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July 4, 2008

341

。 《凡例》云“總為五十四門”。這是浙江省上古至清代雍正時期的通史,舉凡山川形勢、天文地理、文物古跡、文化教育、財政金融、政治軍事、物產風俗、人物歷 史、宗教迷信、科學技術、自然災害,無所不包。這部省志的重要特點是絕大部分資料都有出處,遇有舊史料不盡可信之處,附有按語考訂。可見其嚴謹不苟。

  清末由著名學者孫葆田、法偉堂、宋書升等纂修的《山東通志》較《浙江通志》更為詳密。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輿 圖之後設《通紀》九卷,用編年體載大事。《學校志》之後設《典禮志》四卷,主要記泰山封禪、曲阜祭孔重大典禮。《藝文志》分經籍、金石兩部。經籍記山東省 著述,大都有提要。《浙江通志‧經籍志》記浙人著述則無提要。金石除羅列目錄或注撰人年月等外,重要碑文全收,亦較《浙江通志》為詳。

  3.府志

  明清時期府隸屬於省。一府之志為府志,如明于慎行《兗州府志》,清曹秉仁等《寧波府志》即是。

  4.州志

  州有直隸州,直屬省。另有散州,屬府管。例如濟寧州清代為直屬山東省的直隸州,徐宗幹有《濟寧直隸州志》。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高唐州,明清時期為隸屬於山東東昌府的散州,明金江有《高唐州志》。

  5.廳志

  清代邊遠地區設廳,直隸廳屬省,散廳屬府。如景東廳清代直屬雲南省,羅含章有《景東直隸廳志》。孝義廳,清代屬陝西西安府,常毓坤有《孝義廳志》。

  6.縣志

  自秦實行郡縣制以來,地方行政機構以縣歷時最久而變化最小。現存方志中70%為縣志,是方志中較為常用、較為詳細的部分

342

。下面列江陰縣志及續志綱目,以見其梗概。

  《[光緒]江陰縣志》三十卷,清盧思誠等修,季念貽等纂。

  分目:卷一建置(沿革、城池、官署、倉庫、刑獄、官宇公所附、義局);卷二疆域(星野、道里、坊鄉、鎮保市街巷附、郵鋪、橋梁、坊表);卷三山川(山、江、湖、河港、閘堰湖汐附);卷四民賦(戶口保甲附、田壤圩坦附、沙田、賦額、蠲復、積貯、關榷、鹽策、徭役);卷五學校(廟制、學制、書院社學義學附); 卷六武備(軍制、城守、水師、防汛、馬路、關塞、形勢、江防、訓練、軍裝);卷七秩祀(坊壝、廟、祠);卷八祥異;卷九風俗(四民、婦女、通尚、歲時、農 占、諺語、方言);卷十物產;卷十一、十二職官;卷十三、十四選舉(封贈襲蔭附);卷十五名宦;卷十六人物(鄉賢、忠義、孝弟);卷十七人物(儒林、文 苑、政績);卷十八人物(行誼、隱逸、耆舊、藝術、僑寓);卷十九列女(節婦);卷二十列女(節婦、貞女、孝婦孝女、烈婦烈女、貞壽);卷二十一方外 (釋、道);卷二十二古跡(園野附);卷二十三冢墓(義冢附);卷二十四寺觀(寺、庵、觀、院、殿、閣);卷二十五至二十八藝文(收詩文);卷二十九忠義 總綱(寇變紀略附);卷三十識餘。

  《[民國]江陰縣續志》二十八卷,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陳恩主修,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陳 繆荃孫總纂。民國十年刻本。

  目錄:卷一沿革(沿革表、大事表、沿革圖);卷二天文;卷三建置(官署、倉庫、官宇、官局、商局、會所、公所、義局);卷四山川(山、江、湖、河港、橋梁附);卷五民賦(戶口、沙田、賦額、免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 鹽策);卷六學校(廟制、書院、文社、義塾、賓興、城校、鄉校);卷七武備(城守、水師、屯軍、炮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 ; 卷八秩祀(廟、祠);卷九風俗(通尚、歲時、農占、諺語、方言);卷十氏族;卷十一物產(實業附);卷十二職官;卷十三選舉(封贈襲蔭附);卷十四官師 (名宦);卷十五人物(鄉賢、忠義、孝弟、儒林、文苑);卷十六人物(政績、行誼、隱逸、耆舊、藝術、僑寓);卷十七列女(節婦、貞女、孝婦孝女、烈婦烈 女、貞壽、賢婦);

