論。其成果大多可靠,可以利用。姚立方對此較為重視,善於利用他人的辨偽成果。如《麻衣正易心法》,姚辨其為偽,主要是採用了朱熹的意見。

  11.從 版本方面入手。版本內容包括諸多方面,可從某一個方面入手辨偽,也可同時從版本幾個方面辨偽。如果考定某書的本子出自何人刀下,也就知道其為何地何人刻 本。如清時本《子貢詩傳》、《申培詩說》二書,姚《考》說:“嘉靖中,廬陵郭相奎家忽出此二書……於是當時人幾于一哄之市:張元平刻之成都,李本刻之白下。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不知是否為簡化字! ”姚考出了此書明嘉靖時兩人分別在兩地的刻本,那麼這兩個本子也就無法偽冒古本了。

  姚氏辨偽主要是用上面這些方法。他也從社會狀態、典章、儀禮、王政、歷史、地理、民俗等方面著眼辨之,這裡就不再舉例分說。

  上面敘述姚立方辨別偽書,都是每介紹一種方法,便舉一例說明之

133

。 在實際辨偽時,若要說明某書為真,還是為偽,大多要從各方面用多種方法,取一些例證說明的。再舉一例來看,如《司馬法》,姚《考》說:該書“當時百五十五 篇,《隋志》三卷,不分篇,已亡佚。今此書僅五篇,為後人偽造無疑。凡古書傳記所引《司馬法》之文,今書皆無之。其篇首但作仁義膚辭,亦無所謂揖讓之文, 間襲《戴記》數語而已”。這裡雖然是一段話,但姚氏採用了“目錄”、“篇卷情況”、“引文”、“一些內容襲自何處”等幾個例證同時說明此書清時本為偽。

  姚立方辨偽,還能認真總結偽書類型。這樣做,可為他人辨偽提供一定的方便。因為知道了偽書有哪些主要類型,也就可知道從何入手辨明它。姚氏當時總結的偽書主要類型有:

  1.內容偽。在內容偽中,姚又分兩種:①全偽。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說:姚《考》“把許多偽書殺得落花流水。其所列書目如下:《易傳》……《杜律虞注》。以上認為全部偽作者”。②部分偽。姚《考》說:像《三禮考注》等八種書是“真書雜以偽者”。

  2.書名偽。這主要指一書其他方面都不偽,僅書名換了,所以書名為偽。姚《考》說:“有書非偽而書名偽者。”他認為清時本《春秋繁露》就屬於這種類型。真按:春秋繁露之偽

  3.著者偽。這主要指一書內容、書名等皆不偽,僅所題著者不是其真正著者。姚《考》說:像《爾雅》、《山海經》等六種書都是“本非偽書而後人妄托其人之名者”。

  另外,還有版本偽,或幾個方面同偽,姚氏尚未總結到,這裡順便說及。

  清代辨偽者很多,但所辨偽書最多者,要數姚立方。他共辨出各種類型偽書八十八種,被譽為“一個辨偽書的集大成者”。其辨偽成果主要收在《古今偽書考》、《九經通論》和《尚書通論》中,以前者為多。這三部著作皆是辨偽學專著,受到學者好評。

  在這幾部著作中,姚立方闡明了辨偽目的,歸納了偽書類型,

134

提供了辨偽方法,總結了辨偽理論。他曾指出,辨別偽書要“直搜根底”。在這幾部著作中有理論、有方法、有經驗,對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辨偽學理論作出了貢獻。

  姚氏之所以能取得比任何清儒都多的辨偽成果,是與其有深厚的知識素養、認真的治學態度和虛心請教的精神分不開的。文章開頭曾談到,他年少時就“博究群書”。他辨偽時,態度謹慎,認真取證,有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就虛心向同行請教。

