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明陳繼儒晚香堂小品,有雲間洞歌云:「渴飲血兮寒墮指,眼有鐵兮齦無齒,真按:何謂眼有鐵也? 男兒報國應如此,縛取胡兒獻天子。」(註二十一)
明鄺露嶠雅,有趙夫人歌序稱夫人事督院李公,當兩都淪陷之後,勸公舉義云:「泛長江,過彭蠡,謳吟思漢,不謀同聲,天下脫有微風,義旗將集君所。」(註廿二)
或鼓勵高舉義旗,反抗夷狄,或歌詠雄心膽略,以振奮世人之心,這種擊筑之音,往往是被列入全燬之書的主因。真批:若能舉明以前的例子則更具說服力!
三、極稱明太祖恢復漢家天下之例
胡元統治中國九十年後為明太祖所驅,漢人常稱頌太祖功業。滿清入主中原,頗似元夷,明之遺老多渴望有似太祖之人物的出現,並常寓意文篇,激勵民情,自為清帝所不樂聞,乃將此等文句,賜入禁燬之列。真按:賜入二字不倫不類,豈是反諷用法? 如:
明吳瑞皇明登武編卷二永樂三年按語一段云:「臣按春秋之時夷狄縱橫,生民其左衽矣,故孔子作春秋以尊王。元氏之季,夷狄入中國,不有我祖,其能掃羶而還華夏乎?」又云:真批:嗟,其知今乃有寧為胡夷者乎?有東洋迷、西洋迷、哈日族、哈韓流,又其何能淑.民族教育固不在此也!今台灣人不知此原理,將乃步其厭惡的中國人之後塵,還獨立什麼! 「前代人君不知春秋大旨,而我祖乃敘春秋本末,宣宗讀而講之,真知我祖之心,猶天子作春秋意矣!」(註廿二)
222
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卷二,有論人口之凋耗云:「自三代以來,女直至於蒙古是一大劫,中國之人無復孑遺。我太祖皇帝之功,劈開混純,別立乾坤,當與盤古等,真批:作夢!難怪後來一敗塗地,昏亂不堪! 而不當為商周漢唐並論也。」(註廿四)
明王鳴鶴登壇必究征討說文中云:「我高祖奮起淮甸,掃除腥羶,文皇纜服燕都,大肆撻伐,聖武神功,即六月采芑,難以揚厲其盛。真批:愚今方知明人這麼愛自吹自捧.殆清人沿之,學沒好而被教壞了.無怪後來也是敗得不可開交!只會作夢歌頌,焉有不傾覆者,直天理哉!天道矣!莊生必笑然! 」(註廿五)
上例各書,於載及明太祖之文字,每都歌頌其去夷狄復大漢之功業,自為清室所不喜見,因而被冠以「持論極為偏謬」,真批:豈只清室不喜見,愚亦不喜見!試問哲夫先生這種論述難道毫無偏謬麼?難道不是漢人沙文主義麼? 將之禁燬。
四、非議遼金元三朝文字之例
古代典籍,於遼金之欺凌宋室及胡元入統,往往持極強烈的詆燬態度。清人亦為外夷,對此文字,自屬不 堪入目,故在其審查典籍時,凡有涉及排斥外族的作品,均不得倖存。四庫館議定之查辦違礙書籍條款中即明定:「凡宋明人著作中稱遼金元為亂國者,俱應酌量改 正,如有議論偏謬尤甚者,仍行簽出擬銷。」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三月二十四日清高宗曾諭令:
前因披閱御批通鑑綱目內發明廣義各條,於遼金元三朝時事,多有議論偏謬及肆行詆毀之處,真按:禁燬書的宗旨 真按:禁燬書的精神 真批:這點精神宗旨不高舉,而總是以漢人本位的立場為論,焉能持其正平! 特交諸皇子及軍機大臣,量為刪潤改補,粘簽呈覽,并遇便發交直省督撫各一部,令其照本抽改。(註廿六
