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June 5, 2008

31

  「本年二月內,臣等因辦理永樂大典五年期滿,請將繕錄供事人等從優議敘,併聲明全 書薈要兩處期滿議敘一體辦理等,因具摺恭奏蒙恩勅部議覆允准欽尊在案。查四庫全書自乾隆三十八年閏三月開館扣至本年三月,薈要自三十八年五月扣至本年五月 均屬五年期滿,全書辦得已經呈進書一萬三千餘卷,現在寫成校辦書三萬九千八百餘卷,又寫得第二分書一萬四百餘卷,薈要第一分書一萬九千餘卷,業經寫畢呈 進,又寫得第二分書九千二百餘卷,總共兩處寫得書九萬一千餘卷,該繕錄俱屬黽勉勤奮真按:重出,重複,-此筆資料實在重複太多次了! 真按:繕錄應係謄錄之訛,詳見下。 相 應請旨加恩議敘,恭俟命下,臣等核其繕寫多少工拙分別等第,造具清冊,移咨吏部查核,其進士舉人貢監生及捐納七品以下小京官並外官布政司經歷理間州同以下 等官,俱仍照原議永樂大典章程分別議敍。惟查此內有捐至主事同知知州通刊知縣雙月選用者,若俱照捐納分發之例辦理,似未免過優。臣等悉心酌議,應將繕錄內 京官捐至雙月主事,外官捐至雙月同知,知州通判及由科目出身捐至雙月知縣,各員核其學課,合於優等之例者,准以不論雙單月即用,則於該員等五年効力之處, 既足相酧,而於優敘之例,亦不致溢濫,其現尚未滿五年者,應俟扣足年限陸續核定等第,按月咨部,各就報滿時,本銜照此一體議敘,其繕錄內由鄉試中式蒙恩錄 用及報捐分發選用等項,離館者查照核其字數分別加級,再查兩處繕寫事宜,就武英殿辦理,所有節次請設供事,雖係添設武英殿修書處額缺,而所辦實皆四庫全書 及薈要之事,伊等收發記檔檢點篇頁裝訂等事,頭緒紛繁,頗為出力,亦應照永樂大典供事之例議敘,以昭畫一,為此繕摺恭奏請旨謹奏。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所遺漏的檔案

在議敘之後,便大量獎勵工作人員。獎勵工作人員或用物品獎賞,或用功名誘導,其例繁多,在茲謹擧出一二例子,以見一斑。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二十一日永瑢奉旨【註三四】:

  「檢討季學錦,中書田尹衡、助教金學詩,俱著以應陞之缺,列名在前陞用,祥慶著加恩仍授為編修,郭祚熾著加恩以典簿等官用,欽此。」

又如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初四日于敏中等奏稱【註三五】:

32

「查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內臣等因繕辦薈要第二分,需員校勘,奏請將進士吳紹澯、胡榮二員充為總校並聲明一年之後,如果辦理妥速,著有成效,仰懇聖恩賞給庶吉士銜,真按:原訛作庶吉土,徑改! 毋 庸給與俸祿,再俟一年期滿題請實授准與下科庶吉士一體散館等,因荷蒙允准在案。該二員自奏充以來,感激天恩,奮勉校勘,所有第二分薈要書,業經校得八千餘 冊,陸續進呈御覽,其餘三千餘冊現在校勘將次完畢,本年冬底可以全行呈進,不致遲誤,該二員在館自備資斧効力,實歷二年有餘,與原奏一年給銜,再俟一年實 授之處相符,合無仰懇皇上天恩,將吳紹澯、胡榮二員,賞給庶吉士與明年新科庶吉士一同散館以示鼓勵,為此謹奏請旨。」

