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ly 21, 2008

201

。著上、下篇,每篇又分上、下,每條標二字為題,蓋亦居然以子自命。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或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二”著錄。

公餘筆記(11/938

  謹按:《公餘筆記》上、下二卷,國朝絳州張文炳著。文炳,官安吉州州判、浙江布政司經歷,陞知泗州。此其每於公暇所筆記者,凡八十一條,多說理之語,又雜以丹經語。真按:詞:【丹經】講述煉丹術的專書。 葛洪 《抱樸子‧金丹》:“凡受太清丹經三卷,及九鼎丹經一卷,金液丹經一卷。” 南朝 江淹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 廣成 愛神鼎, 淮南 好丹經。” 張居正 《軒皇問道治世長生頌》:“彼異端者流,掇虛崇誕,謂 軒皇 受丹經,傳九品,及服食金液之術,豈不淺之乎闚聖閾哉。” 孫枝蔚 《房衍公每以治生養生相勸因有贈》詩:“出門尋羽士,拭几展丹經。” 前有自序。或酌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二”著錄。

容膝居雜錄(18/1585

 謹按:《容膝居雜錄》六卷,國朝葛芝著。芝字龍仙,崑山人。亦格言、筆記之流,近似語錄。不著年月,而中有引魏禧、徐枋之言,則其人入國朝久矣。《崑山志》亦無之。或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二”著錄。

續古今考(10/834

 謹按:《續古今考》九卷,題曰元好問遺山著。好問著述自詩文集外,惟《壬辰雜編》一書,今已失傳,而不聞有《續古今考》之書。今觀是書,徵引辨晰,誠為博洽,且語氣明爽,亦頗似好問手筆。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可見仍有細讀者.然又其所熟之遺山,先生有遺山年譜,無怪也. 惟 是不可解者二條,如中間引王應麟《困學紀聞》,王應麟生於宋寧宗嘉定十四年辛巳,其作《困學紀聞》,據袁桷序,應麟時年五十餘歲,當在咸淳之末年,元好問 卒於蒙古憲宗七年丁巳,即宋理宗之寶祐五年也,是《困學紀聞》書成在元好問歿後二十年,好問何從而引之?又引《文獻通考》,《通考》一書雖所載之事至嘉定 末年

202

,而其書刻行於世則在元英宗至治二年,是則《文獻通考》又在元好問歿後六十餘年始行世,好問又何從而引之?是必後人所撰,特假好問之名以重其書耳。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蓋 世多以好問列於元人,如近日海虞毛氏以《遺山集》刻入“元十家”,長洲顧氏以《遺山集》鈔入“元百家”,學者習焉不察,幾以好問為元代之人,而王應麟、馬 端臨皆宋人,殊不知王應麟、馬端臨實皆入元,而元好問當至元滅宋時歿已久矣,此失考之故也。獨是撰是書者,於經史極有辨證而獨昧於此,是為異耳。若以其偽 撰,則毋庸存目。若以其書中各條尚有資於援據,或即以無名氏《續古今考》九卷存目亦可。真按:翁方綱的四庫學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過程 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標準 真按:纂修四庫全書的動機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代表作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三”著錄。

畏壘筆記(3/173

  謹按:《畏壘筆記》四卷,國朝徐昂發著。昂發字大臨,江南崑山人。康熙庚辰進士,官翰林編修。著有《畏壘山人詩集》。此其筆記也,亦多考證經史處,間有發明。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三”著錄。

禪寄筆談、續談(18/1598

   謹按:《禪寄筆談》十卷、《續談》五卷,明陳師著。師字思貞,錢塘人,官雲南永 昌府知府,罷歸,寓居僧舍,故以“禪寄”名其書。中有稱“支離生”者,以長病自號也;有稱“邊吏”者,以官永昌也。其稱“更四百六十餘甲子”者,《左傳》 絳縣人四百四十五甲子為七十三年,則此人合閏計之,應亦年近八十。此書成於萬歷二十三年,蓋生於正德中年也。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其書前數卷皆說部,後附其雜著數篇,說部分類亦有採前人成說而不著原書者。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四”著錄。

203

梅花草堂筆談(7/559

  謹按:《梅花草堂筆談》十四卷,明張大復著。大復字元長,崑山人。此書其說部也,所說既皆無關考証真批:愚考亭林世系多有資于此,何謂無關考證也.是亦一端焉. 而其第十三卷內《論孟解》十二條,以釋家語詁聖經,害道之尤者也。不應存目。真按:翁方綱之四庫學 真按:纂修四庫全書的動機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五”著錄《梅花草堂筆談》十四卷、《二談》六卷。真按:不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游宦餘談(18/1588

