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June 3, 2008

381

, 輯佚在清代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搜採範圍日益擴大,方法也日趨精密,出現了一批有價值的輯佚成果。如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兩晉六朝文》,從經、史、子、集以及釋藏、道藏等各種文獻乃至金石文字中搜集唐代以前各家的作品,無論全篇完帙,抑或斷章零 句,皆彙輯無遺,計收三千四百九十七家,七百四十六卷,被譽為藝林淵海。他如黃奭《漢學堂叢書》,輯錄經書八十六種,緯書五十六種,子史各書七十四種,總 計收書二百十六種;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搜輯經書四百四十四種,史書八種,子書一百七十八種,合計收書六百三十種,都代表了清代學者在輯佚方面所取 得的可觀成績。

   在古書的校勘方面,受《四庫全書》遍校歷代典籍的影響,校勘學至清乾隆以後發展到鼎盛階段,許多古 代的重要典籍得到重新整理,湧現出一批名噪一時的校勘大家。如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精校先秦兩漢古書,所著《讀書雜志》、《廣雅疏證》和《經義述聞》,訂譌 補缺,歸納條例,成為乾嘉時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錢大昕、王鳴盛專校歷代史籍,所撰《二十二史考異》、《十七史商榷》,考辨異同,刊正訛誤,被推為諸史研 究的巨擘。段玉裁一生精力薈萃於《說文解字注》中,校勘注釋,發明頗多,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古書原貌。還有的學者則把古書的校勘和刻印結合起來,如黃丕烈 挑選家藏善本,精加校勘詮釋,輯成《士禮居叢書》刊行於世,深受學者推崇;阮元組織一批學者遍校十三經,主持刊印成《十三經注疏》并《校勘記》,得到學術 界一致好評。其他如盧文弨的《抱經堂叢書》、畢沅的《經訓堂叢書》、孫星衍的《岱南閣叢書》、胡的《琳琅秘室叢書》,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珽】玉-7-11 注音一式 ㄊ|ㄥˇ 解釋:大圭。古代天子上朝所執的玉版。說文解字:珽,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資治通鑑˙卷一七一˙陳紀五˙宣帝太建四年:護既入,如帝所戒讀酒誥;未畢,帝以玉珽自後擊之,護踣於地。

  也都校勘縝密,刻印精良,集中反映了清代校勘學的成果。

  在目錄的編纂方面,《四庫全書總目》的纂修及其刊行,帶來了清代目錄學空前繁盛的局面

382

, 各種官撰、私修目錄著作數量猛增,並拓展到各個具體學科領域。各類專科目錄大量湧現,如經學方面有翁 方綱的《通志堂經解目錄》、《經義考補正》,史學方面有章學誠的《史籍考》,小學方面有謝啟昆的《小學考》,版本方面有黃丕烈的《求古居宋本書目》,金石 方面有孫星衍的《寰宇訪碑錄》,書畫方面有官撰的《秘殿珠林(續編)》、《石渠寶笈(續編)》,戲曲方面有黃文暘原撰、董康輯補的《曲海總目提要》,宗教 方面有官撰的《大清重刻龍藏匯記》,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不知是否為大清重刻龍藏彙記之簡化也. 等 等。各種特種目錄也相繼問世,如叢書目錄有顧修的《彙刻書目初編》,專人目錄有王昶的《鄭學書目考》,專書目錄有全祖望的《讀易別錄》,地方目錄有邢澍的 《關右經籍考》,等等。據統計,從漢魏到明末,共有各種目錄著作一百五十一種,而清朝一代就編有各種目錄一百多種①,其中絕大多數產生在《四庫全書總目》 之後。目錄著作數量的增加和範圍的擴大,促進了目錄學理論研究的深入,章學誠的《校讐通義》起衰振頹,繼往開來,探討了目錄學的性質、作用,目錄的分類、 體例等問題,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成為繼宋代鄭樵《校讐略》之後又一部目錄學理論專著。不僅如此,《四庫全書總目》的分類還直接影響到其後編成的目錄著 作,許多目錄學家都把《總目》奉為楷模而加以仿效,比較著名的如張金吾的《愛日精廬藏書志》、瞿鏞的《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陸心源的《皕宋樓藏書志》、 丁丙的《善本書室藏書志》等,它們的分類和編排,幾乎都與《總目》完全一致。直至清末西學大量傳入以後,《四庫全書總目》分類法獨尊的局面才逐漸有所改 變。

  總之,《四庫全書》的纂修,不僅對中國古代典籍進行了系統整理,對傳統文化作了全面總結

 ①參見汪辟畺《目錄學研究》。真按:當作汪辟疆!!前文有,不知何故此作畺,不作疆.又中研院線上目作汪國垣.