343

卷 十八寺觀(寺、庵、觀、殿、閣、堂、冢墓、義冢附);卷十九、二十藝文(宋代至清末江陰人著述目錄,凡佚者注其依據,存者注“存”,並錄版本序跋,間有考 證。在地方志藝文志中屬上乘之作);卷二十一至二十三石刻記;卷二十四前志原委;卷二十五、二十六雜識;卷二十七前志證誤;卷二十八敘錄。

  可以發現民國志較光緒志更詳密,《藝文》、《石刻》均具特色。

  7.鄉鎮志

  鄉鎮志數量不多。如郎遂《[康熙]杏花村志》,陸立《[乾隆]真如里志》,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紀磊、沈眉壽《[道光]震澤鎮志》。

  8.都邑志

  以一個城市為內容的志書。如柳詒徵、王煥鑣《[民國]首都志》。

  9.衛所志

  明代軍事編制單位有“衛”(5600人為衛)、衛下有千戶所(1200人)、百戶所(120人)。如明代張奎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夏有文《金山衛志》,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即是衛一級志書。又如青海省樂都縣,明代為碾伯千戶所,清康熙間李天祥有《碾伯所志》。

  10.邊關志

  如詹榮《[嘉靖]山海關志》。

  11.土司志

  明清時期在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由當地頭人世襲的土知州、土知縣等管轄當地,叫作土司。土司有志書,如王言紀、朱錦纂修《[道光]白山司志》十八卷即是。

  12.鹽井志

  元代始設官管鹽井,明清時兼管地方行政。雲南有白鹽井、黑鹽井、琅鹽井。有沈懋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據中研院線上目定! [康熙]黑鹽井志》、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沈鼐等《[康熙]琅鹽井志》、郭存莊等《[乾隆]白鹽井志》。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344

  13.專志

  專門性地方志書。如:明郭子章《明州阿育王山志》、清傅王露《西湖志》、明陳鎬《闕里志》、明周永年《鄧尉聖恩寺志》、清阮元《山左金石志》、民國徐世昌《大清畿輔書徵》等。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或為特殊區域志書,或為某一門類志書,皆為地方志的分支或變種。真批:志書方始乃為志記也,何必得歸于方志之下?此為變種或為本色別種,猶待定也.

(四)地方志的用途

  1.政 治作用。從治理國家的角度來說,地方志是了解各地情況的重要依據。宋代羅濬《四明志序》云:“欲知政化之先後,必觀學校之廢興。欲知用度之贏縮,必觀財貨 之源流。觀風俗之盛衰,則思謹身率先。觀山川之流峙,則思為民興利。事事觀之,事事有益。所謂不出戶而知天下者也。”帝王要治理天下,就要了解各地的經濟 物產、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山川形勝,了解這些情況有多種途徑,地方志是其中較系統較重要的途徑。對一個地方採取軍事行動,也要先了解地形險要、風俗人 情、資源物產。《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四載:北宋開寶六年四月“遣盧多遜為江南生辰國信使,多遜至江南,得其臣主歡心。及還,艤舟宣化口,使人白國主曰: ‘朝廷重修天下圖經,史館獨闕江東諸州,願各求一本以歸。’國主亟命繕寫,令中書舍人徐鍇等通夕讎對,送與之。多遜乃發。於是江南十九州之形勢,屯戍遠 近,戶口多寡,多遜盡得之矣。歸即言江南衰弱可取狀。上嘉其謀。”至開寶八年南唐即為宋滅。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蓄謀已久,他們大量搜集我國各省、 府、縣志。因為地方志都在開頭講疆域沿革,繪刻有詳細地圖,村莊、道路、關隘、資源均詳細標出。他們利用這些方志繪出我國最詳細的地圖。據專家研究,他們 對許多地區的了解比我國當地官員還要細緻。這從一個角度證明地方志具有政治作用。以上是從全局角度講。至於從地方角度講,更是治理一方的最好的參考手冊。 明時偕行《嘉定縣志序》把這種作用歸納為“守土者依以鏡治

345

”。 即把地方志看作治理一方的鏡子。過去到一個地方就任地方官,一般都要先看看這個地方的志書,目的是了解這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地方志裡有賦稅、物產等經濟 情況,也有學校、書院、科舉等教育情況,又有自然災害等不利情況,都是治理一方的重要參考。政治作用,對於早期方志,也許比其他方面的作用更大。國家統 一,天下大治,往往要修一統志。修一統志就要各地方上報地方志,縣志報到府,成為修府志的基礎,府志報到省,成為修省志的基礎,省志報到朝廷,成為修一統 志的基礎。這本身就是中央政令行之有效的一種標誌。所以,方志的政治作用不可低估。