  謹按:《游宦餘談》一卷,明朱孟震著。孟震字秉器,新淦人。隆慶戊辰進士,歷官山西巡撫。有《郁木生集》。此其雜記也,序云:“壬辰以前列為五卷,壬辰以後彙為一卷。”蓋五卷併為一卷耳。末綴《西南夷風土記》二十六條。蓋皆得之宦游,亦足證史。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五”著錄。

西峰字說(5/367

   謹按:《西峰字說》,明侯官曹學佺著。學佺字能始,嘗著《名勝志》,詳於輿地。 是書前無序目,書僅三十三卷,而輿地居其二十七卷。其目分天、地、人三大部,而“天部”止三卷,“人部”止三卷,不應地理獨詳若此。其“人部”既從上古敍 起,而止及《易》、《書》,亦恐有殘闕,當是未足之本耳。其以“字說”名書,而或引《說文》小篆之解,或又就今楷字解之。如解“春”字,以為三畫象三陽, 此雖與《說文》不合,而義尚可通。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若解“冬”字,以為“反文”之反,即“陰變陽”之變義,不知“反文”云者所據何典。且有解字者,有不解字者,合計通部解字者十之一二,不解字者十之七八。若天官占驗、地理郡國,排次成卷,不知於“字說”何與。其著是書之本意不可得而明

204

,而其文又似未完者,似難遽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五”著錄《西峰字說》三十三卷。真按:不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閱耕餘錄(7/540

  謹按:《閱耕餘錄》六卷,明張所望著。所望字叔翹,上海人。官廣東按察使。此其劄記說部也。名“閱耕”者,蓋歸田知稼之類,真按:此二者應指書名. 中亦頗有資於考證者。前有陳繼儒序。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五”著錄。

歐餘漫錄(9/696

  謹按:《歐餘漫錄》十二卷,明閔元衢著。元衢字康侯,烏程人。縣有昇山,山麓有歐陽亭,故昇山一名歐餘山,而元衢以“歐餘生”自號也。此其所著劄記,間有關於考述。卷前有萬歷丙午焦竑序。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五”著錄。

戒庵漫筆(15/1314

  謹按:《戒庵漫筆》八卷,明李詡著。詡字原德,江陰人。以諸生貢南雍,年八十八乃終。是書其晚年所作,前有萬歷二十五年其孫如一小序。真按:李如一 書中所載事隨筆所記,不分門類,頗有資於引證,在明人說部中尚為潔淨者。真按:翁方綱對明朝的看法 真按:明代學術概況 應鈔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五”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山居代譍(5/333

  謹按:《山居代譍》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臚列山居、園居等目凡十條

205

,每條下引前人閒適之語以應之,意以示客,故名“代譍”。真按:解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其中所引書至明末陳繼儒,則核諸序中“丁亥夏五”,當是國朝之人所撰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五”著錄。

雲谷臥餘、續(18/1600

  謹按:《雲谷臥餘》二十卷、續八卷,國朝張習孔著。習孔居黃山下,因以“黃岳”自號。此其筆記也,雖所論詩文亦頗有未合,而其考據史事有足資論辨者,較之空談為說部者相什伯矣。或應鈔存。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六”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枝語(18/1593

 謹按:《枝語》上、下二卷,國朝孫之騄著。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的工作-似乎除尹會一外,孫之騄者亦歸公也. 似專為卉木作者,而時復自出議論,蓋亦所撰《南漳子》之類。或附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六”著錄。

筠軒清閟錄(2/27

  〔謹按〕:《筠軒清閟錄》上、中、下三卷,題曰董其昌著。前有陳繼儒序。考明吳中張丑《真蹟日錄》後附《清祕藏》上、下二卷,與此書同。丑之《清祕藏》乃述其父應文所見聞,真按:張應文 故其書注中有“先生”云云者,指其父也。今此鈔本則謂是其昌之次子祖常所注,真按:董祖常 卷末有祖常跋,然注中附錄祖常記唐寅畫卷一條云:“萬歷丁亥先公得此卷,後七年先公折箸真按:詞無.按:殆猶後唐莊宗父臨終訓子事也.故藉指臨終耶? 以此卷授不肖。又明年丙申九月,祖常謹書。”考其昌生於嘉靖三十四年乙卯,至崇禎十年丁丑乃卒,年八十三,則萬歷丙申年其子何以稱為“先公”,此其偽作不待言矣,應歸張丑為是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206

。毋庸另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七”著錄《筠軒清秘錄》三卷。真按:書名不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真按:不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廣社(15/1302

