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
劉師培云:
自史記立儒林傳,班馬二史沿之。然後以通經之人為儒。夫兩漢經生,均以師法相教授,與儒者教民之事亦復相符。惟其所教授者,在于先王之成績,與化民訓俗之義迥殊。名之曰儒,蓋有儒名而無其實者也。(註13)
是故理學家欲直承孔孟、化民訓俗,突出教化師儒;元人修『宋史』立「道學傳」,至明末清初又引起反彈,強調經世事功,欲進「弼輔」於儒林之列。而就清代經師而言,其自視於儒家與否,則無可置疑,彼反視宋明為空疏之儒。則師儒、弼輔、經師,正為傳統上儒家的三種類型。但彼 此之間,並不互相認同,所以在同時代而有門戶之爭,異時代則有道統與正統之爭。進一步而言,史記以「傳經」為儒林,宋史以「道學」為正統;無論「儒林」予 不予弼輔、經師,此等人物固自在也;同樣,以弼輔為正統,或以經師為正統,其餘二者也仍然存在,歷史上並未因此而少了此等人物。「儒家」至少在歷史上已出 現師儒、弼輔、經師三種人物類型,這表示儒學本身確實具有與時代相應的變遷與轉化性格。但如果執於「正統」意識,則傳統上狹礙的門戶紛紛必仍將登上歷史的 舞台,無論是「道德領域」中的程朱、陸王之爭,漢學、宋學之爭;或「政治領域」中的黨爭、意識形態之爭;皆只有負面影響。歷史已如一面鏡子,傳達這些映像 於後人。儒學的範疇與儒家的性格,在「常」與「變」之間,在「聖」與「王」之間,究竟應如何掌握與界定,恐怕只有開放性與多元性,足予吾人以最好的回答與 啟示了。
353
註釋
註1:山井湧著、盧瑞容譯「明末清初的經世致用之學」,史學評論第十二期(民國七十五年七
註2:熊秉真,「從唐甄看個人經驗對經世思想衍生之影響」,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四期(民國七十四年六月),頁二六-二八。月),頁一四七。
註3:劉宗周「古小學集記序」云:「國制皆社學也,而行於吾鄉獨稱小學,且進之曰:古小學。祀以和靖尹先生。」(『劉子全書』,卷二一,頁二三上)又稱「證人社」、「證人書院」,即會講所在之地,故劉宗周撰有「證人會約」(『劉子全書J, 卷一三,頁一上)。至於「古小學」於天啟末年迄崇禎十四年間重修之始末,可參劉宗周「重修古小學記」及所附「請立石呈」(『劉子全書』,卷二一,頁八二下 -八四上)。另參沈翼機等修『浙江通志』(清乾隆元年重修本,台北,華文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卷二七,學校三,頁一七-一八。
註4:參本論文第七章第三節。
註5:王應麟『困學紀聞』(明萬曆三十一年吳獻台重刊本,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影印,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卷八,「經說」,頁二八上。
註6:皮錫瑞『經學歷史』(周予同注釋本,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九月),「經學變古時代」
354
,頁二二一。
註7:全祖望『鮚埼亭集』,卷三六,「陽曲傅先生事略」,頁九。案傅陽曲即傅山。
註8:林毓生稱之為「一元論思想模式」。見「五四式反傳統思想與中國意識的危機」,氏著『思想與人物』,頁一三四。
註9:江藩『宋學淵源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民國五十七年三月),道光二年(一八二二)長白達三序,頁二。
註10:『宋元學案』(河洛版),卷一一,濂溪學案,頁一○二。
註11:黃俊傑在「孟子學的幾個方法論問題」(台灣大學,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八月)一文中,曾以「歷史圖像」一詞來討論孟子的形象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浮沉變化。另外,孔漢思(Hans Küng)
在 與秦家懿合撰的『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七月)一書中,也曾以歷史 圖像來討論孔子,見該書頁一○一,「歷史上的孔丘是誰」。又,近人討論「孔子圖像」問題,似始自顧頡剛,見『古史辨』第二冊(香港太平書局,一九六二年十 二月),「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頁一三○-九。
註12:費密『弘道書』卷中。註13:劉師培「儒家出於司徒之官說」,『劉申叔先生遺書』,左盦外集,卷九,頁二-三。
355
壹、重要史科
文秉,烈皇小識,八卷,明清史料彙編第二集第三冊,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五月台初版。
方東樹,漢學商兌,三卷,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七月再版,一冊。
王夫之,黃書、噩夢、俟解,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再版,一冊。
王夫之,讀通鑑論、宋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初版,二冊。
王夫之,船山遺書全集,台北,自由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一月初版,二二冊。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三八卷,四部叢刊初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六月台三版。
王應麟,困學紀聞,二○卷,明萬曆三十一年吳獻台重刊本,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
會,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初版,二冊。
王鴻緒,明史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一年十一月初版,七冊。
不著撰人,萬曆邸鈔,不分卷,舊抄本,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八年一月台一版,三冊。
不著撰人,天下書院總志,十三卷,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初版,三冊。
皮錫瑞著、周予同注釋,經學歷史,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初版,一冊。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