  2.考 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資料。我國是歷史悠久的古老國家,從國家的疆域到地方區域,都有很大的變化。這是研究歷史地理的極重要的任務。而各級地方志基本上都首 標疆域,並繪地圖,另外對於山川、道路、關隘、橋梁、文物古跡、城市村莊、學校書院等,也都一一標明。對於疆域的古今變遷,省、府、州、縣治所的廢置,也 都有所考證。如果我們要繪製歷史地圖,對於有方志流傳下來的宋元,尤其是明清時期來說,是必須參考方志的。

  3.文學創作與研究的資料。關於文學創作上的作用,在過去是許多人都十分明白的。唐代詩人韓愈被貶潮州,途經韶州,曾作一首《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詩》:

  曲江山水由來久,恐不知名訪倍難。

  願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韓愈借《韶州圖經》的目的是作導游,這是過去文人騷客的習慣,每到一處必訪名山大川,登高賦詩,留作紀念,所以寫山川名勝及懷古詠史之作極為豐富。北宋初年,詩人李度奉太宗之命使交州,途中“每至州府,即借圖經,觀其勝跡,皆形篇詩”(《宋史‧李度傳》)真按:疑有誤! 真按:瀚典文本同,然疑有誤也! 。這與韓愈的做法是一致的。另外,在地方做官,免不了有人求書作序,如不熟知地方掌故,將無以措詞

346

。明代時偕行《嘉定縣志序》所謂“右文者據以修辭”,當即指此而言。

   由於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屢屢有人賦詩作文,加以歌詠讚嘆,這就產生了不少與地方 文化密切相關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甚至被刻在石碑或崖壁上,成為後人游覽的風景。地方志或名勝古跡志又往往把這些詩文網羅在內。因此,地方志又是我們 搜集文學作品,研究文學史的重要資料,許多詩文不見於作家別集,卻保存在地方志中。編集宋、元、明、清歷朝詩、文總集,地方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來源。

  4.歷史資料的淵藪。國家的歷史是國史,地方的歷史是地方志。所以明代顧清《松江府志序》說:“郡之志猶國之史也。”又說:“務欲博綜一郡之始終,使百世而下,徵文獻、觀理道者有要約焉。真按:理者治也,故唐諱高宗李治,字多改理.此謂治道也○詞:【理道】1.道理;理法。 徐幹《中論‧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還宮已數日,將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門,誠為不知理道。” 嚴復 《論世變之亟》:“ 中國 理道與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2.理政之道。 韓偓 《朝退書懷》詩:“孜孜莫患勞心力,富國安民理道長。”《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 錢鏐 ﹞迨於晚歲,方愛人下士,留心理道,數十年間,時甚歸美。” 王讜 《唐語林‧夙慧》:“ 開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3.指文章的義理。 白居易 《與元九書》:“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文士輕薄不顧理道,有甚害義者。” 李東陽 《送畢驗封充淮府冊封副使》詩序:“文學足以考據理道,才略足以酬應事變。”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陳公 ﹞為古文學,得於 桐城 姚姬傳 先生;扶植理道,寬樸博雅。” ” 明宋濂《蘇州府志序》也說:“數百里之內,二千載之間,其事可按書而得矣。”由於地方志無所不記,舉凡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俗習慣、方言土語、民族宗 教、礦山水利、自然災害等,均可在方志中找到歷史資料。至於人物傳記、科舉名錄、職官任免,更是格外詳細。所以,地方志是不折不扣的史料淵藪。其中有些罕 見史料是別處找不到的。例如北京宣武區牛街是北京最大的回民聚居區,清康熙間產生了一部《岡志》(又名《岡上志》),記載牛街及附近三十五條胡同的情況。 這是一部罕見的街道志,是地方志的一種,記載了回民生活風俗習慣,有幾十位回民事跡,還有伊斯蘭教史料,多不見於他書記載。其中記有三種伊斯蘭教漢文譯 著,有兩種不見他書記載。1991年北京出版社排印出版,在此之前幾乎失傳。