383

, 而且還推動了清代考據學的發展,促進了各門專科學術的興盛。清代乾隆以後,以《四庫全書》的纂修為標 誌,中國傳統學術進入了一個全面總結整理的階段,許多學者竭畢生精力,從事於文字、音韻、訓詁、校勘、輯佚的研究,使許多散失亡佚的古書得以發掘復出,殘 缺脫誤的典籍得到爬梳整理,難以卒讀的古籍也再經疏通證明。他們的工作,既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可供借鑑的成果,也為我們今天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遺產提供了便 利。

   然而,《四庫全書》雖然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但它畢竟是在封建社會末期,由專制皇帝“敕 令”編纂並最後“欽定”的。因此,它反映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適應的是清朝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不妨把《四庫全書》跟西方 的《百科全書》作一簡單的比較。

  《四庫全書》纂修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十六年(1781年) 編定。就在前此不久,西方也出現了一部篇帙雖不及《四庫全書》,但也相當可觀的大型著作,即由法國唯物主義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 詳解辭典》。這兩部巨作雖然編纂時間相差無幾,但它們各自所處的歷史時代,編纂的目的以及產生的社會作用,卻是迥然不同的。

   《百科全書》是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勢力蓬勃興起,資產階級力量逐漸強大而產生的。十八世紀初葉,西 方資產階級已經成為社會活動和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迫切要求掌握政權,為大規模地發展資本主義創造條件,但是守舊,落後的封建統治和教會勢力, 仍然具有強大的力量,他們憑藉所把持的政權,竭力維護封建專制制度,反對、迫害甚至鎮壓資產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的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一個推翻封建統 治,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問題

384

。 法國資產階級首先在思想戰線舉起了鬥爭的旗幟,他們撰文立說,猛烈批判封建主義,反對宗教神學,大力 宣揚資產階級學說,提倡唯物主義,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啟蒙運動。《百科全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編寫並陸續出版問世的。除主編狄德羅外,當時的許多 著名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愛爾唯修、霍爾巴赫等,都先後為《百科全書》撰稿。他們通過編寫書籍,宣傳自然科學知識,提倡理性主義和批判精神,反對封 建專制統治和宗教蒙昧主義。盡管受到政府和教會的打擊迫害,《百科全書》多次遭到禁燬,狄德羅也被逮捕監禁,但《百科全書》的編寫和出版還是一直堅持了下 來,在1751年至1772年間先出版二十八卷,17761780年 又出版《補遺》及《索引》七卷。《百科全書》反映了時代的呼聲,適應了鬥爭的需要,它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教會精神獨裁的銳利武器,不僅為即 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而且在世界近代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正如恩格斯所評價的那樣:“法國的唯物主義者沒有把他們的批評局限於 宗教信仰問題;他們把批評擴大到他們所遇到的每一個科學傳統或政治設施;而為了證明他們的學說可以普遍應用,他們選擇了最簡便的道路:在他們因以得名的巨 著《百科全書》中,他們大膽地把這一學說應用於所有的知識對象。這樣,唯物主義就以其兩種形式中的這種或那種形式——公開的唯物主義或自然神論,成了法國 一切有教養的青年的信條”①。

  而《四庫全書》產生在清王朝統治的“鼎盛”時期,當時的中國社會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395頁。

385

, 雖然國力強盛,經濟、文化都有所發展,但就總體而言,已經落在了西歐各國的後面。在經濟上,江南比較 發達的一些地區和生產行業,資本主義萌芽雖曾再度出現,卻始終未能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在思想文化領域,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曾 傳入一些新鮮的自然科學知識,但終於未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中國歷史的巨輪,仍然在封建軌道上緩緩地運行。在這種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裡,由封建 統治階級直接主持編纂而成的《四庫全書》,就其本質而言,它是為清統治者炫耀文治、統一思想、鞏固政權服務的。因此,在長達十餘年的編纂過程中,統治者不 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對各種書籍進行嚴格審查,乃至徵書與禁書並行,編書與燬書同舉。但凡不利於其統治的書籍,便被加上“違礙悖逆”的罪名遭到禁燬或刪 改;不符合正統儒學思想的著述,也被斥為無益“世道人心”而遭到排斥或抨擊。真批:所謂不利其統治如何?愚曾云過,若不合于儒家,猶今不合於風化者,則如何但以利于統治括之?實則胡不是利于統治故也?今何故黃黑色,乃至盜版書要禁燬,不也如是乎? 其 結果,必然是禁錮思想,壓制異說,學術研究也被局限在十分狹小的範圍之內。乾嘉時期,絕大多數學者熱衷於鑽進故紙堆中,從事文字、音韻、訓詁、校勘、考 證、輯佚的研究,幾乎不去注意中國以外的世界,也較少接觸現實的國計民生,造成當時整個學術思想界相對沉寂的局面。在這個意義上,如果說《百科全書》是西 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號角,那麼,《四庫全書》就是封建統治者維護其政權統治的工具。乾隆曾經自詡說:“予搜四庫之書,非徒博右文之名,蓋如張子所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胥於是乎繫”①,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統治者編書的目的和用心。

