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提倡建立「儒藏」的周永年
早期的藏書家,多數視所藏為私秘,除二三好友可以有條件的互借互抄外,他人鮮有借閱的機會。把圖書看做學術公器,具有現代圖書館觀念的藏書家,清代的周永年,是最傑出的一位。
周永年(西元一七三○年—一七九一年),字書昌,清代山東濟南歷城人。因結茅於林汲泉側,所以別號 「林汲山人」。考取乾隆三十六年(西元一七七一年)進士。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周氏由於學問好,也被徵召參與纂修,擔任「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 官」,他的主要工作,一方面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佚書,一方面撰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永樂大典》是明朝成祖永樂初年敕編的一部「類書」。所謂「類書」,類似西方的「百科全書」,把所有的圖書資料,分類編纂,以便索檢。《永樂大典》全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222
, 《凡例》、《目錄》六十卷,分裝成一萬二千冊,共約三億七千萬字,篇幅甚鉅。這部百科全書,收錄了不 少古書,有些古書,清代時已不見單行本,只有《永樂大典》裡還有,所以從《大典》裡輯出佚書,便成為纂修《四庫全書》的一項重要工作。周永年先後從《大 典》裡抄出十餘種罕見的重要文獻,例如宋代蘇東坡的次子蘇過所著的《斜川集》,明代中葉以後就少有流傳,清代就有人把宋代劉過的《龍洲集》和謝薖的《謝幼 槃集》抄在一起,冒充《斜川集》出售圖利。周永年發現《大典》裡有真正的《斜川集》,於是把它輯出,世人才得以讀到真正的《斜川集》。至於《四庫全書總目 提要》,一般人都以為是永瑢或紀昀寫的,尤其是紀昀,不少人都佩服他才學廣博,能寫出綜貫四部之學的《四庫提要》,甚實不然。永瑢是乾隆皇帝的第六子,在 十六個「正總裁官」中排名第一,由他領銜進呈《四庫提要》,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是他寫的。至抄紀昀,他是三個「總纂官」之一,排名第一,他在編纂《四庫全 書》及撰寫《四庫提要》時,固然有「總其成」的功勞,但是「提要」絕不是他一個人所能完成的。當時撰寫「提要」的學者很多,《經部》是由戴震負責,
223
《史記》是邵晉涵總其成,《集部》是由紀昀主持,而《子部》則是由周永年主其事。所以周氏對《四庫全書》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完成,有其一定的貢獻。
談到周永年參與修纂《四庫全書》,還有一段故事。乾隆在纂修《四庫全書》時,很重視校勘的工作,以 避免錯誤,所以設置了不少專事校勘的官員:有「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三十九人;「天文算學纂修兼分校官一三人;「繕書處總校官」四人;「繕書處分校 官」一百七十九人;「篆隸分校官」二人;「繪圖分校官」一人。每一部書抄謄完畢後,在每一書的封頁裡,都要註明詳校官、覆勘、總校官、校對官、謄錄、繪圖 等人的官銜和姓名,以示負責。如果錯誤被發現,都要記過處分;多次犯錯,則交部議處。周永年由於擔任「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只要是從《永樂大典》 輯出的書有任何錯誤,他都要受處分,據統計,單單在乾隆四十六年秋季,就被記過達五十次之多。
周永年從少時就喜歡買書,藏書、讀書的處所叫「林汲山房」,藏書多達五萬卷。他曾繪了一幅「林汲山房圖」,好友翁方綱題了兩首詩,其一云:「因山並寺託幽居
224
, 對畫看山十載餘;清梵雲中出鏡磬,浩歌風外答樵漁。芳菲百本仍開圃,悵望千秋更借書;攲枕春明勞夢 寐,故鄉如此好林廬。」其二云:「鈔從館閣逮瞿曇,中麓儲藏比未堪;萬卷波瀾瀉瓶水,千峰結構到茅庵。載書莫浸推池北,名士從來屬濟南;春雨欲催農事起, 暮雲如畫點烟嵐。」第一首寫山房景色的清幽,第二首則是推崇藏書之富。第二首詩中所說「瞿曇」,指唐代開元年間的僧人瞿曇悉達。瞿曇曾任太史監,掌管天文 曆法等文獻,所著《唐開元占經》(一百一十卷),徵引繁博,內容豐富。把周永年和瞿曇並論,可見其蒐藏之富。
