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June 1, 2008

119

六 敦煌俗賦、詞文和其他文體

一敦煌俗賦、詞文的歷史淵源和特點

  唐代民間說唱文學除上述的變文和話本小說以外,還有以〈韓朋賦〉與〈季布罵陣詞 文〉等為代表的敦煌俗賦和詞文,它們分別採用白話韻文賦體和唱詞形式來描寫歷史和民間故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韻文為主,是唐代民間藝人在我國傳統的雜賦 和歌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文學樣式。儘管在結構、語言、形式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卻深刻地影響著我國說唱文學特別是宋元以後的諸宮調、彈詞、鼓詞等的發 展。

  敦煌俗賦是我國古代辭賦通俗化的產物,直接受故事賦和雜賦那種鋪采摛文、狀物敍事的特點的影響,如〈韓朋賦〉就明顯地同宋玉的〈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

120

、 〈高唐賦〉以及漢魏六朝的一些故事賦有著某種內在聯繫,並積極吸取故事賦描述故事的特點,但又突破賦體的駢儷雜陳、繁文縟節的約束;通俗語言,淺顯文字, 方言俗語皆可入賦;鋪陳敷衍的故事更為連貫完整,可以說是一篇優美的短篇小說。漢魏六朝以來,除了體物敍事的故事賦和歌功頌德的大賦之外,還有敍事代言的 雜賦,曹植〈鷂雀賦〉是這類雜賦的代表作之一。敦煌俗賦〈燕子賦〉,無論是題材、結構和形式上都受〈鷂雀賦〉的影響,存在著一脈相承的關係。至於敦煌藏書 中〈晏子賦〉、〈下女夫詞〉一類作品,也全是用韻文演述故事,不過形式上採用問答體,這和枚乘的〈七發〉那種問答賦體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因此,我們說敦 煌俗賦的出現不是偶然現象,跟我國古代賦體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敦煌「詞文」就是「辭文」。「詞人」指的是帶吟唱帶講說的藝人,和趙宋迄今作詞 的詞家完全不同。而「詞文」大約也是變文的一種,只不過是採用吟詞形式演述故事而已。如〈大漢三年季布罵陣詞文〉就是唐代民間藝人根據古代民間歌謠的形式 發展演變而來的。最早的戰國時代荀子的〈成相篇〉,就是荀子運用古代歌謠體寫成的通俗文體。成相是古代民間文藝形式的一種,為後代唱詞、彈詞之類作品的濫 觴。漢代的樂府民歌以及受民歌影響而產生的長篇敍事詩〈孔雀東南飛〉,六朝時北方民間又產生膾炙人口的敍事詩〈木蘭辭〉,都是用韻文形式來體物敍事的

121

。敦煌詞文直接繼承這種古代既有的民間詩歌和唱詞形式,結合當時說唱文學(變文)用韻文部分演述故事的特點,恣意鋪陳而成長篇吟詞,以迎合廣大聽眾的需要。這種孕育在民間土壤上的詞文,是後代說唱文學特別是彈詞、鼓詞的先驅。

  敦煌俗賦和詞文的突出特點是通篇用韻文來演繹故事。這種韻文是為了便於吟唱,比 較著重吸收民間流行的歌謠,如〈韓朋賦〉中貞夫為了表達情意而唱的民歌「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將奈何」,就見於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吳王 夫差的小女紫玉與韓重相愛的故事內,紫玉憂傷地唱過這首民歌,〈韓朋賦〉徑直採入,使俗賦的生活氣息更濃。〈季布罵陣詞文〉無論抒情寫景還是敍事問答,全 用七言詩,而且一韻到底,長達三百二十韻,四千四百多字,是我國唐代最宏偉的敍事詩。