  謹按:《廣社》三冊,明崇禎癸未華亭張雲龍因其社友陶邦彥等所作燈謎而廣之。其書前半載燈謎諸格,取字義相似者配合一句,暗射成語,後半借詩韻平仄分注,以備射覆採用。前有夾片,是康熙年間臣汪灝等閱看覆奏之語,稱其不甚雅訓。可毋庸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七”著錄。真按:不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閒博錄(5/334

  謹按:《閒博錄》一卷,鈔本,無撰人名氏,《浙江進書目》列諸明代人說部之次。中多述先正格言及達觀保生之樂。今觀其卷末云“皇朝嘗命史臣纂修《經世大典》”,則元人所著也。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蓋留言頭尾序跋也. 其所載宮殿諸扁名與王士點《禁扁》相合,而兼可補士點之闕,蓋士點則兼及上都、中都,而此書專詳於大都。《經世大典》之書成於元文宗至順二年,此書末條“郊祀祝文”下押右丞相名,據《元史‧百官志》,專任右相亦自至順元年始,則是書乃至順以後人所撰也。應存其目。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八”著錄。

欣賞編(3/109

  謹按:《欣賞編》十冊,吳郡沈潤卿編。其序不著時代年月,序中所云“茅子康伯續”者亦不著其名,卷中有“茅一相補閱”,蓋即其人也。所載書十之八九皆陶宗儀《說郛》所已刻者,依其式而易其名

207

,其偶有一二種為《說郛》所無者,又皆移易名目、妄增姓氏,至如所謂“韓熙載錄”、“陶宗儀錄”,皆非原書所有而多生枝節。至於改竄屠隆《碑帖考》,則尤多舛戾。昔陶宗儀《說郛》編及技藝、戲事,特緒餘爾,此乃竊其賸馥,貌為全書,真按:古人抄襲劣行 序云十卷,實止八帙。或姑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八”著錄。

舌華錄(5/300

  謹按:《舌華錄》九卷,明歙人曹臣纂輯古今雜談,而公安袁中道評之者也。臣字野 臣,其詩集名曰《鬼訂集》,蓋其冥搜苦索,轉入僻逕,以為非人所知也。而公安袁氏稱詩於時,亦漸以清空開竟陵之派,文人結習,形諸筆談,取義“舌華”,自 矜俊語,而不知其流於輕浮,此亦與明詩同一關鍵矣。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評公安竟陵 或酌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九”著錄。

昨非庵日纂(3/172

  謹按:《昨非齋日纂》二十卷,明鄭瑄輯。瑄,閩縣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應天巡撫。此其所記格言懿行之屬,區為二十類,每類自為小引,言不甚雅,要其志則足箴也。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標準 真按:以人舉言 應存其目。

 書面題簽誤作“實”字,應改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九”著錄。

楊氏塾訓(10/852

  〔謹按〕:《楊氏塾訓》六卷,明武林楊兆坊思說甫纂輯。每卷中分門編次,自孝親、友悌、睦族之類,以至政事、官箴、師道之屬,各引經史諸書成語,而亦不盡注明原引出處,真按:不注明出處 間有稱“時”而不知何代、稱“上”而不知何帝者

208

,蓋是著於家塾之書,不必盡叶於著述之體例也,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真按:翁方綱論文獻 且所引事已皆見於書傳。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九”著錄。

九朝談纂(6/396

  謹按:《九朝談纂》十冊,不分卷數,無撰輯名氏。是明人輯太祖至武宗九朝之說部雜事為一書。前有所採書目凡五十餘種,而其卷內所輯書名尚有在此目之外者。所記之事皆已見各書。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九”著錄。

觀生手鏡(5/333

  謹按:《觀生手鏡》一卷,前題云“薠川布衣輯”,不著姓名。中間略標小門,摘載古事,每事綴以評語。所引亦至明代事,皆取其有資脩身保家者。應存其目。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過程 真按:纂修四庫全書的動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九”著錄。

說類(嘉9/16

  謹按:《說類》六十二卷,《明史‧藝文志》目同,明大學士福清葉向高所摘唐宋說部之條,而其里人林茂槐為之增汰分類成卷者也。茂槐字虛,真按:本書稺有又有穉! 萬歷乙未進士,梧州推官,嘗著《音韻正訛》、《字學書攷》、《四書經史決疑》等書。此書每類之下各分小目,每事條下悉注原書,雖似類書而仍存說家體式,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分類學 至於上方細書評語則近陋矣。昔宋江少虞作《事實類苑》,專類一代之說部,其文詳而有要。此書類前代之說部,其文略而不能該矣,且所類諸書皆世所常有。毋庸鈔錄,僅存其目可耳。

