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June 13, 2008

221

  四庫全書處纂修黃壽齡遺失《永樂大典》六冊一事,奉上諭:館中設有提調人員,稽查乃其專責。黃壽齡攜書外出,若曾經告知提調,卽當與之同科;或纂修私自攜歸,該提調亦難辭失察之咎。著舒赫德查詢明確,據實覆奏。欽此。

   臣隨卽傳齊該提調等,將黃壽齡攜書出館曾否告知之處,面加詢問。據稱:黃壽齡實係私自攜出,並未告 知提調。如果知情,此時奉旨查詢,豈有敢於隱瞞,更受重處分之理等語。臣恐該提調實係與聞,有心推卸,因復傳纂修黃壽齡詢問,據稱:因趕辦散篇,恐悞課 程,攜歸連夜纂輯,不意行至中途被竊。是日壽齡出館極晚,未及告知提調等語。臣細加確核,該提調等實未知有攜書私回之事。但伊等職司提調,凡屬在館書籍, 自應實力稽查,乃於黃壽齡攜帶《永樂大典》歸家,漫無覺察,以致遺失,實難辭咎,應請旨將提調官洗馬夢吉、檢討王仲愚等及是日該值之收掌等,俱交部察議。

  至臣等總裁官,亦殊踈忽,另行明白廻奏外,所有臣奉旨查詢緣由,理合據實覆奏。謹奏。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三日奉旨:著交部察議。欽此。

(軍機處錄副奏摺)

222

一六六 漢票簽為查覆本處房間情形致典籍廳移付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二日

漢票簽為移付事。

准 戶部片稱:纂修日下舊聞處案呈:所有各該衙門坐落方向、地名、房間規模、層數,及各司廳於何年月日興 建、何年月日重行修造,及有無石刻碑碣古蹟之處,并從前衙門名目與今異同,或今有昔無,今無昔有,或增或減,一一詳細查明咨覆。等因前來。查本處房間坐落 本衙門大堂東南,係東配所,計三間,頭停蓋黃琉璃瓦,為漢侍讀、中書辦公直宿之所,其興建年月並無石刻碑碣可查。相應移付貴廳彙造登覆可也。須至付者。

右移付典籍廳。

(內閣移付)

一六七 內務府總管金簡奏黃壽齡攜書外出提調等率意從事請交部議處摺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三日

223

  奴才金簡謹奏,為參奏事。

  竊奴才內府世僕,本非科第,荷蒙皇上殊恩,命為四庫全書處副總裁。奴才自顧庸愚,深為不稱,凡纂輯等事,實未習諳,而於一切督催稽查各事,惟有仰遵聖訓,實力供職。

   上月十三日,庶吉士黃壽齡將《永樂大典》六冊攜出被竊,彼時該提調等並未告知奴才。至十六日早,奴 才聞有此事,隨即差內府番役頭目立住,面見紀昀、黃壽齡,詳問被竊地方並書名、紙色、式樣,密令番役等遍加跴緝,務期全獲。正在查訪之間,二十五日晚,據 供事稟稱:本處遺書一事,已於今早由報具奏。奴才伏思一切章奏,無論大小,奴才既列銜名,卽宜參酌。該提調於被竊之初,並未卽時稟明,而發報之先,又不將 奏摺送閱,事關奏請,未便率意從事,若不據實奏聞,恐將來輾轉效尤,實於公務無裨。

  除奴才失察之咎,公摺奏請交部議處外,請將該提調、收掌等交部議處,以示懲戒。為此,謹奏請旨。

  等因。於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三日具奏。奉旨:交該部。欽此。

  (軍機處錄副奏摺)

224

一六八 戶部尚書王際華奏謄錄姚岐謨曠課數月分校鄭爔等不查報請交部議處摺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四日

  臣王際華謹奏,為據實奏聞事。

  竊臣遵旨同大學士于敏中辦理《四庫全書薈要》,所有謄錄應繳每日功課,先經酌定,責令各該分校官催收,校畢送覆校官覆閱,由覆校官彙交提調驗明,裝訂成書,登記檔冊,俟臣稽核進呈。