  姚立方辨偽也存有不足之處。他認為集部書因不好作偽,所以偽書極少,用不著去辨,所以他辨的偽書雖然很多,但集部無一種。其實集部偽書並不少。道理很簡單,如果把其人作偽書收入其文集或叢書中,真批:本作者濫用其字,由此可見! 或把甲詩、文作為乙詩、文收入詩文集中,或把一時代作品作為另一時代作品收入文集中,其依然是偽,或本不偽因收入文集而成偽。其次,姚氏在辨有的書時取證過少,真按:此句不通!-一個專家學者怎能出這樣的句子? 顯得證據不足,說服力不強。

(原載《圖書館工作》1994年第3-4期合刊)

135

第五章 目錄學

   與清代文獻學的其他分支相比,清代目錄學顯得發展很快,當時被視為“顯學”。這 與當時編目工作開展廣泛有著重要的關係,也與清政府重視編目工作有一定的關係。由於清政府重視,官編目錄不僅遠多於以前各代,質量也高,影響也大。官編 《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同為檢索《四庫全書》之工具。檢索一部叢書同時編出繁、簡兩套目錄,這在我國目錄學史上尚屬首次。官方還編有《明 史‧藝文志》、《天祿琳瑯書目》等有影響的目錄。它們在各自範圍內影響著公、私目錄的編製工作。

   對於清儒編製的目錄數量,歷來有一百一十八種、一百五十六種、二百三十四種之 說。這三種說法較為片面保守,所以本書對“清代目錄數量”這一問題單獨進行了詳細論證。我們統計的結果是,清編目錄有二千五百多種。這是因為,我們認為, 方志中的書目藝文志具有目錄的基本屬性,應該算作目錄。這一觀點是我們在查閱大量方志書目藝文志的基礎上首次提出的。這也是我們統計的清編目錄數量遠多於 傳統統計數量的根本原因所在。真按:清人編製的目錄總數

   清儒編製的目錄不僅數量多,種類也較齊全,體例也較完備。清代編目工作的廣泛開 展,造就了一批有影響的目錄學家。如章學誠、紀昀、朱彝尊、黃虞稷、錢曾、孫星衍、孫從添、張之洞、梁啟超等。他們都編有影響較大的目錄。錢曾編的《讀書 敏求記》是清初很有影響的一部版本目錄,黃虞稷編的《千頃堂書目》是《明史‧藝文志》的底本。所以本書對這兩部目錄及其編者分別單獨作了介紹。

  清儒編目工作的大量開展,促進了清代目錄學的發展。在發展清代目錄學理論方面,貢獻較大者當推章學誠,還有維新派人士

136

。 他們很有代表性,所以本書也單獨對他們的目錄學思想和貢獻進行了介紹。章學誠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目錄學思想,以及在編目時使用“互著”與“別裁” 方法的積極主張,還有他提出的如何撰寫敘錄和編製索引等,豐富了目錄學理論,在當時很有影響。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在利用目錄學宣傳“維新變法”等為 其政治鬥爭服務方面,在利用目錄學指導讀者閱讀西方和新學書方面,皆比以前有所發展,對其以後也有一定影響。真批:作者實愛用其字!

137

論清儒編目

   清代是我國古典目錄學發展之黃金時代,乾嘉時期已達鼎盛。自“四庫”館開,編目 工作甚為普及,官撰私編,有修有補,有考有輯,眾多學者涉足于此,大批目錄相繼問世。其類型之全,數量之多,質量之優,影響之大,皆為歷代遠所不及。認真 總結清儒編目,對發展當代目錄學有所裨益。

一、清儒編目原因

  (一)對目錄功能有足夠認識

  1.指導讀書。清儒對此認識較為充分。清王鳴盛說:“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①清張之洞指出,讀書要靠目錄指引,否則就會“泛濫無歸,終身無得”。②清儒認為,在指導學子讀書方面,目錄有六個方面的功能。

