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July 23, 2008

201

  古來圖籍,迭經傳抄傳刻,脫漏舛訛,魯魚亥豕,當然難以避免。清高宗為期薈要及全書盡善盡美,曾敕令各書在謄繕之後,還需經過分校、覈校的手續。真按:當作覆校! 薈要本除將所繕錄之各書冊詳慎校勘外,並取歷代各種傳本,再加以勘校。當時取資比勘之版本極多,茲列表如下:(註十九)

 歷代版本 部 數 備註

宋刊本  六二  凡諸家所抄宋本均作一種統計

金刊本  一

元刊本  六二

明刊本  二八八  含國子監本六八種、汲古閣本三二種

清刊本  五○  含仿宋本二種,通志堂經解本三種,內府珍本一種

道藏本  三

永樂大典本  一八

抄本  八  含仿宋抄本七種,稿本一種

未詳版本  一五

四庫薈要與四庫全書對各書校勘所得,其處理方法有顯著不同。薈要將所得附於每冊書後,題曰校勘記,查尋甚為方便

202

;四庫全書則另編成考證一○○卷,單獨成書。如果持薈要本各冊書後之校勘記與四庫全書考證比對,則可發現前者較為詳慎。以周易注疏一書為例,薈要本校勘條目較諸四庫全書本考證多出五條,再如周易口義一書,則薈要本更多至二十條目以上,茲以其例至夥,不擬一一錄出。真批:疑此均有襲用他人研究之跡!即使例多不遑枚舉,亦應舉一二例以實之,方為得體.

 3圖書目錄及歸類有別

  四庫全書及薈要之部次群書,均參酌前代圖書分類成規並予以改良,條理井然,而且具實用價值。四庫全書薈要,由於著錄圖書,遠較四庫全書為少,為顧及實際需要,乃提出了「門類不必全備,每門不必多種」的原則。雖然均按四部分類,但部下類屬的分隸,並不盡相同。

一、經部

四庫薈要於四書類外,另立論語、孟子兩類,而刪去樂類,又將五經總義類易名為經解類。真批:此與四庫全書總目凡例所論大不同也!值得注意! 各 門類之次第,與四庫全書也有差別,薈要將春秋類置於禮類之前,經解類則移置於四書類之後。至於各門類下所析子屬,亦與四庫全書有所不同:易類有三子屬、書 類二子屬、詩類三子屬、春秋類六子屬、孝經類二子屬,均較四庫全書為多。禮類四庫全書有周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六子屬,薈要除前三種相同外

203

,將後三者易為義疏、禮圖與專論大學三種。小學類四庫全書析為訓詁、字書、韻書三門子屬,真按:原訛作訓話,徑改! 薈要則析為名物、字學、圖書、韻學、譯音等五子屬。

二、史部

 四庫全書中之紀事本末、雜史、傳記、史鈔、載記、職官與政書諸類,並不見於四庫薈要類目中,而以法制、故事、器用、譜錄等類代之。四庫薈要史部門類子屬極少見,蓋因其所著錄之圖書太少,僅七十種而已。

三、子部

 四庫薈要較四庫全書多縱橫家、墨家、考證、雜藝四類,真批:此又與四庫全書總目凡例所論不相同也!凡例謂歸併于雜家,此乃沿舊! 真按:四庫全書薈要的圖書分類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例所定者不同 而少天文算法、藝術、譜錄、釋家四類。

四、集部

 四庫薈要楚辭類併入總集,另增奏議一類,真按:大概如此可見因薈要早成,而總目凡例所定之門類概又後予修訂故也!此則吳哲夫先生尚未及見者,但以不同排比之,殊失其奧矣! 詞曲類易名為歌詞類。真批:既薈要部分與總目凡例不同,且較總目成書要早,則不宜謂其將全書易名為也!當是總目後更定者!

按四庫全書薈要總目卷首凡例第三則云:「分門別類,如歷代史志、鄭樵通志略、崇文總目、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馬端臨文獻通考、焦竑經籍志及諸家編目各有不同,或間相糾正,今悉為參考,擇其區別精當者從之,未敢泥於一家之說也。真批:此應亦可見四庫全書部次分類之初期雛形!亦可見四庫全書部次分類之修正演變之跡也! 」(註二○)

204

雖其部次門類係擇取歷代編目精當者從之,其實四庫薈要大都依據千頃堂書目之遺規,因成書急速,未遑加以融化改進,而四庫全書則成書較晚,有寬裕時間從容研議,因而部次門類方面,視四庫薈要精當得多。真批:吳氏于此既知其先後,何可于前言薈要改易四庫也? 真按:四庫全書與千頃堂書目

  除了各部門類有異同外,四庫薈要與全書,對若干圖書的分類,亦有紛歧,茲舉例列表如下:

 書名  作者  四庫薈要分類  四庫全書分類

易象圖說六卷  元張理撰  經部易類  子部術數類

春秋列國臣傳三○卷  宋王當撰  經部春秋類  史部傳記類

御定孝經衍義一○○卷  清世祖修纂、聖祖編輯 經部孝經類  子部儒家類

山海經十八卷  晉郭璞注  史部地理類  子部小說家類

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一卷  清雍正八年彙輯  史部詔令奏議類 子部儒家類

西清古鑑四○卷  清乾隆十四年敕撰  史部器用類  子部譜錄類

欽定錢錄十六卷  清梁詩正等奉敕撰  史部器用類  子部譜錄類

春秋繁露十七卷  漢董仲舒撰  子部儒家類  經部春秋類

戰國策十卷  宋鮑彪注  子部縱橫家類  史部雜史類

205

御製律呂正義五卷  清聖祖御製  子部數術類  經部樂類

御製律呂正義後編一二○卷 清高宗敕編  子部數術類  經部樂類

晏子春秋八卷  周晏嬰撰  子部墨家類  史部傳記類

新唐書糾繆二○卷  宋吳縝撰  子部考證類  史部正史類

欽定淳化閣帖釋文十卷  清乾隆三十四年御定  子部雜藝類  史部目錄類

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卷 清金簡奉敕而撰  子部雜藝類  史部政書類

欽定時韻彙輯五十八卷  清梁詩正等奉敕撰  小部類書類  經部小學類

御覽經史講義三○卷  清蔣溥等奉敕撰  集部奏議類  子部儒家類

造成上列圖書分類差異的原因,一方面是四庫薈要圖書種數不及四庫全書之多,有時為增加門類,以表示各部圖書的周全,不得不遷就事實,將部分圖書分隸在各部類中;另一方面則因四庫薈要成書迅速,對圖書內容未及詳審,多從舊說予以歸類。真按:辦理四庫全書的弊端

 4書前提要內容繁簡不一

   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薈要各書前,並仿漢劉向、宋曾鞏等序錄之例,各冠提要一篇。各書提要之後,均署 有「總纂官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及「總校官陸費墀」名款二行。以此一署名觀之,似乎各提要都出於這幾位與修官員之手,但以四庫全書之浩博,種數之龐 多,涉及學術領域之繁雜,又似乎非此區區數人所能竟其業

206

。根據于敏中曾致函陸耳山(錫熊)文中曰:「提要稿吾固知其難,非經足下及曉嵐學士之手,不得為定稿。」(註二十一)加以推測,提要恐係出於眾人之手,最後始由紀、陸等人刪潤成為定稿。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作者問題 至於各書提要之後,均署紀、孫及二陸之名者,或係格於通例真按:不解之處!真按

   四庫全書及四庫全書薈要各書前提要,既經當年少數負責館員陸續刪潤,又隨時增加,因而同一種書之書 前提要,往往互有異同。其實,不止四庫薈要與四庫全書之提要,不盡相同,即七閣四庫全書與後來由武英殿所刊布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或多或少有所出入。茲 以陳徐陵所撰之徐孝穆集為例:

 四庫全書薈要提要云:

   臣等謹案孝穆集六卷,陳徐陵撰,國朝吳兆宜箋注。陵字孝穆,東海鄉人,梁太子左衛率摛之子。八歲能 屬文,既長,廣涉史籍,在梁世已有文章名。入陳後,累官侍中、安佑將軍、左光祿大夫、南徐州大中正建昌縣開國侯,諡曰章,事蹟具陳書本傳。隋書經籍志陵集 本三○卷,自唐以後久佚不傳,此乃後人從藝文類聚、文苑英華諸書內採掇而成,非其原本。兆宜字顯令,吳江人,所注有玉臺新詠、庾信集、才調集,韓偓集諸書

207

, 而是編亦其一種,中間有未及注者,則其同里徐文炳所增補也。陵為文綺麗,與庾信齊名,世號徐庾體,史 稱其緝裁巧密,多有新意。自有陳創業,文檄軍書及禪受詔策,皆陵所製,為一代文宗。今其著作,什一尚存,往往可與史相證。如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遣建 康令謝挺、散騎常侍徐陵等,聘於東魏,胡三省謂建康令秩千石,散騎常侍二千石,謝挺不當在徐陵之上,蓋陵將命而使挺特輔行耳。今按陵在北齊與楊僕射書有 云:「謝常侍今年五十有一,吾今年四十有四,今已知命真按:下文作介已知命! 賓又杖鄉。」云云,是謝挺實為正使,蓋假散騎常侍以行。通鑑但書其本官,故胡三省不免曲為之說,可據此書以釋其疑,是亦讀史者之所宜參考矣,乾隆四十二年二月恭校上。(註二十二)

文淵四庫全書提要則為:

臣等謹案徐孝穆集六卷,陳徐陵撰,國朝吳兆宜注。陵字孝穆,東海郯人,梁太子左衛率摛之子。八歲能屬文,既長博涉史籍,在梁世己以文章名真按:疑當作在梁世已以文章名. 入陳後,累官侍中、安右將軍、左光祿大夫、南徐州大中正建昌縣開國侯,諡曰章,事跡具陳書本傳。隋書經籍志載陵集本三○卷,久佚不傳,此本乃後人從藝文類聚、文苑英華諸書內採掇而成。陵文章綺麗,與庾信齊名,號徐庾體,史稱其緝裁巧密