223
)
御批通鑑綱目一書出自清聖祖之手,尚以涉及遼金元三朝事,被列入議論偏頗之書,真批:這豈不愈見乾隆之對事不對人,就論事的正大之處?為何涉及聖祖者便不能查辦?茲亦漢人之陋習也歟?于家法于國制者自有其分矣! 則其他牽涉遼金元之文字,真批:這種邏輯有語病的,參見前批! 不得流傳可推想而知。茲再舉數例為證:
明江應曉對問編卷七宋元系云:「丘仲深曰:『自古無不亡之國,而中國無絕統之理。』諒哉言矣。……或曰天下不可一日而無統也,與其非我族類之夷狄,不若與冒昧不明之宗姓也,否則國統將誰寄乎?……或曰元順,真批:此即後來慈禧寧為八國,不為漢奴之本.然則流毒遺害者,此豈非其始作俑者乎!然則漢人之弊者何贖.茲亦漢政權之不競也而終淪為日耳曼馬克思之信徒!雖漢,何再? ……可紹宋恭,真批:如此偏袒硬拗之言語,連我都看不下去了,何外被指斥的滿人!根本就是成見在胸,而六經皆我註腳矣,隨他曲就! 則忽必烈而下,九君皆統也,胡為乎削九君而與元順也。予曰:元順恭帝之子也,……宋遺民錄諸書,……錄紀恭帝北狩,世祖以公子妻之」。(註廿七)
明陳于陛意見元史篇云:「遼金元之亂,乃古今一大變,當時中國冠裳淪胥已久,不復知其非,此風傳至今日,士大夫間亦有以其統為正者,可慨也。宜將遼金史革去,附宋史中,元史亦宜刪正,至於宋以後通鑑,當明示元為變統,此關係世敎不小。真批:反正總是以漢人政權才算就是啦,要漢人做皇帝就是啦.這若是天理,那何必還要有別的民族存在,做您的附庸或藩屬貢臣麼! 」(註廿八)
明陳仁錫無夢園遺集,於宋元通鑑序文中深斥胡元云:「獨恨胡元姦竄大統,真批:自己不競再來獨恨他人,真是好個漢民族共同心理意識呀!愚則獨恨我同族者,方今未艾也!兩岸紅藍,又有藍綠,重要是有此選民!(別忘了此是民主,不是帝制了!)只願一獨立便可分割?劣根不改,獨再多也不過是五代十國五胡十六國焉而已矣,又何能淑善耶! 併禮樂竊之。夫大聖大賢,封諡戮辱,古今奇痛也。宋臣仕元,古今之大賊也,史官有識者,宜盡削其文,請黜從祀者,今大書特書,悉乃舊史,真按:疑當作悉仍舊史!本書錯字實在是多! 何憒憒歟?予故嚴討之。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憒憒】 注音一式 ㄎㄨㄟˋ ㄎㄨㄟˋ 解釋 1.糊塗。二刻拍案驚奇˙卷六:試看金翠當年事,憒憒將軍更可哀。2.擾亂。後漢書˙卷六十九˙何進傳: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 真批:這種漢人沙文主義者除了自大又自以為是天朝的漢人外,誰看得下去!猶今女性主義者忍不下沙豬而慾摘改其文也,今滿人於此漢文本者,焉能容忍哉!漢猶不容滿,焉望滿之容已,何況還自以為滿不如漢者!若滿真能容漢,則真較漢為偉大矣.斯亦乾隆有不計較於國初遺民者,豈若漢人如是者一例趕盡殺絕,甚且追咎既往哉!斯何得忠厚之道,又何知禮失求諸之大義矣. 」(註二十九真按:附注編號作「註廿九」與此不同,本往如是,則照文本數字化,又不便檢索,即使不數字化,以人眼來看,也不太適合!總是體例不一之病也!
