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June 4, 2008

251

,官兵部、禮部、戶部侍郎,仕至體仁閣大學士。他博學淹通,積極提倡學術研究,組織校勘編印書籍,並開設書院,獎掖人才,促進學術的發展。史稱其“身歷乾嘉文物鼎盛之時,主持風會數十年,海內學者奉為山斗”①。嘉慶四年(1799年), 阮元初任浙江巡撫,時值續繕三分《四庫全書》庋閣不久,江南一帶典籍大備,故家藏書相繼復出,其中有些是《四庫全書》沒有收錄的珍本秘籍。阮元看到這一情 形,便萌發了搜輯四庫闕書的願望。他利用職任之便,廣泛採集購買宋元以來各種刻本、鈔本,“或借自江南舊家,或購之蘇州番舶真按:國無!待查!詞:【番舶】舊稱來 貿易的外國商船。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 鄭觀應 《盛世危言‧電報》:“近日番舶暢行, 洋雜處,兵機萬變,瞬息不同。” 陳去病 《登鼓浪嶼》詩:“番舶正連鵝鸛陣,怒濤如振鼓鼙聲。” 或 得之書坊,或鈔自友人”②,從中擇取確有價值而又為《四庫全書》未收的書籍,組織專人影鈔謄錄,並仿照《四庫全書總目》的體例,為各書撰寫提要,詳敘作者 年代爵里,介紹典籍內容要旨,然後彙為一編,進呈朝廷。當時參與其事,協助考訂的還有當地著名藏書家鮑廷博、何元錫、嚴杰等人。整個徵訪活動歷時十餘年之 久,總計收書一百七十四種,包括不少稀見的宋元舊本。如南宋學者魏了翁,曾取《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 《論語》、《孟子》各書注疏之文,刪其繁蕪,擷其精華,“據事別類而錄之,謂之《九經要義》”,凡二百六十三卷,歷來受到學者的推崇。但其書在明代已有散 佚,至清修《四庫全書》時,也由於“諸經或存或佚,不能複合”,僅“以世有傳本者各著於錄”③。計收《周易要義》十卷、《尚書要義》十七卷、《儀禮要義》 五十卷、《春秋左傳要義》三十一卷,其中《尚書要義》、《春秋左傳要義》均有闕文

①《清史稿,阮元傳》,卷三六四。

②丁申《武林藏書錄‧浙江巡撫續進書》,卷上。

③《四庫全書總目》卷三,《周易要義》提要。

252

。 阮元續搜得宋刻本《禮記要義》三十一卷,僅闕《曲禮》上、下兩篇,又訪得《尚書要義》三卷,正好補足 《四庫全書》原本之缺。又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宋時曾經兩種版本並行,刻於袁州者稱袁本,刻於衢州者稱衢本。二者相較,衢本不僅在內容文字上詳於袁 本,而且所收書目也是袁本的數倍。纂修《四庫全書》時,因“衢本不可復見”①,館臣只得著錄袁本。阮元搜訪到衢本全帙,“依樣影寫,經凡十類,史凡十三 類,子凡十八類,集凡四類,次序有法,足為考核之資”②。其他如唐魏徵《群書治要》、釋元應《一切經音義》,真按:應作釋玄應,元應乃避康熙玄燁諱故爾. 宋楊仲良《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盧憲《嘉定鎮江志》、晁沖之《晁具茨集》,元許謙《論語叢說》、《讀中庸叢說》、盧鎮《重修琴川志》等等,也都是流傳較少的珍本。當然,在徵訪過程中,由於考核不精或一時疏忽,也有少數誤收的書籍。真按:宛委別藏所存在的錯誤 如 金成無己曾注漢張機《傷寒論》十卷,又自撰《傷寒明理論》三卷、《論方》一卷,發明張機之說,宋嚴器之序稱其“撰述傷寒義,皆前人未經道者”。《四庫全 書》收錄其著述,附於《傷寒論注》之後。阮元未加詳考,誤以該書為嚴器之撰,當作四庫未收秘本,一併採錄進呈。再如晉釋支遁所撰《支遁集》,《宋史‧藝文 志》已不見著錄,明人皇甫涍從梁釋僧佑所編《弘明集》中錄出詩文若干篇,真按:一作釋僧祐. 分上下二卷,題為《支遁集》刊行。《四庫全書》既著錄《弘明集》,此鈔撮之本已無必要另行收錄。阮元不查,也把該書視作珍本,抄錄進呈。此外,尚有少數書籍闕略不完,個別提要考核疏誤的情形。然而,盡管存在這些缺陷真按:宛委別藏所存在的錯誤