209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九”著錄。

嗜退庵語存(15/1328

 謹按:《嗜退庵語存》十卷,國朝嚴有穀著。有穀字既方,吳興人,蓋劄記、格言之類。其子我斯跋云:真按:嚴我斯 析為內、外編,凡若干卷。外編卷帙稍多,則此十卷先刻其內編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一○”著錄。

壽世祕典(2/37

 謹按:《壽世祕典》十八卷,國朝丁其譽著。其譽字蜚公,如臯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行人司行人。是書為家居保身而作,分“月覽”、“調攝”等十三門,兼及格言典故之類,其“法鑒”、“典略”二門有目無書,注云“嗣刻”。今姑以十八卷存其目。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一○”著錄。

四本堂座右編(14/1239

  謹按:《四本堂座右編》二十四卷,國朝朱潮遠輯。潮遠字卓月,揚州人,其序自言朱子之後。是書蓋為訓家而作也,分四大綱,一曰起家,二曰治家,三曰齊家,四曰保家。每一綱分領六目,每目爲一卷,皆採前言往行稍爲刪潤。書成於康熙三年,前有序例。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一○”著錄。

敦行錄(18/1572

 謹按:《敦行錄》二卷,國朝張鵬翮著。鵬翮字運青,遂寧人。康熙庚戌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謚文端。是書以“敦本”、“適用”分上、下卷,中間又各分類

210

。慈谿知縣方允猷為之注,蓋鵬翮官浙江巡撫時也。鵬翮於康熙二十六年任浙江巡撫,而此序作於丁巳,則是未撫浙以前所著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一○”著錄。

經史全書(16/1371

  謹按:《經史全書》五種,總二十八卷,明無錫邵著,真按:本書有寳亦有寶! 而其邑人曹荃爲之彙編者也。寶字國賢,學於江浦莊昶真按:莊▼上日下永▲-應即此人. 真按:莊蓅-應即此人.上日下永.hzk4 真按:當係莊■(上日下永). 登 成化二十年進士,知許州,入戶部,遷郎中,提學江西,歷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寶之學以洛閩為宗,其教人以“致知力行”為本,嘗取程 子“日格一物”之義,名其書曰“日格子”,即此編所載《學史》是也。《學史》、《簡端錄》二書巡撫吳廷舉曾上於朝,其《定性書說》、《漕政舉要》亦皆著名 於時。有《容春堂前後集》、《泉齋勿藥集》。《明史‧藝文志》載邵寶《容春堂全集》六十一卷,今曹荃所編止此數種,應各存其目。謹分撮大要於左。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簡端錄》十二卷,每經每條下各注明“某篇之簡”,蓋其讀經時隨記於簡之端者。其中或敷晰經旨,或推論經義,亦皆無戾於聖人。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標準 第其卷首直標曰“孔子說經例”,則是自擬於聖人之說經,且目之曰“例”,亦覺牽強。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 “例”後自書云“越三年戊寅”,蓋其自序云“正德乙亥”,此在其後三年所書,故云“越”也。然則此段當附於自序之後,而刻書者遂於其中縫直題“簡端錄孔子說經例”八字,則近於誣矣。

  《學史》十三卷,自周迄元,凡讀史所得者則記之,附以己意,目曰“日格子”,言日有所格也。其門人浦瑾述之,謂十二卷以象十二月,其一卷以象閏;每卷三十章以象三十日,或空其一以象大小建真按:詞:【小建】夏曆的小月。也稱“小盡”。 代時憲曆每月下例載“某月大(或小),建某某”,建謂斗柄所指,如甲子、乙丑等。後來誤將建字連讀,因有大建、小建之稱。 魏源 《聖武記》卷五:“ 西藏 不紀天干,惟以地支所屬紀年……更有閏日而無小建。”相聲《麥子地》:“頭一篇兒,那是五月初一到十五;一翻篇兒,十六到二十九——五月小建。”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六四回:“第二天已是臘月二十九。這個月小建,二十九便是年除夕。” 真按:詞無!待查!○見小建、大建條.【大建】夏曆有三十天的月份。也叫“大盡”。 代時憲曆每月下例載“某月大(或小),建某某。”建謂北斗斗柄所指,斗柄旋轉所指的十二辰,稱月建,如建寅(正月)、建卯(二月)等。後誤將“大建”連讀,遂有大建、小建之稱。 此在其門人箋述之詞則可,但其卷前自記,謂四三年所得千餘章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