  再就《四庫全書》和《百科全書》的編纂方法和思想內容而言,二者也明顯地反映了處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① 乾隆《御製文二集‧文淵閣記》,卷一三。

386

   《百科全書》作為一部知識辭典,它採用辭條的形式,把各門科學知識彙集一書並分門別類加以論述,在 每一條目之下,作者都根據自己的研究心得,對該命題的範圍、含義、歷史淵源以及發展現狀,作出全新的闡釋或詳晰的記述。這就使得《百科全書》不僅描繪出當 時法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典章制度,風俗人情等各方面的全貌,而且反映了十八世紀歐洲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水平,表達出當時各個領域啟蒙學者的要求 和呼聲。而《四庫全書》作為一部大型叢書,僅僅是彙輯中國古代重要典籍的淵藪,纂修官們所做的工作,大都限於拾遺補缺,辨偽訂訛,就連部勒群籍,提綱挈領 的《四庫全書總目》,也注重對每一部典籍作者、內容及相關情況的介紹和考辨,強調對傳統學術源流的敘述和總結。如果說,《百科全書》是采銅于山,熔鑄成 文,那麼,《四庫全書》則是保存原料,排列成書。前者貴創造,後者重因襲;前者著眼于現實,後者沉湎于歷史。兩種截然不同的編纂方法,絕非僅僅由於體例的 限制,它反映的是中國封建文化與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差別。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色彩,文人學士大多唯經是 從,唯聖是聽,熱衷於對聖經賢傳的箋釋、訓詁,以通經明道,代聖人立言為己任,絕少能越雷池一步。這種狀況,極大地抑制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造成中國傳統 文化消極因素中因循守舊、復古保守的突出特徵,反映到大型叢書、類書的編纂方法上,不僅各種類型的叢書都無一例外地強調薈萃典籍,保存原書,就連有“中國 百科全書”之稱的各種類書,也十分注重分類條列以往的知識內容,收集整理古代典籍的有關資料。真批:保存遺產猶保存中華之優勢也.這種做法造成的錯誤,不該是歸咎于保存遺產的做法,而是在根本的遺產價值與新的外來的遺產的吸收,評判上出了問題了.一味的以遺產為重,而忽略了遺產本身的價值所在或外來遺產的可貴之處,則為了保存而做保存,自然連祖先的糞屎也捨不得丟了. 這和以法國《百科全書》為代表的西方現代型百科全書編纂方法上所體現的資產階級文化富於創造、開拓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

387

   在思想內容上,《百科全書》以科學和民主為旗幟,大膽向封建專制制度和教會勢力發動勇猛進攻,全力 掃除一切舊的傳統觀念。歐洲中世紀的宗教權威和精神偶像在這裡已經沒有一席之地,受到尊崇並得到闡揚的是唯物主義和科學思想。有關自然科學的條目占據了 《百科全書》的大量篇幅,無論是十八世紀歐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狀況,還是當時科學技術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乃至各種工具機械製造的基本資料,都有詳盡的記載 和說明。《百科全書》以它的革命性和科學性,在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現實的戰鬥作用,並直接促進了科學知識的普及和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四庫 全書》則恰恰相反,它崇尚權威,膜拜經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以儒家的聖經賢傳為準則,經部書籍被抬到驚人的高度,置於最顯赫的位置,與其他各部書 籍的關係也被視為源與流、幹與枝的主從、支配關係。而有關生產工藝、科學技術一類書籍,卻被貶為“奇技淫巧”受到排斥。在《四庫全書》著錄的三千四百餘部 書籍中,經部各書“甄錄最寬”,所收高達六百餘部,佔全部著錄書籍總數的五分之一弱,而關於手工業、科技一類著述,除某些為封建統治所需要的項目如天文曆 法、數學、水利、農桑外,其他方面收錄寥寥無幾,西方傳教士帶來的有關科學技術的著作,也挂一漏萬,闕略頗多,造成經部書籍與生產、科技、工藝一類著述畸 重畸輕、比例失調的狀況。這種重道輕藝,鄙薄科學技術的傾向,與《百科全書》具有的革命性和科學性是大相徑庭的。