 ①《四庫全書總目》卷八五,《郡齋讀書志》提要。

 ②《四庫未收書目提要》。

253

,但阮元及其他學者拾遺補闕,保存典籍的功績,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嘉慶中葉,阮元搜訪的一百七十餘種書籍陸續進呈完畢。嘉慶皇帝十分欣賞,除褒獎阮元外,還特別下令將其所進之書仿《四庫全書》之式,按經史子集四部排比裝潢,並加蓋“嘉慶御覽之寶”朱文大方印,庋置宮中,賜名《宛委別藏》。

  《宛委別藏》庋置以後,歷經近百年的動蕩不安,幸得保存下來。民國初年,《宛委別藏》與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一道,移交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保存。抗日戰爭爆發後,也一併輾轉南遷,後於建國前夕運往臺灣,今存臺灣故宮博物院。真批:請台灣在獨立前把這筆爛帳清結一下.

  由於《宛委別藏》收錄的大多是比較精善的本子,很受學者重視,因而不少書籍在清代已陸續得到刊行。民國年間,故宮博物院從中挑選出未曾刊刻或流傳較少的四十種書籍,交付商務印書館,於1935年印行。1981年,臺灣商務印書館進而將《宛委別藏》所收一百七十四種書籍全部影印出版,為學者研究利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54

第十章 《四庫全書》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 內廷四閣全書的存燬

  七分《四庫全書》庋置各閣不久,中國社會即進入了一個多災多難的歷史時期。1840年發生的鴉片戰爭,把中國拖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列強入侵,戰亂頻仍,人民飽經憂患,世事幾度滄桑。在這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之中,各閣《四庫全書》也經歷了坎坷曲折的歷史命運。

  一、文淵閣

  文淵閣地處宮禁,貯藏最先告成的第一分《四庫全書》,清統治者自然十分重視。

  早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六月,文淵閣剛剛竣工,《四庫全書》纂修工作尚在進行之時,乾隆就下令制定文淵閣官制職掌以及將來閣書管理章程。他在諭旨中說:“文淵閣國朝雖為大學士兼 銜,而非職掌,在昔並無其地。茲既崇構鼎新,琅函環列,不可不設官兼掌,以副其實。自宜酌衷宋制,設文淵閣領閣事總其成,其次為直閣事,同司典掌,又其次 為校理,分司注冊點驗。所有閣中書籍,按時檢曝,雖責之內府官屬,而一切職掌,則領閣事以下各任之,於內閣翰詹衙門內兼用。其每銜應設幾員,及以何官兼 充,著大學士會同吏部、翰林院定議,列名具奏,候朕簡定,令各分職繫銜,將來即為定額,用垂久遠