同日,于敏中又奏云【註三六】

 「查乾隆四十年五月內,經臣等奏明,挑取新進士十二員赴武英殿繕寫古今圖書集成並四庫全書及薈要面簽,續又奏明凡天祿琳琅內所有應入四庫之書,外間並無別本者,並交該進士等先繕副本,嗣又奏明刊刻皇清職貢圖,卽交該進士等繕說並司校對真按:說字應誤也! 又 奏明擺印聚珍版各書派令該進士等協同校閱各在案。該員等四年以來承辦各書,並極奮勉,現在皇清職貢圖業已刊校全竣,其薈要兩分面簽匣簽,亦將次全完,天祿 琳琅內各書底本繕校過一百八十除冊,均無貽誤,此內邱桂山業經於天津接駕,考取中書,陳鳳■告假回籍,羅錦森現在丁憂,吳紹澯、胡榮奏充總校外,現在日逐 赴武英殿辦理前項各書者只有七人,並係歸班,應以知縣選用之員,臣等留心察看,量其材質所宜,請旨分別加恩以示鼓勵,可否將費振勳、丁履謙二員照進士姚天 成等之例,以內閣中書即用,錢致純、王元照、靖本誼、石養源、徐秉文五員照進士楊懋等之例,真按:楊懋珩-衍字誤也! 以知縣即用,出自皇上天恩,至所有現辦之薈要面簽等項,仍交費振勳、丁履謙承辦,為此謹奏請旨。」

獎勵另一面便是懲罰。懲罰之始,始於高宗發現呈進書中屢有錯字,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初九日內閣奉上諭【註三七】:

33

「……今進呈已經繕成之薈要各卷內,信手繙閱,即有錯字二處,則其餘書寫舛誤者,諒復不少,若不定以考成,難期善本,其如何妥立章程,俾各盡心校錄,無訛之處真按:斷句不當!-應予連讀! 著總裁大臣詳議具奏」。

館臣得旨後,永瑢等於同年同月二十三日奏中即云【註三八】:

「查繕錄各員繕寫之書,真按:疑本書繕錄均為謄錄之訛.以膳謄形近,膳訛作繕故也! 真按:原訛作膳錄,徑改! 陸續交分校官核對,如校出錯字,卽飭隨時補改,並查所錯之字,如係照原本訛誤者免其記過,若原本無訛,該繕錄粗率誤寫者,真按:疑當作謄錄!! 每 錯一次,記過一次。倘能將原本訛字看出簽請酌改得當者,每一處記功一次。至分校各員除校改繕錄錯誤分所應為毋庸記功外,若能將原本訛錯應改之處校正簽出精 確得當者,每一處記功一次。校畢後交覆校官校勘,如繕錄有錯,分校官未得看出,經覆校之員查改者,將原辦之分校繕錄各記過一次。若覆校人員能於原本錯誤處 簽改切當者,將覆校官記功一次。至校畢送武英殿後,經臣等隨意抽查,如見有繕錄錯字未經各員校改者,將承辦疏忽之覆校分校繕錄人員各記過一次。若進呈後經 皇上指出錯誤即將覆校分校繕錄人員加倍記過,並將臣等總裁交部察議。其各書款式卷篇次敘,如有舛誤責在總校,若總校官未能看出,經臣等抽查發改及蒙皇上指 出查改者,總校之員,過亦如之,若總校官果能查勘無誤,每月記功一次。」

記功記過的訂定,主要還是為記過者而發,以增加工作人員儆畏之心,為使功過情形能通盤瞭解,於同奏摺中,便建議設立功過簿:

「添 設功過簿以專責成也,查辦理繕寫四庫全書,向祗設有稽核字數考勤簿,今既定以功 過,應將覆校分校繕錄人員,各設功過簿二本,每交書一次,臣等查核填註,一貼武英殿備查,一交本員收執,俾各觸目驚心,咸知儆勉。至五年期滿後,將功過簿 詳加校對,其應行議敘之繕錄人員,除按字數多寡工拙酌定等次外,仍將功多過少者列為上等,功過相抵者次之,過多功少者又次之,由臣等公同核定移咨吏部,分 別班次詮用。」

 功過簿設立之外,高宗親自抽閱,隨時考成,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上諭【註三九】:

34

  「……但能每本抽閱數處,則校對及繕錄等,皆知有所儆畏經心。」

同時,由自備資斧,改由公家供應餐飯,一則可以集中力量辦事,二則可以使大家盡心力。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上諭【註四○】:

  「……每日備有桌飯,各員飽食辦公,盡一日之長。」

至於懲罰方式,主要是採記過與罰俸二種,前者影響以後議敘陞用的機會,後者則在懲治職位較高人員。記過罰俸例子亦多,在茲也各擧出一例。乾隆三十八年八月□日議得內閣抄出四庫全書正總裁戶部尚書王際華奏稱【註四一】:

 「竊臣遵旨同大學士于敏中辦理四庫全書薈要所有謄錄應繳每日功課,真按:原訛作膳錄,徑改! 先經酌定,責令各該分校官催收校畢,送覆校官覆閱,由覆校官彙交提調驗明裝訂成書,登記檔真按:册 俟臣稽核進呈。茲據提調官陸費墀回稱各謄錄名下應交功課,真按:原訛作膳錄,徑改!本書膳錄似均為謄錄之訛! 逐一分晰核計,內有姚岐謨一名,曠欠至數月之多,隨詢之該分校邱庭漋,據稱上年九月間分校鄭爔丁憂出京,庭漋蒙總裁奏派按辦,當時並未據有鄭爔交出名單,後見發出檔內本股下尚有姚岐謨一名,從未謀面,亦未領書繕寫,隨經徧訪迄今尚未得其住址等語……分校官翰林院編修鄭爔照不清白交送,真按:原訛作隨經編訪,徑改! 罰俸一年例,罰俸一年,庶吉士邱庭漋接管時並未查出……罰俸六個月,及尋訪姚岐謨不獲又不即時擧報,應照應申不申例,罰俸六個月,……應將翰林院編修陸費墀亦照不行詳查罰俸六個月例,罰俸六個月,……四庫全書正總裁戶部尚書王際華照疏忽罰俸三個月例,罰俸三個月。」

記過在修四庫全書過程中,其次數與人數之多,達到驚人地步,陳垣所編辦理四庫全書檔案書後附有四庫館職員記過統計表,即可考見。茲擧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所藏軍機處檔案中福隆等奏摺為例【註四二】真按:疑為福隆安之訛!

  「……自應嚴立章程,將繕校較遲之員,嚴行催繳,如有延緩,即行分別記過議處,以期益得迅速。

 自本年四月起至六月底止,計三個月功課,除繕校贏餘及前有欠課,而此次餘課足敷抵補者,均毋庸置議外 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所遺漏的檔案

35

,其現在欠課各員,應從重記過。」

在此辦法之下,本次計議處欠課分校五員如下【註四三】:

檢討溫常綬(欠三十二萬三千二百五十九字應記過三次交部察議)

編修潘魯起(欠二十一萬一千六百五字應記過二次)真按:疑當作潘曾起,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亦有此疑義!

學正周鋐(欠二十萬九十八百十七字應記過二次)

編修周厚轅(欠十三萬九千四百二十一字應記過一次)

助教卜維吉(欠十萬五千三百六十四字應記過一次)

從當日記過的情形,已可考見四庫館及薈要處對工作人員督課之嚴。

36

37

第三章 薈要圖書依據的版本

第一節 依據圖書的來源

  四庫薈要著錄圖書計四百六十三種,二萬零八百二十八卷,一萬一千一百七十八冊【註四四】,各圖書依據版本的主要來源,約可分為四大類:

  一、內府真按:刋-大抵本書刊均作刋,不復一一出校了!

   內府刊本是指清內廷所刋刻之各種圖書。康熙十二年,於武英殿設立修書處,許多校 對官員,寫刻工匠,都集中於茲。所以康熙朝以後的內廷刻書,多半指武英殿所刻的各種圖書。這些殿刻圖書,校勘雕鏤都很精美,因而四庫薈要圖書中重要的典 籍,多半從殿刋本繕錄。總計薈要所用殿本書一百五十種,除了十三經注疏本、正史類二十四史,以及部分集部圖書用殿刊本外,尚有御纂圖書及聚珍本二大項。

   御纂圖書即通常所稱的敕撰本,薈要共收錄敕撰本圖書九十一種,所佔的比例相當重 了。這些敕撰圖書,是從清初到乾隆朝,由諸臣遵照皇帝敕旨所編纂的,有的是四庫薈要處設立前所纂修的,有的則是以後臨時敕撰加入的。如周易折中、書經傳說 彙纂、詩義折中、日講春秋解義、周官義疏、大清通禮、子史精華、詠物詩選等等,即屬於前者之例;而御定綱目三編【註四五】、天祿琳琅書目,武英殿聚珍版程 式等,皆為後來臨時增入者。敕撰之書,又可分為御定、御纂、御批、御製、御選、御編等名稱。這些圖書,在收錄時,為示尊重,集部別集類置於所有文集最前 端,其他各門類則放在清人著述之前

