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ne 16, 2008

447

、三代觀,且呈現出頗為「保守」的一面。真按:原君與反清 真按:顧炎武的侷限性 石錦認為顧氏之古典正統觀乃經世理論發展的阻礙;180在我看來,顧氏的經世理論乃以古典正統為特色。真按:顧炎武經世思想之特色 真按:對顧炎武經世之學的批判 真按:顧炎武的侷限性 中國的經世思想在社會國家有危機時較易呈現,但仍有不同的面貌:在異族威脅之時如明末、一八六○年代,華夏性、古典性、三代觀就很強,使得有些改革家的主張復古性太濃而有其限度(馮桂芬或許就是一例!)真按:顧炎武經世思想之特色 由於異族的入侵,顧氏推原溯始,遂將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許多現象:例如都市中人口的增加、白銀流行、家奴傭戶的抬頭等,看成是歷史上導致異族侵略的病徵,真按:顧炎武思想淵源-背景 真按:方法論:考鏡源流 而思以純華夏的三代、正統、古典的「精神」(亦即顧氏常強調的「意」。真按:顧炎武治學方法中的關鍵字觀念 真按:顧炎武治學方法中的關鍵字觀念 )181來匡時救世。真按:探始與顛覆 真按:復古之源 真按:復古思想之淵源 真按:顧炎武治學方法中的關鍵字觀念所 以顧氏文中常以三代的理想與精神來提倡改革,他承認三代的制度如今無法完全還原,但依其意見則認為至少在原則上或精神上還可重興,「三代之治可以庶幾!」 182在許多場合顧氏一再強調這個看法:「後之君子,因句讀以辨其文……可以追三代之英,而辛有之歎,不發於伊川矣!「返百王之季俗,而躋之三代。」 183「明六經之長,復三代之舊,亦豈其難?」184真按:真按:復古思想,顧炎武 必返上古

  最能表現顧氏這種態度的是他自己聲明他寫「一生志與業俱在其中」的《日知錄》的主要目的:「有王者起,將以見諸行事,以躋斯世於治古之隆。而未敢為今人道也。」185「意在撥亂滌污、法古用夏,啟多聞於來學,待一治於後王。……自信其書之必傳,而未敢以示人也。真按:著作方法論 真按:傳後人 真按:著作的理念 」186同樣的態度在其他許多情況下也表現出來:以華夏的正統(相對蠻夷而言)、以三代理想,撥亂反正,明道救世。187另外有一點經常與顧氏表達志向時有關,是他的守先待後、不敢示以當世之人的態度。真按:有待 真按:後世意識,顧炎武 真按:顧炎武經世思想之特色 他自己也說立言不為一時,有些意見當時行不通,易代而後行。真按:可行性 真按:經世的有效性問題 188他弟子潘耒也說:「先生非一世之人,此書非一世之書。」189他的《日知錄》欲多寫數本,「庶不為惡其害己者之所去。」190「引古籌今,亦吾儒經世之用,真按:顧炎武的經世方法論 然此等故事,不欲命在位之人知之真按:真按:原君與反清 真按:經世之學的對象 真按:有待-代表作 真按:待一治於後王 不足為外人道-代表作

----------

180石錦,「顧炎武經世思想的界限」,《史原》,第三期,頁一一三~八。

181此意散見於顧氏許多著作中,《日知錄》,八:二六;八:三四;九:一九b;「郡縣論一」,《詩文集》,頁一二。

182「郡縣論五」,《詩文集》,頁一五。

183「儀禮鄭注句讀序」,《詩文集》,頁三五。「答注文書」,真按:疑為苕字之缺 頁六三。

184「吳才老韻補正序」,《詩文集》,頁一三八;同書頁六九,「答李紫瀾」中亦有「三代」觀念之出現。

185同171。

186「與楊雪臣」,《詩文集》,頁一四六。

187我們在「與人書二、三四」中也可見到。《詩文集》,頁九五。「述古」詩中此意也明顯,《詩文集》,頁三九○。

188《日知錄》,一九:五一七。

189《日知錄》,序二~b

190「與友人論門人書」,《詩文集》,頁五一。

448

。今日之事,興一利便是添一害。真按:反清 」191顯然顧氏不與當時在位者認同,他不是寫給清朝官員看的;也許是不信任清的能力,也許是怕造成誤會及麻煩,也可能是他想要把心得貢獻給後來的王者。真按:智慧財產權 192以顧氏對元朝不及百年歷史的了解,「胡虜從來無百年,得逢聖祖再開天。」193故對後起之王者殷殷相期也是很合理的。至於前述顧氏晚年,對其甥的建議,只是想經由其甥救急以紆民困,並非對清的認同。真按:反清?

  鄧能理(Jerry Dennerline)曾提到明末經世風氣的情形。他認為明末的危機使得士人有一種「更新」的理念(Renewal Ideas),此理念可以東林人物為代表,此更新理念後來發展成某些信念與學術的結合而成「經世」。鄧氏認為:「缺乏純理性,對經世理論的發展非常要緊,它促使道德哲學與經世合流,而這種缺乏也與科學方法不夠發達的現象有關,阻礙了邏輯原則之通則化。」194

  筆者在另文中提過鄧氏及一些美國學者在論及明末清初思想變化之時,他們雖認為這 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但是往往忽略清朝入主——中國二度亡於異族——對於當時士人思想的影響。本文所要強調的是:即使明末更新理念到經世思想的發展有 如鄧氏所言,此發展到了清初顧氏等人有了變化,甚至轉向。以顧氏為例,由於清朝入主而激起他的三代理想,也妨礙了他對明末社會、經濟之發展作正確的評估,真按:顧炎武在當時的影響力 真按:顧炎武的侷限性 但他對未來並非悲觀,「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195真按:絕不絕望-希望 真按:絕不絕望-希望 真按:樂觀 他將明末經世思想導入古典的、華夏的、三代的取向;真按:經世思想的淵源 真按:經世思想的發展-顧炎武與經世思想的發展 真按:顧炎武與經世思想的發展 古典之重視造成清初漢學之興;華夏色彩之濃促進清末民族主義之起;此二者再加三代的理想使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在面臨國內及外來的危機時,真按:疑當作上 在短期內造成文化包袱,但就長程看來,可能仍是中國力求富強進步的強烈動機的來源!真按:真按:經世思想的發展-顧炎武與經世思想的發展 真按:顧炎武的影響-顧炎武與經世思想的發展 真按:顧炎武的影響與貢獻-儒家思潮方向的改變 顧炎武與經世思想的發展

---------

191「與人書八」,《詩文集》,頁九七。

192顧氏對聖人,復之王者之期望散見於《詩文集》,頁二八、三一、六三、七○、一○三、一○四、四一五。

193「井中心史歌」,《詩文集》,頁四一六。

194同6。

195「五十初度時在昌平」,《詩文集》,頁三六○。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