255

①。 於是,大學士舒赫德召集吏部及翰林院有關人員,詳細商定了文淵閣官制及各項管理章程,提出仿照宋代館閣制度,“置文淵閣領閣事二員,以大學士、協辦大學 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兼充,總司典掌。置文淵閣直閣事六員,以由科甲出身之內閣學士,由內班出身之滿詹事、少詹事、(侍)讀(侍)講學士,漢旨事、少詹事、 讀講學士等官兼充,同司典守釐輯之事。置文淵閣校理十六員,以由內班出身之滿庶子、(侍)讀、(侍)講、洗馬、中(允)、贊(善)、修撰、編(修)、檢 (討),漢庶子、讀、講、洗馬、中、贊、修撰、編、檢,及由科甲出身之內閣侍讀等官兼充,分司注冊點驗之事”。並請內務府特派專人,“令其兼充文淵閣提舉 閣事銜,用資管理。至閣內收發宿直諸事,應於內府司員筆帖式內,分派掌管”。對將來閣書管理事宜,章程也明確規定:“請俟《四庫全書》告竣後,於文淵閣就 近酌撥房屋數間,作為閣職直舍,令校理各員,輪番日直。如有查取書籍之處,即同內府官員前往檢出收還,隨時存記,以備查核”。為便於書籍長期保存,舒赫德 等人還提出,仿照宋代秘書省每年仲夏曝書成例,於“每歲五六月內,提舉閣事大臣會同領閣事大臣定期奏請曝書,令直閣校理各員咸集,公同啟閣翻晾,用昭鉅 典”②。這個詳細具體的閣制職掌及閣書管理章程,得到了乾隆的批准。四十二年(1777年)七月,大學士阿桂首先被任命為文淵閣領閣事。其後,又陸續任命了直閣事、提舉閣事、校理、檢閱各員。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文淵閣各項職任已全部設置完畢,計有“領閣事二員,以大學士兼掌院者充之;提舉一員,以內務府大臣充之;直閣六員,

①《四庫全書總目》卷首,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一日諭。

②《纂修四庫全書檔案史料》,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大學士舒赫德等人奏摺。

256

以內閣學士、詹事、少詹事、學士充之;校理十六員,以庶子、侍讀、侍講、編修、檢討充之;檢閱八員,以內閣中書充之”①。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春,第一分《四庫全書》入藏以後,文淵閣各級職掌也同時開始履行職責。領閣事上傳下達,總司其責;提舉閣事直接管理一般事務,並督率所轄司員具體從事看 守、掃除等各項雜務;直閣事、校理、檢閱各員則每日輪流入值,由“官廚設饌同餐,午後乃散”②。每年九月(陽歷十月),還經由領閣事、提舉閣事大臣合辭奏 請,召集閣中有關人員,共同進行為期十天的曝書,以確保書籍無蟲蛀霉變之患。

  在長期的管理過程中,由於文淵閣所設各項官職分別由內閣、翰林院、內務府、奉宸宛等衙門派員兼任,時間一長,不免出現職責不清,互相扯皮的現象。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扯皮】 注音一式 ㄔㄜˇ ㄆ|ˊ 解釋:賴皮,無理取鬧。如:他理虧了就跟你扯皮,你何必與他計較? 不 僅平日司事收發等一般事務彼此推諉,就連每年一度的曝晒書籍,也成了應付差事。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書籍的管理與保存。乾隆認為,“文淵閣提舉閣事一員, 係由總管內務府大臣兼充,其司員以及看守掃除之人,皆其所轄,呼應較靈”,下令將閣中一切事務“交提舉閣事一人專為管理,其領閣、直閣、校理、檢閱等官, 俱作為兼充虛銜,不必辦理本閣事務”。至於每年一次的曝書成例,乾隆也認為,“各書裝貯匣頁用木,並非紙背之物,本可無虞蠹蛀。且卷帙浩繁,非一時所能翻 閱,而多人抽看曝晒,易至損污,入匣時復未能詳整安貯,其弊更甚於蠹蛀”,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無蛀字! 下令“嗣後止須慎為珍藏,竟可毋庸曝晒。其地面一切,亦無須奉宸苑經理。庶專司有人,而藏書倍為完善”③。於是,曝書工作奉命停止,真按:文淵閣四庫全書曝書工作的終始 他人也不再參預閣事

 ①乾隆《御製詩四集‧經筵畢臨文淵閣有作》詩注,卷五六。

 ②翁方綱《翁氏家事略記》。

 ③《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諭。

257

,閣中書籍及一應事務全部交由內務府管理,文淵閣遂成為事實上的“禁籞重地”。真按:原文作禁御重地,難不成連籞字也簡化字御,抑將籞字誤視作禦了? 嘉慶初年,《四庫全書》最後一次續補工作完成之後,文淵閣書籍便一直深宮扃藏,沉睡了一百多年。