  《元史》中屢見“也里可溫”一詞,五六百年間無人知道其含義。光緒間劉文淇在元至順《鎮江志》中找到答案。真按:讀書不求甚解 真按:古人也多不求甚解者 真按:摘要-古人竟是如此讀書的! 《鎮江志》說“也里可溫”是一種宗教,從中原西北十餘萬里的地方傳來,以禮拜東方為主,敬奉十字架。劉文淇據此認為“也里可溫”是天主教。《鎮江志》還記載了信教人數、戶數,以及若干“也里可溫人”傳記

347

。可見《至順鎮江志》保存了極可貴的宗教史料。陳垣《元也里可溫考》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證而成。

  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記載有一部《周易訂疑》,題董養性撰,四庫館臣弄不清他是什麼時代的人,因為元代有個董養性,館臣就懷疑是元朝人。真批:此與愚考顧母王碩人糾正歷來學者王宇之訛者同調也. 我有機會見到這部罕見的書,書上題的是“樂陵董養性邁公輯著”,我去查乾隆《樂陵縣志》,在卷八找到張璥《毓初董先生傳》、施閏章《寧國府通判董公墓誌銘》,又在卷六找到《董養性傳》,知道這位學者名養性,字邁公真按:董養性 毓初, 拔貢生,任寧國府通判,攝南陵、太平兩縣,康熙十一年卒于官,年五十八歲,《四書》、《周易》、《春秋》、《書經》、《詩經》、《禮經》都作有“訂疑”, 當時刊行的只有《四書訂疑》、《易經訂疑》及《易學啟蒙訂疑》,《春秋訂疑》僅刻一部分即去世。這就糾正了四庫館臣的錯誤推斷,補充了《四庫提要》對作者 事跡的缺略。非但如此,施閏章是清初著名文學家,與北方山東萊陽人宋琬合稱“南施北宋”,施的集子《施愚山集》沒有收入這篇墓誌銘,這篇文字借助《樂陵縣 志》得以保存。近出雒竹筠撰、李新乾編補《元史藝文志輯本》仍錄董養性《周易訂疑》、《易學啟蒙訂疑》、《周易本義原本》,亦沿《四庫總目》之訛,當據 《樂陵縣志》刪去。

   清華大學藏有一部《救荒活民補遺書》三卷,題“江陰文林朱維吉補遺重編,河間府 知府榆社常在重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為“明常在刻本”,這沒錯,但太寬泛。找來明嘉靖《河間府志》,卷十七載歷任河間知府,有常在,但無任職年 月。常在後一任是張羽。再翻卷四有云“正德辛未知府張羽履任”,辛未為正德六年,張羽接替常在任知府,可見常在任河間知府應在正德初年,這部書既是常在任 河間知府時所刻,則可確定為“明正德初年河間知府常在刻本”,這比“明常在刻本”要具體多了。

348

 地方志可以提供多方面的資料,日本學者波多野太郎曾輯錄中國地方志中方言資料成《中國方志所錄方言匯編》。趙景深、張增元輯有《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其中124人不見他書記載,賴方志存其史料。地理學家陳正祥在《中國方志的地理價值》一文中介紹了一個實例:國際學術界幾個專門委員會,如農業氣象委員會、糧食和農業組織、土地利用委員會等,要求他提供中國蝗蟲災害分布圖。他用了八個月翻閱3000多種地方志,統計志書所載祭祀蝗蟲的八廟和祭祀驅蝗神的劉猛將軍廟,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不知是否為臘之簡化字! 將他們一一標在地圖上,作成《中國蝗神廟之分布圖》,再結合志書中關於蝗災的記載,於是基本弄清中國蝗災分布狀況。他還利用雹神廟研究冰雹分布規律。

  至於人口、賦稅、郵驛、鹽鐵、漕運、河流、山川、物產(尤其是礦物)都可利用方志進行開發。

   旅游資源更是大量存于地方志中,貴州省根據《道光大定府志》(貴州大方)記載 “黃坪十里杜鵑”,在大方、黔西兩縣境內叢山之中發現一條寬五里長一百多里的杜鵑林帶,有十多個杜鵑品種,是罕見的天然杜鵑林帶,還有不少珍稀動物,已開 闢為自然保護區,“百里杜鵑”成為游覽名勝。

  福建省建德縣“靈洞天”由互相連接的五個石灰岩溶洞組成,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不知是否為棲之簡化字!餘同. 其中靈栖洞、清風洞、靄雲洞雖古已有之,但已淤沒600多年。通過查志書,找到其位置,深挖,又找到另一處溶洞和地下暗河,洞中有唐宋元明歷朝題詠數十處,發現了久已淤沒的靈栖洞,成為一處旅游勝景。