208

, 多有新意。自有陳創業,文檄軍書及禪受詔策,皆陵所製,為一代文宗。其集舊無注釋,兆宜既箋庾信集, 因並陵箋之,未及卒業,其同里徐文炳續為補緝以成是編。其中可與史事相證者,如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遣建康令謝挺、散騎常侍徐陵等,聘于東魏,胡三省 注謂建康令秩千石,散騎常侍秩二千石,謝挺不當在徐陵之上,蓋陵將命而使挺特輔行耳。今案集中在北齊與楊僕射書有云:「謝常侍今年五十有一,吾今年四十有 四,介已知命真按:上文作今已知命! 賓 又杖鄉。」云云,是謝挺為正使,蓋假散騎長侍以行,特通鑑但書其本官,並非舛誤,胡三省未考陵書,不免曲為之說,參諸此集,可正其訛。而兆宜所箋,略不言 及,蓋主于捃拾字句,不甚考訂史傳也。然箋釋詞藻亦頗足備稽考,故至今與箋庾集並傳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註二十三)

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為:

國 朝吳兆宜注。隋書經籍志載徐陵集本三○卷,久佚不傳,此本乃後人從藝文類聚、文苑英華諸書內採綴而 成。陵文章綺麗,與庾信齊名,世號徐庾體。陳書本傳稱其緝裁巧密,多有新意。自有陳創業,文檄軍書及禪授詔策,皆陵所製,為一代文宗。其集舊無注釋,兆宜 既箋庾信集,因並陵集箋之,未及卒業,其同里徐文炳續為補輯,以成是編

209

。其中可與史事相證者,如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遣建康令謝挺、散騎常侍徐陵等聘於東魏。胡三省註謂建康令秩千石,散騎常侍秩二千石,謝挺不當在徐陵之上,蓋陵將命而挺輔行耳。今案集中在北齊與楊僕射書有云:「謝常侍今年五十有一,吾今年四十有四,介己知命真按:前文有作介已知命者,又有作今已知命者,一段文三處書,乃各各不同如是,不知是吳氏此書之陋,又或四庫館臣之疏! 賓又杖鄉。」云云,是謝挺實為正史,蓋假散騎常侍以行,特通鑑俱書其本官,並非舛錯。胡三省未考陵書,未免曲為之說,參諸此集,可正其訛,而兆宜所箋,略不言及,蓋主於捃拾字句,不甚考訂史傳也。然箋釋詞藻,亦頗足備稽考,故至今與箋庾集竝傳焉。

由上例顯示四庫薈要、四庫全書及武英殿刊本四庫全書總目所著錄的各書提要,均不盡相同,但內容則大同小異,可以看出當年歷經館臣刪潤的痕跡。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書前提要相異處

210

註一:清高宗撰 御製詩四集 (清乾隆間武英殿刊本)卷七十八 頁八

註二:四庫全書薈要簡明目錄 (清乾隆間寫四庫全書薈要本)卷首

註三:王重民編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民國二十三年 北平 北平圖書館)上冊 頁三十三

註四:清史稿 (民國十五年 五月 新文豐出版公司)列傳一○六 頁一一七七

註五:仝註二

註六:吳哲夫撰 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 (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 臺北 故宮)頁二十一

註七:吳哲夫撰 影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的學術價值(民國七十四年 臺北 世界書局印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出版說明)頁五

註八: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軍機檔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永瑢等奏摺 編號○四三五二六

註九:清高宗撰 御製詩四集 (前引書)卷五十四 頁二十九

註十: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軍機處檔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福隆安等奏摺 編號○二四三四○

註十一: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前引書)頁十一

註十二:清高宗撰 御製詩四集 (前引書)卷六十五 頁十七

註十三:四庫全書薈要聯句,附於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卷首 (前引書)頁三

註十四:以上參見郭伯恭撰 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 (前引書)頁二○六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次要參考書目

註十五:金勳編 北平圖書館藏樣式雷藏圓明園及內庭陵寢府第圖籍總目 (刊載於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七卷 第三四號 民國二十二年 五—八月)頁一二一

註十六:清英廉等撰 欽定日下舊聞考 (清乾隆三十九年武英殿刊本)卷八十二

註十七:歐陽采薇譯 西書所記圓明園中之西洋樓—長春園 刊載於國立北平圖書館刊第七卷三、四號 (前引書)頁二十九

註十八:清高宗撰 御製詩五集 (清乾隆間武英殿刊本)卷七十 頁十六

註十九:吳哲夫撰 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刊載於幼獅月刊第四十七卷 第三期 民國六十七年 三月)頁五四

註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總目 (清乾隆間寫四庫全書薈要本)卷首

註二一:于文襄論四庫全書手札 (民國二十二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影印)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