  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皇室尚居宮中,文淵閣書籍仍屬內務府管轄。1917年 春,內務府大臣紹英、世續、耆齡等因時移世易,恐文淵閣書籍有所遺失,便派遣堂主事漢章、堂掌稿筆帖式晉昌、錫泉、錫彬等人,按照原目、原函、原卷,對文 淵閣《四庫全書》進行全面清查,前後歷時兩月,方始畢事。檢查結果發現經、子、集三部各有闕書、闕卷現象,其中經部闕《四書大全》十卷,子部闕《天經或問 前集》四卷、《天步真原》一卷、《天學會通》一卷、《鄧子》一卷、《公孫龍子》三卷、《鬼谷子》一卷、《關尹子》一卷,集部闕《李太白集注》一卷,總計二 十三卷。內務府大臣當即委派堂筆帖式廣仁、廣齡、裕寬、裕蔭等人,按照文津閣《四庫全書》原本補鈔齊全,經校勘無誤後,照式裝潢,安置於原闕架槅之上。為 便於掌握文淵閣《四庫全書》裝函排架及書目、卷數情形,主管人員還將此次檢查結果,參照《四庫全書總目》及《四庫全書排架圖》,編成《清查四庫全書架槅函 卷考》四冊,裝成一函,存放於文淵閣內,作為今後利用或檢閱閣書的參考書目。

  1924年底,清皇室遷出故宮,文淵閣《四庫全書》暫歸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次年十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下分古物、圖書兩館,閣書正式劃歸圖書館管轄。1930年,圖書館組織有關人員,再次根據《四庫全書總目》,對文淵閣《四庫全書》進行清點,統計閣書凡三千四百五十九種,三萬六千零七十八冊,六千一百四十四函,無闕失現象

258

①。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以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並欲繼續南侵,華北局勢動蕩不安,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為防不測,於1933年將文淵閣《四庫全書》全部裝箱,運往上海。其後十餘年中,閣書輾轉播遷於重慶、南京等地,全國解放前夕再被運至臺灣,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真批:全國解放了麼?台灣省還沒有吧!又若不藏于台灣,不知文革放得過她麼?唉 中國一定強.

  二、文溯閣

  文溯閣位於盛京故宮,貯藏第二分《四庫全書》。有清一代,閣書屬內務府管理,閣內有關事務則交工部負責。每年四月,都由盛京工部領取樟腦六十六斤、野雞尾潭八把、短把雞毛八把,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撢】手-12-15 注音一式 ㄉㄢˇ  解釋:用撢子或其他東西輕拍,拂去塵土。如:撢一撢灰塵。ㄊㄢˋ tn(02577 教育部國語辭典【撢】手-12-15 注音一式 ㄊㄢˋ  解釋:探索。通探。說文解字:撢,探也。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句下賈公彥˙疏:撢取王之此志,又道國之政事。 以備應用。每隔一年,還由工部派專人攜帶紙張等用料,檢查門窗,裱糊格扇②。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侵略活動的加劇,沙俄帝國日益覬我國東北地區。真按:原文寫不成字,徑改!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在參與八國聯軍出兵京津的同時,藉機侵占了東北三省。動亂之中,文溯閣《四庫全書》逐漸出現了丟失現象。

  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一度竊取總統大權,當時受命督理東三省軍務、兼奉天巡按使的段芝貴,為討好袁世凱,於1914年將文溯閣《四庫全書》運往北京,存放在故宮保和殿。1925年,東北籌辦奉天圖書館,當地教育會長馮廣民經多方奔走,又把閣書運回瀋陽,

  ① 按:事實上,文淵閣《四庫全書》闕唐司空圖《詩品》一卷,1925年,陳仲益在《文淵閣四庫全書缺本之發見》一文(載《現代評論》第17期)中曾經指出。今臺灣故宮博物院據文淵閣本影印的《四庫全書》,也無《詩品》。真按: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存佚