   茲據提調陸費墀回稱:前奉諭查《薈要》一年繕寫總數,劃清查核,統計有贏無絀。業經繕摺奏聞在案: 但前止據二百人籠統之數舉報,今又將各謄錄名下應繳功課,逐一分晰核計。內有謄錄姚岐謨一名,曠欠至數月之多。隨詢之該分校邱庭漋,據稱:上年九月間,分 校鄭爔丁憂出京,庭漋蒙總裁奏派接辦,當時並未據有鄭爔交出名單,後見發書檔內本股下,尚有姚岐謨一名,從未謀面,亦未領書繕寫,隨經徧訪,迄今尚未得其 住址等語。合行據實回明查辦。等情。臣聞之深為駭異。伏思姚岐謨既投充謄錄,自應恪遵課程,繕寫無悞,乃曠課如此之久

225

, 實屬膽玩。該分校有承管之責,乃上年鄭爔丁憂回籍時,交代不清。迨邱庭漋接管,既不詳查於前,比及尋 訪不獲,又不卽時舉報,均屬不合。查鄭爔雖於上年九月丁憂,邱庭漋於本年六月內呈報丁憂,俱未便姑寬,應請旨將編修鄭爔、庶吉士邱庭漋交部議處。仍將該謄 錄缺少字數,著落邱庭漋,勒限賠補。姚岐謨係大興監生,應請勅下順天府尹,查明斥革。庶分校、謄錄知各有責成,不敢懈怠,方無貽悞。至提調陸費墀,雖係自 行查出,但不行及早詳查,並臣失於覺察之處,理應一并請旨交部察議。

  至嗣後各分校所收謄錄課程,按期校畢,應令卽送提調,核明並無短缺,再發覆校官覆閱,陣提調得以按月查核,倘有虧短不清,仍卽時揭報,以憑參處。

  為此,謹奏請旨。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奉旨:著交部。欽此。

  (軍機處錄副奏摺)

  一六九 寄諭署步軍統領英廉密緝偷竊《永樂大典》正賊並覆奏訪緝情形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八日

226

  大學士于<敏中>字寄署步軍統領‧尚書英<>,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奉上諭:

   英廉奏黃壽齡遺失《永樂大典》六冊,于七月十五日夜,在御河橋河沿上檢得等語。《永樂大典》六本, 既經檢獲,不至缺少,固屬甚好。但正賊尚未弋獲,雖據摺稱仍飭旗營員弁番役人等,嚴緝務獲,恐員役等不過具文了事。朕思此書遺失以來,為日已久,必其人偷 竊後,潛向書肆及收買廢紙等處售賣,〔書〕賈等知《永樂大典》係屬官物,不敢私行售賣。該犯亦知緝捕嚴緊,不敢存留,遂于夤夜潛至河畔,以冀免其禍。情形 大概如是。英廉自當密派妥幹番役等,于書肆紙舖小市荒攤等處,留心體訪。如有知其底裏者,卽可由此跟究賊蹤,不愈于憑空跴緝乎,將此傳諭知之,並著將如何 訪緝情形,附報覆奏。欽此。遵旨寄信前來。

  (軍機處上諭檔)

  一七○ 寄諭四庫全書處總裁各省進到遺書及翰林院貯書不許私攜出外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八日

  大學士于<敏中>、領侍衛內大臣‧和碩額駙‧銜書‧公福<隆安>字寄四庫全書處總裁,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奉上諭:

227

  據英廉奏,所有黃壽齡遺失之《永樂大典》六冊,已經覓得,甚好。現在另諭英廉,令其設法購覓賊蹤矣。《永樂大典》為人間絕無僅有之書,今幸陳編獲存于散佚之餘,業派詞臣校輯,以昭美備,且其中有經朕題詠者,自應一體寶藏,為玉堂佳話。

  至各省進到遺書,浩如煙海,現交書局存貯,俟書目校勘全竣,尚須發還,不許絲毫損失。是此書所在,亦當隨時檢查,勿使纂修人等私攜外出,方為正理。前因遺失書籍,曾將該總裁等交部察議,並責成提調等實力稽查,自不敢復致玩忽成事。