224
)
明何喬遠名山藏刑法紀中云:「元以北虜,謬居閨位,真按:當作謬居閏位! 墮先王之敎,擯中華之士,正官長吏皆用胡人,戎翟之性,冒沒貪儳,真批:哈 我看得多是漢人貪污吧! 兼以言語文字,不晰不通,一切政事,倚辦吏胥,滋奸叢蠹,貨賄公行,腥羶穢著,真按:這等都是有色字眼,難怪為禁燬矣! 貪墨之風,不恥於大僚顯寀,而奸頑之民,亦往往羯羠貙貐閭巷間」。(註二十)真批:如此逞口舌之快,愚徒見其文學語言、廣告宣傳,而未見其科學其實也.
以上各書內容涉及違礙之文字,雖不多見,真批:何謂違礙文字,哲夫先生不先定義乎?然此所列諸文非違礙文字而孰為違礙文字?其人心態如此,猶一本小說為暢銷而摻雜黃色成分,或電影亦然,然則不當剪裁芟荑者乎?是為政者何為正之有矣? 惟因標明春秋大義,不以金元為中國正統,斥胡元閨位因而見燬。真按:當作閏位!
五、關於故國之思及憤懣文辭之例
明亡之後,一些志節之士,或隱逸山林,或雲遊江湖,雖放浪形骸,而內心深處,則繫念故國。目睹衣冠左衽,薙髮為夷,往往耿耿於懷,悲憤填膺,每借筆墨發抒心情。此等悲憤之作,必帶故國之思,用以激發民族情感,清室深知這些文字若不加排斥,真按:加油添醋的話 將成燎原之火,四庫館臣即曾以吳綺林蕙堂集中,有許多慨嘆興亡之語,奏請焚燬其書。(註卅一)而早在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時,浙江巡撫熊學鵬舉發蔡顯著作之不妥,清高宗大為震怒,諭令:「蔡顯身係舉人,真 批:又來了身係舉人又來了!然吳哲夫氏終不回應此一句,不知何故?是視而不見,有意偏袒耶?抑學識不到,未能明辨耶?然則身為人家的舉人還幹這等事,是中 華或漢人的士大夫無恥竟也丟臉丟到了外族去了!難怪愈搞民族情操,民族愈沒情操,又何怪哉!正本清源,所謂源本不正者,又焉望流風所及耶!有種焉能仕清, 又焉能食周祿,既食周祿,又不甘為淵明之澹泊者,自是何等人,先自鑑焉可也.無勇一死,有勇放言.及其見逮而繫,若不能慷慨者,又孰可觀也矣!今日多見此種人,固明末清初此等人為其鼻祖矣!好處全他撈盡,壞人永遠不是自己! 輒敢造作青詞、恣行怨悱,情罪重大,實為天理國法所難容。」(註卅二)又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閩浙總督陳祖輝亦曾上奏舉發卓天柱等罪狀云
225
:「查出仁和縣監生卓天柱等收藏伊先人卓長齡等詩集內,真批:又來了!做人人監生還如此,有種還是孬種吶? 有『剃頭輕卸一層氈』,『髮短何堪簪,厭此頭上幘』,及『彼都人士痛絕黍禾』之語,又卓世忠鈔錄本朝詩內,並將御製詩出格繕寫,輒敢妄用紅筆圈點,實屬大逆狂吠。」,清高宗批示:「照律定擬。」(註卅三)足見當日對所謂憤懣之詞,相當忌諱。真批:另有一種為牢騷標準,清高宗是不深責的,見纂修四庫全書檔案.如「朕初閱以為不過挾嫌捏控之案,照常批示,及加細閱,則其狂悖之語終不能掩。」又「方芬老於貢生,貧無聊賴,抑鬱不得志,詩意牢騷則有之,況其人已死, 」 可見程度自有不同!又以「牢騷」檢索或相關詞查看,亦可見其于牢騷與國初的標準不同也!焉可一概例之,以作為逞己論述之能?所謂避重就輕者,類此也.○細 方芬文案,最具代表性,茲錄于此,以見高宗之真也「方芬老於貢生,貧無聊賴,抑鬱不得志,詩意牢騷則有之,況其人已死,朕不為已甚。若如此即坐以大逆之 罪,則如杜甫集中窮愁之語最多,卽孟浩然亦有「不才明主棄」之句,亦豈得謂之悖逆乎?此等失意之人,在草澤中私自嘯詠者甚多,若必一一吹求,繩以律法,則 詩以言志,反使人人自危,其將何所措手足耶?」又焉容外人胡說八道率以己意哉! 茲再以二部禁書為例:
明邢昉石臼集,於過齊尚書祠詩云:「江山忽似革除秋」,「真人一姓猶甘死」。
於得楊日補答寄云:「中原始陸沈,江左勢將漁,日夕對江波,俱發神州歎!」
又云:「君死更憐我已老,姑蘇麋鹿見游時。」(註卅四)
明馮班鈍吟集,有:「中原父老悲陵谷,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陵谷】 注音一式 ㄌ|ㄥˊ ㄍㄨˇ 解釋:山嶺與深谷。語本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比喻世事變遷,高下易位。魏書˙卷十八˙太武五王傳˙廣陽王建傳:然臣昔不在其後,自此以來,翻成陵谷。唐˙駱賓王˙敘寄員半千詩:坐歷山川險,吁嗟陵谷遷。 南渡朝廷漫是非」、「山河自是難開眼,風景無端總斷腸」、「銅駝此日猶荊棘,翁仲當年合淚垂。真按:此為應、該、適合也之合也. 」詩句(註卅五)
似此等悲涼悱惻至性之文,讀之令人倍增敵愾之情,故為清室所忌,均成為禁書。真批:猶得考覈!是因為諸此文字而禁燬乎?或更有不堪入目者.前已有舉方芬一例,斷不宜如此漫無節制也!
第三節 查禁關於詆譭清人之文字
四庫全書修纂之初,清高宗即曾指示:「若見有詆譭本朝之書,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作譭作毀! 或係稗官私藏,或係詩文專集,應無不共知切齒,豈有尚聽其潛匿流傳,貽惑後世。……如有關礙者
226
,即行撤出銷燬。」(註卅六)清室以外族入主中原,忌諱最多,無論詆毀外族、揭發清室宮闈穢事、批評清初暴政、訕笑清人祖先等文字,均被列為傳聞異詞、任意毀譽,而盡行銷毀。
一、醜詆外族之文字
清人亦為外夷,故對古籍中若干「胡、虜、夷、狄」等名詞,均諱莫如深。雍正之際,即曾禁用此等字眼,並令必不得已而用之,則以其他形聲字取代,足見忌諱之甚。清高宗時,更進而對涉及對外族不敬之詞,予以撤出銷燬。如:
明徐文長逸稿中遼議建序曰:真按:下文作按遼議建序,應是有按字!按遼,巡按也. 「蓋道古明王賢帥,於夷狄且不忍殺傷之,故惟取築城以制侵,矧吾民乎哉?」(註卅七)因涉有夷狄事,真按:中國人所以是和平的民族 故軍機處抽燬書目云:「集內按遼議建序有悖謬語,應請抽燬。」
明陳全之蓬窗日錄寰宇篇云:「夷者觸也,其類九:畎夷、千夷、方夷、百夷、赤夷、玄夷、風夷。蠻者慢也,其類八:天竺、咳首、僬僥、跛踵、穿■、儋耳、狗軌、旁舂。真按:疑為穿胷之訛! 戎者■也,其類六:僥夷、戎決、老白、耆羗、鼻息、天剛。狄者辟也,其類五:月氐、■貊、匈奴、單于、白屋。」以各種怪異名稱予夷人以分類。真批:看來連吳氏也看不下去了!此與滿紙三字經者何別?又有何教育或知識的意義?徒行文之儈爾! 又云:「古來築長城以扞北虜者,……襄平者,遼東縣也,遼陽者,遼水之地也
227
,皆燕國邊胡之地方,故其建築,亦在其地。」(註卅八)更以遼地之民為虜、為胡,不敬已極,故軍機處抽燬書目云:「書內寰宇等篇,雖泛論邊事,而議論多極駁雜,應請抽燬。」
明 徐象梅兩浙名賢錄卷十四呂本傳云:「犬羊無厭示之弱也。」卷廿四鮑輝傳又云:「輝諫曰:夷狄犬羊也, 反覆固其常性,邊將不戒於謀,遂致小■……」(註卅九)以夷狄為犬羊,自然引起清室之激憤,故軍機抽燬書目云:「卷十四內呂本傳、卷二十四內鮑輝傳,均有 偏謬,應請抽燬。」
明王鳴鶴登壇必究於邊說云:「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夫夷性悍鷙梟獍,若禽獸然,冠帶之國,自不必與深較勝負。」(註四○)以禽獸比之異族,不敬之至,故列其書為禁書。真批:誰被罵禽獸會爽呀.人之常情,社會當然!