  從敦煌發現的〈韓朋賦〉、〈燕子賦〉、〈晏子賦〉和〈季布罵陣詞文〉等作品看, 情節曲折,故事性強是它們的共同特點。如〈韓朋賦〉取材於《搜神記》中韓憑夫婦的故事①,把二百多字的記載,發展為近兩千字的長篇,構成一部動人的悲劇。 韓憑改作韓朋,何氏改為貞夫,賦中增加一些情節,描繪細膩真摯,對話生動活潑,語言更為通俗,音調鏗鏘,琅琅上口,與其說是賦體,還不如說是一篇故事性極 強的短篇小說。〈季布罵陣詞文〉以一個歷史故事為題材,依照人民的願望,

122

加進許多虛構場面和細節描寫,情節頗為複雜,步步深入,故事每發展一步都緊緊地扣著季布的命運,波瀾迭起,扣人心弦,最後季布憑仗機智勇敢,終於絕處逢生。作品結構嚴謹,首尾連貫,故事完整,不失為一篇優美的七言故事詩。

  敦煌俗賦、詞文的另一個特點,是善於緊緊抓住人物性格特徵塑造人物形象,使每一 個出場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如〈韓朋賦〉集中描繪主要人物貞夫和韓朋這一對寧死不屈、勇敢反抗暴君的悲劇形象;同時宋王、梁伯這些反面人物也十分突出: 宋王是一個剛愎自用、昏庸淫暴的君主:梁伯是一個趨炎附勢、脅肩諂笑的無恥之徒。〈季布罵陣詞文〉突出地塑造季布勇敢頑強、沉著應變的性格特徵,即使次要 人物周謚、朱解、侯嬰、蕭何等人也都在圍繞季布命運問題上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季布正是利用同這些人的特殊關係進行生死存亡的搏鬥,因而季布的形象才更為豐 滿和高大。〈燕子賦〉是一篇罕見的幽默俗賦,其中黃雀、燕子、鳳凰以及鸚鴿、鸜鵒、鴻鸖等鳥類在作者筆下都賦有鮮明的性格,從而深刻地表現出鳥國黃雀強奪 燕巢的訴訟糾紛,相當真實而又曲折地反映出唐代官場的黑暗,表現出人民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抗議。總之,由於敦煌俗賦重在情節的描繪和形象的塑造,大大突破 古代賦體的局限,使每一篇俗賦既是優美動人的故事詩,也是可以唱誦的韻文,這是文人賦中從來沒有過的現象。

123

二敦煌俗賦、詞文內容簡析

  敦煌俗賦的代表作有〈韓朋賦〉、〈燕子賦〉和〈晏子賦〉。這三篇作品內容不同,風格各異,分別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寫得都很精彩。

  〈韓朋賦〉是唐代民間俗賦中一篇傑出的作品,故事源出《搜神記》,汪廷訥《人鏡 陽秋》卷十六的記載也大同小異,都比較簡略。〈韓朋賦〉作者在《搜神記》基礎上把這個悲劇故事發揮得更深摯、更感人,充滿著對殘暴君王的控訴。作品開頭敍 述「少小孤單」的韓朋意欲遠仕,慮母獨居,遂娶貞夫為妻,「入門三日,……如魚如水」,夫妻恩愛,相誓永下變心。韓朋出遊,仕於宋國,「六秋不歸」,貞夫 寄書,韓朋讀後「意感心悲,不食三日。」宋王拾到韓朋偶然遺落的書信,欲奪朋妻,梁伯設謀,詐取貞夫進京。接著描寫貞夫被騙入宮後,「憔悴不樂,病臥不 起」,面對宋王的威嚇利誘,她毫不動搖,表現出崇高氣節。儘管宋王無恥地說:「卿是庶人之妻,今為一國之母,有何不樂。衣即綾羅,食即咨口:黃門侍郎,恆 在左右,有何不樂,亦不歡喜?」貞夫義正詞嚴地回答:「魚鱉有水,不樂高堂。燕雀群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之妻,不樂宋王之婦。」貞夫和韓朋相見於青陵 臺,看到被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