周氏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倡言成立「儒藏」。「藏」,就是「書藏」,類似今日的公共圖書館。「書藏」 的由來已久,《史記》的〈老子傳〉,就記載老子曾當過「守藏史」。不過,早期的圖書多由官府掌管,一般人難以借閱,所以周永年所推動的「儒藏」,是希望每 一書都能抄成很多副本,分藏於全國學官、書院、名山、古剎。他認為「書籍者,所以載道紀事,益人神智者也。自漢以來,購書藏書,其說綦詳。官私之藏,著錄 亦不為不多,然未有久而不散者,則以藏之一地
225
,不能藏於天下;藏之一時,不能藏於萬世。」所以他希望在各地成立「儒藏」,「俾古人著述之可傳者,自今日永無散失,以與天下萬世共讀之。」(以上引號中語,並錄自周永年所撰〈儒藏說〉)。
周氏為了實現這種圖書為學術公器的理念,除了撰寫〈儒藏說〉,說明其理念外,並訂定了〈儒藏條約三則〉,說明推動的方法。同時,付諸行動,和桂馥一起買田設置「借書園」,積書十萬卷,供人閱讀抄寫。他可以說是我國推動現代公共圖書館的先驅。
他的藏書章有「林汲山房藏書」「傳之其人」。
226
說明文字 周永年從《永樂大典》抄出的真本《斜川集》。
227
寒可無衣‧飢可無食
不可一日無書的吳騫
「寒可無衣,飢可無食,至於書,不可一日失。昔人貽厥之名言,是為拜經樓藏書之雅則。」這長達三十三字的藏書章,是清代藏書家吳騫眾多藏書章中的一枚,由此可知吳氏嗜書之深。
吳騫(西元一七三三年—一八一三年),字槎客,一字葵里,號兔牀,清浙江海寧新倉里入。他曾從好友魏小洲處,摹寫〈蜀石經毛詩殘序〉,甚寶愛之,於是把藏書樓取名為「拜經樓」。
吳氏之嗜書,可以從一些行事看出:他只要遇到好書,必定傾囊而購,甚至不惜典衣購買,還特地寫了一首〈典裘購書歌〉。有一回,他購得一部宋代刊刻的《周禮》。《周禮》是十三經之一,也叫《周官》,剛好次子壽暘出生,就把壽暘的小字取為「周官」
228
。又有一回,購得一部宋代刊本《百家注東坡集》,於是把藏書處取名「蘇閣」,同時用「蘇閣」做為次子壽暘的號。
與吳氏同時代的黃丕烈,藏書樓叫「百宋一廛」,以誇耀藏有百部宋版書。吳騫則在居處題稱「千元十 駕」,以與黃丕烈匹敵。意思是說,元版雖不如宋板的珍貴,但是千部元版,總該抵得上百部宋版了。「十駕」二字,有人寫成「十架」,就是十個書架,遠不如 「十駕」來得有深意。因為一方面千部元版書,相當厚重,而要「駑馬十駕」才載得動;另一方面,那麼多的書,只有學駑馬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讀得完。與吳氏同 時代的大學者錢大昕,讀書處所名「十駕齋」,並把讀書心得寫成《十駕齋養新錄》,取意大致相同。
吳氏與妾徐氏共享讀書吟詩之樂的事,在當時書林,傳為美談。吳氏在五十五歲時,娶一妾叫徐貞。徐氏 字蘭貞,平湖北墅里人,嫁給吳氏時,年方十九。徐氏知書畫,也能吟詩填詞,著有《珠樓遺稿》一卷。遺憾的是,徐氏三十一歲時就去世。吳騫很傷感,特地為她 寫了一篇〈小傳〉和〈哀蘭絕句十九首)。〈小傳〉有一段說:「予性喜圖史,案頭典籍縱橫,輒為繁比,香鑪茗盌,位置務極楚楚
229
。」 絕句十九首,其一云:「生長深閨十九春,明珠一斛聘來新;扁舟載得如龍女,不數春江打槳人。」這是 回憶當年聘娶徐氏的情景。其十六云:「不問朝雲幾歲時,披圖惟見少游詩;京華鵡水三千里,空寄烏絲泣鬢絲。」這是想起徐姬常用烏絲欄的紙張抄寫唐詩,小楷 工整,如今人去樓空,傷懷而作。
吳氏的藏書章很多,除了開頭所提的三十三字藏書章外,還有「吳騫之印」、「愚谷」、「槎客」、「柤 客」、「兔牀山人」、「兔牀手校」、「兔牀真賞之章」、「吳氏兔牀書畫印」、「吳騫讀過」、「吳兔牀書籍記」、「拜經」、「拜經樓典籍記」、「拜經樓吳氏 藏書」、「拜經樓吳氏藏書印」、「十二橋南烟舍」、「小桐谿上人家」、「千元十駕人家」、「千元十駕人家藏章」、「宋本」、「事學鍾離存義槩書求宛委續餘 編」、「臨安志百卷人家」。其中「臨安志百卷人家」,是他先後購得宋刊本《咸淳臨安志》九十一卷、《乾道臨安志》三卷、《淳祐臨安志》六卷三書,為了紀念 三書難得聚在一處而刻的。
230
【見原文】
〈說明文字〉這是吳騫在抄本《述古堂書目》上手寫的跋。右下方一行小字,是抄寫者吳翌鳳的字。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