38

  另一種內府刊本便是聚珍本。談到聚珍本,便要追溯到乾隆對永樂大典的輯錄工作。真按:原訛作永錄大典,徑改! 永 樂大典【註四六】為一大類書,明永樂元年(一四○三)七月,成祖敕撰。總其事者為解縉,參與修纂人員有一百四十七人,永樂二年十一月書成,賜名文獻大成。 後以所纂尚多未備,於是復命姚廣孝,劉季箎與縉共同監修,王景等五人為總裁,鄒輯等二十人為副總裁,重加修撰。參與其事的共二千一百六十九人,永樂六年 (一四○八)書成。全書共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裝成一萬一千九百九十五冊,更賜名永樂大典。該書將古來經史百家之書,以至天文、地志、陰 陽、醫卜、僧道、技藝等圖籍,全行採入,並以洪武正韻為綱,每字之下,詳列各書,或以一字一句分韻,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韻,或全錄一書,以書名分韻,元 以前之佚文秘籍,往往全部收入,對保存古籍,有很大貢獻。修成之後,因永樂十九年(一四二一)定都北京,遂移貯文樓【註四七】。

   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因宮中火,亟命救出,幸得保全,乃命閣臣徐階選儒士程 道南等一百人,重錄正副二本,命高拱、張居正校理,書手一百零八人,每人每日抄三葉,至隆慶元年(一五六七)始成。於是將原本還貯南京,正本貯文淵閣【註 四八】,副本別存皇史宬。明亡後南京原本與北京皇史宬副本,並佚失。文淵閣正本,亦殘缺二千四百二十二卷。康熙間,移貯翰林院,乾隆時朱筠在翰林,因繙閱 大典,見所錄之書,多世不經見者,乃創議輯錄工作,為高宗深許【註四九】。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乃詔儒臣彙輯永樂大典散見之書及世所罕覯秘書,先錄目呈覽,然 後鐫板通行。先刻易緯、漢官舊儀、魏鄭公諫績錄、帝範四種。真按:當作魏鄭公諫續錄! 是年十月,工部侍郎金簡,奏請將四庫全書內應刊各書,改刻大小活字,擺板印刷,為高宗所准,並賜名聚珍,每印一書,書前冠御題五言詩十韻,於是便有武英殿聚珍板叢書之名。其種數,據魏笛生駢雅訓纂徵引書目稱有一百三十八種,張文襄書目答問亦稱此數,真按:張之洞 究其實,由活字擺印只得一百三十四種,後人加上最先刻印之易緯等四種,遂成一百二十八種之數。薈要中依聚珍本繕錄的有十七種之多

39

  薈要中輯永樂大典的書,多半以聚珍本為底本,而以永樂大典本恭校,但是也有例外,如宋唐仲友之帝王經世圖譜十六卷、宋程大昌之禹貢山川地理圖二卷,宋傅寅之禹貢說斷四卷三種都用永樂大典本繕錄,前一種是閩本增刊十種聚珍本之一,大約修書時尚未及見真批:既是閩地增刊者,何故乃不得見?蓋浙閩地方依乾隆諭旨再循增刊聚珍本,則固應得見之! 後二種則未收入聚珍本叢書中。

二、內府藏本

   清內府除了清刊本之外,尚有大量藏書,這些藏書本來是專供御覽之用的。自明至 清,弆置甚富,如皇史宬、懋勤殿、摛藻堂、昭仁殿、武英殿、永和宮、景陽宮、上書房、含經堂,內閣大庫等處均有庋藏。薈要利用內府藏書謄錄的共一百三十三 種,未注明藏書地點的計三十四種,如嘉祐集十六卷是據內府所藏宋婺州州學刊本繕寫,文選六十卷是以內府所藏之明吳勉學刊本繕錄,文心雕龍十卷依內府藏本明 汪一元刊本謄錄,朱彝尊詞綜三十卷則按內府藏柯崇樸刊本恭錄,真按:尊原訛作遵,徑改! 都是最好的例子。這些圖書都是各宮殿藏本,或在宮掖,或在御園,皆是所謂的內廷藏書。除這三十四種圖書之外,其他依據內府藏書本謄錄者,則可分為通志堂刊本與天祿琳琅藏本二大綜真按:應作二大宗!