  綜觀《四庫全書》和《百科全書》,雖然同為出現在十八世紀中晚期的總結性著作

388

, 但它們各自產生的土壤,編纂的目的、方法,以及思想內容、社會作用等方面,卻存在著顯著的差別。如果 說,《百科全書》是熔鑄了十八世紀中葉以前歐洲取得的全部文化成果,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學說,那麼,《四庫全書》則是彙輯了中國漫長歷史進程中留下 來的豐富遺產,體現了傳統文化的鮮明特徵。然而,盡管存在這些差別,但《四庫全書》和《百科全書》畢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它們各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價 值。《百科全書》作為知識辭典,主要供給人們尋檢查閱,幫助人們系統求知;而《四庫全書》作為綜合性叢書,著重保存文化典籍,提供學者研究利用。正因為如 此,所以《四庫全書》至今仍被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古代典籍的淵藪。在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中,既保存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燦爛文明的精華,也包含著封建 文化的各種糟粕。如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不僅是研究《四庫全書》及其纂修過程所要注意的問題,而且也是我們今天整理古代典籍,批判繼承傳統文化遺產所 面臨的重要任務。

389

附錄一:

《四庫全書》續修與影印簡述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纂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據《四庫全書總目》統計,它著錄書籍 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書籍六千七百九十三種,九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卷,總計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十七萬二千八百六十卷,幾乎囊括了清 乾隆以前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典籍。真按:四庫全書的統計數字 因 而,它歷來被譽為傳統文化的總匯,古代典藉的淵藪。但另一方面,《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又是不完全的。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以及乾隆推行的文化專制主義 政策的影響,四庫館臣在採擇編選時,不僅摒棄、禁燬了大量有關明末清初史事的珍貴典籍,而且排擊、貶斥了許多與正統儒學相抵觸的“異端”著作,以及不為封 建統治所需的科技、手工業和詞曲一類著述。因此,搜集《四庫全書》未錄著作,一直為後來學者所重視。特別是乾隆以後至清末一百多年間,不僅中國傳統學術文 化續有發展,而且西學大量傳入,形成中西文化交匯的絢爛局面,新的著作不斷湧現,續修《四庫全書》也就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同時,由於《四庫全書》歷經 劫難之後僅存四部(其中一部係補抄齊全),真按:四庫全書之存佚 數量既少,使用不便,影印《四庫全書》也相應被提上了日程。現將續修和影印《四庫全書》的情況簡要介紹如下

390

  一、續修

  續修《四庫全書》是在清末正式提出來的。光緒十五年(1889年), 翰林院編修王懿榮上疏奏請續修《四庫全書》。他說,自乾隆修書之後,“時經百載,開通日廣,文物日新。厥有市舶泛來,前代流傳海外之書;又有乾隆以後通材 碩學,網羅散失,採集逸佚,復古再成之書,說經補史,重注重疏,精校精勘之書,以及天文、算學、輿地、方志、政書、奏議、私家撰著,卓然經世之書。層見疊 出,或先得者殘而重收者足,或沿稱者偽而改題者真。考據一門,後來居上,藝數之流,晚出愈精。若此之類,上溯舊例,應行著錄者,其為粹美,庶幾前編”。所 以要“重開新館,續纂前書”①。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翰林院檢討章繼王懿榮之後,真按:國無!待查!詞:梫1 qn ㄑ〡ㄣˇ〕〔《廣韻》七稔切,上寑,清。〕〔《廣韻》子心切,平侵,精。〕〔《廣韻》楚簪切,平侵,初。〕木名。桂的異名。古代指肉桂。《爾雅‧釋木》:“梫,木桂。” 郭璞 注:“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 邢昺 疏:“案:《本草》謂之牡桂者是也。”《文選‧左思〈蜀都賦〉》:“其樹則有木蘭梫桂,杞櫹椅桐。” 劉逵 注:“梫桂,木桂也。” 再次提出增輯《四庫全書》。他在奏摺中說:“年來科舉既罷,學堂初開,老成日以雕零真按:當作凋零! 英 俊正資培養,此所謂聖道絕續之交也”。特別是當今“異國文獻,集於我朝者,又較前代為富矣。因思我國之圖籍,固有之國粹也;東西國之圖籍,所以羽翼我文明 之治者也。今固有者之絕續如此,而採輯各國者之繁富如彼,似宜亟乘此時薈萃中外典冊,續編《四庫全書》,以昌憲治之文明”②。翰林喻長霖也主張續修《四庫 全書》,認為“今海宇大通,群言龐亂,後生小子,震於泰西富強之說,卮言日出,大道將歧。非續編書目,明定宗旨,排斥邪說,不足以靖群議之囂,而齊一天下 之耳目”③。與此同時,孫同康還仿《四庫全書總目》編撰凡例,擬定“重修四庫全書條例”二十則

 ①《王文敏公遺集‧四庫全書懇恩特飭續修疏》,卷二。

 ②《一山文存‧擬請增輯四庫全書折》,卷八。

 ③《惺齋存稿‧敬陳管見呈》,真按:此字言偏旁竟無簡化字讠? 卷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