  地方志是地方性百科全書,無所不包,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根據幾種方志及其他史書輯成《中國古代天象記錄總集》、《中國天文史料匯編》,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對太陽黑子、極光、隕石、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資料進行的系統收集,取得了極重要的天文史料(以上三段參周迅《中國的地方志

349

》)。

  關於地震的史料,方志中就更多了。《中國地震資料匯編》一書徵引文獻8000餘種,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其中方志占5600種。寧夏《隆德縣志》總結地震先兆為六條:一、井水倏忽渾如墨汁,泥渣上浮。二、池沼無端泡沫上騰,如沸煎茶。三、海面無風起浪,洶湧異常真按:此在 文獻學研究(21-30頁)有用原文,此乃杜氏譯文也.而此又為劉緯毅(見下文括注)文,真天下文章一大抄了.愚之所以碩論以來讀書邊做資料庫者,正為避濫調而研實虛也. 四、夜間忽然光明照耀。五、晴天忽見黑雲,如長蛇橫空,久而不散。六、酷夏忽覺清冷,寒氣襲人,如受冰雪。遇有以上異常,是地震的先兆(參劉緯毅《中國方志史初探》)。這是我國地震學史上的重要理論總結,至今仍有科學價值。

  關於旱澇災害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秉倫、方兆本主編的《淮河和長江中下游旱澇災害年表與旱澇規律研究》一書,主要資料取自地方志。

  目前,查閱地方志較方便的工具書是《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

二、家譜

(一)家譜的起源與發展

 “家譜”又叫“族譜”、“宗譜”、“世譜”、“家乘”、“家牒”,或單稱“譜”。皇帝家譜叫“玉牒”。

  家譜的中心內容是記世系,以男子為主幹,按照血緣關係,先父後子,先兄後弟,依次排列。婦女附於男子,女兒附於父親,妻子附於丈夫。一般只記男子的名字,婦女不記名。

   家譜應當起源於父系社會,尤其是帝位禪讓制度被世襲制度代替之後,世系就十分重 要。所以夏商周時期都應當有帝王世系,從甲骨文看,祭祀先公先王的內容占很大比例,先公先王的次序就要有歷史記載才行。司馬遷作《史記‧三代世表》就說: “三代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太史公自序

350

》) 《漢書‧藝文志》有《世本》十五篇,注云:“古史官記黃帝以來訖春秋時諸侯大夫。”《史記集解序》司馬貞索隱:“劉向云:《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 記也,錄黃帝以來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系謚名號,凡十五篇也。”可見《世本》是黃帝以下至春秋時期帝王、諸侯、卿大夫的世系譜,記載世系、謚號、名、號。這就 是早期的族譜。

   早期族譜都由國家修纂,因為關係到國家大事。帝王之一系,是世襲王位的,叫大 宗,從兄弟關係看是兄,而弟就要受兄的領導,分封到各地作諸侯,弟就是小宗。大宗分給小宗土地財產,小宗受大宗領導,這是社會的主要結構,就是說家和國是 一致的,也就是“國家”這一概念的由來。所以宗族和宗族制是君主專治制度的基礎和支柱。當然作為宗族關係的記錄——族譜也就與政治關係極為密切。為了保證 宗族的純潔與宗族關係的準確性和嚴肅性,宗譜必然要由官方來修,而不可能讓他人插手。早期的家譜主要是帝王諸侯世譜,目的在保證帝王、諸侯、卿大夫社會地 位的傳承。整個漢魏六朝時期,譜牒都由官方修纂,因為與當時的選官制度有關。政府以族望取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每個人的政治前途都與家庭出身 有密切關係。這時期主要修“通譜”。西晉賈弼之奉晉武帝之命修《百家譜》、《姓氏簿狀》。梁王僧孺奉梁武帝之命改定《百家譜》而成《十八州譜》七百十卷, 《百家譜集鈔》十五卷、《東南譜集抄》十卷(《南史》本傳)。這些通譜都是官方選官時備查考出身的。

  由於族譜與選官及社會地位有關,通婚必然也要看出身,這就直接影響到婚姻。

  家譜還有個用途,可以了解許多人的父諱、祖諱,在社會交往中避免犯諱,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南朝時太保王弘每天接待許多客人,交談中不犯對方的父諱、祖諱,這就是熟讀家譜的結果。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