二、詆斥夷風夷俗之文字
自古以來,由於外夷地處偏遠,漢人對化外之地,所知不多,學人文士,對夷風狄俗之描述,往往依不實傳聞,任意詆毀,失實失真,真批:既知如此則知罪首所在矣!所謂一個巴掌打不響也! 故此等文字亦被清室視為乖違悖逆,橫加禁燬。如:
明蕭大享夷俗記,真按:當作蕭大亨!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享字誤也! 記夷俗云:「草野露宿,不設床榻,冬氣嚴肅,狼犬與羊蟠繞於臥前,人畜不分也真批:噫,今養寵物者,皆無所逃于此誚而已矣!
228
。其鼎金食具,人食畢,即縱犬餂之」(註四十一)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餂】食-6-14 注音一式 ㄊ|ㄢˇ 解釋:探取﹑套騙。孟子˙盡心下: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聊齋志異˙卷二˙紅玉:誠恐宋人餂我。按:此應即舔之異體.
明陳際泰太乙山房文集之黃文中小傳記奴酋云:「或傳奴薪人之骨,燒熱地,臥其上」(註四二)
明董應舉崇相集,記倭奴凶惡狀云:「寢鋒刃,樂殺戮,好剖孕婦睹男女,經孩兒於槊,觀其宛轉以為笑樂。」(註四三)
以上各書,均為涉及夷俗見燬之實例。真批:這種心態不健康,心智有偏差者,其去希特勒者幾何?
三、詆斥清室先人之文字
清本女真支屬,並居寧古塔之西南鄂多理城,以愛新覺羅為姓,明初設建州衛以羈縻之,因名建州女真。奴爾哈赤自立之初,真按:努爾哈赤 即 稱建州國汗,尋改號為金,而稱後金之汗。及太宗即皇帝位,始建號曰清,並恥稱後金,將所有後金之名,悉行塗改,自造滿洲二字,加以掩飾。由於清室肇興於建 州,故明代所謂之「建州奴酋」、「建州夷」等文字,遂成禁忌。四庫館臣所議定之查辦違礙書籍條款首則,即明言:「自萬歷以前,各書內偶涉及遼東及女直、女 真諸衛字樣者,外省一體送燬。」(註四十四)
229
例如明謝肇淛五雜俎有女直一則、茅瑞徵東夷考略有女直記、張溥七錄齋集有女直論、吳宣吳野庵文集內有鮮卑女直起於渤海說,均因涉及清室歷史見燬。茲再引一實例為證:
明 王世貞弇州史料前集卷二十六王越傳云:「越乃乘間與之納好甚密,而直方欲誅建州夷以為功,而遼東都御 史陳鉞賄之重,且始謀也,以故直用保寧侯朱永總兵東討,而身監其軍,俾陳鉞參焉而不及越,尋破建州夷,永至保國公,陞賞優渥。」後集卷四十四臺臣敭歷督撫 云:「襄敏初以右僉都御史撫宣府,再撫南直隸,三撫大同,四以左副都撫宣府,五以左都出飭宣大薊遼邊備,六提督遼東軍務正建州夷。」(註四十五)因涉及建 州夷,故軍機處抽燬書目云:「前集卷廿六內王越傳一篇,後集卷四十四臺臣敭歷督撫篇,均有偏駁語,應請抽燬」。
於 清室史事文字外,對於直接詆斥清皇室之文字,更不能容忍。如莊廷鑨因刻朱國禎明史,在補崇禎一朝事中 云:「王某孫婿即清之祖。」構成大獄。而汪景祺西征隨筆以「皇帝揮毫不值錢。」被認為是譏諷聖祖,乃遭殺身。清高宗曾云:「常人設遇詬其祖宗之文字,亦將 泚而不視,而況國家乎?」足以想見對此等文字之痛恨。茲亦舉一實例以見一斑。真批:見此段文字而毫無情理之感,則豈非近于無血淚者矣!