   ①能使學子不被誤書所誤。古書由於輾轉校刻,訛誤在所難免。清錢大昕《十駕齋養 新錄》說:“若讀誤書,妄生難駁。”學子若讀誤書,就會被其所誤,不如不讀為善。清章學誠指出,目錄可示讀者,某書“校訂何人,出於誰氏”;③“板存何 處,有無缺訛”。④有目錄指導,學子就可知道,哪些書有誤,誤在何處,就不會被其所誤。為此,清孫星衍在編《孫氏祠堂書目》時,將“貽誤後生”之書單獨收 在一起。

  ②能使學子不被偽書所欺。據張心澄《偽書通考》統計,清時有偽書一千一百零五種

①顧廷龍等。續修四庫全書(冊四五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22

②(清)張之洞。輏軒語真按:當作輶軒語! 中國古代圖書學文選。蕪湖: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1985135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次要參考書目

③④(清)章學誠著;王重民解。論修史籍考要略。校讎通義通解(附錄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4164

138

。在這些書中,史料真偽參雜,時代混沌不清。學子若讀偽書,就會被其所欺。清姚際恒《古今偽書考》指出,古書“真偽難辨……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讀書第一義也”。他認為,要讀書,首先要辨清其真偽,這又要目錄指點。因為目錄能告訴學子,某書為偽或疑為偽,偽在哪裡。

   ③能為學子“甄明科部”。學子讀書多分科進行,清儒編目多兼分類。關於分類目錄 的作用,章學誠說:“部次條別,申明大道。……欲人即類求書,因書究學。”①他進一步指出,採用互著與別裁的分類目錄在這方面作用更大,因為它能使同類文 獻“無少缺逸”。這樣的目錄能把文獻按類區分開,同時又能把同類文獻收集齊全,更便於讀者檢用。

   ④能告訴學子書之深淺長短。清梁啟超《東籍月旦》指出,學子讀書時應當知道, “某科當先,某科當後。……一科之中,某書當先,某書當後;某書為良,某書為劣”。若有目錄作指導,問題不難解決。如《四庫全書總目》(下稱《總目》) 等,對所收之書皆“品題其得失”,有助於學子鑑別其深淺長短。

  ⑤能告訴學子書之版本優劣異同。張之洞指出:“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②王鳴盛明確指出,讀書要“擇善而從”。他們認為,讀書要讀好的本子,目錄能幫助讀者識別版本優劣異同。

   ⑥能教給學子讀書之法。清江人度《書目答問箋注》說:“竊謂讀書有三要:有應讀 者,有只瀏覽者,有備考證者。非目錄之學有所得,不能了然于胸中也。”梁啟超《西學書目表》附有“讀西學書法”,其《東籍月旦》也“間插讀書法”。有這樣 目錄作指導,學子就能掌握讀書之法,讀書就可少走彎路

 ①(清)章學誠著;王重民解。校讎通義通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5

 ②(清)張之洞。輏軒語真按:當作輶軒語!前已有! 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異:http://140.111.1.40/yitib/frb/frb05029.htm輶之異體!字號 B05029 正字 【輶】車-09-16 音讀|ㄡˊ 釋義 1.輕車。說文解字:「輶,輕車也。」唐.韓愈、孟郊、李 翱.遠遊聯句:「馳深鼓利,趨險驚蜚輶。」2.輕。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 舉之。」漢書.卷一○○.敘傳上:「守孔約而不貳兮, 乃輶德而無累。」 中國古代圖書學文選。蕪湖: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1985145.