   風聞近日總裁等有欲添派別衙門人員,至翰林院翻檢書籍,逐日點查收發者。此固周詳慎重之意,但卷帙 繁多之書,必不能日校一種,而一種之內,難易不同,并不能定其日校幾本,且有須與他本互勘者。種種情形不同,既不能清晨預定其應領何書,又不能隨時為之陸 續檢發。若必欲纖悉無遺,雖日以十數人司之,亦不暇給。而過于繁瑣,纂修等轉得藉口于領書費力,或致貽悞課程,提調等見有另派專員,更得脫身事外,均不得 謂之妥善。所有翰林院存貯各書,著總裁等交該提調照各省進到書單,造成檔冊。纂修等領辦之書,即于冊內填註,仍每日稽查,毋許私攜出外。如查該纂修仍有違 禁私帶之事,卽回明總裁參劾。若該提調代為徇隱,經總裁等查出,將該提調一併查參。祇可如此,瑣細何為!所有現在另行派員之事,毋庸辦理

228

。將此傳諭該總裁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前來。

  (軍機處上諭檔)

  一七一 諭內閣著四庫全書處總裁等將藏書人姓名附載于各書提要末並另編《簡明書目》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內閣奉上諭:

  辦理四庫全書處進呈總目,于經史子集內,分晰應刻、應抄及應存書名三項。各條下俱經撰有提要,將一書原委,撮舉大凡,并詳著書人世次爵里,可以一覽了然。較之《崇文總目》,蒐羅既廣,體例加詳,自應如此辦理。

   第此次各省搜訪書籍,有多至百種以上,至六、七里(百)種者。如浙江范懋柱等家,其裒集收藏,深可 嘉尚。前已降旨,分別頒賞《古今圖書集成》及初印《佩文韻府》,并擇其書尤雅者,製詩親題卷端,俾其子孫世守,以為稽古藏書者勸。今進到之書,於纂輯後, 仍須發還本家,而所撰總目,若不載明係何人所藏,則閱者不能知其書所自來,亦無以彰各家珍弆資益之善

229

。著通查各省進到之書,其一人而收藏百種以上者,可稱為藏古之家,應即將其姓名附載于各書提要末;其在百種以下者,亦應將由某省督撫某人採訪所得,附載于後。其官板刊刻及各處陳設庫貯者,俱載內府所藏,使其眉目分明,更為詳備。

   至現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多至萬餘種,卷帙甚繁,將其抄刻成書,繙閱己頗為不易,自應於提要之 外,另列《簡明書目》一編,祇載某書若干卷,註某朝某人撰,則篇目不煩而檢查較易。俾學者由書目而尋提要,由提要而得全書,嘉與海內之士,考鏡源流,用彰 我朝文治之盛。著四庫全書處總裁等遵照,悉心妥辦,并著通諭知之。欽此。

  (軍機處上諭檔)

 一七二 大學士舒赫德等題議將與遺失《永樂大典》有關之提調收掌官罰俸本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吏部刑部‧兼管戶部三庫‧掌翰林院事‧兼管鑲黃旗滿洲都統事務革職留任又從寬留任又從寬免其革任臣舒赫德謹題,為參奏事

230

   該臣等議得:內閣抄出辦理四庫全書處副總裁‧內務府大臣金簡奏稱,竊臣內府世僕,本非科第,荷蒙皇 上殊恩,命為四庫全書處副總裁,臣自顧庸愚,深為不稱,凡纂輯等事實未習諳,而於一切督催稽查各事,惟有仰遵聖訓實力供職。上月十三日庶吉士黃壽齡將《永 樂大典》六冊攜出被竊,彼時該提調等並未告知臣。至十六日早,臣聞有此事,隨卽差內府番役頭目立柱面見紀昀、黃壽齡,詳問被竊地方並書名紙色式樣,密令番 役等遍加躧緝,務期全獲。正在查訪之間,二十五日晚據供事稟稱,本處遺書一事,已於今早由報具奏。臣伏思一切章奏,無論大小,臣既列銜名,卽宜參酌。該提 調於被竊之初,並未卽時稟明,而發報之先,又不將奏摺送閱,事關奏請,未便率意從事。若不具實奏聞,恐將來輾轉效尤,實於公務無裨。除臣失察之咎公摺奏請 交部議處外,請將該提調、收掌等交部議處,以示懲戒。等因。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三日奉旨:交該部。欽此。欽遵。抄出到部。臣部移咨辦理四庫全書處將應議職 名開送過部,以便查議去後。今於七月十一日將職名開送到部。查在京官員辦理一切事件,遇有應行參酌之處,均應申明堂官,商議核定。今四庫全書處具奏纂修黃 壽齡遺失書籍,副總裁金簡既列銜名,該提調等於被竊之初不即時稟明,發報之先又不將奏摺送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