   通志堂刊本即為通志堂經解本之簡稱。通志堂經解,係徐乾學所編。乾學博通羣書, 與康熙時之權貴納蘭明珠友善,為逢迎權貴,乃以明珠家藏經解之書,薈而刻之,鐫明珠子成德名,携板贈之,序中絕不提及自己【註五○】。後世遂以是書為納藺 成德裒輯。成德係清遼陽人氏,為滿洲正黃旗人,字容若,康熙時成進士,官侍真按:衞 愛 才好客,與遊者都是一時俊秀,精於鑒賞,善書能詩,尤工倚聲,著有飲水側帽詞,清新秀雋,海內善為詞者皆歸之,惜早卒,享年僅三十一歲。是書一名九經解, 又名傳是樓經解,所收唐宋元明人解經之書共一三九種。此書收錄之諸家經解,非程朱一派,均削而不錄,與四庫薈要編修宗旨相吻合,故薈要圖籍依通志堂本繕錄 者有九十四種之多。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通志堂之書而為薈要所選錄的都用通志堂本

40

。譬如宋程大昌之禹貢山川地理圖二卷,宋傅寅之禹貢說斷四卷等書,雖然通志堂經解均著錄,但薈要中此二書係根據永樂大典本繕錄之後,再用通志堂本恭校的。

  天祿琳琅藏書是指清內廷中昭仁殿庋藏的圖書。真按:天祿琳琅藏書 因 為乾隆九年下令挑檢內廷中校好的善本書籍,集中庋存昭仁殿,並賜名天祿琳琅,於是以後將該批圖書稱為天祿琳琅藏本。乾隆三十九年,高宗令于敏中等重加整 理,並詳著各書的年代、刊印、流傳、藏庋、鑒賞、採擇緣由等,而編成天祿琳琅書目。書目中載列的圖書,多半是極珍貴的秘笈。四庫全書修纂時,曾利用這批書 籍,薈要中除使用該批典籍作為校錄之本外,直接依該批圖書繕錄的共有五種。像宋刊本之宋韓醇注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補遺一卷、明毛晉汲古閣影宋抄本之 宋洪适盤洲文集、宋張九成之孟子傳以及宋聶崇義集注三禮圖(此書係汲古閣影宋淳熙二年陳伯廣刊本)等等,都是其例。昭仁殿位於乾清宮東,相隔不過一墻而 已,乾清宮在嘉慶二年十月廿一日遭火焚燬【註五一】,昭仁殿亦被波及,全殿付之一炬,所有圖書同為灰燼。薈要這些書的保存,使我們尚可依之推見那些藏書梗 概,亦為幸事也。真按:天祿琳琅藏書

三、各省採進本

  內府藏書畢竟有限,為補充內府圖書之不足,便假手從民間各地徵求圖書,這便是大家熟悉的高宗訪書採書運動。高宗徵書意旨甚早,乾隆六年正月初四日即曾諭曰【註五二】:

 「從古右文之治,務訪遺編,目今內庫藏書已稱大備,但近世以來,著述日繁、如元明諸賢,真按:標點有誤! 以及國朝儒學,研究六經,闡明性理,潛心正學、純粹無者,真按:原訛作疪,徑改! 當不乏人,雖業在名山,而未登天府,著直隸撫學政真按:疑有敓文! 留心采訪,不拘刻本鈔本,隨時進呈,以廣石渠天祿之儲。」

但徵書詔下,採訪之事,並未認真施行,乾隆十五年二月,御史王應綵復奏稱【註五三】:

 「伏思草茅下士,皓首窮經;人往而始生,歲久而學乃傳。曾不得與今日應選之士,同邀榮遇,可為深惜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