  ②參見《盛京典制備考‧殿閣尊藏》,卷一。

259

仍 藏在文溯閣,並設置保管委員會,負責管理保存。經歷此次轉徙之後,文溯閣《四庫全書》闕書、闕卷的現 象更為嚴重,據統計,除《日講詩經解義》原未補入,有函無書外,經部闕《禮書綱目》十卷、《春秋列國世紀編》一卷、《春秋集傳詳說》八卷、《翻譯五經四 書》七卷、《瑟譜》六卷、《韶舞九成樂補》一卷,史部闕《勝朝殉節諸臣錄》十二卷、《盛京通志》四卷、《謚法》四卷,子部闕《證治準繩》一卷、《高齋漫 錄》一卷,集部闕《鯨背集》一卷、《西河集》九卷、《御製詩集》二卷、《玉瀾集》一卷、《雁門集》四卷,總共十六種七十二卷。1926年,東北地方政府組織補鈔,特聘著名人士董眾、譚竣山總理其事,雇請二十人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按照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抄寫。經過一年的努力,補鈔工作順利完成,文溯閣《四庫全書》基本恢復原貌。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後,東北地區淪入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之下,文溯閣《四庫全書》也由偽滿國立圖書館接管。經檢查,閣書尚有個別闕卷現象,該館遂於1934年派人赴京照文津閣《四庫全書》本補鈔,計補全《禮書綱目》、《翻譯五經四書》、《揮麈錄》三種,真按:原誤作揮塵錄徑改! 共十二冊。

  東北解放以後,東北人民政府文物處於1949年組織專人對文溯閣《四庫全書》進行清點,並把檢查結果分別製成各種表格。1965年,遼寧省圖書館再次對文溯閣《四庫全書》進行全面檢查,糾正了原書個別錯裝函匣之處,並詳細記載了某些水濕、斑點等破損情形。全部檢查記錄經整理後彙總成冊,為了解、利用閣書提供了方便條件,1966年,文化部決定,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移交甘肅省圖書館代管。文溯閣《四庫全書》遂由瀋陽遷往蘭州,保存在甘肅省圖書館新建專庫中,至今完好無損。真按: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存佚 真批:然則愚得以參見翁方綱覆校之成績矣!

260

  三、文源閣

  文源閣位於京郊圓明園,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春,第三分《四庫全書》裝潢貯閣後,乾隆每年駐蹕圓明園,幾乎都要憩此觀書,吟詠題詩。但好景不長,嘉道以後,國家多故,清統治者已無暇顧及文源閣藏書。第二次鴉片中,英法聯軍攻占北京,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焚掠一空,文源閣《四庫全書》也在這場浩劫中化為灰燼。

  四、文津閣

  文津閣地處避暑山莊,乾隆五十年(1785年) 春,第四分《四庫全書》送藏之後,熱河總管大臣即指派專人經管,並依照文淵閣曝書之例,每年夏季抖晾一次。道光以後,由於經費支絀,曝書自行停止,管理也 逐漸鬆弛。同治初年,文津閣因年久失修,造成雨水滲漏,沾濕書籍的嚴重現象。時任熱河都統麒慶立即奏請修復,並將受潮的數十函書籍,一一晾乾後重新庋置閣 中。為妥善保管閣書,麒慶還特別奏請“自同治七年為始,仍復抖晾”,重新恢復曝書成例,所需費用從經管衙門“公項支給,歸於年例開銷”①。這樣,文津閣書 籍的管理才得以基本維持下來。光緒二十年(1894年), 熱河總管大臣世綱、英麟等奉命檢查文津閣《四庫全書》及各殿宇陳設書籍。據其檢查結果,文津閣全書除經部《日講詩經解義》一書原未補入,有函無書外,其他 書籍基本無闕佚現象。世綱等人還將文津閣《四庫全書》按經史子集四部排列順序,逐一開列書目清單,注明卷數、作者,呈報朝廷。這份詳細的書目清單,為我們 了解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實際狀況,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依據。

  ①《纂修四庫全書檔案史料》,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熱河都統麒慶奏摺。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