230
明陳仁錫無夢園集中記奴技云:「奴性最陰毒險摯,真按:疑當作鷙!教育部國語辭典【摯】手-11-15 注音一式 ㄓˋ 解釋 1.誠懇。如:誠摯﹑真摯。 2.凶狠。通鷙。禮記˙曲禮上:前有摯獸,則載貔貅。3.古代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通贄。禮記˙郊特牲:執摯以相見。4. 姓。如晉代有摯虞。按:然則摯與鷙相通矣! 怨恨每終身不忘,速爾哈赤亦非胞弟乎?卜臺吉非其兄女與其女婿之出乎?洪巴都非其長子,巴卜海又非其愛子乎?忌弟之衡已也,竟致之死,真批:然則仁錫如何評判唐太宗李世民也? 而陽為齋醮。卜占臺已被攻遠逃,必欲得而甘心焉,遂與北關為不解之仇。長子以諫北攻而囚之,真批:然則仁錫如何評判秦始皇嬴政也?若此類者但見其不充分之謬誤而已矣! 愛子以入質病不稱夷,必欲殺之,賴通使董國雲力救,而幽之別所,未許見也,父子之間,殘忍如此。真批:可笑至極,然則明成祖之于建文帝又如何?此不先刮乾淨自己鬍子者之通病也!而自摑間乃不自知! 」(註四十六)以如此強烈文字描寫清室先祖奴爾哈赤,其書自不能不列入全燬。真按:此段文字當另起別行!
四、詆斥清兵清政之文字
民為邦本,本固而邦寧。政權之建立,在得民心,因之清室對於詆斥清兵清政之文字,視為誤導民心向背之主要關鍵,必加以刪棄而後快。如: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蔡顯以閒閒錄雜錄中有詩云:「城裡無煙白日荒,北軍搜盡萬家糧,真批:若此等醜詆敵軍之文,多為不實之推廣太快者,何則?則猶見國民政府之謂共為毛匪,而天下江山竟為匪所竊據矣。此無怪乎共匪高唱得民心者得天下與夫農民起義焉云。此蓋即其義之所在而已。然則天視天聽,豈以一己之見所能窺者,自有其大義天理者存焉而已矣! 戈船蔽海天常黑,鐵騎飛沙霧轉黃。一郡飢魂秋哭雨,千山戰骨夜埋霜,我生不盡哀時感,衰草寒原幾斷腸。」以詆譭王師,坐大逆不道之罪,受凌遲至死之處分。真批:若此間曲折豈一筆帶過者可遽信焉.即今斷猶亦猶得一審、二審乃至三審,如此草略遽斷,又焉足以定讞哉!必詳考其實也! 而明吳瑞等所撰之皇明繩武編卷九嘉靖庚戌(一五五○)七月云:「壬午虜大薄都城分掠西山等處。」又云:「楊增持番書入城求貢,上示嚴嵩、李本、徐階曰:真按:疑當作季本! 真按:疑指此人,李字誤也! 事勢如此奈何?嵩曰:此搶食賊耳。階曰:今虜在城下殺人放火,豈可言是搶食,正須議所以禦之之策。」(註四十七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