139

  2.收 集文獻。清時私人藏書盛行,很多人千方百計聚之。清儒認為,為聚書就要先弄清,哪些書有售,對照己藏,尚缺哪些。這就需要售書目錄、家藏目錄、缺藏目錄等 幫助。清黃丕烈《季滄葦書目‧跋》云:“藏書不可無目,且書目不可不詳載何代之刻,何時之鈔。”章學誠認為,還應編缺藏目錄:“存其部目,可以旁徵遠 搜。”有這些目錄作參考,就可清楚自己藏有哪些,缺少哪些,就可做到收書時心中有數。

  3.管 理文獻。清儒認為,為使藏書不散,需靠目錄幫助。孫從添說,編藏書目錄,“末後記書若干部,共若干冊,總數于後,以便查閱有無”。①”如有人取閱借抄,即 填明書目上……一月一查,取討原書,即入原櫃,銷去前注。……此等書目,最為要緊”。②經常用目錄清點藏書,還用其記錄被借之書,並按時催還,藏書也就不 易丟失。藏書如何做到方便取歸,清儒的看法是,主要靠目錄幫助。孫從添說:“編分類書槅目錄一部,以便檢查而易取閱。”③架上古書多平放,從正面看書名有 時不便,所以孫從添指出:“書上挂簽……夾簽于首冊內,挂下一二寸……上寫書名、卷數。”①藏書有分類目錄,再輔以“挂簽”,確便取歸,今日仍在沿用。古 書有的需裝訂,殘書要抄補。清儒認為,做這些工作也要目錄。孫從添說:“在外裝訂之書,抄補批閱之書……各另立一目。”⑤有這些目錄作依據,裝訂之書既不 會丟失,也不會裝錯;抄補之書也不會漏補和錯補。

  4.整理文獻。①輯佚。清儒輯佚者多有,他們感到,輯佚也離不開目錄。清葉德輝《百川書志‧序》說:“目錄之學能考查一代典籍的存亡

①②③④(清)孫從添。藏書紀要。徽州張潮校刻本,康熙年間:16171617

⑤(清)孫從添。藏書紀要。徽州張潮校刻本,康熙年間:161716171715161516

140

。”目錄能示輯佚者,某書是否為佚,免得輯者非佚,白費功夫;某佚書有無輯本,免得進行重複勞動;提供佚書線索,為輯者提供方便。②辨偽。葉德輝《藏書十約》說:“鑑別之道,必先自目錄學始。”《總目》說:參照晁《志》和陳氏《解題》收書,古書“傳於今者,得籍是以辨其真偽真按:疑有誤! 考核異同”。在這方面,辨偽目錄作用又大。它能告訴學者,某書為偽或疑偽,偽在何處;某偽書已辨明,可不再辨之。清儒還認為,對於鑑別書之版本、校注詮釋文獻、編輯刊印叢書、編製各類索引等,凡是做整理文獻工作,一般都離不開目錄。

  5.檢 索文獻。這是目錄最基本的功能。清繆荃孫指出,目錄能使“讀書者循是而求”。此論有兩層含義,目錄能指引學子求書和讀書。他們認為,分類目錄更便讀者求 書。張之洞說:此類目錄,“詳分子目,以便類求”。①利用它既可檢到一種,又可檢到一類。它們還指出,查各種資料,要靠各類索引。其優點是:“淵博之儒, 窮畢生年力而不可窮殫者,今即中才校勘,可坐收於几席之間。”②通過索引,不僅能查得大量資料,而且非常方便,又能節約時間。

  6.促 進研究。清儒認為,對於學者治學來說,目錄有六點作用。①目錄是“著述門戶”。清金榜說:“藝文志者,學問之眉目,著述之門戶也。”③他認為目錄對學者治 學有很好的作用,是其取得成果的門徑。②目錄是學術史。章學誠指出,一部目錄就是一部“學術之史”。通過它,能夠看出一代學術之興衰,或一門學科之歷史, 或一人學術之思想。真按:目錄與學術史 ③目錄是“顧問”。梁啟超《西學書目表》說:“著書足以備學者之顧問,實目錄學家最重要之職務也。”梁氏這裡所說之“著書”,是指編製目錄

①范希曾。書目錄向補正書目答向略例真按:當作書目答問略例! 真按:當作書目答問補正!蓋录(簡化字錄)與答形近,问與向形近也.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

②(清)章學誠著;王重民解。校讎通義通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8

③(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太原:王氏校刊本,18801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